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8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让孩子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3 14:30: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由与成长---韩德强
  许多人希望成长为一个有内涵的人。身处逆境,接受锻炼,克服困难,乐在其中。身处顺境,心忧天下,兼济苍生,乐在其中。为什么能做到时时坦荡,身心和谐,且有能力造福社会呢?因为这样的人有着与众不同的人格特征,不但拥有常人所有的知识,而且还拥有常人所少有的智慧,有强烈的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崇高的道义追求。提炼一下就是五个关键词汇:知识,智慧,责任,意志,道义。
  1、知识
  这是世界各国的现代学校里都要学的东西,是西方文明的主要内容所在。西方人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确必不可少。现代与古代的主要差别就在知识二字上。有了知识,就可以普及技术,普及技术产品。
  但是,光有知识够不够?光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光有知识有可能是会走的书架、移动的书柜。知识的典型状态是百科全书。但是,知识有很大局限性。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无穷无尽,分门别类,而且不停地在更新当中。一个人如果天天学知识,这一辈子、哪怕一百辈子都学不完。而且,学了这些知识,过些时间,因为科学技术的进展,你的这些知识又被废掉了,又有新的知识出现了。所以,一个人没有知识,他睁不开眼睛;但是,光有知识,他将不会走路。许许多多人从我们西方式学校体系中毕业,如果专业不对口,他们将发现99%的知识都没有用。诸位可能有体会,我们学习了数学、物理、化学,我们学习了计算机、机械、电子,但是,一到日常生活中,这些课堂上学的东西似乎通通用不上。日常生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都是知识无法解决的。
  比如说,对一个人要不要信任?信任到几分?要不要怀疑?怀疑几分?比如说,北风凛冽的早上,要不要起来锻炼?周围人都不去,你要不要去?比如说,有人认为奢侈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哪我要不要节俭?比如说,假期到了,该怎么安排?比如说,人反正是要死的,为什么现在还要奋斗?比如说,SARS来临,你是害怕还是坦然自若?所有这些问题,知识能解决吗?喜、怒、哀、乐因何而生?爱、恨、情、仇因何而发?生、老、病、死如何面对?所有这些问题都不是知识能够处理的。这些问题每天都紧紧地纠缠着你,让你激,或兴奋,或沮丧,或悲哀,或空虚,或充实,或幸福,或伤心。知识可以告诉你如何解决一个技术难题,但无法告诉你如何赢得领导的欣赏,朋友的尊敬,异性的芳心。大家都听说过南辕北辙的故事吧?知识就是那匹快马,可以让你跑得快,但是无法告诉你到哪里去。你本来以为知识可以给你带来幸福,就像马能带你到目的地一样。但是,知识越多,生活中的问题反而也越来越多,痛苦也越来越深。大家都想用知识来赚钱,赢得名声,获得地位,结果是相互较量,相互怀疑,相互鄙视,两极分化,弱肉强食,经济危机,世界大战。这像不像南辕北辙呢?
  最根本的问题是,知识无法告诉你:你是谁?你真正想要什么?你能放弃什么?放弃多久?知识无法告诉你,一个人的微笑,是这个人的友好,是这个人的开心,还是这个人已经拿定主意准备收拾你!你周围的社会现象无穷无尽,这些现象都转瞬即逝,但每一个现象背后都充满了深刻复杂的道理。有的人知识不多,却往往能够透过某些极其细小的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见微知着,从而避开危险,找到出路。有的人知识丰富,但直至危险来临的那一刻,还糊里糊涂,反应迟钝。
  为什么知识处理不了这些人生与社会最深刻的问题?因为知识的定义就限制了其功能。知识是分门别类的、高度精确的、标准化的、可复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知识也是静态的、孤立的、无层次的。人生和社会都是时刻变化的、相互联系的、层次丰富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认识和处理人生、社会,知识就只能起基础性、辅助性作用,智慧将起主导性、实质性作用。
  2、智慧
  即使学习知识,也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即运用联想、类比、想象等不精确、不科学、不可靠的智慧型的思维方式。比如说,学习高等数学、物理,会举一反三的,学得很快,而且越学越有兴趣。反之,靠死记硬背的,用精确、科学、可靠的思维方式的,就学得慢,忘得快。
  但是,当今世界各国的学校教育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智慧在学习、掌握知识的时候被运用,但是,学习完了知识后,智慧又被封存起来了。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说明,王熙凤在日常生活的无数事情中都在运用智慧。而现代教育体系则不然,智慧只是短暂地、片段地被使用。生活中无数令人烦恼的问题扑面而来,都是复杂的、变化中的、非标准化的问题,没有标准化的流程去解决,这时候,我们常常束手无策。
  当现代西方型知识体系强调可重复、可检验,强调放之四海而皆准时,智慧就被扼杀了。中国思想的精髓就倡导智慧,强调认识一个复杂的、变化中的整体世界,认清自己在这个世界中的相对位置,在思维方式上以不变应万变,在解决办法上以万变应对万变,既有高度原则性,又有高度灵活性;因为有高度原则性,所以,不增加后患,问题越来越少。因为有高度灵活性,所以,总能找到妥协方案。
  有知识少智慧的,只能墨守成规则。有智慧少知识的,却可以开拓创新。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有智慧而无知识的一个人。这个人是贵州老干妈辣酱的创始人。这个创始人,人称老干妈,是个文盲,一个看上去很普通的农村妇女,一切现代知识她通通没有,甚至贵阳市的地图都看不懂。但是,她却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比如说,养了三个孩子,她养育得很好。比如说,卖东西,捕捉顾客的眼神,她捕捉得很到位,成功率很高。她说话应对非常让人受用,很能打动人、说服人。她自己开了个小的凉粉店,用自己调的辣酱做调料。结果,生意非常兴旺,顾客盈门。后来有一段,她的辣酱断货,顾客就不来了。从这里,老干妈就得到一个启发:人家来我店里不是吃我的凉粉,其实是来吃我店里的辣酱的,这是我的核心竞争力啊!从此,她就专门制作一些辣酱放到杂货店里去卖。因为她没有上农业大学读过食品工程专业,不懂得食品卫生条例,不懂得食品检验检疫标准,所以,她的东西卖不到超市,只能卖到杂货店。没想到,杂货店里的辣酱走得非常好,相当于新产品试销成功。她就干脆开了个辣酱作坊,雇人一起剁辣椒,办辣酱厂。从1996年起到2003年,短短七年时间,她的辣酱销售额就超过13亿人民币,远销世界各国。靠什么?靠的是她的智慧。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在鼓吹新的知识无用论吗?难道我们都不学知识了?不。还要学知识,但是,在智慧的引导下学习知识。需要用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缺什么知识,补什么知识。这时候,你所积累的知识都是为解决问题而服务的知识,是为智慧所调动、所运用的知识,是活知识。比如,爱迪生没什么文凭,积累的知识不多,但是特别愿意去琢磨、解决问题。他发明了无数东西,比如留声机,比如电灯泡,给世界带来了光明。他涉足众多专业领域,每每有所创造,知识不足怎么办?缺什么,补什么!静态的、可复制的知识其实很容易掌握,动态的、因境而宜的智慧却不容易掌握。在现代社会中,一个有智慧的人,其实随时都可以掌握某一专业领域里的基础知识。但是,大学专业课教的无非就是这些东西。
  如果说,我们的大学教育以智慧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那可以说,1000个学生里,也许会有四、五百名学生,甚至六、七百名学生将来能够在各个领域发挥出色的作用。但是,非常遗憾,我们绝大多数的学校都不是以智慧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都是以知识积累为导向。因为,以积累知识为导向的学校就像生产流水线,容易组织、管理,教师也容易聘请、培养、考核、晋升,学生的成绩容易评定。以智慧为导向的学校,这一切都将失去标准,失去规则,全有赖教师与学生之间心与心的互动,智慧与智慧的激发,思想与实践的碰撞。
  也就是说,为了学校容易标准化组织和管理,无数青年人的头脑被当成了计算机的硬盘,储存了一大堆知识,却把他们的智慧都浪费了!这是对人的潜力最隐蔽、最有效的扼杀啊!所以让我们存储一堆死知识。
  未来,一个真正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培养学生的学校该怎么办?也许,中小学仍然要以积累知识为主,但是,积累什么知识,怎么积累知识,也都需要重要设计。到了大学,就应该以智慧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进大学后第一年,主要精力是去工厂、实验室,一是看到前人的成就,二是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理解这些问题的重大价值,用业余时间读高数、物理、化学等课程,听专家们讲自己的成长经历、体会和教训。到二、三年级,听凭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去钻研。相关的知识可列出书目,由学生自学。只要学有动力、有方向,一定比无目的的积累效果要好得多。考核怎么办?不一定有考核。学出来了,能干事了,社会自然认可。否则,就是发了文凭,还不是在街头失业?如此,相信大部分学生都受智慧引领,成为创造性人才。所以说,知识和智慧虽然两者不可或缺,但是,智慧远远重于知识。
  3、责任
  那么,智慧怎么样才能开启?智慧一定是为问题而开启。你心中有问题你就会想办法解决它。比如说当你发现日光灯亮度不够,寿命不够长,你就会想办法去改进它。假如说发现马路上噪音过大,你发现一个隔音屏,这个过程也需要运用智慧,没有标准答案。这个过程需要智慧,也自然会产生智慧。不要怕自己没有文凭,或者没有专业知识,其实,只要给时间,谦虚学习,认真钻研,任何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发现问题,形成问题,离解决问题就不远了。所以,一个人从小可以有各种兴趣,但不会发现真问题。因此,儿童时期,少年时期,兴趣是开启智慧的钥匙。理论上说,什么样的兴趣都应该鼓励。但是,有些兴趣可以持久,有些兴趣不易持久;有些兴趣与社会的真问题、真需要相联系,有些兴趣完全是个人偏好。比如,有人对微雕产生了兴趣,想在一粒大米上雕刻出水浒人物中的一百单八将,行不行?我成未来微雕大师行不行?我认为,实际上这样的兴趣是不行的。为什么这样的兴趣不行呢?因为这样的兴趣纯粹是你个人的兴趣,纯粹是你个人的兴趣就没有人会来支持你,你可能很长时间投入进去,哪怕真的是你成了微雕大师,也没有人对你的东西有收藏的兴趣。所以什么样的兴趣才是可以持续的兴趣,持久的兴趣,能够不单是自我增强,而且社会上会越来越关注你的兴趣,支持你的兴趣。为什么要社会来关注支持我们的兴趣?道理非常简单,只有社会关注支持我们的兴趣,我们才会得到物质上的支撑,才有物质条件去支撑我们的兴趣,否则的话我倒是成了微雕大师了,但是,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啊?很可能还没有成为微雕大师之前,我先饿死了。那一粒粒雕刻着的大米,我先扔到锅里煮了吃再说。所以,一个人的兴趣一定要切合这个时代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人生中的问题,还是社会上的问题。比如说,你逐渐形成一个兴趣,你对有人为什么自杀很感兴趣。结果一来二去,你特别能帮助人消解心理上的郁结,能够让人找到生的意义。你有这个本领,逐渐就成为能够解决问题的、有智慧的人,就受社会欢迎。假如说,你不但能解决个人人生的问题,你甚至是能够去解决我们整个社会最重要的问题,那可能就会赢得整个社会的支持,那你改造社会的能量会越积越大。
  概括地说,怎样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应该从小培养与社会问题相关的兴趣。
  问题意识不但要强烈,而且要能够持久。产生持久而强烈的问题意识,就需要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就像土壤,是各种各样创造性人才成长的营养源。
  我们要瞄向社会最重大的问题。只有这些最重大的问题,才迫使我们视野变得极其开阔。假如说我们只是改进日光灯,那个视野很窄,其实也比较容易成功。当你的兴趣是改善整个世界的时候,你会觉得问题实在是太大了,简直是赖蛤蟆吞天无从下口。但是,你也会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事物感兴趣,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当越来越多人这么做的时候,各种重大的社会隐患、危机将逐渐得到梳理和解决。
  这个世界上不怕做不到,还真就怕想不到。在这里,我有时候反复体会,一个人的心有多大,他的事业就会有多大。曾经有人说:人又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大家一听,都觉得这句话荒唐、愚昧、不可思议!怎么能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呢?这不是说胡话吗?的确,人有多大胆,地是不会有多大产的。比如说,我就在1958年,我就希望地亩产3000斤,地能产出来吗?产不出来,你干活再好,耕耘再深,施肥再多,也产不出3000斤粮食。但是,你会想啊。你的心里有3000斤的目标,你就会动脑筋、想办法啊。比如说,袁隆平心里头就有3000斤的目标。他老想着3000斤的目标,学习生物知识,发现杂交水稻的奥秘,20年之后、30年之后,真就有3000斤产量了。
  人类技术进步的过程,都是一个先想到、再做到的过程,都是一个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过程。比如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一开始谁都怀疑,铁疙瘩怎么能上天呢?或者,木疙瘩怎么能上天呢?你这不是胡闹吗?如果莱特兄弟被这样一种眼光所束缚,我们今天满世界就不会有飞机。但是,他们在想象,在研究,在实验,怎么样能使它们飞起来。结果,飞机真就飞起来。木疙瘩飞起来了,铁疙瘩也飞起来,甚至出现了波音747A380这种巨无霸的飞机飞在天空。猴子从来不想这些问题,所以猴子至今在树上跳来跳去,没有任何的科学技术。人不停地去想那些稀奇古怪的事,所以人不停地创造发明。所以,当我们去设想,这个世界能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思想和精神,一个统一的世界政府时,看上去是个特别稀奇古怪的、特别宏大的、不着边际、不切实际的理想。但是你有这个理想,逐渐这个理想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呼应,有越来越多的人去研究,或许就真的出现一个世界政府,真的就能避免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长期的和平、繁荣与幸福。
4、意志
  当然,单有责任感可能也还不够。因为,这个世界上有无数重大的难题。那些难题都不是你有责任感就可以解决的。这些难题老是给你挫折。你试一次,失败一次;再试一次,再失败一次。无数人的嘲讽挖苦,无数人的不理解,日子过得越来越困窘。有些人就会说,这些责任都是应该政府去负担的,都应该是科学家去解决的。就你这样一个普通人,怎么能够担起如此巨大的责任来呢?所以放弃了吧。
  那么,怎么去让自己承担起重大、困难而持久的责任呢?这就一定要靠意志。意志是什么东西?意志就是让你越挫越奋的那个东西,意志是让你不单是在5年、10年内做一件事情,甚至让你一辈子做同一件事情。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神话故事,说有一个人想得道成仙,钻到山洞里头去修炼。修炼了十年,没有任何成果。但是,他的心非常诚,就感动了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就派人去诱惑他。比如说派美女去诱惑他,动摇他修炼成仙的愿望;比如说用金钱去收买他,让他从山洞里头出来,就不要再修炼了。结果,太上老君发现这个人坚决不为所动,一心修炼成仙。太上老君知道了这个以后,觉得这是可造之材。然后,就去给了他两样东西。一样是木头钻子,一样是金刚石盘,让这个想得道成仙的人,用木头的钻子去钻透那个金刚石盘。大家想一想,按照我们现代物理学常识的话,别说是30年、50年就是500年、5000年,你一个木头钻子怎么能钻透金刚石盘呢?道理非常简单,金刚石和木头的硬度不一样啊。只能是金刚石盘把木头给磨短了、磨软了、磨光了,不可能是你木头钻子把石盘给钻透了。所以,觉得这是荒诞不经、胡说八道。但是,我后来一想,这事似乎还真有点意思。你们想一想,当年中国工农红军,在井冈山那里,他们拥有什么?他们的对手国民党拥有什么?红军七、八个人,十来条枪,要地盘没有地盘,要武器没有武器,要给养没有给养;而对方是拥有百万大军的一个政权,地广千里,给养丰富,还拥有各种各样的外国援助,也还能够在舆论上控制民众。用这样七、八个人,十来条枪去和这样一个庞大的国民党政权作斗争,作较量,是不是有点像用木头钻子跟金刚石盘去较量啊?那么诸位,后来这木头钻子是真把金刚石盘给钻透了。靠的是什么?靠的是一种软而又软的东西,这种东西就叫精神、就叫意志!红军虽然装备差,给养差,地盘小,活动的回旋余地小,但是,他们拥有超人的意志,超人的精神力量。国民党虽然拥有这一切物质条件,但是,他们的精神力量不够。静态来看,是国民党强大,动态来看,20年之后,共产党就战胜了国民党。22年之后是彻底把国民党打败了。这是不是一个现代版的用木头钻子钻透金刚石盘的故事呢?
  再比如说孙中山,在满清晚期,即使是晚期,满清政府拥有的各种各样装备、资源还是无穷无尽的。而孙中山拥有什么呢?只拥有自己的一腔热血,只拥有自己那种越挫越奋的意志。结果过了若干年,还真就把满清政府这个金刚石盘给钻透了。
  政治家是这样,实业家也这样。我认识一个专门做陶瓷——大红釉料陶瓷——的实业家,也是一个发明家,叫尹彦征,人在长沙。用了20年的时间去研究,怎样把大红釉料涂到瓷器上,让它能够一直保持光洁鲜亮。这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因为大红釉料最主要的弱点就是容易分解,温度上升到500度,它就开始分解,到800度,就全部分解光了。怎么让大红釉料能够耐受1300度炉温的烧烤不变色,不褪色,不分解,这是个世界性的难题。尹彦真当时也没有学陶瓷,他学的是化学,钻到了这么一个世界级的难题里头,一钻就是20年。一直钻到周围所有人都抛弃他,一直钻到他自己也觉得,似乎自己过的生活不是人过的生活。在臭气熏天的一个湖旁边去做试验,每天点了一堆蚊香在周围,因为蚊子一大群一大群地咬他。别人都放弃了,但是他坚持。结果在2000年前后,在解决了上万个技术难题后,他成功了。此后,我们就发现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瓷器,让我们这个瓷器大国增光添彩。那就是大红釉料的瓷器,特别喜庆、特别鲜亮。
  可以说,如果小成就有,普通的责任感就可以了,大成就往往需要有坚强的意志做支撑,才能度过难关。
  5、道义
  那么,最后还需要什么?最后还要具备的一个东西叫,道义。为什么要有道义?如果一个人光有前面四个素质,但是,没有道义会怎么样?这个人他可以成功,但是生活在一个没有道义的世界里,他会惴惴不安,没有安全感。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若干架飞机来撞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类似像孟买的恐怖分子冲进来就开枪扫射。这个世界,当你把个人的人格上的力量,转化为现实中的物质成功,当你积累起越来越多的财富时,当你真的不劳而获的时候,这个世界实际上很可能容不下。这将是一个两极分化的世界。一个缺乏道义的世界,实际上,是让所有人都恐慌不安的世界。可以说,道义这个东西,比意志的还要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的力量比意志更大。因为意志只能成就你一个人,但是,道义能够成就整个世界。
  谈到道义,我就想起来一句听上去特别俗的俗话,就叫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善有善报的说法听上去像一种麻醉剂,麻痹我们不要反抗。因为,生活中,我们分明看到无数恶人、无数坏人,他们狡诈、贪婪,他们不择手段,无恶不作,但是,他们是成功人士。他们拥有财富、拥有权力。这现实分明是恶有善报啊!我也同意这种说法。但是,这种说法只是静态正确。但是,从长远看,很可能说善有善报才是对的。是的,我们今天有无数成功人士,是靠坑蒙拐骗,获得了财富,获得了成功,获得了权力。但是,你再看呢?再看这个坏人继续5年、10年呢?他做的坏事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直至自我毁灭、自我爆炸。所以,动态来说,长时间来看,善有善报看来也是对的。
  一个人一辈子做好事,在同一个方向积累地去做好事,一定会赢得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尊重。那时候就可以说,这样的成功是真正的成功。这样的人在物质生活上,开始往往是困窘的。后来,我就不相信,他会一直困窘下去。他并不追求物质财富,但是,物质财富也可能会跟着来。跟着来物质财富,他并不需要其中多少,广厦千栋,睡觉不过一床。他可能就只需要满足自然需要的那点物质财富就可以了,其余的都将回归社会。这样的人将会赢得整个世界的尊敬,历史的尊敬,这是不是善有善报呢?
  当然,诸位可能觉得,这个说法听上去似乎是太飘渺了。我现在怎么办?现在的问题怎么解决?因为现在我就要吃饭。如果现在就要我去做善事,那谁来给我做善事呢?我是说,希望你去积累,去思考整个社会的问题,去解决社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去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你这样做,物质财富是不足的,但是,吃饭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有人说,你这不是宣扬吃小亏占大便宜?我还真不是这个意思。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要劝人向善,暂时需要从吃小亏占大便宜入门,最后,随着你的境界的提高,慢慢的,你就没有吃亏、占便宜这么一说了。当思考和解决社会问题,能够成为你一生的实践,成为你的生活方式,成为你的信仰,成为你的人格,你就不会再像普通人那样斤斤计较,去考虑吃亏占便宜的事了。其实,即使是在西方,也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说,美德自身就是回报。也就是说并不需要别人的尊敬,并不需要世界的尊敬,就是因为你拥有道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你的心胸就开阔,视野也就开阔,你心境就平和,身体就健康。
  把这五种品质联系起来,我们就成了知识开阔、智慧丰富、责任感强、意志坚强和道义高尚的人,就成了复杂而善良的人,就成了能干而幸福的人。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善意的精英。相反,我们今天社会所培养的,是简单而自私的人,是斤斤计较而痛苦的人。也就是说,当今的教育体系只能培养出自私的、守规矩的平民,甚至连自私的、恶意的精英都培养不出来。自私的、恶意的精英哪里来?从恶意平民的竞争中,从恶意平民的弱肉强食中,产生恶意精英。所以,今天的大学推行的恰恰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平民教育。当上大学不是为了改造社会,而是找工作谋生,你拥有的心态就是平民心态,你拥有的品质其实就是平民品质、平民人格。为什么诸位都相信制度,不相信道德呢?因为你们被培养成没有道德的人,所以,不可能相信道德,不可能相信自己能成为有道德的人。因为你们只知道知识,用知识为自己谋私利,所以,你们就相信制度。这是问题的根源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52 , Processed in 0.081178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