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十三、玩数数游戏
“我们来玩个游戏怎么样?”孩子的爸爸提议道。
“行呀,怎么玩?”听说玩游戏,儿子来劲了。
“我们轮流数一下数字,从一开始数,遇三、或三的倍数、或未尾带三的数字就不准数出来,用手拍一下代替,看谁接得快。”
“这还不容易?”儿子说,“来吧!”
“1”孩子的爸爸首先数了个一,毛毛接着数了下去……
“12”儿子数着。
“哈,毛毛,你错了,十二是三的倍数。”我在旁边抓他们的错呢。
“是呀,毛毛,你错了一次啦。”孩子爸马上帮他记上了,“13”他接着数了下去。
“哈,爸爸也错啦,这是以三接尾的数。”这下轮到毛毛得意了。
“呵呵,记上记上,我们接着来。”父子俩又接着玩了下去……
五十四、我要把水送到月亮上去
儿子正在玩着“宇宙飞船”。
“妈妈,我用宇宙飞船送你们到月亮上去。”
“那好呀,让爸爸妈妈也去看看月亮,以前有宇航员去过的。”
“那月亮上是怎么样的呢?”
“那儿一个人都没有,因为没有水,人在那儿也就不能生存了。”
“等我长大后,我要把水送到月亮上去。”
“好好,等毛毛长大后,就把水送到月亮上去,那时我们就都到月亮上去住。”
从那以后,儿子最大的理想就是做个宇航员。
五十五、现学现卖
今天气温太高,时常停电。这不,又停电了,儿子点着了蜡烛。
“你说蜡烛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看着蜡烛那跳跃的火苗,儿子问道。
“我记得好象在哪篇文章中见过,应该是火焰中间的那部分温度最高。”我回答道。
“是火焰最亮的部分温度最高。”儿子纠正道。“最里面的火焰温度最低,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儿子接着问。
“不知道。”
“因为最里面的火焰缺氧。”儿子解释说。
“你怎么知道的。”
“想出来的呗。”儿子说,“最里面的氧气肯定要少得多,燃烧也就不充分,自然温度就是最低的了。”儿子总是这么地善于思考。
“你们知道为什么灯芯不会烧掉。”孩子的爸爸在旁边发问了。
“我想可能还是儿子说的里面氧气不充分的原因,所以灯芯就不会完全地烧掉。”
“哈,妈妈,你倒会现学现卖。”儿子笑着说。
五十六、追根究底
昨晚我们全家对蜡烛燃烧的问题讨论了个半天,为求个准确的答案,我便把问题贴到了K12物理论坛。
今天一大早,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了电脑。
“嗨,还是你对。我贴在K12的帖子有回复了,说灯芯不会烧掉是熔点低的原因。蜡是先熔化, 然后燃烧.。蜡的熔点温度比灯芯的燃点低的多, 所以在灯芯的根部附近, 温度比蜡的熔点温度高不了多少。”我对孩子的爸爸说道。
“我说了吧?还不信我。”
“谁让你不解释清楚。你后来说的我都没写进《亲子生活》,我怕太啰嗦。”
“哈,我正确的不写,倒把你错的写上去了。”哼,他有点幸灾乐祸了。
“笔杆子在我手里,这叫笔杆子里面出政权。”我死犟死犟。
“哈,可怜的爸爸。”儿子笑着说。
五十七、哈,我抓住啦!
毛毛常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捉手电筒光圈的游戏。可今天玩这个游戏却有了一个大大的突破。
“光圈在那呢。”我说道。
儿子看着手电筒照射出的光圈,用小手一扑。
“抓着了吗?”
“没有,它跑我手背上了。”儿子说着,腾出一只手往另一只手上一扑,“妈妈,它又跑我手背上去了。”
“是吗?瞧,光圈现在跑墙上了呢。”
“瞧,现在跑床上去了。”
“瞧,现在跑……”
儿子兴致勃勃地用他的小手抓着那总是抓不住的光圈。
儿子现在又盯上了门上的光圈,他正悄悄地走过去准备抓呢。
“妈妈,光圈怎么不见了。”儿子转过身来问道。
“在你胸前呢。”
儿子一看,还真在自己的胸面前,“爸爸,你别总让光圈跑呀。”儿子提抗议了。
“我没让他跑,是你让它跑到你胸面前去的,不信你走开看看,它还在门上呢。”爸爸笑着说。
儿子半信半疑地往旁边走走,再瞧一瞧门上,“光圈是又在门上啦。”儿子说道。
“我没骗你吧,我的手可没动哟,是它自己走的。”
“是呀。”儿子一边说,一边走回到原来的位置,光圈又落到了他的胸前。他用手挡在他的胸前,光圈又落到了他的手上。他试着向电筒的方向走几步,让电筒的光圈始终保持在他的手上。当他走到手电筒前时,儿子停住了,眼睛骨碌碌地转着,突然,他向前一扑,用手蒙在了手电筒上,光圈没了。
“哈哈,我抓住啦!”儿子高兴地嚷了起来。
五十八、要不要我喂?
明天就得带儿子去合肥参加科大少年班的复试了,可事不凑巧,我偏在这时感冒了。我上网在白鹿洞家长论坛发了个《请假几天》的帖子便睡下了。
“妈妈,我给你冲包板兰根吃好吗?”儿子见我感冒了,关切地说道。
“那好吧。”我不忍拂了儿子的一片孝心,便答应了。
“妈妈,这板兰根的生产日期我还没找到呢。”儿子拿着板兰根一边看一边说。
“没事,我不久前买的。”
“妈妈,喝吧。”儿子把冲好的板蓝根送到我床前。
我懒懒地没动,谁愿喝药呀。
“要不要我喂?”儿子打趣道。
“不用,不用。”我赶紧爬起来,一口把药给喝下了。
哈,这儿子,竟哄起妈妈来了。
。
五十九、说书
我和儿子坐上了去合肥的火车,闲来无事,便把刘墉的《莹窗小语》读了起来。
当读到《一得一失》文中引用孟子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优也,必物苦其心志”一段话时,我忽然想起这不正是儿子背过的课文吗?
“儿子,你还能背出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段课文吗?”我问。
“好象还记得一些。”说着,儿子便背了起来。
“是‘所以动心忍性增其所不能’”我纠正道,“这里一篇文章引用了这段话,文章描写了一个美国著名政治家汤马斯潘恩,他在美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向儿子介绍道。
“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么厉害?”
“因为他写的《常识》一书坚定了美国对英作战,争取独立的决心。”
“哦,难怪。”
“可他在渡海赴美之前,在英国却一直都处于困顿之中。许多人都认为他早点到美国就不会困顿那么久了。”
“是啊,他在美国那么有名望。”儿子说。
“可刘墉认为正是因为他在英国的因顿,使他能深体民间疾苦,才能写出《常识》那本书。这便是‘一得一失’,也就是孟子所说的那段话的道理。”
六十、他们还是懂生物学的
“看看吧,刘墉的《莹窗小语》真的挺不错的,写得都是些人生的感悟。”儿子躺在对面的中铺上,我在下铺伸手把书给他。
“妈妈,你摆的pose挺酷的嘛。”儿子笑而不接。这孩子,我向他推荐了几次他都不读,这会儿倒笑话起妈妈来了。
“是吗?那这个pose酷不酷?”我换过一个姿势递书给他。
“我觉得我这个pose酷。”儿子依然不接,倒摆了个睡觉的姿势出来。
“我这个pose更酷。”我只得自己找个台阶下,摆出个看书的姿势,自个儿看了起来。
“这篇《打蚊子》的文章真有趣。刘墉说他有个亲戚,打蚊子总要等到蚊子吸了自己的血之后再打,因为他认为蚊子吸血之后笨,容易打着。所以刘墉悟出他的精神值得佩服。”我对儿子说。
“他们不懂生物学!”儿子一语惊人。
“他们怎么就不懂生物学?”
“蚊子吸血后不再叮人的。”
“确实,但蚊子好象是吸血后产卵的,不过我不是记得清楚的。得回去后查一查。”
“是吸血后产卵的。”儿子肯定地说。
“那他们还是懂生物学的。”我笑着说。
六十一、妈妈,你可以写《莹窗小语》啦
火车上,儿子在中铺只能斜躺着,我想着下铺比中铺层高要高一些,便让他坐到我的下铺来,可身高一米七八的他依然是直不起腰来。
“儿子,你看,你长得个高倒是挺惹人羡慕的,可谁知你却因为个高在生活中有这么多的不便呢?”
“确实,睡在上铺脚会伸出床外,坐在这腰又直不起来。算了,还是坐这吧。”说着,儿子坐车箱走廊的折椅上去了。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事是如此的,表面上看来风光的事,背地里却有许多让人所不知的烦恼。这是妈妈由此而得到的人生感悟。”
“哈,妈妈,你可以写《莹窗小语》啦。”儿子笑着说。
六十二、毛毛,你也可以写《莹窗小语》啦
“妈妈,我吃完饭了,这鱼你吃了吧。”儿子说。
“我也吃饱了,除非我用吃奶的力气把它吃掉。”
“吃奶的力气好大吗?”
“记得你在妈妈怀里吃奶的时候,头上总是沁出汗来。那时我才深深地体会到,原来吃奶真得很费力的。所以只有亲身经历的事,体会才深。”
“妈妈,你又来了。”儿子笑着说。自读《莹窗小语》以来,我常和儿子谈人生的感悟。
“其实你也可以悟的。”
“我表达能力不行。”
“你跟我说这么多话,都准确地表达了你的本意呀,怎么能说表达能力不行呢?”我说,“好啦,我现在用吃奶的力气来吃鱼啦。”说着,我夹起了一块鱼。
“注意鱼剌!”儿子提醒道,“并不是什么都需要用吃奶的力气的,吃鱼需要的是技巧。”
“你这不悟得挺好的吗?”我惊喜地说。
“我早就知道,只不过现在才说了出来。”
“要勇于表达嘛,这样有利于交流。”我鼓励道,“你吃鱼悟出了这么个道理,如果你把‘吃鱼’引伸到‘有时’,就成了‘人们做事光有蛮劲是不行的,有时还需要技巧。’你看,这不就是一句很好的人生感悟吗?”我进一步引导儿子。
“所以,毛毛,你也可以写《莹窗小语》啦。”我高兴地对儿子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