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1012|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儿童自主学习的方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0-30 10:19: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儿童自主学习的方法

    一、学习教育科学
孩子之所以不能自主学习,就是我们教育者或者是校长、或者是老师、或者是家长,不懂教育的科学。我可以这样告诉大家当今的教育和其它科技是一样的,都是飞速发展的,每天都有新的教育报告出台。世界都在研究或者发达国家都在研究,但是我们中国的研究少,她的上万个课题都是假的,中国学术造假是最出名的了,如果家长已经看到了孩子自主学习是他的方向,是他的发展的目标,你就应该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认同了之后,你就要学习教育的科学,学习教育的科普知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懂孩子是怎么学习的,他哪个阶段应该学习什么,比方说,幼儿园阶段就不能学数学的,四岁的孩子就不能写字的,你非让他学习写字,非让他学习数学,而他不具备这个能力,你让他做,他就会厌恶,厌恶学数学,厌恶写字。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的中小学生很多孩子不愿意做作业,愿意动口,不愿意动手。就是因为在他很小的时候,手非常弱小,老师家长逼着他写啊,一页二页无休止地让他写,最后孩子厌恶了,他心理产生一种疾病,当他一拿笔,一写字就厌恶学习,他受到了写字的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会不喜欢学习,这是由于我们家长,教育者不懂孩子的发展规律、学习方式。在房间里我们都讲了孩子每一步发展的方式方法,大家为了孩子必须学习。
二、初学开始培养
我现在面对的家长有幼儿园的、有小学的、有初中、有高中的。我们先谈幼儿园和小学这段孩子的自主学习。初学者,也就是刚刚开始学习的孩子。家长应该从幼儿园、小学开始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让他主动地学习。这个是很好培养的,孩子的培养方式应该是从小开始的,比方说孩子在看书时,他会自己看,有时可能看不懂,你可以告诉他,孩子稍大一点儿,比方说一年级了,就要教会他查字典,让他自己查字典,自己学习生字,数学也是这样,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一定不要犯一个错误:有问必答。过去我们的教育孩子都奉行这个原则,孩子有探索事物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会自主地、主动地去探索知识,比方说3加5得多少,家长告诉他3加5得8,他又问电脑的电怎么写,你正做饭呢,然后说电脑的电怎么怎么写,说了一大堆,告诉了孩子,你告诉了孩子答案,孩子句不去自己查这个字了,时间长了,孩子就产生依赖性,一有问题就问家长 、老师,给他现成的答案,我们大多数学生都是这样的。下面我讲一个故事,有一个中国的留学生,到美国去学哲学,在课堂上,他有时候举手问问题,哲学教授笑一笑就走了,没有回答他,过二天又上课了,他又举手问问题,那位教授又笑了笑,没有告诉他,就走了,后来这个留学生得出一结论:看来美国教授的水平不如咱中国的教授,咱中国的教授一问他,他就会告诉你的。半年过去了,他发现不是这样,发现美国的教授水平普遍都比中国教授水平高,当时他提问题向教授发问的时候,教授为什么没告诉他答案呢?美国的老师都懂,孩子要问问题,我只是提示你,让你自己去寻找,或者给一种方法暗示他,也不伤害他,目的是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这位教授对这位留学生也是这样的,后来这个留学生对这位教授非常佩服,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教授竟然回家种葡萄去了,不教学了,这留学生就觉得美国人琢磨不透了。这就是美国人。有位华人写的《素质教育在美国》,《家庭教育在美国》,作者是黄荃愈,他是广西人,华人博士,他到大陆来讲学,讲完后走的时候,一小女孩撵上他问,月亮怎么样怎么样,他就说你去研究,等下次我来你告诉我,小女孩很高兴地走了,美国的教育文化就是这样的,他把问题都给孩子,让孩子去研究,我们中国就不是了,有问必答,如果老师不能及时告诉哪个孩子,孩子回家告诉家长我问老师了,老师不告诉我,家长就这个问题还打字问我了,实际我们孩子有大脑啊,是高度的自动化的机器,什么他都能懂,只要把这台机器开动起来就可以了,因此我们在培养孩子开始学习的时候,都要让他自己去思考,他的问题自己去解决,当然我现在谈的学习不是书本上的,我们应该把学习更加宽泛一些,比方说孩子自己养植物,从栽种到开花,他自己养动物,从开始到动物繁殖等都是他自己在动手,他还可以做实验,制作标本,还可以搞电脑网络的学习等等,所有这些,都应该是孩子由始至终自主学习的,家长和老师对他们的帮助仅限于外界条件方面的,这样就可以了,在这种环境下我们的孩子他会不断地去探索,不断的获得成就感,慢慢就养成了一个主动学习的习惯,于是孩子就会觉得,学习是有趣的,探索发现是快乐的。比方说他养的小动物繁殖了,就在那一刻,他会获得极大的快感,比方说他栽了一盆花,栽了几个月,突然开花了,他就会非常的高兴,这是对他劳动的一个回报,学习也是,他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获得,他有时就会学到老师都不曾传授的知识,就会学得更远,学的更宽泛,这样孩子就会获得极大的快感,我们就应该培养这样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就是学者,我们应该培养这样的学者的苗苗,因为在未来我们中国人有三亿就没有工作,我们要有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在社会上没有工作,我们说了普通教育,教育普通的孩子,对这个社会没有意义的,只是增加就业负担,我们要重点培养这种学者型的人材,也就是说培养一些精英,这样的孩子能把学业学得最好,毕业之后他们会开发项目,创立公司,他们做起来之后,又会吸引普通院校的孩子到他们手下去做事,这是最好的,未来是这样的。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就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选择自己所爱
实际上一个孩子并不是说培养他自主学习,就是整天研究那个语文啊、数学啊的,我们应该让孩子更宽泛一些,也就是说孩子探索发现新事物的能力,不仅仅在书本上,他还可以研究植物、研究动物、研究地理、研究天体、研究电脑、研究学习方法等,我们的孩子应该把研究学习方法作为他们研究的一个课题,利用电脑学习学习方法,这是非常好的项目。他既研究了学习方法,又 获得了学习方法,希望能有这样的孩子出现。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做一件他喜欢做的事儿,就调动了他大脑的积极性,大脑就处于探索新事物的状态,探索新事物的欲望随时间的推移,使大脑就形成了一个惯性,就是愿意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独立创造。但是现在广大的家长和老师都把孩子局限在课本上了,就是做语文,做数学,做英语,每天就这些事儿,孩子一点儿业余活动的空间都没有,我们今天的孩子之所以厌学,这是一个必然。不可能不厌学的,孩子没有时间去探索其它东西,孩子的世界就是这几本书,限制了孩子的思维,限制了孩子的大脑,孩子的大脑就在这几本书上转,孩子的大脑不能更加宽泛地看这个世界,不能宽泛地探索这个世界,时间长了,孩子探索的欲望就没有了,大脑探索事物的神经系统就萎缩了,接下来就是接受传统教育了。我告诉家长:家长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智力开发,不光光是课本,其它方面是最重要的。
四、独立完成作业
目前在这种应试教育下,作业是不可回避的了,必须要做的。但是做作业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因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他白天要能注意力集中听课,他会自己把作业完成的,我们不应该死看死守让他做作业,也就是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们要逐渐培养他独立做作业的能力。有一位管理跟我说,我孩子学习是第一。竞赛是第一,现在问题在哪儿呢?他最好是不要让我操心,不要让我帮助他,就最好了,这个家长有个想法,实际上我们也会发现,用死看死守的方式,也会有一些孩子学习很好,暂时看很好,但大多数孩子就不能持久,暂时看很好的孩子到了初中就会厌学,这个已经被千千万万的家长所证实。因此,我们让孩子独立地完成作业,要从几个方面培养:第一,作业是他的职责,他就是要自己完成自己的事,第二,他自己完成,是对他能力的一个培养,即独立能力。独立能力的培养就是他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作业应该他自己完成,尽管现在的作业比较多,也要自己完成,这个我们家长要做这件事,同时,比方说你的孩子已经三年级了,从一年级就陪,陪到三年级了,那你也要想办法,逐渐地培养他独立的做作业,孩子做作业一个半小时,你在这一个月之内,就陪孩子一个小时,下个月就陪他半个小时,第三个月降到让他独立地做作业,这样慢慢放手,逐渐锻炼,但是如果你认为孩子不能放松一放松成绩就会下降,你若报着这样的心态,你就只能死看死守了,结果到了初中、高中,就会导致孩子厌学。如果在独立完成作业的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有二股孩子发展很好,第一股,原来死看死守学习就好的孩子,他会继续好,还有一部分死看死守的孩子,你解放他,放松他,让他自己慢慢地从价值观上、从做作业的能力上、速度上、态度上逐渐提高,这些孩子也能赶上去的。
五、消除厌学情绪
这个我指的是已经没有学习兴趣,厌恶学习不学习了的孩子。教育部的博士提出自主学习的口号之后,他之所以受挫,原因就是中国普遍地都是那种强迫孩子学习的,他是一种应试教育,对于厌学的孩子你根本提不到自主学习这个概念,假如你要在一个班推行自主学习,那这个班的成绩都会大面积地降下来,谁都不敢做这件事情,哪个学校谁都不愿意做,家长也不愿做,因为学校不具备推广自主学习的环境。我们的孩子从幼儿园就被逼着学习,小学就是死看死守,中学也是打着骂着,都是这样一茬一茬成长起来的,根本就没有创造自主学习方式可推广的这样一个环境,因此这个挑战,我们已经知道自主学习对孩子,对于我们民族的儿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的环境太恶劣,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厌学,厌学的孩子你再让他自主学习,这不是你在说胡话么。因此,最后我提出一个问题:消除厌学情绪,怎样消除厌学情绪?我们又回到老的话题上了,前段时间我讲了一个讲座,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症,那是消除中学生厌学症的一个计划,在那个计划里我列举了二十多个讲座,作为一个家长,一个中学生,要消除厌学症,消除厌学情绪,你必须听那二十个讲座。我们小学生消除厌学情绪实事求是说是很容易的,在房间里,我是研究小学教育的,我们推出的讲座大多数都是往小学上靠的,房间里有很多孩子都开始喜欢学习了,消除孩子的厌学情绪是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的前题,老师和家长就要学习这些科普知识, 使自己发生一个变化,再接下来就带领孩子发生变化,有厌学情绪的孩子就会逐渐消除厌学情绪,我们房间里把提高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作为一个主打项目,这里是有技术条件的,相信我们房间会为这个课题多做一些贡献,我们会从不同的侧面推出这些讲座,相信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庞庞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10:27:17 | 只看该作者
给小学生家长的55条建议
教育家魏书生指出:“孩子是家长的希望,教育是人类的希望。”“一个孩子成了好人,社会受益,人民受益,集体受益,邻里受益,但活得最充实、受益最大的,还是他的父母和他自己。”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我想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共同关心的问题。孩子点滴进步,不仅仅需要老师的教导,更需要您的支持和帮助。现转载《给小学生家长的55条建议》,希望各位家长看了有所帮助,让我们齐心协力,一起关注孩子的成长吧!

1、对自己的孩子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够成才,哪怕是他看上去很笨甚至智力有障碍

2、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恒心,坚持不懈的教育孩子

3、对自己的孩子要有耐心

4、对自己的孩子要有狠心,溺爱孩子就是对孩子的犯罪

5、教育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以身作则

6、在教育孩子方面,永远不要拿没有时间做借口

7、不要当着别人的面批评自己的孩子,更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8、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孩子说:你真笨,简直无可救药

9、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他(她)有很多地方都像你

10、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指摘他老师的缺点

11、保持孩子健康的生活态度,让他对周围的事物保持友好的态度

12、孩子再小也是人,要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他

13、学着和孩子一起成长

14、定期拿出时间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15、每天放学后一定要问问孩子当天的学习、生活情况

16、切不可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17、不要把自己醉酒的样子让孩子看到,可以在外面待到酒醒后再回家

18、经常表扬自己的孩子,努力找出他的优点,当着孩子的面表扬他(或者她)的优点

19、保持孩子良好的学习兴趣要比取得良好的成绩更重要

20、切不可把男孩子打扮成女孩子,把女孩子打扮成男孩子

21、经常和老师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教师沟通教育理念

22、孩子考得好了,要表扬;孩子考得差了,要记得给孩子说:不是你的智力有问题,而是你的努力还不够;并且帮助孩子找出进步的方法;不要单看孩子的成绩,更要看他所做的努力

23、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24、不让孩子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要做

25、孩子在学校受欺负,要和老师取得联系

26、孩子在学校反映受到老师的不公正待遇,可以以书面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你自己的想法

27、鼓励并或者和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活动

28、不要怕孩子把家里的卫生弄脏弄乱

29、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30、不要在孩子面前唠叨你工作的辛苦

31、让孩子感觉家里永远都有钱

32、每月给孩子固定的零花钱让他支配,除此外不再给任何零花钱

33、不要给孩子搞生日宴会,除非他能够舍得把零花钱攒够给你过生日

34、无论多么好吃的东西,你都要毫不客气的吃掉一些,至少四分之一

35、家庭里面孩子能帮你做的事情要让孩子帮,孩子能自己做的事情要让孩子做

36、家里一定要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讨论家庭建设;让孩子参加家庭重大项目的计划,比如装修房子、购买什么样的家具或者电器等

37、教给孩子良好的道德,比什么都重要

38、在家庭里面一定要轻声说话,最好坚持说普通话

39、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并且做好服务工作,同时鼓励孩子到别人家里做客

40、只要自己有时间带孩子,就不要让隔辈的老人带孩子

41、做一个爱读书的家长, 一个热爱工作的家长,一个热爱家庭的家长,一个热爱生活的家长

42、孩子在家的时候,最好不要在家里面摆酒场,除非你能够保证朋友们都能像你一样有教养

43、家里一定要有书橱或者书架,并且上面有很多值得看的藏书,包括人物传记、历史故事、地理知识和专业知识类别等

44、经常和孩子听高雅音乐,定期和孩子欣赏一部大片

45、教孩子牢记家庭或者社区的街道名称和方位

46、你要坚持锻炼身体

47、孩子之间发生的矛盾,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

48、你不要想着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你的一切,你还要有你自己的生活

49、你生气的时候不要拿孩子出气

50、一方批评孩子的错误,另一方切不可袒护,千万不要以为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是好的教育方法

51、让孩子知道,身体发肤,取之父母,要学会珍惜

52、不要袒护孩子的缺点

53、绝对不能屈从于孩子的哭闹,用行动告诉孩子哭和闹不会有任何结果

54、孩子犯了错误,必须有适当的惩罚

55、不要奢求孩子对你回报很多,你已经从他那儿得到了很多的幸福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6 金币 +6 收起 理由
abc2434 + 1 + 1 谢谢你了
庞庞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10:32:05 | 只看该作者
儿童需要怎样的爸爸


--------------------------------------------------------------------------------


    文/[苏] III.A.阿莫纳什维利      来源:中外书摘

    教育——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通常,在家长们看来,似乎他们也在进行教育,正如他们自己爱说的那样,他们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给他穿衣、穿鞋、喂饭、买给他各种玩具、疼爱他,当然,在孩子犯有过失时就处罚他,给予谆谆的教导。真正的教育是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精神上的一致性为基础的,只有在教育者能引起儿童对自己、对自己的教导和榜样产生好感的情况下,才能有这种真正的教育可言。如果儿童与他们的父母之间没有内在的精神上的一致性呢?可以说,那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有的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教育的幻觉。

    尊敬的家长们,尤其是爸爸们!如果我说,嗜酒如命的爸爸、烟瘾十足的父亲不可能成为一个当之无愧的教育者,也许会使你们感到惊讶,但是,难道这是应该引起你们惊讶的么?如果除了烟酒嗜好之外,你们还有一颗溺爱自己的心爱孩子的善良的心,常常带着他到各处游逛,给他好吃、好玩的东西,并且,你们的儿女把你们认做是自己做人的榜样,那他用不到多少努力,就能把你们的善良连同你们的烟酒嗜好游手好闲一股脑儿学到家的。要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主要的不是用说教、善良的教导和赏赐,而是要用值得孩子效法的种种榜样去教育他。我知道,在很多家庭里,儿童越来越感到缺乏父爱,缺乏与父亲在精神上的交往。爸爸忙于工作,回家很晚。孩子在家里盼望着他的回来,“爸爸快要回来了!”等着等着,他就睡着了,因此没有等到爸爸。如果每周、每月、每年都这样地过去,就会出现一种反常的现象:虽然全家人住在同一套住房里,生活在一起,但父亲与子女彼此都不很了解,做爸爸的甚至连孩子长高了都觉察不到。

     这种状况好不好?不好,简直糟极了!其所以很糟,这是因为在父亲儿子(女儿)之间萌生真正的、诚挚的友谊的时机错过了。也就是说,父亲能够作为贴心人、年长的朋友和导师而进入自己子女的生活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

    要使自己成为子女的贴心人,仅仅凭自己是他们的生身之父这一点是不够的。他们--爸爸、妈妈和子女——要像朋友一样在一起生活。

    岁月无情,没有这种共同生活的基础,父亲对自己子女的这种有良好效果的教育影响力变弱了。随着子女长大成人,父亲与他们之间的关系会变得紧张起来,或者变成仅仅在表面上保持彬彬有礼。

    我们常常抱怨学校里男教师太少、教师集体女性化,并意识到,这给青年人性格的形成带来了消极影响。在很多家庭里也有这种情况,因为对孩子的教育成了只有妈妈、奶奶、姑姑们关心的事,如果还有爷爷关心,那就算够好的了。

    在这被女性的关怀所包围的环境里,潜藏着对儿童的教育的危险性,虽然很难说,这是一种怎样的危险,但它确实是存在的。在教育女性化的环境里,这种危险不可能被消除,因为只有在父亲和母亲确立对子女的要求方面两位一体的整体性的情况下,才能形成一个自然的、完全合格的、符合社会要求的、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整体性被破坏,家庭教育的良好环境也就不复存在。

    爸爸在家里不是如同田园中吓走鸟雀的稻草人,他不是可以被用来吓唬孩子的那种力量。爸爸应该是家庭的骄傲和享有极高威信的人他用自己的劳动给家庭生活以无私的贡献,他也有权利和义务向自己的子女提出要求:他们怎样用自己的优良品德、有教养和勤奋学习来给他的劳动增添力量,他们怎样去维护家庭的优良传统。“要我把这件事告诉爸爸么?”妈妈可能会以这样的口吻责问犯有过失的儿子,而儿子可能会说:“妈,别告诉爸爸,今后我再也不敢了!”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的两位一体的整体性,父母与子女之间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其实质就体现在下述两句话的含义中的是维持子女对严厉的父亲的恐惧,还是把子女作为对他们负有全部道德义务的人加以关怀。

   儿童需要爸爸。这是我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的。儿童需要这样的爸爸:他全面关心着子女的生活,教导他们做一个勇敢的、正直的、诚实的、热爱劳动的、乐观愉快的和有于人民的人;他不是一个随时会胡作非为的和意志消沉的糊涂人,也不是一个常常挥拳殴打妻子和孩子的酒鬼、粗暴汉,而是一个以自己的心地善良和胸襟宽广而在亲人和邻居中享有声誉的人;他往往会似乎忘记自己是一个大人,因而常常会像一个调皮的孩子一样与自己的孩子一起游戏。

    儿童在成长,他渐渐地长成了一个少年,少年也需要爸爸、父亲。这我也是从最广泛的意义上来说的。少年需要这样的父亲:他是一个关心社会利益的人,一个充满着创造激情的劳动能手,一个为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伟大理想而奋斗的斗士;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英明的导师,一个理解自己的儿子或女儿心事的人,一个严于律己和严格要求他人的人,他还应是一个言行一致、目标坚定和忠贞不渝的人;他能给全家人增添对未来的信心和家庭成员内心的安宁,确立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怀和同情的态度;他是一个自己能向子女作开诚布公的谈话的人,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

    少年在成长,渐渐地长成了一个青年,青年同样也需要爸爸、父亲、生身之父。这是从下述意义上来说的:父亲应该时时处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性和国家劳动者的高尚品质。对男女青年来说,极为重要的是,父亲应该是一个人人称道、普遍受人尊敬和有威信的人。他以热情关怀的态度对待妻子,对待生养他自己的双亲。他理解现代青年,信赖青年,信赖自己的儿子和女儿。他嘉勉和激励子女关心国家大事,满怀崇高、豪迈的激情,发扬除恶务善的精神,给朋友以真诚无私的友谊,确立高尚的爱情观,激起他们忠于祖国、做国家主人翁的感情和维护各民族友谊与团结的义务感。

    儿童、少年、青年都需要爸爸,但各人的爸爸是千差万别的。

    有这样的爸爸:他们常常把自己的长大了些的儿子带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把自己的技艺教给他,并嘱咐他不要败坏自己的父亲在这个工厂里享有的声誉。

但也有这样的爸爸:他们常常打发自己的未成年的孩子去商店代购卷烟或伏特加酒,以后甚至干脆教他们跟自己一起吸烟喝酒。“得啦!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应该做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大丈夫么!”他们还会用这种话来表白自己。

    有这样的爸爸:他们留给子女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遗产——诚实、素、助人为乐、劳动的自豪感、家庭的光荣传统。

    但也有这样的爸爸:他们竭力供给自己的子女各种各样的物质财富,使他们一生一世都能过无忧无虑的生活,从而使他失去了劳动、奋斗和获得成就的欢乐。

我多次听说,有这样的一位爸爸:有一次,他不顾个人生命的安危,跳入一条波涛汹涌的江河里,救起了3名快被淹死的孩子。不难想象,这位爸爸的子女们将会感到多么的自豪,自我牺牲和助人为乐的精神在他们的身上将得到多大的发扬。

    我还听说过,有这样的一位爸爸:他让自己的一个尚处于少年期的儿子玩弄武器,可是他的儿子不懂得怎样使用武器,结果发生了一起无可挽回的不幸事故。



    因自己的父母而具有的自豪感——这是儿童个性升华的道德基础。

    因自己的父母而具有的羞耻感——这是阻碍儿童充分地奋发上进的心灵上的沉重包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庞庞 + 5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0-30 10:34:07 | 只看该作者
家庭教育中有三句话很重要

(何 振/教育无科)



   永远安静地站在孩子身后,给予信心。强调教育孩子应“用你的眼睛去观察”。无论何时,父母的双眼总是反映出:我理解你,并给你选择与决定的自由。

   “培养独立,让孩子在自由民主的环境下成长”是美国家庭教育中的教育目标。



   在美国,家庭教育有三句话很重要,很值得我们去借鉴,我把它转贴于此,供大家阅读。相信对我们中国父母会很有帮助,当父母按这三句话行事时,教育就会变得格外轻松,孩子也会因此成长得更好,更有智慧和更有能力,也更能适应社会和新的环境。我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上,与这三句话有很多的共通之处:

  1,站在后面,不要推。

  在美国,父母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美国的父母不会代替孩子选择,而是坚持“stand behind,don’t push”(站在后面,不要推),父母做的只是建议和引导,绝不会强制孩子选择,给予孩子绝对的自由去选择他们的道路,并为结果负责任。

  使孩子真正变成社会人是美国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正是这个目标,使孩子早早地学会了独立和拥有了家庭中的许多权利,也就少了许多对抗,少了许多家庭矛盾。



  2,交给他们开门的钥韪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

  美国父母交给孩子的是开门的钥匙。美国教育界基本上有一种共识,那就是父母、教师不应给孩子灌输某种既定的规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去选择,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引导他们怎样进行选择,“交给他们开门的钥匙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



  3,“去做”、“去试试”。

  父母在给予孩子选择自由的同时,对选择的后果提供证据。他们特别重视提供择友、订婚、结婚这类选择的后果,希望孩子不完全凭第一印象或直觉办事。父母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去做”、“去试试”,坚信实践能缩短认知与行动的距离,用行动去创造结果。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庞庞 + 5 + 5 精品文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0-30 10:51:54 | 只看该作者
收藏了,回去慢慢读
这些教育方法是常看常新,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10-31 18:26:2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0-31 20:17:08 | 只看该作者
真不错,收藏了,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0-31 22:31:22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好好学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11-10 16:21:37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费心了,是个好东东,下载了慢慢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11-11 09:55:59 | 只看该作者
太好了,就是有点长。慢慢学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5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41 , Processed in 0.083236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