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日期:
2007/05/16
发言人:
李泽辉
主题:
应该不应该学奥数?奥数是什么意思?
内文:
我家孩子现一年级,学校公布了奥数班的电话,让报班学习.我是反对学奥数的,但家人都支持报名学习.这件事情,大家怎么看?谢谢.
日期:
2007/05/17
发言人:
赵升君
内文:
我不知该不该学奥数,但我只知道中国数学课程比科学发达国家深三到五年,青少年奥林匹克数理金奖几乎都被中国囊获,但不知什么原因,青少年这么厉害,中国却不出科学家.
就说我们自己吧,毕业以后就从没看过数理书,不要假造天才了,可怜的家长,可怜的孩子,可怜的中国.
走上不归路的中国教育啊,你何时停下脚步回头看看,归来吧,浮躁的社会,醒醒吧,一相情愿的人们.
日期:
2007/05/19
发言人:
读经家长
内文:
我想请问赵老师,我个人认为奥数的学习对开发孩子大脑的灵活性也有一些好处的,读经加上奥数的训练是不是对孩子更有好处?真的完全不必学习奥数吗,以后会不会文科方面比较强,理科方面就会相对弱些?我更注意文理并重.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希望赵老师或各位老师有更好的建议给我,盼回复,谢谢!
日期:
2007/05/20
发言人:
赵升君
内文:
"我个人认为奥数的学习对开发孩子大脑的灵活性也有一些好处的".实际上,中国几十年来,上到教育部,下到老百姓,都是这样认为.但我说的是,我们要看一下结果,结果就是中国数学课程比科学发达国家深三到五年,青少年奥林匹克数理金奖几乎都被中国囊获,但不知什么原因,青少年这么厉害,中国却不出科学家.这是事实,不是我偏激.我们要反省.事实如此,不承认吗?
我不是说数学不重要,但要按教数学的规律去教,不是想当然的去教.现实上中国人都重视奥数,但结果就是全民恐惧数学,国民没有科学精神,所以我们不要再一相情愿了,尊重事实,好好去看看科学发达的国家是如何学科学的吧.成见谁都有,但反省事实,超越我见却是更大的智慧.
日期:
2007/05/20
发言人:
读经家长
内文:
赵老师你好!看了您的回应就在想,那我们中国的孩子该怎样去学习数学呢?学数学的规律是怎样的呢?具体的年龄段该学怎样程度的数学?我们中国怎样教才能出得了科学家呢?
日期:
2007/05/20
发言人:
赵升君
内文:
补充一下,就好象树苗需要养料总是没错,但需要多少是要按树苗的客观需求来定,而不能以主观的求好之心来定.
人类应该学数学,逻辑总没错.但如何学,何时学,学到什么程度是要按人类心智发展的客观规律来安排,而不是根据自己主观的想法安排.
大体上,数学的进度的安排是要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规律来落实.而不是根据自己的主观看法来安排
日期:
2007/05/20
发言人:
赵升君
内文:
把数学的程度降下来,就可以出科学家了.
因为中国数理的程度比科学发达国家深三到五年.可谓拔苗助长.再加奥数岂不是吊苗助长了吗.
我不是反对学科学,而是反对不按理性应走的路学科学.
你的想法中国教育一直在变本加厉的试,但我们看到的结果呢?反省我们自己喜不喜欢科学就知道了,确然明白之事还要辩吗?
日期:
2007/05/21
发言人:
李泽辉
内文:
赵老师,您好:
我正在努力地不让我家孩子上奥数和一年级班的英语口语大赛,中国的教育,现在是直接在摧残着我的孩子,上学占用了大好时光,孩子的时间无谓地每天浪费,我就这样看着这种现象的发生,而无法改变,我常常自己一人哭泣:天啊,天啊,救救我---
日期:
2007/05/21
发言人:
读经家长
内文:
赵老师您好!我女儿现在背完了<论语>和<大学>现在正在背<中庸>,而且她还挺喜欢做奥数题,认为奥数需要动一番脑子才有意思,才有吸引力,学校里学习的数学还认为对她来说太容易.她是认为奥数这东西挺好玩的.我想请问老师您认为这种情况是让她学好,还是只要学学校里的数学就好了?说明一下,我是在家自己跟她做的,并没报过什么奥数班.如果您教数学您认为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学数学的重点在哪方面?我需要一个明确的方向,到底该怎样去学习数学,您要提供一个可运作的方案来才行啊,光说要按理性的方向去做,那到底怎样做才算理性呢?请赐教!
日期:
2007/05/21
发言人:
赵升君
内文:
看看中国的奥赛班,少年科技大的孩子,现在在哪?据说,杨震宁十三岁就懂高等数学,但他父亲总说,不着急,慢慢来.科技要有一生的研究精神.大科学家哪个是奥数出来的,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哪个有研究精神.
再者,出科学家是要培养天才而不是假造天才,事实上,一般人都不是天才.
孩子是吸收累积的年龄,不是表现的时候,中国人二年级写日记,三年级写作文,但到大学毕业,文才又在哪呢
诗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怨天尤人徒增烦恼而无益,读经在家自学,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退一步讲,即使不成功,也不吃亏,反正我们早已体证了应试教育是不成功的.
三年前,我写过一篇:回归教育的方向.贴到这里,与你共勉
山东人去台湾,大方向是向南。我想自古及今乃至尽未来际,不会有人因为这个方向存在的太古老久远而否定它,背弃它,也不会因发明了火车飞机而改向北走,更不会因祖祖辈辈的向导总指这一个方向而骂其复古、守旧、顽固……地道如是,天道如是,人道又何尝不如是,亦有其永恒不变的常理常道、照理,我们也不应因圣人所示的人道原则后人遵循了三千年而改变它。但近百年来随着社会体质的改变,教育体质也得到很大改变,也就是普及了国民教育,变以往少数人有机会受教育成全民平等受教育、科技的昌明也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便利,这无疑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就如同有了火车、飞机,使山东人都有了去台湾的方便,但是“五四”至今,这些教育改革者未明教育内在规律的永恒不变性,在引进所谓先进教育模式的同时,改变了人道本应遵循的教育方向,至使八十多年的教育一败涂地,就如同在引进火车、飞机的同时,却改变了正确方向一样转去转远。五四时,一个最常用的词便是“打倒”但应知只有旧方法或可以“打倒”、“自行车”可以“打倒”换“汽车”,“汽车”可“打倒”换飞机,但是他们不明方向无所谓新旧,是不可以也绝不能“打倒”的,不是吗?打倒了“仁、义、礼、智、信”,难到换成“奸、险、刻、绝、巧”吗?打倒“忠孝”难倒换成“奸佞”吗?……不过,现在的教育在打倒正道之余正向这邪道走来,不必争论,静心看一下当今的社会风气就知道了,教学大楼、办公设施……别被这些硬件设施迷了心智,我们要看得是受教育者的仁德、素质的长进与否。这才是根本所在,一代不如一代的现实是与教育投入成反比的。是以教育改革的唯一可行之道便是回归教育本来的方向。也即恢复“儿童读经”有见识的人,定是唯道是从,定不因王老师的教授身份而把他的“读经理论”与其它教育理念等量齐观,换言之“读经理论”是道,是方向(不管何人提出)而西方近几百年来乃至近代所有教育理论只是“术”(方法)而已。况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时,亦不过布衣而已!但夫子“述而不作”的见识为中国教育指明了本有的方向。后世尊为圣人,而今王财贵老师所倡“儿童读经”无疑是继孔子之后再一次为人类重新指明教育方向之导师,足以启万世之法程,实教育之司南(此乃本人之名言,必为当今后世所公认)。是以王财贵老师的“读经理论”不是发明了一种教育方法而是找回了教育本来的方向,人类唯有依之而行,才有共同的前途,贤者以为然否。方向即明,让我们带着地图(王老师的理念)走下去吧,不要站在地图边想道上的困难吓自己了(哈,又不失为名言一句)。
日期:
2007/05/21
发言人:
赵升君
内文:
数学属于认知科学,人的认知能力又有差别,教数学的标准就是孩子自己基本能看的懂就可以让他往下学,我是反对超出孩子的认知能力学科学,不是反对科学.
基本上,小学,初中数学只能叫算术,因为骨子里无非是四则运算,小学是自然数四则运算,初中是整数四则运算,孩子聪明够的话,把这原理讲给他,让他自学即可.
至于具体,要因人制益,没有一定.这不能有成见在胸.自己能看懂就让他往下学,这原理总没错
但有一点,算术不是数学.四则运算,没有必要那么早下这么大工夫,浪费时间.现在不学,长大再学更容易,但读经现在不抓紧,长大就晚了
日期:
2007/05/21
发言人:
赵升君
内文:
西方的年级是不和人性的,你能让同龄孩子吃一样多的饭,穿一样大的衣服吗?同样,一样的年龄教一样的课程,合理性又在哪呢?
不是三年级该怎么教,而是要根具他的认知程度教.不管大人有没有这能力,都不如让他老实大量读经最好.
日期:
2007/05/22
发言人:
读经工人
内文:
赵老师三年前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呵呵.王老师看了一定感到很安慰!说:知我者莫若赵升君!)
日期:
2007/05/22
发言人:
王财贵
内文:
一,赵升君君之言,乃见本之论也。
二,有关科技及知识,尤其是数学之学习,是近代学校教育的主题,家长关心注目之所在,不解此疑,万民不安,帖文朋友之担心,乃必然之事也。但,如何看待此问题,则很少有深入探讨之者,大部份的人都在惶惶乱乱中,过了他的孩子学习的年龄,一转眼,孩子十八岁了,大学入学考试考完了,这个担忧才结束。担忧之结束,并不是解决了问题,而是「可以不理」那问题了,好像学数学科学是为了老师学校学的一样。所谓「大惑终身不解」,正此谓也。而政府数十年来,明知百姓困苦于此,而或不曾关心,或虽关心亦仍一筹莫展,可哀也夫!
三,吾于去年,有「数理读经之构想」一文发表于读经通讯第四十四期,或可对此问题作一较详尽之说明。明白了数理教育之本质,则任何家庭皆可因孩子的现况作调整,不要紧张,任何孩子都喜欢数学科学。只是,您必需真懂教育是「教人」,而不是「教机器」。是教活的人,而不是工厂制造成品。是教一个天下父母所生的真孩子,而不是教一个为了「学校排名」为了「科学救国」而可以任意百般折腾的假孩子。
四,大家可以到本网「读经通讯」栏里找到这篇文章,乃至于许多有关讨论教育本质的文章,大家的教育问题自然就少了。为了方便起见,我把这篇文章转贴在这里,各人随意自在用之。教育本无定法,个个孩子本自不同也。
「数理读经」的构想
(略)
日期:
2007/05/22
發言人:
臧立才
主題:
转贴:5月22日《参与消息》文章
內文:
……复旦附中高三学生汤玫捷。今年12月底,她正式被美国哈佛大学提前录取,并获得了大学四年的全额奖学金。首先请她跟各位网友打个招呼吧。……
网友:小时候假如你考试得了90分,而很多同学都得了满分,你的父母会怎么对你说?
汤玫捷:这是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我会告诉大家的是我在小学四年级有语文作文之前,所有期中、期末考试的语文、数学都是100分。这就是我想说的一点,也是被很多媒体忽视的,我有一个非常扎实和稳固的基础教育,这对我在高中自由学习和自由选择带来了很扎实的基础,我的父母对我小学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重视的结果就是我都是100分,当然这其中也有我自己觉得是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完成。应试教育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体现在学生早期是一个培养责任的过程。
网友:家庭对你的成长,给予最大的帮助是什么?
汤玫捷:我的父母很朴实,他们身体力行教会我怎么做人。我爸爸不遗余力、不惜金钱的给我买书。他们在我进入初中和高中以后,给我相当大的自由选择空间。
网友:你小时候有没有参加过奥数和培优班?
汤玫捷:没有。
网友:你的童年是怎样的?
汤玫捷:在入学之前我没有提前识字,没有提前做算术,我有很多的玩具,我经常去我外婆家附近的花园玩,我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进入小学之后,我爸爸妈妈对我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我除了完成学校作业以外,我没有被安排更多的课外作业、家庭作业。这为我对很多事情有很大的好奇埋下伏笔,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从小就让孩子加入奥数和培优班,孩子会很讨厌这样的事情。孩子的心中都是很天真的,如果他讨厌这件事情,就会讨厌学习本身,这就会抹杀好奇心和兴趣。 ……
网友:你小时候有没有参加过奥数和培优班?
汤玫捷:没有。
网友:你的童年是怎样的?
汤玫捷:在入学之前我没有提前识字,没有提前做算术,我有很多的玩具,我经常去我外婆家附近的花园玩,我有一个很快乐的童年。进入小学之后,我爸爸妈妈对我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我除了完成学校作业以外,我没有被安排更多的课外作业、家庭作业。这为我对很多事情有很大的好奇埋下伏笔,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从小就让孩子加入奥数和培优班,孩子会很讨厌这样的事情。孩子的心中都是很天真的,如果他讨厌这件事情,就会讨厌学习本身,这就会抹杀好奇心和兴趣。 ……
网友:汤姐姐,你最讨厌的课程是什么?
汤玫捷:我最讨厌的课程是数学。因为现在数学对熟练程度的要求比较高,对课外题量的要求比较高。我不喜欢总是机械地重复的事情。我做数学题有三个境界,第一是遇到题目一见钟情;第二是遇到题目一见如故;第三是我猜到了故事的开始,却猜不到故事的结束。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有的题目一看就知道会做,因为很简单,有的题目是做过才会做,还有的题目是在挣扎过程中最后还是错了。这是做数学题中实现的量变到质变,我比较讨厌的是,在中国对数学的量的要求比较高。另外,我们有很多的奥数班却没有为我们国家带来更多的数学家。在早期的一个强化,很有可能让很多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不过虽然如此,我最喜欢的一本科学书籍却是《数学史》,这本书把数学最美的一面都呈现了,你几乎会惊讶地说数学约等于艺术。
日期:
2007/06/28
发言人:
老丑
内文:
赵兄回归一文振聋发瞶,难得一遇之明白人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