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8556|回复: 2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咨询求助] 有六年级的孩子刚开始读经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9-28 10:4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9月16日发现这个读经网,特兴奋!马上让儿子开始。只是看了很多帖子,觉着大都是学龄前的小孩子。有六年级孩子刚开始的吗?哪位前辈指导一下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shuaige + 2 + 2 奖励
jenniferchina + 10 + 10 欢迎加入!!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9-28 11:51:15 | 只看该作者
嘿嘿,这里的前辈的孩子好象都很小呢。

不过,我也看了很多了,觉得只要开始了就不晚,而且我觉得6年级的孩子比我们这些小孩子读有优势,因为你可以让他读书就好了,我们现在都是给孩子读,孩子以听为主,当然有些孩子是跟读的,但是家长是比较累的,你现在只要给孩子布置任务就可以了。

而且我觉得,英语也可以这样学的,让孩子读读读,再读,到时成绩肯定会很好的,加油。

开始了就不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21:12:1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menghuan.我也感觉只要读都会有好处,只是,儿子越大越不听指挥······也想学学别的妈妈做记录,9月16日开始读《论语》----学而第一,9月21日100遍,22日开始----为政第二,今天83遍了。
而且,
小女6个半月,开始听录音,进度跟哥哥一样。盼望他们兄妹能饱读经典,过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6:06:27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帖子被加威望和金钱了,甚是激动。
儿子读经很被动,女儿还小,被动在听,老公说我见风就是雨,折磨他儿子。·······
但,我想坚持下去。因为我知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开卷有益,读书没错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定谦学园 + 1 + 1 权利有限只能加一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09:45:32 | 只看该作者

6个半月女儿

9月16日起每天给女儿放《仲夏夜之梦》、《论语》、还有古琴名曲,今天发现她似乎能听懂。因为她非常专注的听,听到可笑的地方还笑了起来。我觉着很奇怪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9-30 13:53:20 | 只看该作者
只要开始就正是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8-9-30 19:26:41 | 只看该作者
全球推广儿童读经第一人

       ——王财贵博士儿童经典教育述评



陶继新(山东教育社总编辑,编审,中国教育报记者)

王财贵,博士,着名国学大师牟宗三的入室弟子。台湾台中师范学院语教系副教授。台湾华山书院院长,台湾汉学教育协会理事长,全球“儿童读经教育”的首倡者、实践者和推广者,全球读经教育基金会会长。

    1994年,王财贵博士开始在台湾推广儿童读经诵经活动,后又行走于大陆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地,激情演讲千余场,得到了广泛的回应与支援,儿童读经诵经人数由起初的寥寥数人,发展到今天的100余万人。

    2001年12月,记者就看过王财贵博士于2001年7月1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上的演讲VCD光碟,并爲人们称作的“一场演讲,百年震撼”所震撼。记者也曾看过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国内重要媒体对王财贵博士的精彩报道,也被这一“全球推广读经第一人”的精神所感召。

    采访王财贵博士,就成了记者近年来的一个心愿。

    2005年10月中旬,王财贵博士专程来鲁讲学,在泉城济南,记者终于如愿以偿,对他进行了专访。

  

    时机:越早越好

  

    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似乎早成定论,那就是从六七岁入学之日始。而作爲教学内容的课本,也从小学一年级方才登堂入室。学前阶段文化知识的学习,还没有堂而皇之地走进幼稚园的课堂;游戏,才是其“教学”的主体内容。“五四”以降,对于这一“定律”鲜有质疑的声音。

    王财贵博士则是这一“定律”的挑战者;而同时,他还成了“学习时机越早越好”的建构者与倡导者。

    人的生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教育时机则是生命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孩子应该接受教育的时候而不开始,浪费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的潜能,甚至是一生的发展。所以,孩子学习的关键期不容忽视。犹如宇宙有一定运转规律一样,人的发展也有一个大体的定数。违背这一定数,或者逆道而行,近则失却学习大智大慧的机遇,远则失却终生发展的文化空间。

    那麽,学习应该从什麽时候开始呢?

    王财贵博士认爲,学习应当从有生命的时候开始。越是早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就越大。

    一、爲胎儿营造成就天才的文化氛围

    王财贵博士高度重视胎教的意义,但这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胎教。他认爲,胎儿不会睡觉,也不会醒来,一天24小时都可以接受教育。空气中的音波传至母体,胎儿的学习便在混沌状态之中开始。声音有宇宙之音,也有人文之声。宇宙之音人人皆可从天地万物之中获取,人文之声却因父母的教育不同而大相径庭。接受高雅之音,高雅教育便在潜移默化中展开;接受粗俗教育,粗俗教育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近墨者黑,近朱者赤”,不同的教育从零岁就已拉开了序幕。这犹如一片土地,不种下好种子,就会种下坏种子。

    由于胎儿不会跑来跑去,完全听命于父母的学习安排,这便成了父母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所以,王财贵博士建议,对于胎儿的教育,最好用高雅古典音乐和古代文化经典周而复始地在胎儿附近播放,一天24小时都不要停止。这样,可以爲胎儿营造一个高雅文化的氛围,让其终日沐浴在高层次的文化故乡之中。

    王财贵博士对记者说,他所认识的人中就有一些胎教的成功者。其中一位台湾的李先生由于喜欢诵读《论语》,进而影响到怀有身孕的爱人。夫妇二人天天诵读《论语》,于是,胎儿就在妈妈的肚子里面听了10个月的《论语》。婴儿出生之后,晚上几乎不哭,不是笨到不会哭,而且聪明到不需要哭。父母照常诵读《论语》,婴儿虽然似懂非懂,却听得如痴如醉。有时孩子睡了,父母也在诵读《论语》,因爲他们坚持认爲,孩子睡中仍在学习。这个孩子1周岁多会说话的时候,《论语》也便自然地会背诵了。1岁半就认得很多字,2岁时已开始读书。这个小孩子5岁多的时候,对读书已经达到了入迷的程度,而且阅读速度特别快。由于读了许多中国古代经典与世界名着,因此,出口成章,下笔成文,人人都说他是一个天才。

    王财贵博士对记者说,任何父母采取这对父母的方法实施胎教,都可以培养出天才的孩子来。不是孩子没有天赋,而是父母没有按照天道而行,在孩子的智力最需要开发的时候而没有开发。

    二、让孩子13岁前博古通今、满腹经纶

    王财贵博士在对儿童成才研究中发现,孩子13岁以下,主要是吸纳文化知识的时期;13岁以后,则进入到创造时段。如果13岁之前吸纳不好,此后的创造就不可能産生质的飞跃。

    人类在所有动物中的幼儿期最长,基本上是13年,所以人才能够成爲万物之灵。用13年的时间来学习中国5000年的文化,乃至于西方大量的经典文化,这样,13岁之前的孩子就可以博古通今、满腹经纶。

    1.学前:幼儿学习系奉天承运,上天使然

    王财贵博士认爲,3岁前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时期。他提倡家长最好让孩子入学之前,甚至3岁之前听尽天下最经典的音乐。不要觉得孩子听不懂,如果要用现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的方式去衡量他的知识,那他当然一点也“不懂”,但可能有某种默默的“懂”,而且可能“懂”得很深,“懂”到他整个生命里去,或许这才是“懂”的真意!毕竟生命是一大神奇,你以爲儿童不懂,甚至连儿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懂不懂,但小时候有了默默的酝酿,到了适当时候就会“豁然开朗”。我们应给教育保留这一扇人生的可贵之门才好。也不要觉得孩子在玩时没有听。其实,高雅音乐在耳濡目染中已经驶进孩子的听觉乃至心灵之中。这种无意识学习,既符合儿童的学习规律,又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他们会在玩与听中愉悦心智,更会爲其长大成人之后富有教养与聪明过人奠定基础。

    王财贵博士告诉家长们,美术同样可以教。学前阶段,甚至3岁之前,应当让孩子看尽世界名画。这时候进入他的视角之美,将会伴其一生。若干年之后,一旦这些名画进入孩子的视野,就会自然而然地産生记忆再现,进而産生审美联想。

    与之相关的高层次的舞蹈、戏剧演出,在孩子进入小学之前也要让其去看;具有审美价值的建筑,特别是古典建筑,也让孩子去欣赏。美感教育如果不从幼儿时期开始,成人之后的教育只能是亡羊补牢,不是“未爲晚也”,而是被狼吃掉的羊再也不会复生。

    孩子无不具备语言的天赋,只是很多家长忽略了这一问题。孩子1岁多牙牙学语,2岁即可正常语言交流,这是因爲孩子在母胎之中,特别是出生之后,就掉在了语言的汪洋大海之中。无需专门学校教育,即可学会一国语言。这甚至是奉天承运,上天使然。所以,语文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如果认爲只要入学之后才进行教育的话,浪费的就不仅是时间,更是潜能与智力的开发。也不要认爲孩子学习古代经典语言智不能及,其实,这与学习我们口头语言一样,只要“润物细无声”地实施教育,就能收到始料不及的效果。

    2.小学:儿童读经犹如开掘文化河流

    王财贵博士认爲,小学期间一个学期只教一本语文课本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让孩子大量阅读,他们一个学期可以看几十本甚至数百本课外读物。如果其中以中外文化经典阅读爲主的话,孩子吸纳的则是高层次的文化营养。由于读经的孩子阅读能力特别强,课外阅读非但不会成爲负担,还会给其带来无穷的乐趣。有了学习的乐趣,犹如自我开掘了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河流,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时候,教师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阅读能力乃至理解能力超越了成人的想象。孩子大量文化经典阅读之后所産生的巨大变化,自然出现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景观。而孩子在小学阶段所索取的智慧,以及形成的读书习惯,将会伴随其一生,且影响其整个生命的发展。

    王财贵博士认爲,现在的语文教育,不是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不是调动其阅读的兴趣,而是将一篇本无多大意义的课文讲来讲去,直讲得味同嚼蜡,将学习的兴趣一扫而空;或者将一些浅而没有价值的作业让学生反复练习,直练得潜质尽失。于是孩子厌学就成了一种普遍现象,但这不是其本来面目,而是最爱他的家长和老师没有将其脑子建构好,以至使最爱学习的孩子反而谈“学”色变,由此对学习形成一种心理恐惧。这种心理障碍影响的还不只是小学阶段的学习,更爲可怕的是障碍其一辈子。让孩子由此没了聪明头脑,而且终生对学习没了兴趣。

    孩童时代是一个人记忆力开发的最佳时段,如果训练及时和得法,就可以5倍到10倍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据王财贵博士讲,现在读经的孩子,一篇文章读上二遍三遍就能背诵者越来越多,过目不忘的也已不再是什麽新闻。而一旦拥有了这种记忆力,在以后学习外语、数学等学科的时候,也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儿童的吸收能力是一生中最好的时期,犹如海绵一样,甚至可以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一定会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所以,爲孩子一生谋划计,父母与教师不要问孩子要不要读经,而是毫不犹豫地让其读经,并让其对读经産生一种深深的心理依恋。这样,才算真正肩起了教育的责任。

  

    文本:越文越好  

  

    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无疑是一个“革命”时期,它不仅将“德先生”与“赛先生”引入闭关锁国的中国,而且在封杀文言文的同时,让白话文畅通无阻地走进各种文化领域之中。自此,白话文就成了中国文化载体的主角。随之而来的是,学生的语文学习,自然也是以“白”爲主。文言文,要麽被打入“死囚牢”中,要麽作爲白话文的一种陪衬,辉煌灿烂不再,回天之日已去。

    “五四”的这一“革命性”成果,自然也被载入史册。对于这一文化现象的价值认同,毋庸置疑地定格在一般中国文人的心里。

    但王财贵博士却对这一文化现象进行了另样的反思与解说。

    一、“五四”白话文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传统

    王财贵博士认爲,“五四”白话文运动破坏了中国的文化传统,却没有新的文化建构。由此,“全盘西化”之风兴起,只吹得人们忘祖失魂,视中国传统文化爲洪水猛兽。在某种意义上说,当时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大多是一些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不负责任者。胡适之建议国民政府把小学国文教育完全改成国语,即完全改成白话文;鲁迅先生大声疾呼不要让青少年读任何文言文。但胡适之、鲁迅、徐志摩、朱自清、林语堂、梁实秋等却都是在读古书中成长起来的,他们经历了文言文的长期浸润,才有了或壮丽或优雅的白话文表述。如果他们从小时候就“全盘西化”,大师称号必然与他们风马牛不相及。王财贵博士在许多次演讲中提到,“五四”白话文运动,尤其是以白话文作爲中小学教育工具这一文化转折,其建设性还是破坏性究竟孰轻孰重,现在是应该有个历史定论的时候了。80多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大多数人几乎不能读懂古文,中国5000年的文明成了历史的陈设。忘了自己的祖先,试图进入金碧辉煌的文化殿堂,当然不得其门而入。

    二、现代文化走向世界首先要守住自己

    当现代文化走向世界的今天,过分本位主义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但任何国家的文化走向世界的时候,首要的是要先守住自己。本位是本,只有在本上开发,才能瞻望世界。一个没有继承传统文化的人,必然浅薄无知,即使想着吸纳西方文化,也只能是要麽一知半解,要麽舍本逐末。他们也许试图进行积极的文化建构,其结果也只能是异想天开、缘木求鱼。

    据王财贵博士讲,现在台湾一味地学习西方,主要学的不是美国的冒险开发精神,也不是学美国气魄宏大的民族精神,而是美国的好莱坞和麦当劳。爲什麽别人有好东西你学不到呢?因爲你丧失了自己的文化信仰,你不具备远见卓识,甚至连是非、正误都难以辨别。如果连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都读不懂,继承的资格都没有,无异于自我废除内功。传统不能继承,只好全盘西化。所以,中国人要想真正走向世界,就必须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让文言文东山再起,重现光彩。

    三、文言文有着“舍我其谁”的宏大气魄

    也许有人说倡导孩子学习文言文是复古。但王财贵博士说,复优秀文化之古爲什麽不能复?有人说这是开倒车,王财贵博士说,该开倒车的时候就必须开;我们开汽车必要时也得开倒车。他说,白话文是不用教的。爲什麽不用教?只要认得字,就会读白话文;只要认得字,就会写白话文。文言文不理直气壮地走进小学语文课堂,语文教育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白话文担当不起这个伟大的使命,文言文有着“舍我其谁”的宏大气魄。文本不“文”,现代学习就不可能産生质的飞跃。

    王财贵博士认爲,自然环境可以学语言,但不能学文言。自然环境只能使人身处现实之中,学文言却可以使我们人类进入历史长河之中。一个人不能读文言文,就等于不能从真正意义上了解自己的祖先;不了解自己的祖先,就等同于一个从零开始的原始民族,没有厚重文化的积淀,既不能厚积薄发,也不能高瞻远瞩。因爲只在现实中学会了一般性的说话,不到历史长河中的哲人那里索取智慧,就不可能站在巨人肩膀之上,成就自立于民族之林的伟大事业。王财贵博士预言: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所以,中国人应当守住人类传统文化的结晶,要用备受西方人推崇的儒、释、道的人性哲学、理念引领世界走向天下大同。

    据北京海淀区的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中心主任冯哲讲,王财贵博士之所以要复兴中国传统文化,不只因爲他是中国人,乃是因爲他认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有意义的,甚至是可以走向世界的。即使王财贵博士是美国人,也要来复兴中国文化;纵使是外星人,也要尊重中国文化。他是凭着中国知识份子的良知来做文化复兴事情的。

  

    内容:越深越好  

  

    孩子学习知识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这恐怕是一条人们公认的求知规律。所以,幼童初读,多是“小猫小狗、上下左右”之类的浅近文字,而后再学儿歌、童话等晓畅易懂的课文。至于文学名着,大多认爲那是中学生学习之余方能涉猎的内容,而《论语》《老子》等古代经典,除个别章句在中学教材中“偶尔露峥嵘”外,则成爲攻读古代哲学的研究生甚至某些专门研究人员探索的高层次文化了。大学生和中小学教师,没有通读过《论语》《老子》者,已经构成一个异常庞大的群体。

    王财贵博士则是“由浅入深”学习规律的“破坏者”,“学习内容越深越好”这一“异端邪说”,便成了王博士到处演讲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论语》《老子》当系语文教育的最佳内容

    王财贵博士经过研究发现,对于孩子进行语文教育高效率的秘诀之一就是内容越深越好。你教小孩子什麽,他就会什麽。教得浅,他学得就浅;教得深,学得就深。教学从高深开始,浅显的几乎不用教。高深的知识学会了,低浅的文化就会迎刃而解。所以教学语文,只教经典。经典学好了,二三流的文化可以自己去学习,而且学起来轻松自如。

    当今知识浩如烟海,学习内容必须有所选择。不选择经典,就有可能选择低俗文化。2500多年来,大浪淘沙,《论语》《老子》成爲人们公认的经典、世界共同的智慧。其他如《大学》《中庸》《孟子》《庄子》等也进入经典之列。这些经典的思想文化价值经久不衰,成爲其后大师们生命成长的必需精神食粮。任何白话文,都难望其项背。即使此后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也不可同日而语。

    他认爲,教学孩子语文内容,与其教唐诗,不如教诸子百家。因爲唐朝诗人都是学习诸子百家而后成爲诗人的。而学诸子百家,不如学四书五经。四书五经学精了,诸子百家学起来就会心领神会。四书五经当以四书爲学习的主体内容,四书又以《论语》爲要。所以,中国人要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论语》。这一本书不读,就不成其爲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文化人!第二本书是《老子》,其次则从经、史、子、集中选读,再其次才是教读唐诗宋词。唐诗宋词不是特别重要,附带教读即可,因爲比起《论语》《老子》来,唐诗系“小儿科”内容,好玩、顺口、易记而已,不会对孩子一生发展産生智慧飞跃与深刻的思想啓迪。读经,特别是诵读《论语》《老子》,当是儿童求知的关键内容与精神内核。

    休说儿童读经之后的心智发展特别快,就是教师教经也会飞速进步。一个老师大学毕业的时候本来很有学问,由于一天到晚教学儿歌、童话甚至小狗小猫之类的内容,数年之后,水平也便降到儿歌、童话甚至更低的文化水平之列,甚至有可能与儿童水平相差无几。王财贵博士对此忧心忡忡,建议语文教师在规定的教材之外,添加《论语》《老子》教学内容。在让学生诵读这些内容的时候,自己也进行诵读。教师虽然没有学生的背诵速度快,但却在教学与诵读之中,人格会提升,心理会阳光,文化会增长。因爲教师从这些圣贤之书中一点一滴地获取了先贤的思想与智慧。其他教师对这样的教师的惊人变化匪夷所思,岂不知,后来的差距还会拉大。

    二、学习英语应以外国经典作品爲主

    王财贵博士认爲,学习英语也是越深越好,即以外国经典作品作爲主要学习内容。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林肯的演说、美国的《独立宣言》等,都是千古不朽之作,既有异常丰富的思想内容,又具巧夺天工的艺术形式,将这些内容读好甚至背诵之后,现代英语学习将易如反掌。更爲重要的是,孩子在学习的时候,无形之中吸取了世界最高层次的思想与智慧,而且如影随形般随其一生的行走足迹,越来越显现出巨大的作用。这样,他就不仅是一个真正了解西方的中国人,还会是一个中西文化融合的大智者。反之,假如只是读那些非常简单的所谓儿童英语,年龄渐长之后还往往是一种儿童思维,非但英语没学好,思想与智慧也渐行渐远。长大成人,如果与外国人交流,只会谈些天气、饮食之类俗之又俗的话语,一句伟大的哲语也说不出来。即使与外国人做生意,也是谈钱而不知文,被当代西方的儒商所鄙视。学了中西文化经典的孩子长大成人且与外国人谈起生意的时候,就可以与他们谈《圣经》、苏格拉底、莎士比亚,如果你再给他高谈阔论起孔子、老子等,他就会对你刮目相看,大笔的生意自然也就做成了。因爲当代高层次从商,需要的是一种高度的心灵融通,而没有民族文化的融合,便不能进入到自由和谐境界之中。这正应了老子之言:“道可道,非常道。”

    三、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让人华贵高雅

    古代先贤还特别重视音乐的审美价值与教化功能,《论语》中便有不少孔子对音乐作用诠释的经典之言——“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爲乐之至于斯也。’”他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当今流行歌曲盛行,靡靡之音盈耳,经典音乐与多数大衆早已摆手告别。但人们长期在靡靡之音的熏陶下,耳朵会麻木,心性会败坏。

    那麽,真正的音乐教育是什麽样的呢?

    王财贵博士说,中国古典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都是高雅的音乐,流传千古,亘古不衰。不但优美动听,而且华贵高雅。会让你听得如痴如醉,也会让你在潜移默化之中高贵起来。维也纳的孩子没有不懂古典音乐的。“何以哉”?因爲经典音乐已经成爲这个城市俯拾即是的文化之声,无需专门教育,耳濡目染,人们便自然地走进了高雅音乐的殿堂。



    方法:越简越好  

  

    当今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可谓汗牛充栋,但真正有用者却寥寥无几。究其主要原因,多是太过繁琐,甚至由简入繁,结果多是“你不说我还明白,你越说我越糊涂”。大道至简,最有效的方法,是最爲简约的方法。王财贵博士的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就非常简单,但他说,如果用之,则无往而不胜。因爲凡事合乎人性、顺乎自然,天地之间的所有事情就会变繁爲简。

    一、“六字箴言”——“小朋友,跟我念”

    王财贵博士称自己创造的读经教学法爲“六字箴言”——“小朋友,跟我念”。真是简明到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爲什麽说“小朋友”这三个字呢?一方面,父母或教师说“小朋友”的时候,孩子感到十分亲切,心理便会産生愉悦感,有了这种感受,学起来才能提高效率。另一方面,一叫“小朋友”,可以引起小孩子的注意,引起注意才能相对集中精力学习,愈是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学的效果就愈好。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能持久,这就需要父母或教师经常性地叫“小朋友”。这叫“耳提面命”,这种提醒是让孩子拉长注意力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简约而又有效的方法。

    “跟我念”是小孩子跟着父母或教师学习的开始,而且是怀着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习的。儿童的天性很像猴子,好奇、模仿、学习几乎是不教而会的。任何动物出生之后,都是跟着父母、长辈学习与成长的。越是低等的动物,幼儿期就越短,跟着学习的时间也就越短;越是高等的动物,幼儿期就越长,跟着学习的时间也就越长。人系万物之灵长,自然对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浓。让小朋友学习,正是天理使然。错失良机,有违天理,更丧失了孩子发展的潜能。因爲这种反复“念”的结果,就会将书中的智慧慢慢地浸润到孩子的心灵里,溶化在他们的血液里。

    学习英语也是六个字,只不过与学习中国文化经典略有差异而已,是“小朋友,跟它(答录机)念”。小朋友听第一遍,犹如鸭子听雷公,一点儿不懂;第二遍,还是不懂;第三遍,仍然不懂;到了第十遍的时候,小朋友就会有些印象;第二十遍的时候,小朋友就可以跟着念;第三十遍、五十遍时就感到非常熟悉;第一百遍时就会背诵了。背上一千句经典英语,几乎所有英语都不教自会了。

    二、认字会在阅读之中不教自会

    王财贵博士说,在教孩子念的过程中,孩子也在有意无意地学习识字。如果教孩子一个星期的《论语》,他至少可以认得“子曰”两个字。时间一长,其他的字也会一个一个地认识。所以,不需要单独教孩子认字,只要教他念书,书念多了,甚至熟读成诵了,书上的字大多也就认识了。因爲在大量阅读的同时也在增加认字的数量。认字如滚雪球,会愈认愈多,一般智力的儿童,在两三年内几乎可以认完一辈子所需用的字。起先是会认不会写、会读不会用,但这些都不要紧,等长大了,理解力提高了,自然就会写、会用。这岂不是简单又自然!但是我们正规的教育观念认爲,每教一字就要求先会写,然后会用,才算学会了,号称“深究”。其实这是强他所难,所以教师老半天教不好孩子一个字、一个词,老师教得很吃力,儿童也学得很痛苦,不知道错过了多少时机,浪费了多少心血,埋没了多少才华!

    王财贵博士对记者说,小学课本中的2000多个汉字,教师用了6年的时间方才教会学生。而古人只用3个月,古人学习《论语》只用两个月。认字本不用教,两岁就可读书,1年即可把常用汉字认完。这时候的小孩子1天就可以看1本书,小学课本可以当作课外书阅读。一年级到二年级,可以读数百本甚至上千本书,容量和内容都高出语文课本数百倍。

    王财贵博士认爲,要解决当今语文教育问题,须从教育观念入手,不要再迷信“懂不懂”的理论,不要再把儿童当作理智的“工具”看,要正视儿童学习能力的特点,要给予他合乎人性的教育!即是先要分清实用的知识学习和永恒的文化学习的不同。而在实用的考虑上,以提前认字和扩大阅读来代替单调繁复的课文深究。特别是应该在永恒性的文化陶冶方面,参酌加入一些有长远意义的“经典教育”。

    三、“死记硬背”将来一定有用

    王财贵博士主张,孩子念书,只需记忆,不必了解意义。怎麽记忆呢?就是反复练习。反复多少遍呢?王财贵博士建议,反复100遍。聪明的孩子,反复到10多遍就会背了;一般的孩子,50遍会背,反复100遍,终生不忘;资质比较差的孩子,反复到100遍也会背。尽管还会遗忘,但这没有关系,即使一个字不记得了也没有关系,他至少比一般人的程度还要高。而且只要重读,记忆便会复现,很快就会背诵。

    例如《老子》,凡81章,40天即可背完。有人说,背诵之后还会忘记。是的,人类都会遗忘,而复习是巩固记忆的一种好办法。一天复习10章,10章500字左右,连起来背诵,轻松自如即可完成。这样,8天就可以将《老子》复习一遍。隔一段时间再复习第二次,20章连起来背诵,大约1000个字连起来背,4天即可背诵完毕。第三次复习,40章连起来背诵,一次大约背会2500字,连起来背,两天背完。最后一次复习,从第1章背到81章,《老子》5000言一口气背完。而且这次背诵之后,记忆将会更加牢固,遗忘的时段也会拉长。从这一天开始,《老子》就跟着他一辈子。一个孩子头脑之中存放着老子的大智慧,将会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整个生命也会焕发出昂然生机。

    王财贵博士认爲,人类有两大学习能力,即记忆力和理解力。记忆犹如电脑资料的输入和保存,理解犹如程式的设计和应用。无程式,空有资料,则资料是死的;无资料,空有程式,则程式是虚的。二者缺一不可。而童年则是记忆力最好也是最易开发的时期,提倡儿童诵读经典教育,即是要利用儿童期的记忆力,记下一些永恒的东西。反复诵读,是儿童的自然喜好。背书,是他的拿手好戏。你不准备些有价值的书让他背,他就只好背一些价值不大甚至没有任何价值的东西。如果在其记忆力正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其记忆能力会达到较高的程度。根据近年的实验,读经半年、一年之后,约有50%的儿童,可以达到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其能力一辈子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如果错过儿童期,将永无翻身之日。

    有些人认爲,不理解文意的人背书是“填鸭”式教育,系“死记硬背”、“食古不化”。王财贵博士说,在理解力不发达的年龄,该“死背”就须“死背”,应“食古”就须“食古”,以后再慢慢理解。这正是合乎人性的教育。所以,在儿童时期,让孩子“死背”、“食古”,犹如电脑之输入资料,愈多愈好,选择愈珍贵的愈好,“食古”多了,其中自会有所酝酿发酵,将来理解力提高了,或与生活经验结合了,自然会“活用”。生命是难以测度的,你安知“食古”一定“不化”?依认知心理学家的观察,记忆多的人,其理解力也相对提高,其想象力也比较丰富。我们当然不必像考数学那样确切判定他一定懂还是不懂,也不必像实验室实验一样预测他什麽时候能用得上,甚至怎麽用,但我们至少可以知道的是:现在预备了,将来一定有用!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jenniferchina + 10 + 10 认真妈妈。爱心妈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9-30 19:41:50 | 只看该作者
很难坚持。时间有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8:15:50 | 只看该作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千里马妈妈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0-4 18:23:59 | 只看该作者
国庆放假,儿子疯玩,没时间读经。限于我的威逼利诱,不得已少读几遍。真羡慕可以休学读经的孩子。看到上面的帖子,颇受激励,坚持,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9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2:14 , Processed in 0.170426 second(s), 3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