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老易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直线论与应试教育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9-2-27 14:39:53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老易 于 2009-2-27 14:18 发表
这是一个极端的案例,不足取。

这里面有逼迫,强压甚至“虐待”的成分,其实,完全可以用更为科学,更为缓和的方法,
没必要让孩子非得十二,三岁就进什么大学。当然这个家长说自己家里太穷,
要让孩子早点 ...

提高学习效率,只要是有其他爱好的孩子,无一不是这样做的,但提高效率却不能以压缩内容为方法,只能是提高速度,写字的速度、做题的速度、阅读的速度、作文的速度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9-2-27 16:35:51 | 只看该作者
老易说的,和鲸鱼说的,基本不是一回事。。
老易说高效率,是孩子主动学习的一种状态;
鲸鱼说的提高***的速度,看起来具体多了,实质上不是一回事。。
因为速度可以提高,方法,却难以学到。

注意老易这句话,
“那些初中还能与我并驾齐驱的,到了高中已经天壤之别。
关键是学习方法,思维习惯这些软性的因素。”

另外,老易讲直线论,反复讲,好像大家对案例还是不认同。我觉得能不能找个不那么“变态”的,18岁才考上大学的“天才”,当例子?
譬如老易。呵呵。
说句老易不要介意的话,如果我们的孩子,能够培养成老易这样的人,就是成功了。

[ 本帖最后由 woodhead 于 2009-2-27 16:3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9-2-27 18:30: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3 woodhead 的帖子

说句心理话,培养成老易这样的标准低了点。

成功的培养大致有三个维度:

1)应试成功
2)身心健康,快乐
3)高级思维能力(智慧),文化素养(境界,品味),适应能力(个性,习惯)等

前两条,我应该算做得不错,但第三条,严重缺失。

在社会上这么多年,我对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很清楚,
折射到教育上来,对教育的期望也很高。

我是根本不满足于仅仅培养出一个应试高手,说实话,
这并不难,建立在快乐基础上也不难,只要是把考试这东西研究透,
最难的还是后面这第三条,要把第三条整合进前两条,
达到和谐统一,这样的教育才称得上成功。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3 金币 +3 收起 理由
snowman0322 + 1 + 1 说到了我的痛处。
woodhead + 2 + 2 说得很好。最重要的也最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2-27 21:5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老易 的帖子

这第三条,如果仅靠一代人的教育难度是很大的,需要很多代人的积累、沉淀。贵族家庭(不是富豪哦)在这第三条方面的底蕴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超越。记得陈丹青在他的《退步集》里谈到过贵族的话题,不同于欧美,现代中国没有贵族,所以文化素养可想而知。血统,反映了家庭环境和教育这个人成长中最重要的一环,所以,实际上可不象灰姑娘的故事那样无足重轻。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oodhead + 2 + 2 很有道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00:42:4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5 ciscotang 的帖子

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2-28 15:02:27 | 只看该作者
这个父亲俺很欣赏.

大家如果只关注那些"打骂,不给吃"而过滤掉他如何教授孩子课业的方法,那真是太可惜了

特别是这一段

"聂其文在给孩子们教数学时,没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年级之分的概念,而是一口气将所有的课程全部学完,然后再进行总复习。"

我们可以回家问问孩子"今天你学了什么?"估计80%以上孩子的回答是零碎的,杂乱无章的,他们接受学业时没有"俯视"今天学习的全貌,而是"平视"看到的"点\线\面".

这就如同看一本书,有的人能迅速掌握这本书主要说什么,重点之下有那几条主干;而有的人只是平铺直述他看到什么.

天壤之别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2-28 15:10:22 | 只看该作者
最近看论坛,七八岁的孩子大谈什么"想象力和创造力",俺不客气地说都属于扯淡一类


没有日复一日地很抓基本功的训练,忽悠那些花拳绣腿迟早要吃苦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2-28 20:10:48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堑变通途 于 2009-2-28 15:02 发表
这个父亲俺很欣赏.

大家如果只关注那些"打骂,不给吃"而过滤掉他如何教授孩子课业的方法,那真是太可惜了

特别是这一段

"聂其文在给孩子们教数学时,没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年级之分的概念,而是一 ...


同意。

就像一本书要读薄了,然后才读厚了,最后还要读薄了。如果仅仅盯着一句话一句话的读,读不懂,反复的读,反复的理解,那是非常没有效率的;甚至就算读完了,也不知所云。

同样学习一门课程也是如此,有一个通盘的了解,对于学习会非常有帮助的。

就像走一个幽暗的隧道,如果有一个哪怕是昏暗的亮光照亮整个隧道,那么走起来也是轻松的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9-2-28 20:15:5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7 天堑变通途 的帖子

本质是:

在小学和高考之间画了一条直线。
去掉了简单重复的内容,
提高了效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9-3-1 12:19:3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8 天堑变通途 的帖子

关键是日复一日的练什么?仅仅为了应试?不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6 03:20 , Processed in 0.082176 second(s), 3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