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ducation20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关于背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8-12-31 21:46:06 | 只看该作者
背东西, 最关键一点是要承认孩子是不同的......

不要一刀切死, 该如何如何.....

毕竟要提倡个性教育,因材施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8-12-31 21:48:11 | 只看该作者
最关键是不要把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变成了孩子的压力.....
那样是得不偿失

很多人都有这个毛病, 俺也在反省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9-1-1 17:20:23 | 只看该作者

什么都不要背

无意识的记忆要比有意识的记忆(背诵)好很多,不要背诵,但有些东西是需要记住的。

背诵的东西往往像老易说的那样,多了就会“庞杂”;理解性的记忆则不然,它是有序的,因而不论记忆多少都不会影响其效率。

记忆:不等于背诵。

主张读书,不主张背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9-1-1 22:57:55 | 只看该作者
此话题涉及大脑工作机理。谁知道如何在神经元网络里开路?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09-1-2 08:10: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4 ciscotang 的帖子

据心理学家称,现在心理学的研究相对于人类大脑的复杂性而言,就像使用大铁锤来修理精密仪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ciscotang + 2 + 2 精辟!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9-1-2 23:1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6 昨日乱昏山 的帖子

我女儿现在就在应老师的要求背自己的作文,并且很郑重的要求家长帮着改好,考试时用,这都是什么事呀。女儿现在三年级,一二年级也没怎么教作文,最多是写一句话,现在的要求是作文300字以上,平时也不怎么教,期末还要考作文。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昨日乱昏山 + 2 + 2 呵呵,咱俩孩子是一个学校吧,俺儿子也三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9-1-2 23:14:52 | 只看该作者
女儿语文要求背的很多,古诗、课文,这些也就罢了,还要背成堆的成语,又不讲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呀,很快就忘记,纯粹浪费时间,还不如让孩子多看些书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9-1-4 10:16:56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说背点什么好呢?说来听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9-1-4 14:22:44 | 只看该作者
这贴子的核心观点:背诵是一种资源,不可过度开采。

我认为楼主还是没有说清楚,按这个观点,孩子多背是有害的。““背”并不是一种取之不竭的资源。真正背下一个东西,那是需要消耗许多内力的”。

背是一种劳动,当然有疲劳的时候,但大脑活动疲劳,休息一下就恢复了。这种大脑休息可指睡眠,也可指运动,也可指换脑做别的事,让孩子专注转换。

有些记忆是靠重复刻在脑子中的,并没有刻意去背。如唱歌,谁也没有专门去记旋律和歌词,但一旦开头唱起来,就能完整唱下来。孩子练琴,也经常出现这样的事,叫她把一首曲中某段单独拉,孩子不是音拉的不准就是旋律出错。但让孩子从头拉起,又会拉的很完整了。

背《论语》之类的经典,并不能让孩子明白修身齐家治天下的道理。但会背或以前背过这样的中国文化原典,会让孩子站在一个非常高的心态下,年龄增长,她观察世界和思考问题会处于一个”俯视“而不是”仰视“的心态。这种心态会给她带来自信。

我本人是在27岁左右才开始接触《资治通鉴》《论语》之类的书籍,我20-27岁走的路是非常曲折的,但接触这些中国文化原典后,做人处事方向就开始变清晰起来,最近十多年的路走的很平顺,得易这些经典启示。

所以,我的观点,孩子还是多背点这样的经典好,哪怕每天背一点点。父母每天有时间多和孩子交流人生社会心得。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xylonhong + 1 + 1 我很赞同。
suyangchen + 2 + 2 学习一下。
paisley + 2 + 2 非常同意.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9-1-4 14:34:16 | 只看该作者
"但接触这些中国文化原典后,做人处事方向就开始变清晰起来,最近十多年的路走的很平顺,得易这些经典启示。"

老实说, 近七八年来, 我自己的经历也是如此. 为了给孩子读经, 我自己一切先行(包括背诵论语\ 诗经\ 十四行诗), 确实觉得读论语之后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论语当中讲述的道理, 幼年时也由父母老师传授过, 但是唯有阅读经典, 讲其内化之后, 才能达到"自觉"的境界, 方觉心安.

和柳爸不同之处, 我认为儿童一样可以领会经典的涵义, 我们不要太低估孩子了.  何况一个年纪有一种理解, 何必人为规定十几岁才是合适的年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3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0:22 , Processed in 0.123784 second(s), 33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