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duduwu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建议各位大班小朋友家长:上学前让孩子多识字!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08-12-8 10:26:46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建议,采纳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08-12-8 20:01:05 | 只看该作者
我女儿快四岁半了,现在的绘本故事自己看没问题,我觉得她认字多主要是得益于以前用手指着字给她读故事,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打算让孩子认字的家长不妨试试。让孩子上识字班,大可不必,每天用指着字给孩子读故事,三个月差不多就能解决孩子识字的问题,这是我的经验,不妨一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08-12-8 22:23:38 | 只看该作者
拼音学前真不用补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08-12-12 16:01:3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我也紧张了
我家马上三周岁, 认识的字就那么可怜的几个
要加油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08-12-14 17:32:05 | 只看该作者
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汉字教学中,存在着三个比较普遍的问题;第一,盲目地竞相提前识字年龄,对小学初始的识字教学产生干扰;第二,单纯追求速度与数量,使汉字教学的很多重要功能与应有的质量无法保证;第三,一些具体教学方法以“流派”的方式推出,各自强调某一特色,刻意求别,使一些地区和学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程序固化。走入这些误区的危害而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汉字学理论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发挥不足,要解决以下问题,必须从理论上明确以下五个问题:1.明确汉字对汉语来说是第二性,识字教学必须滞后于汉语母语的习得;2.明确汉字构形是形义体系,而汉语是音义体系;二者的差异增大了小学识字教学的困难;3.明确汉字教学的方法和速度要随着不同的阶段发生变化;4.明确几年主要识字教学方法的学理依据和对各阶段的适应性,选择教学方法应当多元化;5.识字教学的科学学理具有普遍性,方法可以选择,学理不能违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08-12-14 17:32:36 | 只看该作者
由于关于汉字宏观理论的研究未能及早介入汉字教学,作为表意文字的汉字所具有的规律未能引起识字教学领域的关注,随着教育工作的进展,在这识字教学领域,也产生了几个普遍的问题,有些地方似乎进入了误区。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十分明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08-12-14 17:33:20 | 只看该作者
第一,盲目提前识字年龄。由于对文字与语言的关系缺乏科学的认识,对识字、写字与语言能力的提高之间的关系没有完全摆对,在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过分渴望的激励下,社会上不断有人推行学前识字,竞相提前识字的年龄,有人甚至提出“文字训练先于语言”的主张,用“不会说话的婴儿也可以识字”来做广告办起了各种婴幼儿识字班,也就是说,在小学一年级识字教学开始的时候,教师面临的已经不是清一色的“零起点”学生了,而是接受了五花八门“婴幼儿识字”的孩子。小学识字教学实际上受到这些不规范的超前教育的干扰,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08-12-14 17:34:10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单纯追求速度与数量。很多社会舆论对识字成绩的评价,往往用一年之内识多少字作为唯一标准;甚至有些正式的评估体系也把初期积累的速度和数量当成主要标准给予不适当的强调。我们已经可以看见“一年识字三千五”的令人难以接受的虚妄宣传见诸报端。这种宣传使小学和幼儿园教师与儿童的压力都无形加重,而汉字教学的很多重要功能与应有的质量却无法保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08-12-14 17:34:58 | 只看该作者
第三,教学方法一元化。由于一些具体教学方法以“流派”的方式推出,各自强调某一特色,刻意求异,相互的吸收变得难以做到。在一些“流派”的内部,则各自推行自己的教材和实验点,以表演的形式推行一种教学模式,使一些地区和学校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程序固化,重模仿而不能因人、因地、因时制宜,无法发挥每个教师的创造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08-12-14 17:35:38 | 只看该作者
字型是汉字的本体,而音与义是它从那里承负来的。汉字必须以自己的字形关联了语音、语义才能称为“文字”,才有价值。完整的识字过程,是把汉字的形体和词语的音义全面联系起来,也就是把口语转化为书面词语的过程。严格地说,没有承负汉语语词的字不能算作“已识字”。近几年来有些提出让零至六岁的婴幼儿认字。他们说的“婴幼儿”甚至包括不满一岁的婴儿。一些私人印制的广告说:“婴幼儿识字比学习说话、学会听人说话还容易”,“识字越早,越能激发婴幼儿的智慧”,有一些私人运作的广告和宣传材料,把孩子凭借声音或颜色、图形的多次重复挑出指字汉字的字片来,叫做“识字”。他们还培养了一些这样的“范例”,表演给家长看,吸引家长带婴幼儿来“识字”。其它,这是一种假象。儿童对汉字字型的感受比对音义的感受强,对音的感受又比对义的感受强。这是因为,汉字是方块字,简单的字形容易引起儿童的视觉联想。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日”是一个构形很简单的字,看到这个字,会使儿童联想到窗户格、地板砖、双层抽屉、双层黑板等等,如果在这种联想的基础上,再加上实物、图形和经常重复的声音,是可以让儿童直接或间接把字型识别出来的。但如果不懂它的意义,只是认识形体,这不过是一种条件反射,跟认字完全不是一回事。孩子可以记住一个苹果,一块巧克力,因为苹果和巧克力与儿童的生活有关,凭借着儿童的经验,他会保留住这个记忆。如果一个没有意义的笔画组合与孩子的生活毫不相关,那么他就会很快忘记。意义的感受必须在亲自体验之后,意义与语音的结合是思维的成果,是与生活经验和理解分不开的。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他们的心理词典,必须是他们难验所覆盖、懂得意义的词语才能进入心理词典,汉字必须关联了心理词典中的词,才是“已识字”。就字形而言,“日”似乎很简单;但是,“日”是一个在儿童心理词典中组词量极少的语素,在现代汉语里又不能单用,类似“星期日”这样的词,单独把“日”抽出来,它的意义和文化内涵相当复杂,难以被儿童理解,所以,婴幼儿真正把这个字和它记录的词联系起来便无由做到。汉字字形与音义的结合绝不能超越儿童的语言能力,有形而没有与语音结合,有音形而不懂其为何义,这种纯粹的字形偶然一过孩子的脑子,与他们看见一些不理解的图形一样,不能叫“识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4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7 19:08 , Processed in 0.093140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