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9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几篇关于理财教育的文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2-22 09: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会孩子理财的好方法
   教孩子认识钱是必需的,但理财教育不仅仅是认识问题,还要培养孩子驾驭钱的能力。孩子的理财能力是需要在生活实践中培养、训练的。在这方面,父母的作用最重要。

    1、训练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短暂快感的追求者,在理财教育欠缺的家庭,大多是父母给多少孩子花多少,花完了再找大人要。结果是孩子花钱越多越觉得不够花,花起钱来越没有节制。所以,零花钱使用的计划性很重要。这个计划最好是在给钱的时候制定,家长只提出原则,具体内容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但要监督/检查。教孩子使用零花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预算、节约和自己做出消费决定的重要手段。父母对孩子的监督检查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可以防止孩子乱花钱,还可以培养孩子把钱用在刀刃上的良好习惯。

    2、给孩子的钱的数额应当把握在孩子有能力支配的范围之内。无论孩子的年龄多大,家庭经济条件如何,为孩子花钱都要有节制.给孩子零用钱也要心中有数。零花钱的多少并没有一个定值,主要依据孩子的年龄及其一周的消费预算来确定。这些开支包括:买零食,孩子日常必需的开销,如午餐、车费和买学习必需品的费用,再增加一些额外的钱,以便为存钱创造可能性。对于过年的压岁钱、过生日时长辈给的钱等,大多超出了孩子平时零用的数额,父母应建议孩子把钱存入银行,或者购买一件孩子需要的大件物品,千万不能任其无节制地使用。

  3、带孩子购物时,示范明智消费。一位母亲曾带着6岁的儿子逛了三家商店,目的是为了给孩子的父亲买台物美价廉的收音机。最后,他们用最低价买到收音机。母亲随即用省下的10元钱买了一个孩子向往很久的乒乓球拍,目的是让孩子了解在价格比较之后买东西省下的钱的价值。在寻找物美价廉的商品的过程中,差价成为孩子可触知的盈利的证据。对于年长一些的孩子,这样的示范可以让他们在自己支配零花钱时更加节俭。

   4、进行模拟成人生活开支的训练。许多少年儿童生活在一个一个非现实的经济世界里,因为他们住在家里,没有太多的生活开支让他们承担。当他们长大后不得不开始自己付房租、水电费、买食物和衣服以及付交通费用时,他们会束手无策。为了帮助孩子为未来生活做好准备,可以让年纪大一些的孩子为自己买日用品,为家里买菜、交电话费等等.一旦孩子成熟了,家长还可以翻开账本,告诉他家中的钱是怎么花的,以帮助孩子了解该如何掌管家庭的“财政”。

   值得一提的是,父母在用钱来惩罚和奖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能以钱作为评价、衡量人的标准。有的家长以钱来刺激孩子好好学习,从长远来看不是明智的做法。一位干个体的父亲告诉孩子,考试成绩过了60分,每1分给10块钱作为奖励,为了得到这诱人的奖励,孩子考试作弊被老师抓获.这样的奖励着实是害了孩子。我认识一位教授,她的儿子已经有了一份收入颇丰的工作。她告诉我.25岁的孩子已经有了20年存钱的经历,他上大学、结婚等一切费用都是用自己的存款支付的。除了有计划、定数额给孩子零花钱之外,她的独特方式是让孩子将一周(孩子年龄大时一个月)的开支如实列出,她按照孩子节省下来的数额,给他加倍的奖励,交让孩子自己存入银行。她始终如一,从未失言,结果孩子不仅有了一笔可观的存款,更可贵的是养成了精打细算的习惯、诚实守信的品格,锻炼了独立生活和管理钱财的能力。

不同的年龄 不同的理财教育

   在美国,对儿童的理财教育,是依据孩子的心理和重量特点进行的,并积累了一整套成功经验。他们对孩子的具体要求是:3岁能够辨认硬币和纸币,4岁知道每枚硬币是多少美分,5岁知道基本硬币的等价物,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能够找数目不大的钱,能够数大量硬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8岁知道可以通过额外工作赚钱,知道把钱存在储蓄账户里;9岁能够制定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购物时知道比较价格;10岁时懂得每周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时使用;11岁知道从电视广告中发现事实;12岁能够制定并执行两周开支计划,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术语。12岁以后以至高中毕业阶段,则鼓励孩子去做一些购买股票、债券等投资活动和利用业余实践从事打工或商务的赚钱实验,从而为以后的社会人生作好充分准备。

    尽管我们国家与美国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理财教育的某些内容也与美国不尽相同,但是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的方面是值得借鉴的。

  小学低年级:

  孩子小的时候,没有钱与物关系的概念.可以通过带孩子上街购物等机会,做一些物品价格的比较。有一天,妈妈带小明上街,孩子要买3块钱一个的冰激淋,妈妈就告诉他3块钱可以买一斤黄瓜(6毛)、一斤西红柿(1元)、半斤豌豆(8毛)、一斤圆白菜(6毛),这些菜我们一家三口两顿也吃不完。从这样的比较中,小明恍然大悟: “原来3块钱可以买这么多菜呀!”当孩子了解了3块钱在生活中意味着什么,便主动对妈妈说:“那我还是别买冰激淋了吧!”妈妈知道孩子这时候是又渴又热,对小明说:“买根便宜的冰棍吧!”孩子非常高兴地接受了,结果仅花了3毛钱。小明的妈妈没有简单地拒绝孩子,而是利用上街的情境,用很简单的方式说服了孩子,让小明懂得了这3元钱的价值。
      许多父母在孩子开始上学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数额从几角钱到几元钱不等。起初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往往会立刻用这些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往往不注意买的是什么东西,有限的钱就这样花掉了。如果一开始就把给孩子的钱规定一个数额,而且一周给一次,当他把这些钱花掉之后可能会意识到,不能再用它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了,这样孩子便可以学习有选择地使用他的零用钱了

小学高年级:

    孩子稍大一点的时候,会有更多的购物需求。这时孩子会进一步发现,如果买更贵的东西,父母一次给的钱不够用了。家长可以适当增加零用钱的数额,但大可不必完全满足孩子的要求.可以指导他把几周的钱加在一起使用,孩子便可以在自己支配零花钱的实践中懂得积少成多的道理。
  
  小学高年级的孩子,认识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要懂得从广告中获得经济实惠的消费信息,而不让广告牵着鼻子走。父母有可能帮助孩子对自己的消费行为作出理智的选择,尤其是抵御广告的诱惑。要教育孩子懂得商品广告是说服人们购买某种商品的手段,不能作为评价商品的标准。是否选择这种商品不应取决于广告宣传的程度,而是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商品本身的品质如何。必要时不妨带孩子到商店见识一下更多的商品,做一下同类商品的价格和质量比较。当孩子发现广告中宣传的未必是最好的,或者未必是最适合自己的东西的时候,可以增强对广告的识别力,在消费中更加理智。
    这时,孩子开始懂得为一个远一些的目标而存钱的意义。为了鼓励孩子存钱,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去银行.并以他的名义开一个户头。当孩子在铅印的存单或存折上见到自己的名字时会使他感到自己长大了,变得重要了。在银行存钱的另一个好处是当孩子有了较多的钱放在家里,可能总想花掉它。如果存到银行里在花钱之前就会多想一想是不是一定要取出来。当以孩子的名字开了户他往往不会轻易放弃。而且当孩子了解在银行存钱不仅安全还可以得到利息的时候,会激发他不断存钱的欲望。事实上,在孩子小的时候让孩子养成存钱的习惯比存多少钱更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2-22 15:40:3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2-25 20:05:17 | 只看该作者
值得借鉴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32 , Processed in 0.07361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