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楼主 |
发表于 2008-12-24 19:36:01
|
只看该作者
现代私塾的方向 (2008-12-24 19:14:24) [编辑][删除]
标签:现代私塾 袁小逸模式 早期教育 后续教育 文化 杂谈 分类:哈利诗抄、杂评、漫谈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神州大地自发地酝酿出现“现代私塾”,是中国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一件具有世纪意义的大事。经过一段时间分散于各地区的不同实践,私塾正在冲破打压与限制,开始为整个社会所接纳,并通过继续的探索、实践,将曲折地发展壮大。展望私塾的未来,我觉得,坚定地把握发展的方向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愿以区区之浅见,求教于方家同好:
1,科学早期教育的金摇篮
科学的早期教育早已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教育的大变革,迟钝木讷的中国,通常要比世界先进国家大约晚三、五十年才会接受。这就好比半个世纪前,美国出现家庭学校(home-schooling),半个世纪后,中国开始争论现代私塾。目前早期教育在国内仍受到官方的白眼,说不清是出于何种心态,我想,顾虑对主流教育体制形成冲击的恐惧和用僵化思维应对一切的习惯,恐怕是这种白痴做法的根由。而在中国,首先迎接这一世界潮流的,却正是家庭式的亲子教育,并由此跨出了现代私塾坚定的第一步。这便是现代私塾的鲜活而充满生命力的土壤。展望未来,早期教育仍将是现代私塾的特色和方向。而撇开主流学校教育,对合适的后续教育进行自主的探索,乃是早期教育发展的必然延续。
2,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者
历史上私塾的传统教学方式便是读经,现代私塾也免不了要读经。读经本来并不是坏事,问题是读什么、怎么读。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传统,需要我们学习、传承和弘扬,当然是堂堂正正、天经地义的。只是不应走简单复古的道路,复古绝没有出路。五四的文化批判,需要反思;五四有过头之处,但毕竟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很多主张读经者,都赞赏胡适,我也赞赏胡适。胡适有国学功底,但不只是死背,更不是生吞活剥,他掌握了西学好的方法,重新来解释、审视我们的传统学问,因此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新东西,这就是在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现在的私塾,各有特色,恐以读经为最多。读经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但我反对只是背诵,更反对单一读经。如王财贵式的读经方式,宗教味、复古气浓了些,整天让孩子对着录放机死背,又不许讲解,孩子有错还要向孔子像磕头,不是最佳模式。因为死背和磕头,培养不出胡适,更培养不出比胡适更厉害的。我们需要用现代人的思维和方法,打通古今,学贯中西,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栋梁之才。读经由普及到提高,到真正对社会文化产生积极的影响,显然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3,面向世界、接轨未来的先行者
近几百年来,中国走了一条闭关自守的道路。看到世界大势所趋,满清被迫对外开放,但开放是有限的,可谓步履蹒跚。自上而下的“改革开放”,从历史的进程来看,终究是被迫的,也只能是渐进而多变的。然而,已经是信息化的多元时代了,教育仍想被保护性地垄断起来,独家经营,总觉得与时代节拍不合。可以被保护起来的动物,往往是最缺乏生存能力的。于是乎,当应试教育正在关门大行其道时,现代私塾却破土而出,将眼光瞄准了世界前沿,也思考着接轨未来。这不能不说是给我民族多了一线希望。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8-12-25 10:3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