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1256|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探秘(一):释文注释 老子“道德经”应为“德道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7 19:5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探秘(一):释文注释 老子“道德经”应为“德道经”

http://msn.openv.com/play/HuNanDuShiprog_20080913_6669949_0.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0:42:27 | 只看该作者
专家释读马王堆帛书:“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http://www.vodone.com/spider/edu/scinece/200809/t20080904_2460028_13.html


专家释读马王堆帛书:“老子”思想疑遭篡改
2008年09月04日 14:31:58  来源:新闻晚报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帛书《战国纵横家书》的记载,可以纠正《史记》中的一些史实错误
马王堆出土帛画《导引图》,图中人所做的体操酷似印度瑜伽
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老子 马王堆出土T形帛画     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马王堆汉墓简帛》将首次 “整体亮相”。今天上午,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项目签约仪式在复旦大学举行,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湖南省博物馆、中华书局等三方领导出席了仪式。     根据三方协议,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一书将于2011年出版,作为我国首部完整的马王堆帛书的释文和注释本,它对我国的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     马王堆简帛亟须全文释读     一说起“马王堆”,人们或许就会想到马王堆汉墓女尸。 1972年到1974年,马王堆汉墓在湖南长沙发掘出土,除了一号汉墓出土的全身润泽、软组织尚有弹性的女尸,还有3000多件来自西汉初期的珍贵文物。其中,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帛书和竹书,这些书涵盖了哲学、历史、术数、方技等多个领域。它们中的大部分书早已失传,有些书,如 《周易》、《老子》,虽然有今本传世,但马王堆出土的是古本,内容与人们现在看到的版本有不少差异。     复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说,马王堆帛书出土时,都是泡在水里的,很多地方出现破损,有许多残片,不少字已无法辨识。出土后,专家组对这些书进行了整理、释读,取得了很多成果。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马王堆汉墓帛书》。 “然而这套书没有把简帛的篇目出全,而且,经过了近几十年来学术界的研究,当时的很多释读结果需要修正、补充。 ”刘钊教授说,“如今,海内外学术界想尽快看到马王堆简帛的全貌,因此,这一项目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     据介绍,定于2011年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至少分6册,每册都为8开本精装。这套书将汇聚复旦专家做的释文和注释,以及湖南省博物馆提供的全套帛书高清彩照,不少资料都是首次公开。     ■哲学     帛书《老子》与今本《老子》有差异     马王堆帛书对国人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有何价值呢?担任该书主编的著名古文字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裘锡圭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     如今,我们看到的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是这样写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翻译成现代白话文,意思是: “老百姓之所以饥饿,是由于统治者吞吃赋税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统治者贪图富贵。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这段话,历来被看作是 《老子》对统治者剥削民众的警告。但在马王堆帛书中,这一章却不是这样写的。在甲本 《老子》帛书里,今本中的 “税”变成了“兑”。裘教授指出,这两个古字都是形声字,从 “兑”声,而 “兑”字在上古时的读音和 “隧”相近,所以这两个字都应读作 “隧”。 “隧”的意思是道路,而走之底和足字旁正好与道路有联系,因此裘教授推断:“兑”和 “兑”都是古时候 “隧” 字的异体,意思是道路,而不是税收。     此外,今本 《老子》第七十五章中,表示统治者的 “上”字在帛书上是没有的。经过专家的一番释读,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的意思是: “老百姓之所饥饿,是因为他们获取食物的途径太多。老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统治者没有做到无为。老百姓之所以不把死当回事,是因为他们自己过分追求好的生活。所以,清净恬淡的人,胜过厚养生命的人。”     稍一对比,就可看出这两个版本的意思有很大区别,表达的思想也大不一样。裘锡圭教授认为,从《老子》全书的思想和文章风格来看,帛书本应该是可信的,而今本的这一章很可能被后人篡改过。在帛书 《老子》第七十五章里,作者并没有斥责统治者剥削民众的意思,而是通过三句违背常理的话,表达了其独特的哲学观点,得出清净无为胜于厚养生命的结论。     反观我们现在看到的 《老子》版本,只要细细读,就会发觉第七十五章四句话的意思是连不起来的。 “而且,像统治者食税多,人民就要饿肚子这类一般人都知道的道理,估计 《老子》的作者也不会把它当作心得来讲吧。”裘教授说。因此,马王堆简帛的释读工作,能使人们准确了解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试想,如果我们阐释的老子思想来源于篡改过的文本,那这种阐释还有价值吗?   ■历史     为赵国名臣“触龙”正名     在《古文观止》中,有一篇选自《战国策》的名文—“触言说赵太后”,讲的是战国时,赵国太后不肯让她的幼子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大臣触言巧妙地说服了太后,让她为了国家的利益把儿子送到了齐国。     据负责释读帛书 《战国纵横家书》的郭永秉博士介绍,这个故事在 《史记·赵世家》中也有记载,但主人公不叫 “触言”,而是叫 “触龙”。究竟是 《战国策》对还是 《史记》对?     历史上,不少学者对这个问题有过争论,比如,清代大学者王念孙就认为,史记中的这个人名是正确的。 “看过 《战国纵横家书》后,就会知道王念孙的结论是对的,因为帛书上写的也是‘触龙’。”郭永秉说, “古人抄书都是自上而下的,想必是古代的抄书人把 ‘触龙言’ (意为触龙说)中的 ‘龙’和 ‘言’写得太近了,使后人误以为是 ‘触言’。”     通过释读帛书和文本比照,郭永秉博士指出,《战国策》中的这篇文章还存在不少错误,《史记》对这个故事的记述也有错。“如今,我们的古文选本再选注《战国策》这一章,就应该根据帛书本校正这些错误,不能再以讹传讹了。 ”     专家表示,对《战国纵横家书》的研究,可以纠正《史记》等书在名相苏秦活动时期的一系列史实记载错误,这是战国史研究的一大收获。     《老子》修订意义重大     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老子》的作者是老子,他是一位比孔子年长的大哲学家。当年,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在守卫者的要求下写下了《老子》五千言,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瑰宝。然而,经学者考证,这些“历史”恐怕只是“传说”。目前,学术界的普遍观点是,《老子》一书成于战国,而不是孔子生活的春秋时代。它的作者也不是那个比孔子年长,做过周代守藏吏 (相当于国家图书馆的公职人员)的老聃,而是另有其人。     尽管只有五千字,但《老子》一书表达了非常独特、深刻的哲学思想。它提出了“道”这一核心哲学概念,主张人要无为、不争、谦退、柔弱、清净,与儒家的哲学主张截然不同。     裘锡圭教授指出,根据现代出土的简帛来校勘今本《老子》,就会发现,今本中有不少地方的文字是被后人篡改过的,像第七十五章就是一例。再比如,根据郭店楚简中的《老子》,学者发现今本《老子》第十九章中的“绝仁弃义,民复孝慈”也是篡改过的。这句话虽然很有名,否定了孔子极力推崇的“仁”和“义”,但经过释读,郭店《老子》中的这句话作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学者们推断,这是后人为了与儒家思想争锋相对,对《老子》作了有意识的篡改。     ■方术     上古失传药方重见天日     除了哲学、历史等方面的重要文献,马王堆简帛中还有很多篇目可归入“方术”之学。所谓方术,是术数和方技的统称。术数是研究 “天道”的学问,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相术等;方技则是研究生命的学问,包括医药、房中、炼丹等。这些方术之学,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步被淘汰,如今,只剩中医药还得到较完整的保留。     刘钊教授表示,因为被视作封建迷信,古代方术在一段时期内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其实,它们也包含着很多智慧,有不少合乎现代科学的知识。而今,随着马王堆简帛全本的注释出版,它们将揭开神秘的一页。据介绍,马王堆简帛中有我国现存最古的医方书 《五十二病方》,记载着很多上古药方,其中有些已经失传;有最古的占卜书《五星占》,反映出我国古人的天文水平非常之高;还有绘在帛上的画《导引图》,所谓“导引”,就是配合呼吸方法的体操,与印度瑜伽术有类似之处。     汉代房中术属流行书     在这些方术书中,房中术占了较大比重,有7篇谈论此术。这些书能在汉代社会流行,并成为随葬品,未免叫人有些吃惊。对此,刘钊教授解释说,汉代社会非常开放,不耻于谈“性”,而且人们把房中术看作养生的一种方式,所以才会流行这类书籍。帛书中,有本房中术专著名为《天下至道谈》,可以看出当时有些人对此术的看重。     用今人的眼光看,除去一些不科学的观念,讲房中术的帛书也包含了性心理、性医学方面的正确认识,而且水平很高。据学者比较研究,这些书中的很多术语和后世同类书籍的术语一致,说明房中术在我国历史上具有较强的继承性。   古人“辟谷食气”求健康     与之相比,马王堆帛书中详细介绍的“辟谷食气术”,在后世却几乎失传了。所谓“辟谷食气”,是指不吃五谷杂粮,靠吐纳空气来补充能量。古代有些人认为,不吃粮食会使人长寿,所以推崇这种方术。在帛书《却谷食气》里,就介绍了具体的修炼方法。原来,“辟谷”之人也是要吃东西的,是吃一种叫“石韦”的药。而“食气”有很多讲究,要在每天、每个季节中选择有益于人体的气体吐故纳新,才能达到养生的功效。     根据专家释读,《却谷食气》提出了适合有节奏深呼吸的六种空气,合称“六气”。第一种气叫“朝霞”,出现在清晨太阳即将从地平线升起时;第二种叫“输阳”,出现在上午7、8点;第三种叫“正阳”,出现在中午12点;第四种叫“光光”,出现于午后太阳被密云遮蔽的场合;第五种名“输阴”,出现于傍晚太阳落至地平线后;第六种名“沆瀣”,是在夜间12点出现的。     专家指出,“食气”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观念,对人的健康应该是有益的,因此在现代社会仍有借鉴的价值。     ■名物     鸿门宴中樊哙酒量究竟多大     对马王堆帛书的释读,还能解决名物方面的疑难。在《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一节,有这么一段话:“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这段话描写了刘邦手下大将樊哙的勇猛豪放,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樊哙能否一口喝下“斗卮酒”表示怀疑。因为在他们看来,容量大到一斗的酒杯是不可能有的。于是不少学者认为,“斗”这个字是衍文 (因抄写错误多出来的字句),也有学者认为,“斗”是酒器名,“斗卮”就是大酒杯的意思。     裘锡圭教授说,马王堆汉墓简帛中有一份记载陪葬物品的遣册,它上面就记载着 “斗卮”这种器物,人们还在汉墓中发现了实物。原来,秦汉时的一斗只相当于现在的二升左右,斗卮相当于二升的啤酒杯,并不是不可能有的东西。 “有了这样坚强的证据,斗字衍文说和斗为酒器说总该销声匿迹了吧,但我们翻检了十多种近年来出版的选入 《项羽本纪》的古文注本,发现没有一种注本把 ‘斗’理解为容量单位。”裘教授说, “希望这个错误今后能得到修正。”     哙披帷西向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 乘 樊 哙 者也。 ”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史记·鸿门宴》节选(俞陶然)



[ 本帖最后由 回归自然 于 2008-11-8 10: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1 10:59:0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13 15:00:16 | 只看该作者
四十年来发现的简帛古籍对传世古籍整理工作的重要性(提要)

作者简介:裘锡圭(1935.6.——),祖籍浙江宁波,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字学、古汉字学和古典文献学(先秦、秦汉部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此外还从事先秦、秦汉史的研究。著有《文字学概要》、古文字论集》、《古代文史研究新探》、《裘锡圭自选集》、《文史丛稿》。



五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战国秦汉时代的墓葬里,陆续发现了不少简帛古籍。其中,七十年代的几次发现,其重要性可以与历史上孔壁古文和汲家竹书的发现相比。八十年代以来,仍时有重要发现。本文拟对这四十年里简帛古籍的各次发现作简单的介绍,并粗浅的谈谈这些古籍对传世古籍的整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各次发现简介。

1957年3至5月,河南长台关一号楚墓(发掘者定其时代为战国早期)出土古书残简,近年有学者定为《墨子》佚篇。

1959年7月,甘肃武威磨嘴子六号汉墓出土《仪礼》木简八篇、竹简一篇。

1972年4月,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汉墓(属武帝早期)出土《孙子》、《孙膑兵法》、《晏子》、《魏缭子》、《太公》(《太公》为《汉书·艺文志》所用书名,今传《六韬》原为其一部分)以其论政、论兵和阴阳占候等方面的佚书多种,惜竹简残损严重。

1973年5至12月,河北定县八角廊四十号汉墓(发掘者定为死于宣帝时的中山怀王刘修墓)出土了一批已因焚烧而炭化的竹书,内容有《论语》、《文子》、《太公》、*《儒家者言》(前加*号的书名为整理者所拟,下同)等,竹简残损情况也很严重。

1973年11至12月,长沙马王堆三号墓(下葬于文帝十二年)出土《老子》(有两本,卷前或卷后抄有佚书)、《周易》(附有《易系辞》和不见于今本的佚传)、*《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以及医药、占候等方面的帛书多种。同墓还出了房中术方面的简书。

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十一号秦墓出土秦律、《日书》等竹简。

1977年7至8月,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发掘者定为死于文帝时的汝阴侯夏侯灶之墓)出土《诗经》、《周易》(可能为蓍龟家之《易》)、《仓颉篇》、*《万物》等竹书多种,惜竹简极为残碎。

八十年代,江陵九店五十六号楚墓(发掘者定其时代为战国后期前段)出土日书竹简。

1983至1984年间,江陵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属吕后时期)出土汉律、《秦谳书》、《脉书》、《引书》、《算数书》、《阖庐》等书。

1985年秋,张家山三三六号汉墓(属西汉早期)出土汉律、《功令》、《盗跖》等竹书。

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一号秦墓(属战国晚期)出土日书等竹简。

1987年6月,湖南慈利石板坡三十六号楚墓(发掘者定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早)出土一批竹简,似包含数种古书,惜极为残碎。

1989年,湖北云梦龙岗六号出土秦律竹简。

1993年10月,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发掘者定其时代为战国中期偏晚)出土《老子》、《緇衣》等竹书。

近两年在香港古物市场上也出现了大约盗掘自荆门楚墓的竹简,其中也有古籍,大部分已为上海博物馆购回。

二、简帛古籍对研究古籍形成过程的作用。

古代子书往往是某一学派传习的资料汇编,其中不但有先生的著述、言论,也有门弟子或后学增益的“学案、语录、笔记、传状、注释”等类内容(参看余嘉锡《古书通例》)。银雀山汉墓所出《孙子》,提供了这方面的一个很好的例证。

古代数术、方技方面的著作,往往是以较早的同类著作为依据,逐渐修改、增益而成定本的。马王堆帛书和张家山竹书中的脉书,可以视作《内经·灵枢》中的《经脉》篇的祖本,张家山竹书中的《算数书》跟后来的《九章算术》也有很密切的关系。

银雀山竹书中的有些篇跟《管子》有密切关系,尤其是《王兵》篇,其内容分别见于《管子》的《七法》、《参患》、《地图》等篇,而且通过对比可以看出是,《管子》袭用、割裂《王兵》篇的。这对了解《管子》的成书过程有重要意义。

三、简帛古籍对研究古籍真伪、时代的作用。

今本《六韬》、《魏缭子》、《晏子》都曾被人疑为非先秦之书。西汉早期的银雀山墓出土了这些书的部分篇章,文字与今本大体相合。一种书从写成到流传,总要经过不太短的一段时间,这些书的著作年代当不晚于战国。今本基本上可以看作先秦古籍。

今本《鹖冠子》被许多人看作后人依托的伪书。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乙本卷前佚书等,有不少跟《鹖冠子》相同或相似的文字,可证其并非伪书。

今本《文子》跟《淮南子》有大量相同的内容,前人多认为今本与《汉书·艺文志》所著录者非一书,乃是后人抄袭《淮南子》等书而成的伪书。从八角廊汉墓所出《文子》残简看,今本虽经后人作过较大的改动,但仍保留了不少汉代本的实质性内容,不能简单的视为抄袭《淮南子》等书而成的伪书。

战国楚墓和马王堆汉初墓都出土了《老子》,宣告了不少《老子》晚出的说法的破产。看来《老子》成书的时代最晚也晚不过战国早期。

银雀山汉墓同时出土孙武和孙膑的兵法,宣告了《孙子》为孙膑所作之说的破产。

由于简帛古籍的出土而进一步明确的关于古书形成过程的一些情况,对我们正确理解有关古籍的真伪和时代问题,也有很大帮助。

四、简帛古籍对研究古籍传承等情况的作用。

简帛古籍中的《周易》、《诗经》、《仪礼》,都是我们所已知的各家之外的本子。由此可以窥见经书传承的复杂性。

有些古书的简帛本和传刻本,其章节分合有出入,《老子》、《晏子》等都有这种情况。

以同一书店简帛本、唐以前人引文和宋代以来的传刻本相对照,可以看出传刻本跟简帛本在内容上的差别,要比唐以前的传抄本大得多。这反映了印刷的流行对古书不利的一面。

五、简帛古籍对校读传世古籍的文字的作用。

在利用同一书的简帛本校读今本方面,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不少成绩,对《老子》、《孙子》、《战国策》等书的校读的成绩尤为突出。

简帛古籍中的佚书跟传世古籍相重的部分以及其他与传世古籍有关的内容(如相同的词语等),也都可以用于古籍的校读。

简帛古籍的字形特点以及用字和书写的习惯,也是校读古籍的根据。

用简帛古籍校读传世古籍,有时能解决很多重要问题,如《荀子》提到的思、孟五行说的确切内容,就是依靠马王堆帛书《老子》甲本后佚书弄清楚的。即使是某些对文义没有明显影响的异文,如否定词用“弗”或“不”的不同,对研究古汉语语法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今天,从事先秦秦汉古籍的整理研究,已经离不开简帛古籍了。



(原载台北出版的《汉学研究通讯》15卷1期,1996)

摘自《裘锡圭学术文化随笔·二十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第二辑》。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10月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9-3-5 20:16:54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9-11-28 23:35:4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9-11-30 13:21:36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04:53 , Processed in 0.123010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