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早期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
研究表明:父母经常与孩子拥抱、交流,享受亲情,这样培养长大的孩子从小对父母有归属感,在孩子2-5岁,12-15岁的两个反抗期,早教时期奠定的亲子关系会使这两个反抗期平稳度过。现在不少农村,父母将孩子交给老人和电视,自己出门打工.而这些外出务工者的孩子大部分念到初一、初二,就纷纷回家.问题处在哪里呢?追根究底,他们在孩子幼小时期特别是0-4岁的婴幼儿期,没有尽到父母的职责,没有“喂”孩子充足的智慧营养,导致孩子日后在学业上琅琅跄跄一路走的好辛苦,直至最后忍无可忍的选择放弃.为何越小的孩子越愿意有父母在身边?此种生物般的依赖心里,说明孩子一方面希望从父母那里获得生命赖以生存的食物,另一方面希望获得智慧的养分.为什么绝大多数孩子喜欢妈妈,更愿意妈妈陪伴?因为妈妈更愿意和孩子说话.就智慧而言,只有哺育者“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矶”,孩子才能摄取充分的智慧营养. 不少父母迫不及待的将教育孩子的重任移交给早教机构,早教机构高额的费用姑且不论,而完全寄希望于早教机构忽略家庭教育,错过亲子感情培养的关键期才是最可怕的.越小的孩子越需要一对一的教育.一项研究表明,通才们都有深厚的家庭教育背景,家庭才是培养杰出人才的摇篮.“将孩子留在家中教”,正纷纷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悄然实施.德国政府提出了“妈妈也是职业”的理念,德国有1000多万妈妈在家教孩子,德国人口的高素质是由妈妈培养出来的.所以,父母实施早期教育有利于亲子关系的奠定. 早期教育的优良,在于家长的心思和所花费的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一起认知世界,是最好的早教内容,这些可能不用花费金钱,但是需要家长的时间.所以,我们倡导:与孩子朝夕相处的家长,做孩子早教的“启蒙老师”.父母每天花一些时间跟孩子做游戏、听音乐,就是最佳的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