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0953|回复: 8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儒家读经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28 13:51: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p align="center"><font color="#171793"> 儒家读经教育及其现代意义 <p align="center">苏州大学国学研究所 余同元      传统“读经教育”一度被彻底否定,近年来又有人提倡,并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方法进行推广,称为“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它要求在不耽误原有课程学习和不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前提下,利用每天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完成最有价值的几部中国文化经典《老子》、 《论语》、《诗经》等诗文的诵读任务。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以作为儿童长大后终生消化、理解、受益和发展的文化准备。本人认为,这一做法真切地体现了传统儒家“读经教育”的现代意义,下面试从几个方面加以说明之。 一、推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目的宗旨     开发儿童智力潜能,培养儿童记忆能力,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诵读活动中进行母语语言学习,同时了解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文学修养,陶冶高雅情操,以便日后消化理解,并融合西方文化精华,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 《庄子·天下篇》云:“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缙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让儿童诵读这些文化经典, 自古以来就是一项基本的教育方法。中国历代如此,外国也不例外(如犹太人从小就要诵读经典)。所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张岱年先生说:“‘五四’时期,曾有人反对读古书,甚至有人反对读中国书。这事实上是偏激之谈。” (见张着《读经与读子》)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的名著《中华元典精神》则科学地论证了元典精神对民族文化的原创性作用。对此,本人曾在《中国文化研究》1997年秋之卷发表《重新塑造中国文化精神——兼评〈中华元典精神〉》一文中有过专门的论述。 二、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方式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父、母亲是其中最理想的老师。    2、“小朋友,跟我念。”这是导读的六字真言。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儿童和老师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既能培养亲情关系,又能把诵读经典的乐趣与好处与家人分享。     4、诵读的先后顺序和具体进程由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兴趣决定。以一个班级的二分之一小朋友能背诵,就可以进入下一个单元,不需要迁就落后的小朋友。落后的小朋友,只要多少背一点,也有相当的功效。    5、教学重点。小孩方面“不求理解,只求熟读”;老师方面“只奖励,不强求”。只要反复诵读,儿童自然就能背诵。    6、教学环境: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几个孩子集体诵读比一个孩子单独学习的效果好,但一个班以不超过20人为佳。如能组织户外诵读或配乐诵读,效果将会更加显著。 三、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科学依据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与分析,比如一个小孩学唱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背诵,不需要用心就记住了。强记则是由外在压力的强迫灌输,而且容易忘记。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以佛学来讲,背诵是很快乐的一种境界,而强迫记忆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大脑的表层作用,对小孩的身心没有益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4-6-28 13:58:50 | 只看该作者
你的签名真有个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6-28 14:34:04 | 只看该作者
myedit+-->引用:myedit 你的签名真有个性。
承蒙夸奖,愧不敢当,在这个论坛上有个性的签名很多,而且你的签名个性也很足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4-6-28 14:45:01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求甚解”地去学经典,更好一些吧?而且,只推荐学这几部经典著作,是否太少了?能达到“重新塑造

中国文化精神”的作用吗?我觉得,多准备些古代经典,多在中学大学里推广学生去研究(而不是去死记硬背

),无论对学生还是国家,恐怕会更好些,而且,根据学生爱好兴趣的不同,不同的学生会喜欢研究不同的经

典,这样继承会更全面。

儿童适量读读经也不错,但把读经的作用拔得这样高,会导致部分家长强迫学生读经,那样的后果是什么?楼

主帖子中的这段话非常好,(附在后面),如果家长和学生都能融会贯通这段话,那么不仅是读经,学其它内

容也会很有效。不过,这段话的意义是学习方法,而不是读经。

附楼主帖中部分内容:
“三、开展中国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的科学依据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指出,儿童背诵诗文不等于强记。背诵是大脑在愉悦的状态下记忆,它不需要理解与分析

,比如一个小孩学唱流行歌曲,随便一听就会背诵,不需要用心就记住了。强记则是由外在压力的强迫灌输,

而且容易忘记。背诵是一种修养的科学。内心专一、安定才能背诵,而专心唱歌,专心背诵,大脑就更安定,

思想行为随之而变化。以佛学来讲,背诵是很快乐的一种境界,而强迫记忆则是第六意识的作用,是大脑的表

层作用,对小孩的身心没有益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4-6-28 15:23:40 | 只看该作者
我孩子四岁多,正处于韵律的敏感阶段,晚上他经常要求我给他念唐诗,念完后又要念三字经(念一段两分钟就完了),唐诗念完一首他要求解释,反而三字经他就"不求甚解",要求我念的原因是"很好听"

晚上睡前他"点播"的节目太多,应接不暇,累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6-28 15:36:17 | 只看该作者
janlau+-->引用:janlau 我孩子四岁多,正处于韵律的敏感阶段,晚上他经常要求我给他念唐诗,念完后又要念三字经(念一段两分钟就完了),唐诗念完一首他要求解释,反而三字经他就"不求甚解",要求我念的原因是"很好听"

晚上睡前他"点播"的节目太多,应接不暇,累死!

很好。

如果读经的人都是这类读法,恐怕也就没什么人反对读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4-6-29 13:07:29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读经是手段,不是目的,孩子不反对即可行之。一定不能强迫孩子,这样孩子才会从中找到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6-29 13:53:02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引用:我要好好学习 很好?lt;/p> 如果读经的人都是这类读法,恐怕也就没什么人反对读经了。
读经确实是这样!!!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每天进行3次左右,每次你只要读2、3分钟给孩子听就可以了,重复几次,孩子自然就能背下来了! 我教我姑娘背了80首唐诗,都是在上下楼时教的,根本耽误不了孩子玩的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4-6-29 17:57:21 | 只看该作者
里仁+-->引用:里仁 读经确实是这样!!!不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每天进行3次左右,每次你只要读2、3分钟给孩子听就可以了,重复几次,孩子自然就能背下来了!
我教我姑娘背了80首唐诗,都是在上下楼时教的,根本耽误不了孩子玩的时间。

您的方法很好,另外,您的很多帖子,我也都下载了,里面的内容很有指导意义。

但是王财贵博士的讲话中,对学习方法并未重视,只说个“小朋友 跟我念”的所谓“六字真言”,而且王的讲话中,有很多内容我不敢苟同,我感到王的讲法将读经的作用过分夸大了,如果一些家长盲目跟风,而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话,会有危害性。我见到的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应该学什么,而不是很关心孩子应该怎样学。

您的教法,似乎也融合了国外的教学经验,并非中国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国传统方法中,王的“小朋友 跟我念”是经典,另外“头悬梁,锥刺骨”等也被提倡,我认为那不是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改进。用比较成熟的新的教学方法,去学习传统文化中比较精华的部分,应该会有好效果。

前面说的是读经的方法,还有就是读经的内容问题。我认为,孔子等人所在的时代,是中国人的思路最活跃的时期,等到独尊儒术后,中国能出的思想家就很少了,这并不是说孔子本人如何,而是后人对他的态度造成的,后世的权威崇拜是有害的,后世只知去背诵经典,而不是注重去研究和灵活运用以及突破经典,恐怕也与权威崇拜的心态有关。在读经教育中,是否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呢?我接触的很多学生,从不敢去怀疑一些“定论”,这样的孩子,即便能考高分,脑筋也很死板,或说脑筋受到的约束很大。

另外还有个问题,对读经或其它幼儿学习内容,如背诗认字等,是否越多越好呢?我指的是不耽误孩子正常玩,不强迫孩子的前提下的学习。我过去认为越多越好,但近几年也有不同感觉,过去我一直很关注的一个小孩,(幼儿期学了大量内容,并在童年儿童期等,一直在父母指导下学习很多课外知识),在长的比较大后,变得很孤单,因为不仅她的同学,连她的老师都有很多地方不如她,因此这个孩子就很看不起别人,我感到这对她的成长不利。所以,教得多时,可能还需要加强其它类型的教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6-30 08:52:18 | 只看该作者
我要好好学习+-->引用:我要好好学习  但是王财贵博士的讲话中,对学习方法并未重视,只说个“小朋友 跟我念”的所谓“六字真言”,而且王的讲话中,有很多内容我不敢苟同,我感到王的讲法将读经的作用过分夸大了,如果一些家长盲目跟风,而又不重视学习方法的话,会有危害性。我见到的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应该学什么,而不是很关心孩子应该怎样学。 在读经教育中,是否需要关注这个问题呢?我接触的很多学生,从不敢去怀疑一些“定论”,这样的孩子,即便能考高分,脑筋也很死板,或说脑筋受到的约束很大。 另外还有个问题,对读经或其它幼儿学习内容,如背诗认字等,是否越多越好呢?我指的是不耽误孩子正常玩,不强迫孩子的前提下的学习。我过去认为越多越好,但近几年也有不同感觉,过去我一直很关注的一个小孩,(幼儿期学了大量内容,并在童年儿童期等,一直在父母指导下学习很多课外知识),在长的比较大后,变得很孤单,因为不仅她的同学,连她的老师都有很多地方不如她,因此这个孩子就很看不起别人,我感到这对她的成长不利。所以,教得多时,可能还需要加强其它类型的教育。
就上面几个问题与您探讨1、王财贵先生并非只有一个演讲,他写出的东西更多,一个演讲并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说清楚。中国人是特别喜欢跟风的,不明其理,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人家说好他就做,人家说不好他马上停,从不想为什么要做,或者为什么不要做,这很悲哀。2、书读的少就不敢产生怀疑,因为他本身就懂得少,怎么去怀疑别人?而且《论语》上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经典是教人如何有智慧,而不是要人盲目地服从。3、早期教育绝不是单单读经就能解决得了的,应该是全面发展而且家长的引导很重要,您说的例子并不能说明背的东西多是导致孩子“孤单”的原因,《论语》上讲“三人行,必有我师”,他教人要谦虚,而不是看不起别的人。所以,书要读透,这个与家长的关系很大,如果只死读书,那不如不背。  早期教育只是一个代名词,不管你承认不承认,我们都在无形中对孩子地进行着教育,而并不是说你不喜欢早期教育,就代表你没有在教育孩子。所以,优秀的家长,脑子里即使不存在这个早期教育观念,他的孩子在他的影响下,同样会很优秀。但是,如果素质很低的家长,即使知道了早期教育,他也会把这种教育弄歪曲的。就象读经教育一样,优秀的家长,每次只有2、3分钟,甚至更少的时候,一天2、3次,就会教孩子很多的东西,而不懂方法的家长,肯定会天天逼着孩子背,这样肯定会适得其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41 , Processed in 0.259613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