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34|回复: 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10 14: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
                        (一)
                        熊春锦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圆融中华圣学,复兴民族道德》。这个大题目下面有三大块,我们今天完成第一部分第一个标题的三部分内容。主要是紧接着上一次所讲的阴阳和谐论,再来展开三生万物。所以,题目就定为“三生万物是宇宙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围绕这个题目来展开。我们看看,为什么说“三生万物是整个宇宙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一、       三生万物是宇宙和社会发展的根本
                        老子的《德道经》,字字是灵符,句句是珠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由于她瑰集了上古时期和周朝末年之前数千年乃至上古中华文化的精华,她是世界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切科学的精华,一切学科的精华。因为在她的大智慧中,严谨地构成了一部亘古未有、承前启后、昭示万代、无出其右的一门绝学。
                        老子的思想无愧于是一门绝学。这门绝学,简称就是道学,就是德学,也就是老子大唯物主义和老子唯德主义辩证法。
                        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老子的这一段话,是对整个宇宙、对世界、对人类、对每个人的性命所下的一个科学结论,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可以说,几千年以来,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迄至目前为止,都无人能够逾越老子的这一道学思想的峰峦,没人能够逾越!我们看一看为什么不能逾越呢?那就是老子他把握住了象、数、理、气里面的“数”。最简单的数说明最大的真理。这一点的确其他的人没有办法超越他。因为他说过了,你再想超越,那也就无法翻越他所标注的这个学说的脊梁。
                        相反,老子的道学思想却悄然地引领着世界哲学思想向前发展。老子这一段话,真可谓“横看成岭竖成峰”,“无限风光在其中”。就需要我们全面地去掌握她以后,无论从任何角度来阐释她、来发展她、来丰富她,都有无穷的知识能量。这一哲学思想,不仅影响着中国社会几千年的发展,而且,这一哲学思想在17世纪,也可能从16世纪就开始对西方进行了影响,就开始了西游欧洲,演绎了一场“老子哲学西出涵谷关化胡”的活剧;对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着源泉式的滋养作用。如果不相信的话,我们下面还将展开来,论证一下“老子哲学思想西游记”的画面。
                        本次课程,我们将老子哲学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和对国内历史的作用,从内外两方面作出一些浅析。对老子“三生万物”的哲学观,以及三生万物中的象、数、理、气,作出一些哲学学术方面的探讨,供大家研究和思考。
                        我们在前面花了不少时间和笔墨,将老子的大唯物主义和唯德主义辩证法思想,较为系统地、但并不是非常全面地进行了讨论和学习。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老子·德道经》学说的“○”和“一”以及“二”的一些皮毛,这也就是“道”和“德”以及“阴阳和谐论”。
                        我们循着道和德这个一元四素象、数、理、气的脉络,我们解析了老子哲学中二进位制数学的○和一,以及○和一的象学、理学、气学。但是,解析到老子的这一句名言时,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迄今为止人们并未能揭示出老子哲学中另一个数学的奥秘——老子哲学思想中的精华:数学公式中的四进位制!不知道大家思悟过这一个问题没有?也就是老子在这一句话中,所揭示的“○、1、2、3”这个四进位制的数学方式。因为,这个四进位制是演绎万物的一个基本数学方案。
                        的确哲学与数学有着不解之缘,数学无愧是科学的无冕之王,老子就是一位绝顶的数学家。他的“三生万物”这一句话中,所潜藏的四进位制数学原理,就是解析世间万物的宝匙之一。
                        前面讲到的○和1也是这么一个原理,○和1的数字电脑化以后,使整个世界都疯狂了。那么,老子在这里阐释的四进位制又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呢?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答案。因为这个四进位制,她“三生万物”,她演绎万物,演绎到万物深层当中去,展示她是如何生、如何长、如何成、如何亡,就是阐释世界一切科学的敲门砖。我们可以豪迈而又自信地说:掌握了老子的这个二进位制和四进位制,宇宙天下之“算”尽在一掌之中!当然,我们期盼着四进位制的原理尽早在科学界获得长足的进步,推动我们整个世界迅速的发展。
                        老子上面一句论断中所蕴含的四进位制,虽然迄今为止未被西方和中国的科学界所窥见和发现;但是,它却被历史的刀刃深深地雕刻在二千五百年前的竹简之上,并且绵长悠久地影响着中国的文化发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9-1-10 22:39:58 | 只看该作者
例如,“四象生八卦”等原理,都潜藏在这个四进位制之中。近代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电脑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我们看一看这个生物电脑基本设计模式,那也就非常感叹老子的智慧。因为,生物电脑它是运用基因四进位制作为其基础运算模式,已经正在研究之中。运用DNA构成计算机的设想,就是依靠DNA中的A、T、G、C四个独立碱基构成;因为这四个独立的碱基,先天性地、天然地形成了一个四进制的组合。老子为什么会发现到这么深?窥探到万物都有这个四进位制的特点,在这里简直是昭然若揭:就是近代的生物科学技术,在微观上所发现的DNA也超不过这个四,四个基本单元那也就是“○、1、2、3”四进位制的基本单元。你看看我们体内那么微细的DNA当中,也没有逃过这四个数啊!
                        目前,最有可能成为生物计算机运算单元的,也就是DNA或者RNA(核糖核酸)。这一现象,将会再次展现和验证老子“三生万物”哲学思想的无穷魅力,我们可以拭目以待。据说生物电脑它的基础理论、数学理论转为程式方面也遇到了瓶颈,我们在这里不去过多地探讨。这个瓶颈,主要就是说二进位制是一个○和一个1,那么这个电脑里面的电流断开和接上就很容易完成。但是,四进位制这个○、1、2、3这四个数的话,不太容易这样表示。其实“无”和“一”的双重性,这个“一”具有双重结构性,或隐或显,要是把这个问题突破了,估计也就把这个瓶颈区给它突破了。这是如何去替代的问题。好,我们还是回来讨论老子的“三”。
                        老子认为:“三”,才是万物的生成之数。这个“三”,我们要解析它一下:它是由一和二所共同组成,老子强调“三”是万物产生的基数。那么,“二”的阴阳为什么不能称之为“生”呢?妙就妙在这个“生”字上!古代的智慧者,都是遣字造词,遣字成句,用字极为精妙!不像我们现代人就拿别人的句来拼合起来用,古人是用字极其精微、极为精妙!老子在这里连续所使用的四个“生”字,那真是字字是灵符!在每一个地方的意境都不一样,四个位置就有四种意境。所以,其中的意境深远,空间极其广袤,包罗万象。需要我们用心去体悟,需要用我们的心身去感悟,则能展开整个宇宙和生命的缘起和发展过程。这个“四”、这个“三”、这个“四”的架构和这个“三”的理论,能给人以甚深的智慧性启迪。对于一个进行性命的德道理论求证的人而言,三生万物能使我们窥见到我们体内的最细微的结构,使它产生连锁性的反应和变化,从而对我们认识自己的性命,起到一个启迪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9-1-11 00:11:5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9-1-11 19:58:38 | 只看该作者
在象数理气之中,“二”的阴阳所阐明的是万物的属性和变化特征。例如,正反、上下、成败、生死等等都是二,都是阴阳。但是,从生化和长养而言,这个“二”不具备,它本身不具备;从事物变化的推动力而言,那么它又缺乏。万物虽然都具备着“二”的特性和特征,但是它们的一切变化却都离不开能量。必须要有能量,太极图才能运转、转动;必须要有能量,太极图里的白和黑它才能产生变化;离不开德一物质能量的滋养,和阴阳物质本身品格的相应。这个特点,我们要很好地去破,很好地体悟。为什么要强调五德品格的提升?为什么要去获得这个能量?那不都是为了使我们性命这一对阴阳能够均衡地发展吗?!对人是如此,那么对万物都是如此。
                        “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就是对三生万物的准确诠释。三生万物的主宰是一,这个生化的主宰就是一。阴阳二的旺衰、生死,完全在于德一这个能量的输布充盈。所以,我们在研究三生万物这一哲学理论时,切不可忘记它的灵魂就是一。而且,这个一的背后,还有一个最根本的、最初始的动力之源,这就是道,就是○,就是这个无。这个○,它处于先天的位置环境中,不可触摸,是一种虚无的状态。但是,虚无生万有,正是这个“无”的道,生出了德的一,并且驾驭着德一而生二、生三、生万物。因而,万物中皆含有德一,同时也含有道无、道○。所以,才会尊道而贵德。
                        “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由此可见,三是化生万物和解析万物的理论基础。“中气”,不论是以虚无的道○之态隐现,还是用德一能量品格状态呈现,这个中气都在发生着扶生、长养、平衡、和谐、和合、和煦、和畅、中和等等生化功用。只有道和德,才是万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源动力,我们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个根本而观察万物、研究万物、认识万物,才能认识和掌握万物、万事的客观规律。只有把握住这一点,我们才能轻松地透过万物阴阳属性的表象,抓住事物的本质,从而避免陷入阴阳属性的表象中不能自拔。你出不来,——跳不出来,那你就在阴阳的旋涡当中沉迷。所以,把握了这个三、把握了三当中的一,那才是根本!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再来展开看看三生万物在我们整个人类历史上、社会上的现象,加深我们对三生万物的理解和认识。
                        首先,我们还是从哲学这个位置上进行阐发和讨论。第一个问题,我们先讨论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泾渭所在。中国有句成语叫“泾渭分明”,我们要把这个厘清,把这个判别、判断分清楚,不要像近百年来一样,芝麻豆腐煮成了一锅汤,分不清楚泾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1-11 19:59:50 | 只看该作者
(一)、东方哲学与西方哲学的泾渭
                        对于老子的“中气以为和”的哲学观,由于许多中国学者不知道老子的哲学是修之于身的哲学,没有真实研究如何修之于身、格之于物;因而,没有亲身实践老子的圣人之治方法论,没有修之于身的经历,——切身的经历、第一感性的认识,加上西方文化界(从16世纪到17世纪以来的这四五百年间以来),也根本没有参透:我们中华优秀文化需要“体之于身,修真明德、修身明德”这些方法,才能正确地解读。他们没有获得这些方法进行实践,完全仅凭他们的聪明的智识,在他们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之上取而为用。所以,整个西方哲学界,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全面正确的、完整的解析和评价。
                        但是,我们许多的学者,黄皮肤的学者,却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依赖于根据外国人的评价而做学问;不是凭着自己的亲身实践来做学问,也就很难以认同和接受自己老祖宗们的大智慧。长期只能在嘴皮子上和纸上研究“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的表象。从我们有一位专家在国外参加学术会议讨论时,提出来要把“明明德”这两个“明”字去掉一个,那就非常典型地说明了:我们的知识分子、学术界,对“明明德”的实践方法一窍不通!那真是擀面杖吹火,根本都不知道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需要修之于身!根本不知道如何在自己身心之中实践修真明德,如何观之于物而知身,体之于身而知德,体之于德而知气,体之于气而知道。没有架筑起以自己的智慧认识自然和社会,知老子哲学,识老子哲学,明老子哲学,认同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看到这个症结没有?民族优秀文化发展的症结病根,就是缺失了、抛弃了修身明德、格物至知这一个基础。这一个关键点丢失了,这才使我们难以认识自己的老祖宗,难以认识我们优秀的哲学思想。
                        近百年以来,经过五四连脏水带婴儿一起泼出的运动,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步入了逐步失落的惨痛时期。迷信于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与批判,把它们奉为最高指示,这是五四以来许多中国知识分子逐步染上的顽疾沉疴。近代中国文化人对自己传统文化的感情和评价,几乎完全丧失了文化人的民族气节,跌落在奴性地对西方文化的依赖和眷恋之中。他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完全是仰人之鼻息,看人脸色这样一个奴婢的状态。他们对民族和文化的自信心与自卑感,全部都建立在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化的评价之上,建立在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等量齐观的比较之中,完全不顾及东西方不同的人文历史背景,不注意这个文化的土壤。似乎离开了西方的逻辑和方法,没有这根洋拐杖,我们就不会做出任何具有学术价值的发现和研究。似乎洋人对我们文化的评价就是圣裁,对于西方学者没有涉猎的中国文化的内容,当找不到西方人发表过评论时,自己就双目如盲,不知其是珠是泥,必然也就一概轻率地断定为糟粕,进而痛加批判而扫地出门。
                        近百年以来,我们文化人的脊梁已经弯曲得太久太久!民族的复兴,需要我们挺直自己的腰板!昂首挺胸阔步前进!《老子·德道经》,其实就是我们民族挺直腰板的最好支撑!但是,这个支撑点我们一定要找好,要找准!再也不能用洋拐棍来鱼目混珠!
                        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西方在以欧洲为代表的土地上,从未曾诞生过道学、道德的学问、老子的学问,没有诞生过或者诞生过类似的哲学思想。他们各民族所拥有的,只有宗教文化和科学文化,道学文化是他们长期的缺如。这点,我们的学者不知道为什么近百年都没有发现,非常地遗憾。因此,在欧洲哲学史中,也就自然地发生了长期的唯心与唯物之辩、有神与无神之争,形成两大流派和大量学说思想。然而,在东方中国这块土地之上,由于整个民族的文化都诞生于《老子·德道经》的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的厚土之上,没有这个争辩。翻开我们本土的历史,关于唯心与唯物之辩、有神与无神之争,在东方历史上是没有那么激烈明显的两大流派的。哪像西方这么热闹呢?你一篇文章我一篇文章,你一部书我一部书争来争去,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上没有发生。为什么没有发生?那就是因为有了《老子·德道经》。当我们纵观历史,精研《老子·德道经》之后,我们不难清晰地理顺中国历史社会发展的经纬。这个经纬非常重要!不理顺这个经纬也就看不清历史,看不清我们自己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也看不清道学就是中国的科学之父和中国的宗教之母,东方的宗教与科学皆源于老子的道学。这是任何人也推翻不了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4 22:11:51 | 只看该作者
道以虚无的○产生德一,以这个○和一为东方哲学的最高基础。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的哲学思想,统领社会导向。中国的哲学以道学为基础,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学,是超越一切狭隘唯物主义的大唯物主义哲学。这个哲学思想,她诞生的土壤那是非常重要的。汉代以前老子的哲学思想,亦称之为道学。最早在道学基础上诞生的科学,是中华传统中医学(黄帝内经),文字科学(仓颉造字),以及后来与道学的外丹术密切相关的化学和冶炼科学技术。把这个经纬我们把它理顺,连外国人都知道理一理,我们自己没有理。其实道学诞生中国宗教,远比道学诞生东方科学的时间晚,晚很多,一直晚到了汉代。在中国道学基础上诞生的本土宗教,已经是汉朝后期之事。因为道学牢固地影响着、引领着中华文化发展的总方向,并且在老子承上启下地总结出《德道经》的基础上,同时诞生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入世治世思想,构成了两大系统。孔子师从老子,是老子道学思想入世的忠实执行者。他的思想,全面贯彻、执行着老子的道学思想,“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根据这个理论框架基础,就构成了低于老子哲学思想的第二个台阶。这第二个台阶,实际上就进入了大地,进入了民族文化的大地之中。我们看看是不是这样?要求修持者、实践者都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运用这个“艺”来入世。但是,我们的有些学者胡里糊涂地就非想把这个儒学独立起来,跟这个道学割裂开来。那怎么能割裂得了呢?!师徒之间、父子之间的感情,割不断理还乱,你还不如承认她是一体。当然,我们要专章来讨论,道学和儒学在这里就不展开。
                        所以,道德文化,始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导。道学,是东方文化、一切文化的“父母”,既是科学的父亲,也是宗教的母亲。因此,在中国历史上也就从来没有出现过类似于西方欧洲哲学史上这种相应两派的纷争。近百年以来,我们丢失了自己的本土文化,看不懂、读不懂自己的本土文化,全盘接受西方文化的左右。同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将东方大地类比于西方大地,强行套解,张冠李戴,勉强凑合着肢解自己的民族文化和优秀的哲学思想,这不啻于是一场百年灾难。而且,用西方逻辑推理性的哲学思想,来套解东方修身明德的哲学思想,这对于连最后一点修身明德“诵读经典”方法都已经抛弃的文化人而言,也就根本不可能达到能够理解的水平。
                        翻开中西文化交融的历史,我们也就不难发现:西方的哲人、科学家和文人,对于东方文化的解读,在历史上都是封闭在他们固有的文化土壤基础之上。由于没有东方道德文化承传土壤的基础,缺乏这个滋养,也没有任何修之于身的方法提升他们的解读能力。所以,无论是莱布尼茨对八卦的解释,还是康德对阴阳和谐论辩证法的发挥,以及黑格尔对三生万物的运用,我们真正读进去自己老祖宗的东西以后,你再把这三个大哲学家、赫赫有名的大哲学家科学家的理论,再看一看,你就不难发现。
                        细而论之,由于他们不知道道学的真谛,也就只能站在宗教与科学这一对阴阳二数之中进行不全面的解析。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应用的程度,都只能是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不能获得其中的全象和神韵。这就如同我国近百年来,放弃了研究传统文化的内证方法,甚至连诵读经典这种最简易的实践方法也加以抛弃的近代文化人,他们虽然认识中文,却已经跟洋人一样,不能解读自己的祖先。个个都像假洋人一样,丢失了最根本的方法,无论是道家的修之于身也好,还是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好,都在这个“身”字上面抛弃了。抛弃了方法、抛弃了实践,因而也就没办法进行全面真实把握住其中神韵的解析和运用。所以,这部分人就跟那些洋人们一样,而且还跟洋人们一起来对我们的祖先进行深刻的批判。扭曲和诋毁自己的文化,远远甚于西方人百倍之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4 22:12:47 | 只看该作者
道学,既是中华民族的根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精神食粮,她滋养着整个民族的生息繁衍和文化的发展,百折而不颓。道学的厚土,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她包容化同,对世界各民族的各种文化和思想都具有极佳的亲和力。她不论在神州的土地上,还是走出国门,都能永久地处于长生之地,并且能对其它民族的文化带来勃勃生机。
                        例如,她对古印度佛学的受纳就是明证之一。的确,道学在家里能够受纳,走出去能够包容。我们看一看是不是这样?诞生于印度的佛学文化,在印度本土上她早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她东来中土以后,与道学儒学相融会,也就注入了无穷的生机,不仅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而且在近代以中土为根基,传遍全世界。试想一下,如果佛学当年不传入中国,不与道学和儒学相交融,那么她也就必然早已像在她出生的土地上一样,成为历史的记忆。我根据他们到印度去的人拍回来的片子可以看到:的确,都已经成了残垣断壁。还是世界各地的佛学之子在进行恢复,——作为一种纪念进行恢复。这个佛学在古印度,她是伴随着两个以佛学为国教的国家的消亡而消失的。其中的哲理,是引起了许多哲学家、社会科学家深思的。佛学为什么到中国,在中国这块土地上能够兴旺呢?要根据我的看法,那就是因为到了中国以后,上面有道学相扶助,下有儒学相支撑,所以佛学才安然地居在中央蓬勃地发展。因为,有了道学和儒学这两个哲学思想的基础,也就自然地填补了纯粹出世思想方面的不足,所以她的传播不会引起国本大势的彻底动摇。这才是根本!不能够抓住表象去讨论,分析要入木三分,抓到根本上去看。
                        所以,我非常钦佩老子的
                        “中气以为和”,这句话就是万物生化长生的根本所在。对于这句话的解读,万言也不足以描述其中一二。就“中气以为和”,我们把握住了,我们的性命就容易进入长生之地,社会也容易进入发展时期。好,这个问题暂且谈到这里,要展开来根本没办法完全把她铺开,时间不够。那么,再看一看老子的三生万物的哲学思想,那就是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9-1-19 12:19:54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二)、横贯中外圆融中西的绝学
                        近百年以来,由于我们主动地弃典忘祖、全盘西化,致使我国现代的哲学思想大都源自于西方,而且我们的哲学思想完全是照搬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罢黜百家,独尊马列已经多年。
                        老子的哲学思想早已经弃之如敝履,我们要想重新承认和认识老子的哲学思想,还得需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展开我们的思维,以历史发展的角度,循着东西文化相融会贯通的脉络,一方面,得分析西方哲学思想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优劣;二方面,还得根据东方文化的社会基础特征,来解析、分析老子哲学思想的特征。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全面解析和掌握老子丰富的哲学思想,从而也可以避免各种已经在百年潜移默化中全盘西化、非中非西思想者的诘难。我们只有把她理顺,我们站更高一点来看,看看这个老子哲学思想西游记是怎么样游的?产生了什么作用?那么我们就会恍然大悟,不会像以前那样迷信于西方的哲学思想而忘记我们古老的东方哲学思想。
                        老子的道学,是横贯中西圆融世界的哲学。我曾经编绘了一幅《老子哲学西域游记图》,用老子的哲学思想西传欧洲,几个哲学家受他的思想的影响,将西方的哲学思想发展到近代哲学思想的顶峰。源于哪儿?源于老子的哲学思想。连他们自己都不否认,可是我们自己的学者却看不清楚。我们自己的学者不直接地去从老子哲学思想当中进行学习,发展自己的哲学思想,相反却跑到国外来,从外国哲学思想这个文化之库当中,去学习他们通过老子哲学思想的启发而产生的哲学思想。我们不是端着金钵子去讨饭又是什么呢?!所以我绘了这么一个画,在这个电脑上面我没办法给大家看。将中国文化西传欧洲大陆,对欧洲文化和哲学的影响脉络用一个半圆,根据编年史和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哲学家的名字和他们应用的道学哲学的内容,一个个地串起来。就成了一个图表,这样,一组成图表以后,一串起来后就很清楚,无论是莱布尼兹这个应用○和一发展他的数学,还是康德运用二发展他的哲学,还是黑格尔用这个三演绎他的辩证法,都没有逃过老子的一、二、三。是老子启发了他们,是中国传统文化滋养了他们。看着这张图,自己也经常会心微笑。笑什么?笑老子哲学思想的伟大,笑道学无比强大的能量,笑老子的学说不愧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物质财富。
                        老子的哲学思想不论是中国还是西方,谁能揭示其中的精髓,应用她,谁就能成为历史的巨人,成为学说的巨匠,成为科学的先驱。当然看一看西方对老子的理解、解读,同时我也感叹,西方人要想真正全面地掌握老子的思想,还有相当的一段距离,这个基础文化的隔阂、那个文化土壤的确滋养性质不同,还有两个大的障碍有待他们逾越。短期内,他们只能以其本身具有的智慧为基础,实用性地、局部性地采撷其中的精华,升华其本来已经存在的智慧,从而为己所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25 14:24:06 | 只看该作者
祝各位朋友新年愉快!阖家欢乐!牛年福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2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17 , Processed in 0.08048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