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5634|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谈谈小朋友的挫折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3 12:29: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所谓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孩子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一、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会看到父母对孩子的事情是事事包办代替,舍不得让孩子遇到一点困难。我们应该明确孩子在接触外界新事物、学习新知识时离不开成人的帮助,但是我们也应知道帮助并不是代替,不然的话,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容易产生畏难、依赖的情绪,遇到困难只会寻求成人的帮助。因此,要对孩子实行挫折教育,首先要破除孩子的依赖性。作为父母,应该给孩子面对现实的机会,让他们意识到成功是建立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的。无论是快乐、失望,还是痛苦,都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去经历,这样才能使孩子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未来各种各样的挑战,去适应日新月异的时代的变迁。就像孩子刚学走路的时候一样,要教会他们跌倒后再爬起来的本领,而不是因为心疼孩子就从此不再让孩子走路,那样他就永远学不会走路。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会做错事、说错话,那不要紧,我们要告诉他们,人在小时候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就是那些有名的科学家小时候也常犯错误,他们也会遭遇失败、挫折,如爱迪生、爱因斯坦……重要的是在遇到困难、失败的时候要自己想办法解决。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并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热情。从而积极主动地接受新事物,树立敢于面对和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二、提高孩子面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表现出畏缩、退却、逃避等行为,因此,作为家长就应该在平时有意识的设计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跳一跳就够得到的任务,让孩子去完成。在孩子遇到困难退却、逃避的时候可以有一些批评,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而不是因为不忍心、舍不得孩子受委屈,就不愿意对孩子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当然,在孩子承受挫折的时候,家长还是需要给孩子适当的鼓励,给他们面对挫折的勇气。


  三、增强幼儿承受挫折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种强大的内部动力,能激励人在对事物和现状具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运用自己的智慧完成任务,追求既定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我们在给幼儿挫折的同时,还要增强幼儿对抵抗挫折的自信心,在幼儿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妨说“你一定能做好”、“你一定会成功的”、“你很能干”“继续努力”等等。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做好。另外,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在孩子怕自己不行而退却的时候可以说:“别怕,你可以的,你看XX能做,你也一样能做好,你也行的。”或者说“我相信你会跟XX一样勇敢的。”这样在榜样的力量下,孩子会变得的越来越有信心,越来越勇敢,增添了战胜困难的自信。这时,我的一句“你真行”就会变成孩子的“我真行”。
所谓挫折教育,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近年来,在我国有的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在幼儿院幼儿接受的教育缺乏耐挫折力培养的成份,甚至有碍耐挫折力的培养。所以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刻不容缓,这是培养跨世纪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切不可等闲视之。是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创设某种情景,提出某些难题,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从而使他们逐步形成对困难的承受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出一种不怕困难、坚韧不拔和顽强进取的坚强意志。我们知道,人在一生中不可能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在所难免。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使其经历一些挫折,受到一些磨练,以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品行,必然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不过,幼儿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和复杂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认为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结合幼儿日常生活,循循善诱,持之以恒,以期最终达到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要让幼儿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让孩子去做自己能做的事。如果对孩子过度的溺爱,事事包办代替,最终会使其养成娇弱的弱点,以致于一遇挫折便不知所措。例如孩子摔倒了,如果不严重,我们应鼓励他自己爬起来,而不是急切的跑过去相扶;孩子想要玩具,应当鼓励其自己去拿,衣服也要鼓励其自己去穿等,切不可让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应当使孩子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一定的障碍和挫折,让孩子在生活中渐渐学会独立面对一切。

  其次,要让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进行体能上的磨练,以锻炼他们的意志。例如,在幼儿园可鼓励他们争做值日生,为集体做点事;冬季来临时,鼓励他们早起晨跑、晨练,磨练他们与严寒作斗争的意志和毅力;在家里,也可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徒步郊游、爬山、逛公园等,从而使幼儿体验到劳累、体验到艰辛,体会到生活中除了甜,还有苦和辣,使幼儿在各种环境下受到挫折和磨练。

  再次,可以有意识地通过批评、惩罚、忽视等方式,使幼儿接受挫折教育。现在的一些孩子聪明伶俐,但由于在各种游戏和竞赛中,父母总是让孩子胜利,做事情总是表扬孩子做得最好,以致使孩子争强好胜、自以为是,偶尔接受批评,便会沮丧、恼怒或丧失信心。因此,对他们适当批评,指出其缺点和不足,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游戏活动中,不一定每次都让这些孩子做主角,在竞赛活动中,也不一定要想尽办法让他们胜利。而当孩子犯错时,对其给以适度的惩罚,也可以使其体会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最后,幼儿教师应当十分注意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因为其对待挫折的态度及良好的个性、品德等,都会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幼儿教师必须以身作则,给孩子作出榜样,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活体验,教育、引导孩子,使他们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是很艰巨的,经受挫折是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正常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可以用名人幼时的事迹来激励幼儿。


此外,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应不断扩大幼儿知识面,提高其自理能力。比如,使幼儿明白沙子入眼不应用手揉而应该不断眨眼,用泪水冲掉沙子,并及时找成人帮助。具备了一定的常识,幼儿遇事就不会太惊慌,并且会慢慢学会如何独立应付这些偶发事件。


当然,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也要有个度,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在进行挫折教育时,应注意下列问题:


(1)要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幼儿设置的情境应当有一定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幼儿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因为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正确调节心态,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而过度的挫折则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2)要善于鼓励孩子。幼儿遇到困难难免退缩,这时我们应鼓励孩子,使他认识到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挫折,自己只有鼓起勇气努力向前,才能最终克服困难,战胜挫折。另外,在孩子做出很大努力取得一定成绩时,要及时肯定,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从而更有信心地去面对新的困难。
(3)要善于引导孩子。当幼儿陷入严惩挫折情境时,我们应当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主、客观原因,找出失败的症结所在,从而使其一步步实现目标,使其体会到只有战胜困难才能不断前进。而在平时,则要善于观察幼儿的活动,把握其发展趋势,如果幼儿在克服困难时几经尝试均告失败,就应及时给予具体帮助。
(4)要多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倾向。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就可以促使他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提高其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总之,正如古人所说,“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磨难和挫折最能锻炼人的品质与意志,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历。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必然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挫折,学会自强自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2-3 15:26:55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定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2-24 17:53:52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写的非常好,很详细,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12-25 17:13:38 | 只看该作者
说的不错,要好好研究,认真实施!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2-25 17:23:46 | 只看该作者
道理都懂,就是实施起来老忘记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6 11:40:27 | 只看该作者
很不错哦!不过实施是的确老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24 12:12:4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的分享,真是好资料,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3-29 22:46:57 | 只看该作者
小朋友的挫折教育

要分清到底怎么才算挫折教育。也不容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04 , Processed in 0.102207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