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2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国学资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15 13:3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一直以来觉得这句话解下来,对于论语便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所以试试收集一下各家对这名话的诠释,以便于理解清楚。只是一些资料的整理,暂时不大敢说个人感受。

一、

学者,说文云:“学(按,原文为繁体,有攴旁),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朦也。”白虎通辟雍篇:“学之为言,觉也,以觉悟所未知也。此为字义。

注解方面,朱子论语集注: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

然毛奇龄四书改错:学有虚字,有实字。如学礼、学诗、学射、御,此虚字也。若志于学、可与共学、念终典始于学,则实字矣。

程树德在论语集释中按:“学”字系名辞,集注解作动词,毛氏讥之是也。惟其以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为学,则精确不磨。今人以求知识为学,古人则以修身为学。

我自己赞同把学字训作名词如人生之学问、圣人之学。甚至以为此处以“仁、道或良知”代之,也有意味,盖“习”则一点点证悟呈现,心中自有喜悦。老子说:为道日损之“道”与此处之“学”通。

朱子文集答张敬夫:学而,说此篇名也。取篇首两字为别,初无意义。但学之为义,则读此书者不可以不先讲也。夫学也者,以字义言之,则己之未知未能而效夫知之能之之谓也。以事理言之,则凡未至而求至者,皆谓之学。虽稼圃射御之微,亦曰学,配其事而名之也。而此独专之,则所谓学者,果何学也?盖始乎为士者,所以学而至乎圣人之事。伊川先生所谓“儒者之学”是也。盖伊川先生之言曰:今之学者有三:辞章之学也,训诂之学也,儒者之学也。欲通道,则舍儒者之学不可。尹侍讲所谓“学者,所以学为人”也。学而至于圣人,亦不过尽为人之道而已。……夫子这所志,颜子之所学,子思、孟子之所传,皆是学也。

二、

皇侃义疏:凡学有三时:一是就人身中为时,二就年中为时,三就日中为时也。一就身中者,凡受学之道,择时为先;长则扦格,幼则迷昏。故学记云“发然后禁,则扦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是也。既必须时,故内则云:“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八年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学书计,十三年学乐、诵诗、舞勺,十五年成童舞象。”并是就身中为时也。二就年中为时者,夫学随时气则受业易入。故王制云“春夏学诗、乐,秋冬学书礼”是也。……三就日中为时者,前身中、年中二时,而所学并日日修习不暂废也。故学记云“藏焉,修焉,息焉,游焉”是也。今云“学而时习之”者,时是日中之时也。

焦循论语补疏:当其可之谓时。“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也。“中人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时也。“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时也。学者以时而说,此大学之教所以时也。

焦氏笔乘记赵孝孙仲修,盖伊川先生高弟赵彦子之子,云:所谓学者,非记问诵说之谓,非(左糸右希)章绘句之谓,所以学圣人也。既欲学圣人,自无作辍。出入起居之时,学也。饮食游观之时,学也。疾病生死之时,学也。人须是认得“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立则见其参于前,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方可以学圣人。

南怀瑾先生在论语别裁中说:那么学问从哪里来呢?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作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这个修养不只是在书本上念,随时随地的生活都是我们的书本,都是我们的教育。所以孔子在下面说“观过而知仁”,我们看见人家犯了这个错误,自己便反省,我不要犯这个错误,这就是“学问”,“学问”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他这个研究方法,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就是学问。开始做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就会“不亦说乎”而高兴了。

牟宗三先生在为学与为人中也有这么一段论述:孔子之为一个真正的人,是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不断的永恒的过程里显示出来。真人圣人不是一个结集的点摆在那里与我的真实生命不相干。真人圣人是要收归到自己的真实生命上来在永恒的过程里显示。这样,是把那个结集的点拆开,平放下,就天国说,是把那个固定在一个空间区域里面的天国拆开,平放下,放在每一个人的真实生命里面,当下就可以表现,就可以受用的。你今天能够真正作一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人,眼前你就可以透示出那一种真人的境界 来。永恒地如此,你到老也是如此,那末,你就是一个真正的人了。真人圣人的境界是在不断地显示不断地完成的,而且是随你这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过程,水涨船高,没有一个固定的限制的。

三、

个人以为王财贵教授06年上海演讲中的感动说可以作为一个初步的启发:每个人依自己的程度去读《论语》。你的智慧与书中的智慧相遇,高明的智慧引导你的智慧。千万不要认为你的程度低,也不可以骄傲自己的程度高。你就以智慧去比照智慧,在智慧之海中去悠游、去扩展。

当你读《论语》读到一章觉得这智慧真高啊!这就是你智慧长进的时候,你的心中充满智慧,你以智慧来过生活,以智慧来充满你的生命,这就是仁者的境界。每个人去读《论语》就会有这种感受,只不过有时持续一小时、一天或二天。最有智慧心灵越清明的人,就感动得越深越久。

在孔子的学生中,被智慧所感动得最深远长久的是颜回,孔子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颜回感动三个月,三个月整个生命都在充实、饱满、光辉之中,在非常的清明纯净当中。

……

读《论语》有各种不同的现象,程子把读《论语》分为四等人。第一读后有“全然无事者,便是不成读”;第二是“得其中一两句喜者”,读到其中一二句觉得很欢喜,说不定你就终身奉行受用不尽,因为它触动了你的智慧。从这一点触动往前开拓出去,你就会通于所有的篇章;第三读《论语》后“有知好之者”。哇!《论语》真好,我要永远读下去;第四读《论语》后“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读《论语》读到手舞足蹈、读到满心欢喜、读到法喜充满、读到起来唱歌跳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果行育德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8-15 17:04:22 | 只看该作者
楼主所言极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8-16 11:34:07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很对,真得好好学习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0|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3:47 , Processed in 0.07956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