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0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子的第一个创作期。(1)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1 00:11: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孩子能不能飞、能飞多远,这和文凭、才华其实关系都不是最大,关键是孩子要有自己强大的内在生命力。我们做父母的,只要陪着这样的力量,就可以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细心呵护这一份脆弱的内在生命力。不要让这份力量受到伤害,受到伤害的要让他尽早修复。本来,人的生命力是很强大的,只要生命没有被毁灭,他自己就会来进行自我修复的。但,那恐怕太晚了点。
       在家学习的目的,不过是要让儿子那份自我修复的能量尽早复苏,然后让那力量在自然的成长。
       从1月8日到1月10日,儿子迎来了他的创作爆发期,连续创作了5本图文书。在此之前,在写作方面无任何要求或暗示。所有创意和写作、书本设计、装订全由儿子搞定。我们只看其成。
    第1本,标准的32开本。用钉书机把小册子装订成长卷,可从正反两面看。
    正面:封面,文:一条长线。图:横长的长方形里一条简单的直线。
    第1页:文:一条长线一直向前走,不停地走------。图:一条简单的直线。
    第2页:文:一天,他遇到一个短线,他很开心,因为他能与短线重合,而且能包住它。图:长线在左、短线在右,中间一点缺口,快汇合了。
    第3页:文:两条长线合体了,他们遇到一个难题:向哪儿走?因为长线要去前边,短线要走后边。图:一条完整的直线。
    第4页:文:长线对短线说:“去前面。”短线对长线说:“去后面。”图:一条长长的直线,但直线上下两方标上了手掌般的方向指示。
    第5页:文:两条线吵了起来,长线说:“去那儿。”,短线说:“去这儿。”图:仍是一条长长的直线,但方向指示变化了,两只手掌都倍增,象那愤怒、吵架的样子。
    第6页:文:两条线去自己想去的方向,长线去前方,短线去后方。图:一条直线,下标一左一右的箭头指示,左箭头向左,右箭头向右。
    第7页:两条线分开了,长线往前,短线往后。图:一短线在左,一长线在右。
    第8页:文:“我去了。”长线说。“我也去了。”短线说。图:一短线在左,线上升起一朵向右打招呼的云。一长线在右,也升起一朵体积更大的向左打招呼的云。
反面:封面:文:一条短线。图:一横长方框里一根短线。
第1页:一条短线一直向后走,不停地走。以下图皆从略。
第2页:一天,他遇到一个长线,他很难过,因为他要与长线重合,而且要被包住。
第3页:两条线合体了,他们遇到了一个难题:向哪儿走,因为短线要去后面,长线要去前面。
第4页:短线对长线说:“去后面。”长线对短线说:“去前面。”
第5页:两条线吵了起来,短线说:“去这儿。”长线说:“去那儿。”两条线各往自己想去的方向走,两条线分开了。
第6页:短线说:“我去了。”长线说:“我也去了。”
       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动。
       1月8日,儿子趁大家午睡时间,自己全力完成了。我一看,一阵惊愕,立即拍出20元的高价收藏。儿子一惊,但随即坦然,说,果然是越简单越能赚钱。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做过这方面的鼓励。从书本设计来说,家里有一套做正反两个主题的丛书,比如美丑、善恶、生死等主题,从前后往中间看,但早被我打进冷藏库了。儿子不可能看到。
       后来,儿子说,这创意是来自于他以前看的书:胆小如鼠的巨人和胆大如牛的睡鼠,但那书只能从一个方向看,不象他的书,那是可以从两面看的。
        我初倒没有在意这个。我还是看儿子处理问题的简略方式,借鉴也好,自创也好。后来,我才意识到,儿子应该是潜意识在处理他父母离婚这个重大问题的。作为儿子,他到底应该怎么看,而不会带来压力和负罪感。即使离开这个个人的创作背景,这种简略的图文方式,那也是不稍逊于市面上的儿童书的。
        半年来,我做的都还只是在家教育磨合的工作。现则正式进入在家学习践行期。此为标志事件。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uge57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11 09:02:14 | 只看该作者
很有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 07:29:33 | 只看该作者
确实很有意思。

经过半年的修养,孩子确实在开始释放自己。

直到现在,他已写画了8本书了。质量都还比较整齐,且主题基本都和他现在的生活和经历、心情密切相关。

孩子说是童话书,写给妹妹看的。《父母世界》杂志上的绘本介绍,是孩子爱看的。另专门介绍绘本的《图画书》更是他的必备参考书。孩子已经开始在自己的创作中学习上面提到的技术了,比如扉页、留空、界框啊。

现在看来,还意犹未尽。让他画个够,直到他自己停止或出现低水平重复的那一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2 16:24:57 | 只看该作者
相比之下,惭愧啊。持续关注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9-1-15 08:08:21 | 只看该作者
多谢谬赞。

孩子的生命力仍是脆弱,需要更细心的呵护。但毕竟这一份内在的生命力已经萌发自身的力量了。只因为这种发生的力量比较特殊,所以显得比较突出而已。

孩子大约2个月前,居然会自己看李跃儿的《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大约10天前居然又在看。我很惊讶。也许他自己已经开始在寻找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32 , Processed in 0.299614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