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614|回复: 2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好文] 给大家推荐一篇好文章<21世纪最佳教育法>(持续更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15 17:2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明 :以下内容是转贴,请大家不要就文中的内容和我探讨。我没那么高的水平

  我在大学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在中学待了五年,五年班主任经历,现在幼儿师范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主修幼儿教育和学前教育,08年1月升级做了父亲.
     这些经历使我深深体验到当代教育的种种弊端和无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家长的期盼,如何培养一个健康快乐的宝宝,是许多人关注而且茫然的事情,借贵方一片宝地,谈谈自己的教育心得.内容优点散,希望可以在交流中完善自己的理论和心得.
     自己的理论来源:董进宇的亲子教育,七田真的21世纪最佳育儿法,从零岁开始的教育,杜曼斯基的如何是宝宝更聪明,蒙特梭利的教育法.
     下面一个一个介绍一下他们的理论核心,然后在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和大家交流.
      董进宇的亲子教育:教育的核心在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教育理念的实施.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开启的转变之门,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不经我们同意,任何人都无法使我们转变.所以我们要营造的是健康,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里关系是核心问题.关系无法营造的话,所以的教育都是空谈.
       育儿方案核心:亲子关系的建立。那什么是亲子关系呢?简单说来就是夫妻和孩子的关系。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就决定了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是否健康快乐,有成就。而这个亲子关系是在孩子7岁之前要完成的。错过这个时期,即使花费数倍的时间去挽回,也无济于事。
       我在初中待了五年,做过五年的班主任,这五年间,我没有叫过一个学生的家长。因为我发现,你只要把前三个月抓好,学生三年基本不会出什么问题。前三个月是班级文化,风气和习惯的养成关键期。在这期间,良好班风形成,学生就会朝你希望的方向发展,至少不会有恶性事件的出现。
  
      也曾经见到很多问题学生,比如吸烟喝酒,打架骂人,逃学,说谎,顶撞老师,欺负同学。在我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原因就在于班级师生关系出来问题。看到其他老师叫家长,我总是冷眼旁观,不会有任何作用。因为孩子出来问题首先是家长出来问题,是家庭关系出来问题,是班级出来问题,是班级风气,师生关系出来问题,如果这些关系没有得到修复,总是期望教育,打骂,惩戒学生来促进孩子的转变,无异于头疼医头,对孩子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
      对于家庭亲子关系也是这样。如果了家庭关系和谐,健康,快乐,夫妻亲密,对上孝敬,对下慈爱,有问题用沟通,交流,讲理的方式来解决,那么孩子就成长在一个相对健康的环境里,对他的一生起着关键的作用。单亲家庭和夫妻不和谐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亲子关系出来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0:47 | 只看该作者
教育的核心在于亲子关系的建立,一个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胜过任何教育理念的实施.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由内开启的转变之门,钥匙在我们自己手里,不经我们同意,任何人都无法使我们转变.所以我们要营造的是健康,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里关系是核心问题.关系无法营造的话,所以的教育都是空谈
         
家庭中爱的顺序应该是:自己,爱人,父母,孩子 。对了 ,你没有看错,孩子是排在最后一位的。你只有学会爱自己,对自己的事业家庭负责,令自己身体健康,快乐上进,有自己健康和谐的人际圈子,才会成为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讨人喜欢的人。才会有良好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正常,孝顺父母,才会有健康和谐的家庭关系。这些关系都正常,孩子才会从中汲取养分,健康快乐。
  
我们有很多家庭,把孩子摆在第一位。为了孩子牺牲自己的事业,时间,娱乐,爱人,甚至幸福和健康。(这种情况尤其表现在妈妈身上),这样的话,你自然关注爱人少了 关注自己少了,关注父母少了。导致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健康不好,夫妻关系不好,家庭关系不好。那么在这样亲子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一定会出问题。很多妈妈把自己青春,事业,美丽,健康都当作牺牲品想换取孩子的成长,结果事与愿违,竹篮打水一场空。
  
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自己,自己的事业,夫妻关系,朋友圈子。你自己不美丽,不自信,弄得一团糟,你爱人会喜欢你么?夫妻关系搞不好,家庭关系就紧张,冷战,战火。这样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培养不出健康快乐道孩子,最后成为怨妇。还埋怨人说:我把一切都给了孩子,到最后却得到这样的结果。如果我说,那好,这是合乎常理的,合乎男人本性的,合乎教育规律的。(记得中国式离婚中的蒋雯丽吗?)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科说过,如果你想毁掉家庭,毁掉孩子,那么最好了的方法就是牺牲你的健康和生命来为孩子付出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1:22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我们可以把家庭关系理顺,那么剩下的就是操作问题了。亲子关系要注意到是对孩子的爱,作为父母要提供的精神给养:爱,表扬,鼓励,确认,理解,陪伴,制定规则,有条件的批评。这是家长需要提供的,如果你给予孩子的是这些营养,那么就会成功地培养孩子的 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在这里还要提到三个高压线:1。忽略孩子的存在,2、强迫.3、破坏秩序。两个陷阱:1、有条件的爱,2、输不起的心态。
  
    爱:父母应该无条件的爱孩子,你爱孩子,只是因为他是你孩子,不要想其他,养老啊,面子啊 ,完成你自己未竟的事业,和别人比较以获得自尊啊。一切都目的都是错误的,只因为他是你孩子。如果你能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那么孩子就会有自尊心,不会自暴自弃。会有进取心,因为他知道,父母永远是他坚强的后盾。
  另外,你的爱要令孩子感觉到。有许多父母爱得深沉,眼光放在十八年后,严厉,苛刻,无情,还美其名曰是对孩子好。在这里我想说,如果孩子没有意识到你的爱 ,那么父母的爱就不存在。因为爱是孩子所必须的精神给养,他必须在童年深刻地体验到,如果体验不到,那么他就没有被爱滋润,环境中没有爱,所以他就会感到缺失。
  我们可能看影视作品中的 爱情场面看多了,许多主人公爱得深沉,为了对方事业,家庭,经济,等等做出来很大牺牲,甚至放弃了爱,让对方失望。还说这才是真爱 ,其实胡说八道。一个人最需要的是爱,这是他坚持下来,活了下来最大的动力。如果失去了爱,即使他获得整个世界,又有什么幸福可言呢?
  对于孩子也是一样,你要确实让孩子感觉到你是爱他的,不要拐弯,不要含蓄,不要深沉,不要着眼到十八年以后,就是现在,你是爱她的。

    表扬:要表扬孩子。你想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把它夸成什么样的人。举例说明:你自己在家劳动一天,晚上爱人回家,无论你大扫是否干净,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语言?是表扬还是批评?或者说爱人怎么说你才会下次还劳动?孩子也是一样。他做一件事,一定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作为父母,我们只需要把优点找到,然后无限扩大,表扬。缺点忽略不计。千万不要说但是,可是,如果怎么样就好了。这样表扬的结果是下次孩子还会去做,而且会做的更好,如果我们看到缺点,批评,那么唯一导致的结果就是积极性的下降,再也不做了了。
  所以说:表扬使人坚持,批评使人停止。
最忌讳的是在表扬后来个但是,或者可是,或者如果怎样就好了。这样的结果和批评无异。因为从语法的角度讲,这叫转折,转折都是倾向于后半句的含义。
  有人说表扬会不会使人骄傲?自满?我想说,如果骄傲可以使人更好的做事情,保护自尊心和积极性,那么让我们的孩子更骄傲吧。
  另,如果担心骄傲是因为你表扬的方式不对,真正的表扬只会使孩子更加坚强,努力,坚持,自信。那么如何运用表扬呢 ?
如何运用表扬:1、陈述事实,2、确认事实可贵性。3、表达感受。比如,孩子做家务。你需要说:今天儿子扫地了,劳动是可贵的品质和习惯,我很高兴。
  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孩子更加爱劳动而且认识到劳动的可贵性,骄傲?见鬼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1:53 | 只看该作者
鼓励与确认:表扬使人坚持,批评使人停止。爱和鼓励是维系动力的源泉。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很有趣。在盒子里放几只小白鼠,盒子里有一个杠杆,碰到杠杆后会有食物出现。小白鼠在盒子里乱蹦乱跳,无意间碰到杠杆,出现食物,饿了几天的小白鼠吃了食物,然后还是在盒子里活动,偶然间,又碰到了杠杆,又出现食物,小白鼠又吃了食物。经过多次重复,小白鼠终于发现,只要碰到杠杆,就会出现食物,那么白鼠会有意识的碰杠杆,然后,只有当白鼠碰到10次或20次的时候才出现食物,白鼠也会无止境的去做。
   在这里杠杆是劳动或学习,食物是奖赏和确认。孩子做事情有时是无意的 ,当做对了,或做好了 ,我们需要鼓励与确认,在这里需要注意到是尽量精神鼓励,给予关怀与爱。孩子动力会更足。慢慢会养成习惯。如果我们工作一天,一月,一年,老板和领导没有一句表扬,也没有年终奖可领,你还会有那么大的积极性吗?

理解:孩子需要理解,尤其来自于父母的理解。但是大多数家长都不能理解孩子,缺乏耐心,缺乏换位思考。
  你做错了事情,希望的是原谅还是批评;在一定期限里,你是先工作还是先娱乐;独自在家,你是看书还是看电视;上学时候,你是不是也很喜欢和异性交往;你爱看课外书还是课本;你参加考试的时候会不会作弊;你犯错误会主动承认吗?你下班想和同事HAPPY还是回家做家务?那为什么到孩子时候我们就成为正义代名词,用圣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呢?
  所以,换位思考,一定要换位思考。你不需要鼓励孩子做这些,但是你要理解孩子这样做的原因。
  
    陪伴:孩子需要陪伴,尤其需要父母的陪伴。配孩子玩就是最好的教育。你的应酬,你的事业,都是借口,你其实是缺乏耐心。想坐享其成。当孩子出问题时,我们要想一想,我们一天和孩子待 多长时间,当孩子不和你说真话的时候我们要想我们一天和孩子有多了少交流。尤其0--3岁,亲子教育的关键时期,要陪伴孩子。大人是孩子最好的礼物和玩具.

制定规则:凡是必有规则。规则的制定一要民主,需要有孩子参与,二要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三要有执行力。四要祛除惩戒。对于0---7岁的孩子,最好不要惩戒,那样会打消孩子活动的兴趣和目的。孩子眼中没有任务,学习,工作,劳动,在他眼中,一切都是游戏。游戏有规则,但是不要惩戒。惩戒会使活动和游戏变质。不要太早的吧功利性的内容强加给孩子,不要歪曲了孩子的天性。

批评:关于批评最好在0--3岁不要用。批评应用的条件有以下几个:1、重复做同一件简单错事。2、有能力做好而不做好。
  
批评的方法:1、陈述事实。2、确认事实可谴责性。3、表达内心感受4、提出期望。
  
批评最忌讳的是:上升到品质道德层面,定性:你总是做不好,说了你多少次,你就是不长记性。做比较:你看看人家,你看看你。你看看我小时候,条件艰苦,还爱学习,放弃:我再也不管你了 ,你随便,强调自己吃了多了苦,受理多少罪,就是为了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2:19 | 只看该作者
孩子的培养目标: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进取精神,学习兴趣,良好习惯。
  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是自尊心和自信心。如果一个人没有这个,那么他的生活是可悲的。而培养以上品质靠的就是家长的 八个工具。有爱关怀,那么孩子就会自尊,有表扬,鼓励和确认,那孩子就会有自信心和责任心。规则的制定使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耐心。我们都号称爱孩子,但是爱孩子有必不可少的素质就是耐心。孩子学东西到有成效是非常缓慢的。在他成功之前,我们就已经放弃了 。这就违背了教育的一个重要了规律:教育的缓发性。
什么是教育的缓发性?就是说正确的教育实施后,效果要延时一段时间才会出现,而我们很多家长在效果出来之前,就没了耐心,换了教育方法,或者放弃。
  孩子在三岁之前教育学习的输入和输出是不一致的。也就是说,你今天输入了学习内容,可能一个月之后才见效果。
  我们知道小孩会冒怪话,就是说我们没有教过孩子说哪个词,但是他突然会了 。因为在他成长环境中接触过这样的话,但是当时还不能输出,过段时间,成熟后,就可以自然输出了。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教育的缓发性,保持耐心。
  
教育规律:一个行为的学习要重复21遍才会产生行为的改变。因此很多家长总是说:我都教了你多少次了,你怎么还不会,其实这就对了,你有没有重复21遍?没有?这是正常的。

高压线:忽略孩子的存在.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这样不利于亲子关系的建立.有一种误区,认为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环境,那么孩子就应该自然而然的发展好了.其实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陪伴,家长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前面说过,很多教育专家和成功人士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忙于事业而忽略了孩子的存在.在精神供给上出了问题,这个时期,一旦失去,就永远无法弥补了.
   
    亲子关系的最大天敌:比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忌讳的是把孩子和别人比较。例如,你看看你,你再看看人家谁,一样的环境一样的老师,看看人家取得的成绩,再看看你取得什么成绩,如此等等。
  在我看来,这是最弱智的教育方法。你看看克林顿,四十多岁的年龄做了美国总统,你看看自己四十多岁有什么成就?
  比较给孩子揭示的信息是他行我不行,他聪明我笨蛋,妈妈爱她不爱我。
  换位思考一下,你和爱人一起参加别人的聚会,回来后你大发感慨,你看看人家长的又漂亮,事业发展的也好,接人待物有分寸,还做一手好菜,上的厅堂下的厨房,你再看看你,要长相没长相,要气质没气质,工作工作不行,能力能力不行,教育个孩子也教育不好,你说你能干点什么?
  你感觉你爱人是什么感受?
  你认为他会做的更好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3:03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改正孩子的缺点
    简单来说,一个人的发展是无法把握的,你无法把握孩子的未来,兴趣行为,我们只有营造好的环境,给予好的精神给养,培养孩子好的品质和修养,然后看他自己发展。  
我们无法改变别人,我们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现在很多人都想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指导别人使别人改变,其实死白辛苦。所以要理想改变别人,首先改变自己。你自己改变了,那么亲子关系就会随之改变,孩子成长环境和营养成分就会改变,那么孩子的改变是自然而然的。否则,累死你也无济于事。
  举个简单的例子,夫妻二人生活久了,就会出现问题,我们感到无法理解对方,并且想通过说理教育来改变对方,事实证明,我们不会成功的。因为你自己没有改变,要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比如,老公爱喝酒,不回来,吵架,骂人,冷战,离婚都不管用。除了把自己变的更像怨妇,没有任何效果。那怎么办?改变自己啊。
  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打开自己的人际圈子,任劳任怨的在家做家务,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在别人面前夸自己的老公知道心疼自己,让这些话传到他耳朵里。不用过多久,你老公就迷途知返了。
  对于孩子也是这样,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你的言行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影响他的是亲子关系和你的言行。孩子出了问题一定是家长出来问题,家庭亲子关系出了问题,你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妄想通过教育,说教,批评,吵架来解决问题,效果自然不好。
  我们知道了很多哲学家,教育家,成功人士对孩子的教育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事业和理论的发展,没有同等促进其亲子关系的发展,纵然有再多的理论和知识,也是无济于事。他们在发展事业的同时,忽略了家庭的发展,忽略了夫妻关系的发展,忽略了亲子关系的发展,因此,再多了理论也是白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4:30 | 只看该作者
改正孩子缺点的步骤:1、调正亲子关系。
  很多家长困惑一件事情:我把道理都讲给孩子好多次了,为什么孩子还是没有做好?原因很简单:1、幼儿行为改变的规律是行为重复21遍才会内化为自己的习惯。2、人的认知规律:说过了,然后忘记了;看过了然后记住了;做过了,才能学会了。我们很多家长只强调说过了,那样孩子还是无法做好。你有没有给孩子演示,有没有让孩子自己去做。3、也是最重要的。如果亲子关系没有调整好。这是最重要的。所谓言情莫劝人。你说话的分量够不够?你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如何。如果亲子关系出来问题,那么你说什么都没有用。许多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对于学困生,老师谆谆教导,道理讲完,孩子还是没有改变,因为老师眼中孩子属于学困生,是刺头生,那么在教育的时候语气,语调都是很不屑的。孩子是最敏感的,没有相应的尊重,没有真诚的-教育,没有平等的交流,你就是来教训我的,孩子是不会对你说的话产生认同的。=
  因此,最核心的应该是亲子关系是否得到调整。你是否取得了孩子的信任,发自内心的尊重。亲子关系是否和谐,平等,愉悦。亲师信道。
   所以,教育的基础是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纠正孩子缺点的步骤:2、利用爱,鼓励,表扬增加孩子的自我价值。
人都需要自我价值,如果自我价值高,活着就有信心,失败后就可以重新站起来,如果自我价值低,孩子就会害怕失败,从而放弃尝试,没有目标和激情。
  但是自我价值不是凭空而来的,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而来的,人都有第一次失败,失败后的自我挫折感会出现,这时候就 需要家长给予指导,保护孩子的自我价值感,让他知道这个失误并不是天大的事情,多试几次就会做好,最好家长牺牲自己的形象,说了自己在这么大的时候还没有这么聪明呢。
  再有就是在孩子做对,做好,做成功事情或者做好事的时候及时给予强化和确认,让孩子感到做事的乐趣,增强自信,从而形成高点的自我价值感,这样,离开父母后,他才会自我调整状态,敢于做不同的事情,失败后能迅速调增,重新尝试。
  其实很多事情就是做多了 ,也就学会了 。不敢做,永远学不会。
  不要把眼睛盯着孩子的缺点和短处,要看优点。
  举例:比如孩子端一杯牛奶,给你送过来,你害怕他拿不稳,摔了 ,你说别摔了,别摔了,别摔了,结果孩子给摔了。幼儿处于形象思维的阶段,你一直强化别摔了,那孩子脑海中全是摔倒的形象,结果就摔倒了 ,以后他只要做相类似的事情,脑海中会不断出现这个挫败感,导致很多事情做不好,那么应该怎么说呢?你可以说:儿子,抓住,抓住,抓住,结果你可以发现,即使孩子摔倒了,他手里还是捧着那杯牛奶。
  一个人最大的痛苦莫过于取得了天大的成就,可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知道。更大的痛苦是取得了天大的成就,世界上人都知道,就是亲人朋友不知道。
  人都需要自我价值,这个自我价值是要亲人尤其是家长来赏识和确认的。尤其孩子,孩子是以让家长高兴的方式来做事的。
  表扬要及时,确认要合理。及时就是在第一时间表扬,合理就是不要过大的夸大成果,大到孩子自己都不相信。刚才有人问到表扬的度的问题,孩子是最敏感的,是最聪明的,如果你的表扬流于形式,敷衍,没有领会赏识教育的精髓,只是学习了皮毛和技巧,那么这样的表扬不是发自内心的,没有用心寻找孩子真正的闪光点,你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高,表扬没有分量,你的表扬很含蓄,孩子体验不到,你表扬是语气冷淡,表情枯燥,没有相关的肢体动作,那么你的表扬是失败的.
  孩子的精神需要要及时满足,我们大人在单位做了一项额外的工作,如果领导及时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那么我们做的积极性会更高。如果三年后领导发现了,给予奖励,那么动力就不会很足,如果领导永远不奖励,那么做同样事情的概率就会小的多。
  还有言轻莫劝人,如果亲子关系好的话,一个赞赏的眼神,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起到莫大的效果。尤其是父亲。
  纠正孩子的缺点步骤3、持续增加自我价值,使孩子产生自我完善的欲望。
  孩子小时候作事情是为了家长,当家长鼓励和确认后,一定引导孩子把自信,成功形成自己的内在要求。我需要这么做,我能够这么做。这个阶段需要耐心,注意精神鼓励而不要物质鼓励。
  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你做好,我会很高兴。而不是,你做好,我给你买电脑。这样,孩子做事情就是为了你,是为了得到你的物质奖励,如果物质奖励停止,那么好的行为也会停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5:59 | 只看该作者
改正孩子缺点的步骤4、引导孩子把缺点和痛苦联系起来 。
  谈谈吸烟问题:很多人戒烟戒不掉,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吸烟的危害性,所以,谈理论是没有用的。那人为什么吸烟?因为吸烟痛快,舒服,他可以得到烟带来的乐趣和感觉.换句话说,他吸烟是和快乐和愿望达成所联系在一起的.
  有人问如何戒烟,我、说很简单,让他把吸烟和痛苦联系到一起.具体做法:先让他吸一包烟,最好是感冒,头疼,恶心犯困的时候吸,越吸越痛苦,越吸头越疼,然后把所有的烟头放在一个杯子里,你自己把这些烟头用开水冲炮,然后泡上茶水,在老公不知道的情况下,给他端过去,大补啊,他只需要喝上一口,最好咽下去,结果可能伴随着呕吐,恶心,痛苦、.哈哈,这样目的就达到了.放心至少三个月听到人说吸烟都反胃.戒烟就成功了.这叫休克疗法。对于戒烟,循序渐进是没有作用的,必须直接上猛药。
  开个玩笑,意思是说孩子的缺点如何是和他的快乐和心愿连接在一起的,那么你再讲道理,也无济于事.因为人都是趋利避害的动物。所以你就需要把缺点和痛苦联系在一起。如果自然条件下没有这个连结,你就需要创造这个连结。让他想到这个自己就难受,人会做一个令父母和自己都难受的事情吗?显然不会。
    
纠正孩子的缺点步骤5、用新行为代替旧行为。对旧习惯产生痛苦后,我们要知道,这个痛苦是暂时的,如果这时候不用新的行为取代的话,那么当痛苦消退后,旧习惯还会出现。这就需要我们在此间歇,用新的合适的行为取代旧的,坏的习惯。
  还比如吸烟,当间歇性停止吸烟后,这时就必须用新的习惯代替吸烟,比如嚼口香糖,比如嗑瓜子,如此等等。替代品要能满足主体的类似需要。烟满足的是思考,独处,无聊,等人,闲暇,痛苦,娱乐时的精神需要,那么替代品也必须具有类似的功能,否则,这些需要会促使人再寻求其满足。

纠正孩子的缺点步骤6、引导孩子在新行为上找到乐趣。旧行为之所以可以得到继续,是因为有快乐的情绪和他连结,新行为如果想继续下去,就必须把新行为和快乐联系在一起。只有这样,新行为才会保持下去。
  孩子为什么沉迷网络,因为网络可以给他内在的满足:自尊(能打通关,装备优良,总是爆头),自主(完全有孩子自己掌握,操纵,有控制感。),创造(随心所欲),赞赏(同伴用羡慕,崇拜的眼光看他),派遣孤独,情感愉悦,自我实现的快感。这些人都需要而孩子在家庭学校等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东西。因此让孩子远离网络的根本原因在于要让他找到自尊,创造,赞赏,自主,精神愉悦。如果在现实中得不到这些,即使你把它从网吧拉回来,也只是心在曹营心在汉。
  那怎么办?从正当的行为上让孩子得到这些。从学习中得到赞赏,夸奖,从家务事中得到控制,自我价值,从活动中得到创造精神愉悦,这需要家长时刻关注孩子,不要把孩子推给网络和电视,这样他才会进得去,出的来。
  
步骤7、通过鼓励,表扬维系新行为的快乐,直到形成习惯。
  很多行为孩子无所谓愿意不愿意,桑代克曾经说过:学习就是尝试错误。当孩子有了正确的行为的时候,我们给予确认和表扬,这样,孩子就会把好的行为习惯和内心的满足联系起来,久而久之,新的习惯就会形成,当孩子每次做好的行为的时候,都会体验到内心的满足,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
  经过人类行为研究证明,一个新的行为必须持续21遍以上才会形成自己的习惯,要想持续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确认。这需要家长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7:31 | 只看该作者
夫妻关系:幼儿教育的核心在于亲子关系的建立.而亲子关系的基础则是和谐的夫妻关系.可以说,夫妻关系决定了教子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处理两性关系呢?
  
男人和女人相处最大的魅力在于二者的不同.正因为有区别,大家才在一起.如果强求一致,恐怕只能碰得头破血流了.所以夫妻关系最大的误区就在于我们认为对方和我们是一样的人来对待对方,当对方没有达到我们所期望的结果时,我们就愤怒了.
  
前面讲过,人和人是不同的,即使你们是生活了很长时间的伴侣,可以同吃同住,赤裸相对,可以把自己缺点放肆无遗的展现在对方面前.
  
人和人真的可以相互理解吗?我连我自己是谁都没有搞懂,我有时连我自己都不能理解,我自己都不知道我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你居然说你理解我,你居然还一本正经,满怀神情,还有比这个更好笑的么?

有的夫妻说对方不理解自己。然而,人是可以理解的么?
  
人与人相互理解是特例,相互不理解是常态。所以不要想让别人理解你。
  
讲一个故事:小狗和小猫经过了解,结婚了。大家都不看好他们的婚姻,因为猫和狗之间的鸿沟是无法弥合的。但是他们幸福的生活了很多年。有人采访,让猫和狗谈谈经验,他们是如何弥合鸿沟,达成相互的理解呢?
  
猫和狗的回答是什么呢?答案是:猫把狗当作狗,因此,狗友自己的生活习惯和自身规律,猫也一样,没有把对方当作自己的同类,因此没有过高的要求,君子和而不同,因此不同的生活了习惯不会影响到自己。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把对方当作同类,需要对方有和自己一样的认识,并且想方设法地区影响对方,因此造成很多问题。我们要做的是,换位思考,并且宽容。
  
所谓理解,只不过他感情上倾向于你.所以你做的一切都成为合理的,当对方感情上不再倾向于你的时候,那么理解就不再存在了.
  
举例,谈恋爱时,对方的一切缺点都有可爱之处,你可以理解他做的很多事情.因为你情感有着强烈的倾向性.婚后多年,他还是他,只不过当时的激情不再,情感上的倾向性有了转移(原来人可爱你就很高兴,现在人再可爱,如果赚不到钱就不可爱.),他的很多事情就变得不可理解了。
  
因此两性关系要注意的第一要务就是:人和人是有区别的,千万不要把对方理所当然的看作和自己有着同样思想和行为习惯的人,更不要奢望对方可以理解你的意图,不要妄想他理所当然的应该按你所说所想的去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2 18:18:02 | 只看该作者
对待夫妻教育方法的分歧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两性差异。男性从本质上是不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男性在生活中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经验模式,而且这种经验模式是排他的。女性则不同,女性的思维方式是开放性的 ,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只要认为对自己有用,就可以接受并且实施,
  所以我们看到,女性在一起很容易找到共同话题,而男性在一起基本都在抬杠。
  所以,各位宝宝妈妈,在沟通教育理念的时候一定注意教育时机的把握,不要用别人的理念来冲击宝宝爸爸的固有经验模式。你要把先进的理念当成宝宝爸爸的东西,把成功的行为归功于宝宝爸爸,这样,他才能很好的接受你的理论和行为。呵呵,这个就不举例子了 ,相信大家都是很有经验的 。

两性差异之1、性差异。男人先有性后有爱,女性则相反,先有爱后有性。男人性和爱可以分离,而女性则是结合在一起。当遇到压力,苦闷,烦躁,欢快,愉悦疲惫的时候男性都可以用性来排遣,女性则要创造好的心境和环境才可以。
  因此,性是爱的基础。没有性,爱也就离你远去了 。看有人说生孩子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过夫妻生活,说是忙,累,没有心情,在我看来,这离夫妻关系出问题不远了。因为至少男性是有理由提出要求的。
  
两性差异2、做事与做人。男性做事,女性做人。男人是结果导向,也叫目标导向。就是说男人是直指结果的,如果没有达到相应的目标,那么对于男性来讲,他会有挫败感,感觉很失败。而女性在做人,做人是求过程的。只要在过程中得到乐趣,享受过程就可以满足了。
  举例,男性逛街,出门前就知道要买什么,出门就知道去哪里,到了地方马上可以直指目标,搞定走人。而女性则不然,女性逛街重在过程,就是说,她出门都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或者即使知道买什么,到了地方她会在不相干的地方逛来逛去,即使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也不会影响心情。理解了这一点,就明白了男性和女性不能达成一致的原因了。
  在家庭生活中,女性更愿意自己做,而男性更愿意花钱解决问题。所以男性不愿意做家务,因为感到浪费时间和精力。
  女性喜欢花,浪漫的气氛,男性则认为,还不如买了鸡腿吃。谈恋爱,女性重过程,男性重结果,如果有成果,男性才会执着于过程。如果没有结果,就是谈十年,男性也认为自己是失败的(当然这个结果可以是实质的也可以是形式的。)。
  所以一般来说,刚谈恋爱,失恋的总是男性。

两性差异3、解决方式,解决问题的方式男性和女性不同。男性靠理性思考,靠感性行动。因此,男性多理论家。而且男性在吸收他人理论上有着本能的排他性。虽然他理性上可以接受你的观点,但是在感性上和行为上表现的正好相反。也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男性聊天,基本以抬杠为主要方式。女性就不同,女性以感性思维,以理性行动。不要和女性吵架,因为她们不讲理,但是虽然不讲理,在实际行动中却可以以正确的方式来行动。所以女性可以很好的吸收他人的经验和知识。
  因此男性多爱空谈,女性比较务实。男性在时事政治上都是专家,但是在生活中是典型的弱智。
  所以,男性虽然可以吸收理念,但是执行还要女性去实施。女性虽然嘴上不吃亏,但是行为上会纠正自己,达到好的效果,因此得出结论:不要和女性讲理,也不必担心女性不讲理。
  
两性差异4、压力下表现不同:男性在生活事业精神上有压力时,喜欢独处,就是柏拉图说的回归洞穴。女性有压力是需要分享。需要人的安慰。这是由于二者解决问题不同方式决定的,我们刚才说过,男性是目标和结果导向,女性是过程导向。男性注重结果,因此,必须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只有自己真正解决问题,压力才会消失,而女性是过程导向,注重感觉,因此,只要有人分享和关注,那么她的压力就会消失,得到排解。
  所以当男性遇到问题时,女性最好放上一包烟,泡上一壶茶,把孩子领出去,留他一人在家独自思索,给对方独处的空间和时间。此时无声胜有声。而当女性遇到问题时,男性最好给予关注和帮助,虽然你的帮助对问题解决起不到实质作用,但是女性注重的就是被人关怀的感觉和体验。这对她们生命是最重要的东西。
这里绝对不能忽视的是:女性最忌讳的是唠叨,男性最忌讳的是忽略。关于唠叨,恐怕起源于女性想要控制男性的根源。女性总想根据自己的空想来改变男性,但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你无法改变别人,你只能影响别人做事的动机。唠叨改变不了任何事情,只能使情况恶化,尤其在你说对的时候,更不要触动男性敏感脆弱自尊的神经,那样,本来想改变的男性也会采取相反的行为。
  对女性而言,她最重视的是生活本身,是家人的感觉。这就需要男性给予关注和关怀,不要忽略女性。如果女性失去了家庭,那么她就失去了一切。那样她会变得很疯狂。(还记得中国式离婚中的林晓枫吗?看她是怎么折磨丈夫的。这里把中国传统的悔教夫婿觅封侯演绎的淋漓尽致。)

两性差异总结:正是因为两性之间有很多差异,因此,要想说服别人理解自己,或者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改变和改造对方是不现实的.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差异,尊重差异,享受差异.世界因差异而美丽,夫妻因差异而有魅力.
  
有时候,你不刻意地去改变对方,对方反而可以按照你所期望的方面发展.正如尼采所说,当你们离开我之后,我才回来到你身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6-3 12:48 , Processed in 0.08361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