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13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 01:4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其实我们都是知书达理的人,但是在关于孩子的问题上,多少有些“八卦”,凡事都想问个究竟。比如说,孩子从幼儿园回家以后,特别想知道他这一天过得好不好?中午饭吃的饱不饱?下午学到什么新知识了?为什么说亮亮再也不是他“哥们儿”了?但是他们有时候突然就成了语言的吝啬鬼,不是点头、摇头,就是“还可以”或者“不知道”。到底是他不想说,还是今天让他不快乐?
其实,孩子的这种沉默是可以理解的,就像我们在外面忙碌了一天终于回到家里的时候,通常也懒得再提办公室里的故事,孩子也是一样,有时候他们回来之后首先想自己安静一会儿,花上一段时间来完成情境的转化。所以,我们最好等到孩子自己愿意说话的时候,再进行这种交谈。为此,我们可以在每天晚上有一个固定的“闲聊时间”,比如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或者上床睡觉之前。
那么如何开始聊天呢?儿童教育心理专家们总结了一些颇有成效的技巧:
Ø
提问尽量涉及细节。像“今天过得好不好”这样泛泛的问题,只能得到孩子同样泛泛的回答:“还凑合吧。”所以,父母在谈话中的问题应该是关注细节的,比如用“今天你和坐在你边上的小朋友们都聊了些什么呀”之类的问题作为开始。

Ø
不要直奔主题,穷追不舍。如果直接提问不奏效,你可以通过迂回战术,用新鲜的、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孩子开口,而不是围着一件事穷追不舍。你也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做些游戏,或者读个故事,孩子的谈兴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出来。最不可取的做旧法是孩子一回到家中,就让他对着在厨房里忙碌的妈妈“汇报”一天表现。

Ø
安心当个听众。很多时候,尽管父母对孩子所说的内容有不同意见或者想借题发挥,但最好还是让这些话都留在自己的舌尖吧。因为在这个时候打断孩子,无论是提出建议还是进行评论,都会成为孩子继续谈话的杀手。因此,在孩子讲述的时候,父母最好是以听为主。

Ø
插话力求减短。如果在孩子说话的时候,你需要插入一些问题或者评品几句的话,请尽量简短。成年人的长篇大论会使孩子很快丢掉谈话的主线。而父母会意地点头或者回应说“噢,是这样”,是让孩子将叙述进行到底的最好做法。

Ø
激发孩子的共鸣。通常来讲,当大人讲述一些孩子也有同感的事情的时候,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尤其是那些涉及到害怕、紧张等感觉的话题。所以父母可以试图投其所好来引发比如当妈妈讲到自己在某种情境下很伤心的时候,可能会激发孩子讲起自己的经历。

Ø
不一定保持目光交流。这与以往前所主张的“父母应该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完全不同,是最近苏格兰一所大学的研究发现。他们的观点是,当你与孩子说话的时候,不需要总盯着它。这样,孩子能够把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谈话内容上,而不是被爸爸妈妈的眼神所以吸引。

真正地理解孩子,最好能进入他们的世界。这是和孩子交流的基本原则。德国的教育专家Claudia Maier-Hoefer博士指出,三到五岁的孩子的内心世界非常独特,是由各种妖怪、童话人物和大量的想象构成的。我们越是深入这个世界,就能和孩子有越多的共同语言。而如果我们总是以俯视的和所谓理性的眼光看待这些充满奇思怪想的小家伙的话,他们是能觉察到的,一旦这样,那些兴致勃勃的谈话欲望就会荡然无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8-7 00:23:54 | 只看该作者
是啊,和孩子沟通太需要各种技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4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43 , Processed in 0.106838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