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页总能看到这个帖子,忍不住也来凑个热闹.
首先,对楼主为了孩子一切一切的付出和努力深表感动,现今孩子不好带,因为多数是独生子,家长社会都关注,因此尺度标准无形都提高了,孩子压力也大.楼主浓浓的母爱,坚持不放弃,是孩子的希望源泉,否则,老师放弃了,同学放弃了,家庭如果放弃了,孩子还能何去何从呢?
其次,社会不是单一的,老师和学校包括我们自己都是其中的一份子,人有千样,老师素养不同,对待中国式人情下的送礼自然表现各异,我以为,收或不收,收了照顾多少都与孩子长远的发展关系不大.
因为不收者,不存在以此照顾多寡的疑虑
收了照顾一些的也是暂时的,长远还是个人自己的表现.
收了不照顾也许家长不平衡,其实这不是实现了本该有的公平吗,有何必介意呢,我们有什么理由要求自己的孩子得到格外的优待呢,其实无论自觉的还是被迫的,站位在感谢老师的角度理解一下,送或不送都在家长自己决定.
关键是我们自己不要把送或不送和孩子的未来乃至一生联系起来,对待孩子既不能当他毫无理解和判断力,也要知道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不要把孩子过高估计,更不要用片面的评价来评价老师,在孩子面前应该树立老师的尊严,也不等同于神化师者,师者,人也,圣贤辈,千年来屈指可数.如果孩子面前,成绩表现远不及送礼重要,又何必费劲学习表现呢.送礼和关照紧密相连,是家长给孩子的错误而片面的信息.对老师来讲,也是一种看低.这无助于加深沟通,而且老师之间是有联系的,前任老师对孩子或者家长的低评也许才是现任老师躲避的原因吧.和老师沟通多一份坦诚和理解,让老师感觉到家长的努力和诚意远比送礼重要.
再者,孩子的教育是个长远工程,急功近利要不得,首先要从家庭教育着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接人待物的秩序规则,这需要家长和家庭共同努力,更多时候,孩子学习不好是习惯问题,极少数是生理原因.
规则有了,再解决学习的事,关于孩子现有的学习水平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评估,然后指定一个计划,逐步执行并实现,孩子的进步与计划的执行详加记录,有助自评,也是一种肯定.制订目标要切合孩子实际,达到往前一步即能实现的标准,培养自信心和成就感.又能取得实际进展.
建议暂时不要怀着送礼的心态,不要提换座位的要求,坦诚和老师讨论一下孩子的成长问题,罗列一些当下急需解决的问题,例如纪律问题,一步一步配合来做.取得老师的信任很重要.尤其不要打扰老师的私生活,给老师造成过多压力,一个班几十学生,工作也蛮辛苦呢.
希望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