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4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胎婴养虚 熊春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7-25 08:5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理念 ——胎婴养虚 熊春锦
胎婴养虚

第一节 先天无为 虚中养慧(10月怀胎0-3岁)
胎婴养虚,其中的,指的是十月胎胞发育期。婴,则是指出生后至长到三岁的这一人生时期。胎体发育期与婴儿成长期结合在一起的这段时间,共同称之为人体生命、人生发展六阶段中的第一阶段。
这一人生阶段,是生命从虚无到实有、从稚嫩到柔弱的发育阶段。这一人生阶段,完全处于先天无为状态。心灵纯真,没有物相的障碍,对任何能量都是被动接收状态,可塑性极强。是培补五德、涤除本因中的五阴、调谐内五行的最佳时期;是运用道治德治建设生命,用中气以为和创造稳定型阴平阳秘性命结构的最佳时期;是为人生奠定正确、坚实、厚重的道德基础,培育道德心灵开启慧心之窍,启迪大脑慧智潜能的最佳时期;是积蓄丰富科学创造力能量,使其能量淳厚而全面的时期;是开创明德知道、慧智双运、心身健康、事业顺利人生的最佳时期。
养虚。养,主要指抚育、培养、修养、供养、奉养、饲养。养对于生命而言,指天德养精神,地谷养命形。《礼记·郊特性》: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也是指出食五谷所摄取的能量转化所养的是体内的阴气,而服食餐饮五德能量所养则是体内的阳气。《韩非子·五蠹》养不亏。能获得天的五德之炁养精神,地的五谷之气养命形,则不易亏缺和伤损。
养,在古代根据生命是由性与命双重结构复合而成的理念,又分为养其根、养其心、养其神、养其身等等。以五德养心性,以五谷养身命,这是对性和命的双重营养。《黄帝内经·灵枢》中曾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这段话所揭示的就是人类生命营养来源的真谛,天以五德的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地则以五谷的能量滋养着我们的生命。五德的能量与五谷的能量在体内流动互渗,相融相汇而使我们具有生命的活力。
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精神营养,主动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所获得和释放的能量饲养我们自己和孩子们的精神系统。水是天德养神能量最佳的载体和传输器,水与天德与能量的亲合力最高。上善治水,用丰富充沛的五德能量注入胎儿的羊水和体液之中,注入孕期准妈妈的体液之内,就是最佳的上善治水而养神。
虚,的古字,本义指大山。《尔雅》河出昆仑虚。释:江河水流都发源于昆仑山脉。《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修真之释:提升增强你那进入虚无合道的能力,以利于更清楚地慧观楚地的情况。世间之释:登上那更高的山峰,以利于更清楚全面地观望楚国故土
虚与实相对应。《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这里所指则不是大山,而是《老子·德道经》中的致虚,极也;守情,表也的虚境,也就是真空妙有的境界和境地。正如《韩非子》:所以贵无为无思为虚者,谓其意无所制也。虚指的是无欲无为的境界和生理状态。虚在胎婴养虚中,是指胎儿婴儿的先天心身环境和状态,从而抢在孩子转入后天之前,打下道德慧心和智慧头脑的基础。
胎婴养虚,在德慧智经典诵读之中,是指运用经典所蕴藏的五德能量,作为精神的食粮,抚育、培养、滋养、饲养胎儿时期和婴儿时期的生命。
老子曾指出: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
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依据《黄帝内经》中所阐述的生命理论,形魄相依不可分离,形体是精神的载体,精神则是形体的主宰。形体与精神的抱元守一,抟气至柔,是最佳的一种形、神、德一和谐统一的旋极图状态(玄天一气图),也是一种最佳的上善治水时期。
另一方面,我们前面讲到,依照老子的社会发展分期而言,人的胎儿、婴儿时期即是道治的一种状态,纯先天无为,生命的精神与形体两大系统处于无为而治时期。道光德能能够没有障碍地进入生命的这一太极之中,只须把握住用上善德能的灌注,就是一个完美的旋极图。
人的幼儿时期是德治状态,虽然不及胎婴时期那样容易饱和性地获得道光上善的精神营养物质,但是因为这一人生时期处于德治的上德不德状态,所以就最易于获得淳德性的德一精神营养物质,易于培养淳朴、完整、纯真的德一状态,抱一无离地滋养道德心灵,培育慧心和启迪大脑深层的慧性组织结构,为今后人生之旅的道德心灵品格和慧智双运的头脑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二节 胎婴养虚 重在父母
胎儿和婴儿时期的教育,关键是父母双方,母亲本身的作用力更是关键中的重点,母亲本身的道德品格和修养的深刻性是胎婴养虚的关键。从上面我们所分析到的众多因素而言,胎婴时期和幼儿时期(4-8岁),是生命的先天时期。胎婴和幼儿主要是被动接受教育,处于被动受纳状态。所以,为人父母者若想子女成才,则必须高度重视和注意自己本身的道德素养、言行举止、教育方法。正人先正己,正所谓打铁还需墩儿硬。父母的明理、知法以及表率作用,是胎教、婴教和幼教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
明代徐春甫曾说:古人胎教、胎养之方,最为慎重,所以上古之人多寿多贤良。中国自古就高度重视育人从胎教胎养抓起,方法以合德为标准。
据汉代刘向《古列女传·母仪传》中所介绍:文王的母亲名叫太任,王季娶她为妃子。这位太任的心性很好,端庄娴静,言行端正,待人诚信,庄重严谨,完全遵照道德的标准行事。但她妊娠怀上文王以后,双眼从不看丑陋恶心的东西,耳朵不听粗俗淫秽和过于嘈杂的语言和声音,说话从不大声喧哗叫喊,食不进异(辛、辣、苦、涩)味。……还记载着:古者妇人妊子,寝不侧,坐不边,立不跸(单脚站立),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席不正不坐,目不视邪色,耳不听淫声,夜则令瞽颂诗,道正事。如此,则生子形容端正,才过人矣。故妊子之时,必慎所感。感于善则善,感于恶则恶。人生而肖万物者,皆其母感于物,故形音肖之。文王母可谓知肖化矣。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王的母亲太任和父亲王季,都是具有很深道德修养水平的人,在怀了文王之后,作为母亲的太任,言行举止符合德性,而且运用颂诗、道正事的经典诵读法进行胎教;眼耳清虚,感道德而孕虚无,常保胎儿的淳正厚德,良好的道德胎教方法,才能得以孕育出一代圣人。

明末清初时的启蒙学家王相,在为宋人王应麟所著的《三字经》所作注中说:妇人有妊,坐不跛倚,行不乱步,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不出乱言,不食邪味,常行忠孝、友爱慈善之事,往往生子聪明,才智贤德过人,此未生之胎教也。后来,清代的衡阳人贺兴思又在《三字经注解备要》中,将王相所的内容,提炼为一个字。指出:凡母之正者,而生子自然无不正也。
古人对胎婴养虚,各有不同角度的参悟,但都不离以德养神形上善治水这些古代圣哲的教导。德思、德仪、德行,是对孕期妇女的基本要求。要想孕育出具有道德心灵和聪明智慧的后代,首先孕妇自己必须具备妇德,具备上善的心灵、上善的品格、上善的言行。只有自己本身具备这个上善,才能够用上善治水。用上善治自己体内的水,治不断进入体内的水,治子宫中胎水不可或缺的羊水,治自己不断提供给胎儿的体液之水。孕妇自己体内的水能够被上善所治,这才是胎婴养虚能够正确进行、并且取得确切成果的前提和基础。
德慧智经典诵读,虽然能够直接对胎婴产生作用,也能对孕妇本身产生作用,对家庭发生影响;但是孕妇本身心灵的德善,却是最主要的因素,是胎婴养虚的内因。经典的能量是外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上善的能量要靠内因上善的和谐同频共振才能产生作用。而胎儿本身先天的本因,能够在上善能量场中同步谐振又是三因中的根本,胎儿是上善能量的受体。只有三因合一,共同处于上善状态时,上善治水才能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外因对胎儿的作用力和影响力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胎婴养虚阶段的外因也是多方面的,包括外环境学中的一些内容。例如,隋代名医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也曾从医理上强调:妊娠三月……形象始化,未有定仪,因感而变……欲子美好,宜佩白玉;欲子贤能,宜看诗书;是谓外象而内感也
例如,在外环境学当中,孕妇所居住的地方不宜兴建工程,如搞粉刷,搞装修,在墙上钉钉子等等都属于禁忌之类,都会影响胎儿的成长发育。这其中的孕妇配带白玉的方法,就属于外环境学中的调节方法之一,它与水结晶试验中的一张水结晶照片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水结晶图片中有两幅花的照片特别耐人寻味:试验水分别接受甘菊和茴香的香油影响以后,结晶的图形分别与两种花的形状完全相同。受什么花的影响就显示什么花的结晶形状,这也就是典型的全息现象。世间万物每一个细小的微粒其实都携带着整体的形象和全部信息,这就是全息。全息的景象是携带在微观空间的太极黑境之中,我们用肉眼难以看到太极黑中的全貌,就是因为太极黑中万物的精神显现在微观的另度空间之中。如果我们有一种方法能够突破空间之间的视觉屏障,看到万物太极黑境中微观的层面,我们也就能看到精神的物质形态了。
古代圣贤在修之身的精深境界中能够做到这一点,现代人类虽然暂时还看不到这类物质,但是水结晶却以它自己的形态来告诉我们,精神、思想都是以物质的形态客观地存在着。看来,我们某些人将我国全息论的创始人山东的张颖清,打成伪科学,导致张颖清科研究经费的中绝,精神沮丧而英年早逝,实属有点冤枉。
宋代名医钱乙在《钱氏儿科学》中,也谈到欲子女之清秀,居山明水秀之乡,欲子女之聪俊者,常资文学艺书。这段话中既包着外环境对胎婴幼儿良好的全息性的上善治水作用,也同时强调了德慧智经典诵读、阅读对胎儿的上善治水益智开慧的功用。现代的人们受到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的制约,不可能片面地追求外环境的优美适宜。但是德慧智经典诵读却是能量既强、又简单方便的方法,适宜于人们普遍广泛应用。
第三节 明理知性 上善合德
胎婴养虚的方法和内容,贵在明白道理、生理和机理,认知生命的性命双重结构性,精神与形体的同一性,明白教育方案要符合道德的根本要求和原则。
德善的胎教方法内容将培育出美善的婴儿,智慧的胎教方法内容必然造就具有慧智心灵和智慧型头脑的孩子,粗俗丑陋的胎教方式定会导致丑陋庸俗的顽童,这是宇宙大道的基本法则。
许多人都错误地以为胎儿在母亲的腹中发育阶段中,根本无法接受道德慧智的教育,婴儿期却又因处于独立思维尚未建立之时,同样也无法对其进行道德慧智教育。许多父母和家庭,因此而放弃了胎婴养虚阶段的教育,不能把握住胎教和婴教以及幼教是最佳的人生道德慧智教育时期,这可以说是孩子们一生中最大的人生遗憾,也是众多家庭和整个民族素质难以迅速提升的遗憾。
解析了《老子·德道经》中的社会发展的六阶段分期以后,我们将人生发展六阶段分期与之相比较,不难发现人生这一道治和德治时期的重要性,不难体悟出人生这种先天无为阶段的可遇不可求性,为人父母者,千万不可以错过。
老子说:无有入於无间,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能及之矣。这一句话,其实就是对胎婴养虚,对在人生胎婴时期先天无为阶段,进行道德慧智教育的最高评价。只要我们每个家庭的父母,真正抓住了这个无为之益,在胎婴无为生态环境时期,适时进行道德慧智教育,那么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就必然天下希能及之矣。有此先天无为成长期的坚实奠基,孩子长大以后,其道德心灵和智慧,都必将是无人所能及!
人生先天无为阶段的胎婴时期,并不是什么也不知、什么也不懂,而是处于慧性状态下的能听、会看、擅听、精记忆、善感知、有情感。这些特点都已经被现代科学研究所揭示,我们完全可以从近代科学研究中去发现胎婴养虚的宝贵性和重要性,以知无为之有益
依据中华祖先们的大智慧理论,宇宙自然界的一切有相物质,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行物质所组成,内含仁礼信义智五德能量。水,属于五行之母,肾主水,肾气为先天之本,水是生命的基本元素。人体生命离不开水这个基本元素,仅以而言,成人的命体中70%是水份,婴幼儿时期水的比例高达90%,而胎儿时期胎体内外完全是一个充满水的世界,胎儿是浸泡在羊水中逐步长大,母亲的血液通过脐带,源源不绝地传输到胎儿形体之中。那么血液也主要是由于水组成,所以是水造就了我们人类的生命和生命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
老子说:水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莫之能行之也(《老子·德道经》)。性以德为天,德以水为先的生命哲理,自古以来的确鲜为人知。性,即是指人的灵魂、心灵、慧和智、精神和思想。水,对于人类而言是司空见惯,但却也熟视无睹,百姓日用不知。长期以来,我们都是一知半解,认识模糊,但是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今天已经不再是完全天下莫弗知也状态了。科学家们正在逐步加深对水的过程,这些成果同样也就可以指导人们能行之也。对水的科学新发现,使我们对德慧智经典诵读的意义,对其中的科学性产生更加深刻地认知,使我们更自觉地贯彻和执行胎婴养虚的理念。
《易》曰: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胎婴养虚中的经典运用必须遵循易经的这一思想而运用。用上善正其本,用德一能量校正补充胎儿的本因中的不足,使其浴得一以盈。
要想正其本,首先得正孕妇之心、准爸爸之心。因为父母给胎婴诵读经典是极为亲和的上善治水过程,这种亲和性因为有血缘上的全息关系,虽然父母的诵读能量可能不及于我们带诵光盘能量的渗透性;但是由于具有血缘上的自然亲和力,也就是胎婴养虚阶段中经典诵读必不可少的过程。父母给胎婴诵读经典,要严格按照恭熟忘合灵五字诀进行。特别是两个字,正心诚意、认真恭敬地诵念,只有这样才能比较理想地启动经典中内涵的能量。
运用德慧智经典诵读方法教育孩子,其实是在教育父母自己。为人父母者都恭敬和熟练地诵读《老子德道经》,可以使父母心身愉悦,阴阳和谐,夫两不相伤,则德交归焉。在夫妇心灵和谐的氛围之中,对胎儿的上善治水作用既全面又深刻,作用力最大。
夫妇共同有意识地齐心合力地对胎儿诵读《老子德道经》,传递上善的信息能量给胎儿,胎儿即会心身合一地处在《老子德道经》特有的古朴悠远宁静的氛围中。《老子·德道经》的精神能量,极其有利于涵养培育孩子们真朴清虚的上德品质心性,使慧心早具,慧智头脑形成。汉代贾谊在《新书·胎教》中所说的素成,也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父母在对胎儿进行德慧智经典诵读的同时,自己的心性也同步直接深入经典中去感悟体会,并且实践道德精神,体悟这种上善治水对胎婴、对自己的生理作用,也就会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同步完成上善治己水;从而使上善能量对自己修养太和元气,常保命身,五脏安康,四肢舒坦。人们常说:道德人家福泽绵长。全家同诵、都诵《老子·德道经》,以虚无的上善精神能量为用,也就是在建设道德之家。父母的道德心身就能造就优秀的子女,这些都是真实实践胎婴养虚的先决条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0-30 16:26:33 | 只看该作者
看上去有些难,要多读几遍才行,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0-31 10:37:01 | 只看该作者
不管好坏 俺已经过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6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9:18 , Processed in 0.092412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