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8 22:23:15
|
只看该作者
3.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倾向。一个人从小养成的行为习惯会长远地发挥作用,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他一入学起,就引导他建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至关重要。如果培养得法,尽早建立良好习惯,不但有利于当前的学习,还将使学生终身受益。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又有哪些内容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做了以下方面的努力:
一、引导学生建立“认真听讲”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的小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对外界各种反应都比较敏感,注意缺乏长久性,要他们认真听几分钟还可以,要他们认真听上十几分钟,半节课还真不容易,几年来的低年级教学实践告诉我,要使低年级小朋友有较持久的注意力,除了教师认真设计好教案,上好课,吸引住学生外,还必须从平时的点滴训练抓起。从人体生理机制的特点来说,能左右幼儿注意力的,首先是眼睛,其实才是耳朵。要使学生认真听讲,首先要使小朋友的眼睛能集中注意。我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求小朋友的眼睛在老师讲课时要看着老师,平时随时留意观察,发现哪个小朋友不注意,就及时批评教育,对做的好的小朋友给予表扬,有时老师还有意识地叫各别同学复述刚才老师或同学讲的话,来督促小朋友认真听讲,这样日积月累,坚持训练,小朋友们基本上建立了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建立“善于想”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小朋友“善于想”的学习习惯,这里包含着学生“肯想”和“会想”两层意思,根据教育学原理,课堂上既要给学生想的机会,又要留给学生想的余地,还要教给他们想的办法,我在数学教学中,当教到“几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先出示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思考:①盒子里有几个皮球,你怎么知道是9只?②盒子外面有几只花皮球?③要我们算一共有几只皮球,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用加法算?怎么列式?④你会用什么方法使9加2算的又对又快?有的小朋友说,可以把两个花皮球分成1和1,把一个花皮球放到盒子里,这样9和1就组成了10,再把10和1合起来就是11,小朋友讲得又对又好,其它小朋友大多数也听懂了,教师又要求小朋友同桌互相说一说刚才的口算过程,这样在热烈的气氛中就使凑10加法的思考过程在小朋友的头脑里逐步培养起来了。语言是小朋友思维的外观,学生想的如何,必须让他们讲出来,要使学生敢想、善想、多想,除了根据教师合理启发,不断培养他们想的习惯,想成善思的习惯外,还得尽量让学生多讲,来了解他们想的如何。
三、引导学生建立“敢于讲”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们“敢于讲”的习惯,作为课堂练习的基本要求,我反复训练学生使用普通话大胆发言,要求他们声音要响亮,口齿要清楚,要求学生想好了就举手,讲话要完整。我训练学生大胆发言,对于读的正确、响亮的,当场给予肯定和赞许,对于读的或讲的不准确或有明显错误的同学,从不轻易批评或指责,不挫伤小朋友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而是耐心开导,循循善诱,让他们重讲一遍,讲的好一点。经过长时间这样的训练,学生慢慢地养成了敢说敢讲的好习惯。在这同时,我着重鼓励中下生发言,中下生在课堂上一般都有怕讲话、怕讲不好、不敢举手。我在提问的时候,简单的先让中下生讲,先让中下生板演,先让中下生动手演示,让他们有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批改作业时,我有时把中下生叫来面批,让他们讲讲想的过程,培养他们“敢讲”的习惯,发现进步,当众给予表扬或鼓励,调动了全体小朋友敢讲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建立“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计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一个从小就能慎重对待计算的人,在以后的行事中就不会轻易犯下草率从事的错误。所以,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及时树立榜样。
五、引导学生建立认真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
(1)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答案在试卷中只占有很少的分量,错了结果,扣一分,错了过程,也许就要扣得多了。而过程与格式有密切的关系。所以一定要注意书写。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读题时候的认真也是很重要的,想必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做题的时候,做了半天都没做出来,也许是不经意的瞥了一下题目,或者是老师同学的提醒,突然发现出现了某某条件或者某某关系。于是题目很快就轻易解决,审题不清往往会导致错误的结果,或者浪费时间,特别是在考试中,浪费了时间就很可能做不完题目,导致丢分。
(4)验算(打草稿)的习惯。在打草稿的时候,一定要在草稿本规范的书写,不要随手就行,在草稿本上也应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书写.切忌“击落中间开花,四面出击”,在草稿本上顺手就行,“见缝插针式”的草稿书写。
六、引导学生建立“ 合作学习”的学习习惯。
合作与竞争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两大主题,由此可见,合作学习的习惯正是小学生发展性学习习惯重要组成部分。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在其基本理念中也已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的合作学习指课堂合作讨论,交流解题思路,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研讨处理信息方法,培养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合作意识与交往能力,团队精神,小组合作交流满足学生情感交流的需要,引起思维碰撞,促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态度,推动其兴致勃勃的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自主解决问题。课堂上按学习能力、学习态度、身高等情况适合做好搭配成组。有利于学生用平等心理,乐于发言、敢于发言、勇于发言,同时促进相互启发及帮带形成。
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动手操作的学习习惯。
人们常说要按规律办事,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觉的符合或违背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规律。学生爱动,但爱动手不等于会操作。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故,要求学生什么时候“动”,什么时候“不动”要明确,学具操作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要让学生有效进行学具操作。如:利用课上时间让学生动手摆摆双色片、图形、小棒会使他们觉得这节课更有意思,也使学习的难点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突破,更容易掌握知识。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家长、教师的要求或模仿他人情况下形成的,所以,教师自己做好表率,一言一行,做到有板有眼,上课提前进教室,做任何事情都认认真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学生。同时,严格要求学生按时进教室,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如:利用数学课前2分钟,入学第一个月读“常规儿歌”,以后读算式题,我把10以内、20以内的加法算式题编成、“口决”让学生利用这2分钟时间读一读。还要求学生上课做到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举手发言,声音响亮,为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打好了基础。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必须依靠学生多次反复的实践,并且对学生来说,应主要放在课堂上进行。小学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一些良好学习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如,我们采用一周一评,以“看谁的
多”竞赛,来激励学生,这样反复训练,直到巩固为止。实践证明这样的坚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学们不论是成绩还是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都有了一定的优势。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而习惯的培养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只有平时注意有效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使自己终身受益的良好习惯。看看一些培养习惯的资料,应该知道怎么做了。
(1).坚持“先复习,再作业”和“边作业,边复习”的练习模式,养成阅读习惯。不少同学考试前比较注意对所学内容的归纳、总结,但平时做作业就不注意对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进行归纳,感觉学习效率较差。做题前先整理一下课堂学到的内容,做作业遇到困难时多注意阅读,可以提高练习的效率,而且对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也有帮助。
(2).力戒“浮躁”作风,踏踏实实地进行学习。做作业不要图“快”,要在提高正确率的基础上再追求解题的速度。只有平时就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才能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时避免犯“低级性错误”。
(3).加强学习反思,提高学习的效率。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常规活动是循规蹈矩的,不能引起相应的行为上的变化,而反思行为则是自发地对其活动进行认知和评价,能够促使行为向更理性、更高的水平上发展。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和考试、练习中发生的错误不时进行反思,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自己的不良习惯,并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总之,数学素质是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将来成功的必备素质,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证,只有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待续……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