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9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爺爺奶奶過分溺愛孩子麼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3 12:58: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爺爺奶奶過分溺愛孩子麼辦?
文 / 周涵  專家 / 瞿菁菁 幼稚園教師
王教授在學校是出了名的嚴師,可是對著那嬌滴滴的三歲的小孫女,是怎麼樣也嚴不起來。孫女愛吃巧克力,教授知道那東西對小孩子不大好,可是孩子一哭一鬧,心就軟了,為了擄獲孫女的芳心,每次出差,教授都會特地帶著大包大包的巧克力回來。最後,他果真成了小孫女心目中的最愛,可是每到要上床睡覺的時候,孩子就嚷著牙疼,害得教授後悔得不得了。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不少老師反映,孩子在幼稚園裏的表現就可以看出家長的教育情況。受到溺愛的孩子往往驕傲,膽小,嬌氣,受挫折能力差,以自我為中心……,而這些孩子,又大多是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這種情況,真的如父母們所說不好辦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溝通是關鍵
爺爺奶奶一般較注重孩子的生理健康狀況,對心理方面的健康就不大會顧及了。他們往往會擔心孩子有沒吃飽啊,有沒有穿暖啊,有沒有發熱啊,有沒有受涼啊。卻不大在意孩子的能力、智力及情感方面的培養,喜歡儘量替孩子想得周全:餵孩子吃飯,替孩子穿衣,抱孩子下床,真恨不得跟孩子一起上幼稚園才好。那麼做父母的,就要注意和長輩們溝通了,告訴他們培養孩子獨立能力的重要性。讓爺爺奶奶少替孩子代勞,儘量讓孩子自己去思考和解決,給孩子們發揮才能和智慧的機會。當然,除了和長輩溝通外,和孩子的溝通也不可少,父母對他們講清楚利和弊,相信大多孩子也會很通情達理的。

觀點要一致
有不少家庭,喜歡一個扮黑臉,一個扮白臉,一個對孩子打,一個對孩子親。當然,前面的角色往往是爸爸媽媽,後面的角色就是爺爺奶奶了。這樣,孩子判斷力不夠,就不知道到底孰是孰非。因為自制力較差,會不由自主地偏向於支援他的這一邊。豆豆吃飯的時候喜歡看動畫片,媽媽說不聽,就「啪」地一下將電視關了。豆豆望望爺爺,爺爺說「卡通就是為孩子播放的嘛,他喜歡,就讓他看看吧。」說著說著又把電視打開了。豆豆這下樂了,還得意地望著媽媽。媽媽只好無奈地搖頭。

技巧很重要
後來豆豆媽媽想出一個辦法。吃飯的時候,豆豆又把電視打開,媽媽這回沒有直接上去關電視,而是拿出一隻小兔子玩具給豆豆,對他說:「看,電視裏的小兔兔下來啦。來看豆豆吃飯囉。我們去大口大口吃給小兔兔看,好不好?」豆豆看看電視,再看看小兔子,點點頭,埋頭吃飯了。媽媽這才上前,將電視關了。後來媽媽給爺爺講孩子吃飯時看電視的壞處,既不利於消化,又會養成不好習慣。爺爺以後也就和媽媽一起,給豆豆講道理了。
佩佩在幼稚園裏特別挑食,別的小朋友都喜歡吃蔬菜,只有佩佩,見了青菜、蘿蔔等就皺眉頭,有時還要吐出來。媽媽後來才知道,是因為奶奶在每次買菜前,都要問:佩佩今天吃麼?然後才根據孫女的喜歡去安排,最後養成她不愛吃青菜的壞習慣。在和奶奶講清楚不吃青菜會引起營養不均衡的害處後,媽媽對佩佩說:「你看其他的小朋友吃得多開心,因為可以幫你長得快又好。如果奶奶以後問你喜歡吃什麼,你就告訴奶奶:您買什麼,佩佩就吃什麼。好不好?」這一招還真有效,過了兩個月,佩佩挑食的壞毛病就改掉了。

原則要堅持
孩子有些不好的習慣,爸爸媽媽可以先穩定孩子的情緒,再和爺爺奶奶們溝通。可是有些原則性的問題,比如撒謊、拿其他小朋友的東西、明顯地欺負別的小朋友等,這些時候,就務必要對孩子進行個別談話了。儘量不給爺爺奶奶袒護的機會。

接觸不可少
不少幼教專家們指出,孩子還是要父母儘量自己帶。萬一實在沒有精力,也要多抽出時間接觸孩子,瞭解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只親爺爺奶奶,將他們的話當擋箭牌了。自己對孩子的優點、缺點;性格、氣質;智力、非智力等方面都有所瞭解,才能更有利於因材施教,培養出開放型的下一輩。爺爺奶奶往往在這方面缺少很好的認識,即使有,也可能會因為對孩子過分溺愛,而忽略這些方面的培養,最後讓孩子在家像個小皇帝,一出了家門,就表現出較差的社會交往能力。
現在的家庭,一個孩子往往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媽媽等好幾個人圍著轉,很容易助長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一方面又極度依賴的心理。如何做到愛而不溺,可是一門家長得掌握的學問呢。


-------------------------------------------------------


【父母教育不一致怎麼辦?】
文 / 潘捷   專家 / 樂善耀 

在家庭中,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共同責任。但是,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會出現種種矛盾,這當中最常見的就是父母的教育意見不一致。這對孩子來說不是件好事。

父母教育不一致對孩子影響深遠
1、造成孩子的雙重人格
家庭教育專家樂善耀以他幾十年來的研究心得告訴我們,父母教育不一致對孩子造成的最嚴重、最重要的影響就是造成孩子的雙重性格。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發生分歧,爸爸說要往東,媽媽偏偏說往西,令孩子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才好。
但孩子也會有本能的自我保護心理,他會進行選擇,會利用父母對自己的意見不一致去尋找有利於自己的一方,也就是說,誰護著自己,他就傾向誰。比如說,孩子想吃零食,媽媽不同意,而爸爸說,“不要緊,就讓他吃吧”。孩子得到了一方的支援,於是他的要求更強烈,不達目的不罷休。
有的家庭在教育孩子時甚至會有意識地“你唱白臉我唱黑臉”,一個遷就、保護孩子,一個則是嚴厲教育的角色。這對孩子是很不好的。情況嚴重的就會造成孩子的雙重性格,在爸爸面前是一個樣,在媽媽面前又是另一個樣。

2、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壞家庭教育的效果
父母意見不一致還會直接影響父母的權威性。
孩子總是認為,大人的話就是正確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說的話就一定是正確的。
因此,當父母的教育意見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甚至彼此否定對方的時候,會使孩子對父母?生失望的情緒,破壞了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從而影響了教育的效果。

3、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發展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個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為的能力,這種能力是從小逐漸形成並發展的,並且需要父母幫助和支援。
當他出現一定的行?後,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會知道自己正確與否,並學會在新的環境中繼續或停止、改正這種行?,從而發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見不一致呢?孩子再次遇見同樣的環境,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應該怎樣做,更談不上有意識地改正自己的行?。

4、容易使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太小,他的是非判斷標準來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
家庭當中,當父母?生分歧的時候,他往往會覺得勝利一方的觀點就是正確的,而事實上也許並非如此。長此以往,小孩的是非觀會變得模糊,甚至顛倒是非。

5、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教育觀點不一致時,雙方容易發生爭執,甚至爭吵,使家庭氣氛變得緊張。
小孩也許並不知道你們在吵什麼,但他知道父母是因為他而發生了爭吵,有的膽小、內向的孩子會因此感到惶恐不安。在以後的日子裏,為了不使父母發生爭吵,他常常會小心慎微,即使在家庭中、在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現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發生爭執。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壓力下,成長受到影響,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家庭教育三個一致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要做到三個一致:
◎ 教育態度一致:教育孩子時,夫妻雙方要做到態度一致。該嚴格的時候都要嚴格,不扮黑白臉,不唱對臺戲,兩人齊心協力教育孩子。
◎ 教育內容一致:孩子犯錯時,該批評時就批評,然後一起幫他找出錯誤,並幫助他改正;孩子做得正確、有進步時,共同給予表揚和鼓勵;孩子遇到難題時,也要一起來幫助他解決疑難。
◎ 自身表率一致:家長是孩子的榜樣,孩子的行?往往不知不覺中在模仿。因此,不能當著孩子的面說一套,而背著孩子的面卻背道而馳。言傳和身教是教育的兩個方面,應該相互一致、配合。

建立“統一陣線”有方法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父母應該站在一條陣線上。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你用心去做。
1、學習教育知識,掌握科學教育方法
教育子女也是一門學問。樂老師說,父母在家庭中的社會角色不僅僅是教育者,同時也是終生學習者,要通過多種途徑學習怎樣做父母。
A.轉變觀念
許多以往被認為是真理的教育觀念,現在已經被證明是不恰當的,甚至是錯誤的,因此,家長急需學習新的正確的知識,即使改變自己的兒童觀和教育觀。
B.轉變教育行為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要不斷進行反思、體驗和觀察。每個孩子、每個家庭都是不同的,家長要結合自家的實際情況,不斷改進突破教育方式。

2、突破"自以為是"心理障礙
當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產生分歧時,大多數人都會認?自己是對的,而對方是錯的,這就是"自是"心理。
因為這種"自是"心理,每當意見不一致時,彼此都會看不慣對方的方法,造成爭吵。這樣,不僅使孩子在觀念上?生混亂,是非不分,也影響夫妻感情,造成家庭不和,這種氣氛也會給孩子心理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
因此,在教育子女的問題上,父母首先要突破"自是"的心理障礙。前面提到的“多學習”,就可以幫助你突破這個難關。

3、注意情緒控制,當孩子在場時儘量避免正面衝突
雙方各自都認為自己才是對的,很容易發生爭執。這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就顯得很重要了。
當你認為對方不對時,最好是能夠心平氣和地商量。如果你覺得自己無法控制情緒,最好就暫時避開,等事後再好好交換意見。

4、有意識做約定
夫妻雙方可以做一個約定: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執。一旦發生父母教育不一致的情況時,先把孩子帶到另外的地方,然後,兩人再溝通,如果仍不能達成一致,可以請教專家。

5、用實際情況來說服對方
當一方不能不能用“道理”來說服對方時,讓事實來說話吧。
要增加說服力,生動的事例是不可少的。平時要多看看書,多收集幼稚教育方面的成功案例,也可以在你們都熟悉的範圍內多留意他們的成功經驗和做法。
如果你確信自己是對的,而對方還在懷疑或猶豫時,你也可以說服他照你的觀念來做。只要你有理論或實際的依據,目標明確,考慮周密,對方一般會考慮配合你。而一旦你的做法取得了好的效果,對方也就會信服。

小煩惱:父輩和我意見不一
當父輩很遷就孩子、嬌慣孩子時,最好不要把孩子長期交給老人,以免孩子被寵壞。
你也要多和父輩交流。其實他們也是愛孩子的,只是不知道怎樣才是科學的教育方法。多和父輩交流,既能在教育孩子方面達成一定的共識,也不會影響與老人的關係。

轉貼自: 親子學苑
http://www.smartkids.com.tw/index1.as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7:52 , Processed in 0.07421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