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标题:
婴儿期德慧智教育是黄金 续一
[打印本页]
作者:
南郑德慧智幼园
时间:
2008-7-24 20:12
标题:
婴儿期德慧智教育是黄金 续一
要想使孩子们高质量地完成好这个
60%
的慧与智的同步发育,让孩子们的慧与智在这一时期同步建立起来,完成这个奠基工程,这个责任和义务就天然地落在父母的双肩之上,落在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的双肩之上。这个责任重大而艰巨,千万不能错机失缘。
《老子•德道经》中说:“
其未兆也,易谋也
。”家长们将婴儿期教育,“谋”于智识抑制未动之先,行“易”于慧识的充分展开,同步提供丰富的营养慧识和智识的精神食粮,全面早期展开慧智同步教育,那么慧与智同步开发而平滑地过渡也就自然而然。
因为
“先天中确立后天最易”,0-3岁是孩子们最初始的“先天中的后天起步阶段”,它决定着孩子人生之旅的一生是否成功,能否实现父母的殷切期望。
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着一些关注孩子健康成长和教育取向的方法,例如,当孩子满周岁时,有一个“
抓周
”仪式。在地上摆满各种象形性的玩具,如笔、墨、书、小算盘、金元宝等等,将孩子放在其间,让孩子自由选择抓取其中的一件,从孩子抓取的第一件东西上预测孩子未来的取向。这种仪式,其实是直接对孩子胎教和0
—
1
岁期间婴教成绩的一次全面检测和考试,是对家庭胎婴教育成绩的一次真切检验。可惜,这种考试检验方法近百年来在民间已经逐步消失了,失落了。逐步失落的原因,是人们对婴教的主动放弃,是人们逐步错误地解读、理解这一宝贵的传统文化礼仪。人们将目光仅仅投向孩子“抓周”物件结果上,品头论足地讨论孩子的将来,而并未对自己的胎教和婴教责任状态及时地反思检查自己其中的不足,从而尽早校正教育方法,加强婴期教育。
中国还有一句有关教育的警示性格言:“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这句话正是中国祖先们在大慧大智下观察人生教育的科学论断,只是很少有人参悟出其中教育意义上的内涵。
“三岁看大”,并不是简单地在三岁时通过观察孩子的品性行为而预见他的将来发展趋势。这句话,其实是对家庭胎婴养虚阶段教育现状的一个总结!
孩子三岁的表现结果,是三岁之前是否进行高质量“胎婴养虚”教育的必然结果。
因为,三岁时期孩子的大脑发育已经完成了60%,这个60%已经在产生着定向的作用。教育的好坏也同样决定孩子一生的60%,当然也就可以预见到孩子的将来长大以后的取向。三岁看大,是警示为人父母者自省家教的现状与不足,及时进行调整,不能放任自流。
“七岁看老”,七,是个先天数,孩子先天的慧性,在此时是否已经获得开发并且稳定下来,并且不会被智识所屏蔽,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期,也是对七岁前开慧教育和智识奠基教育结果的检验。孩子后天的智识,由于大脑已经发育接近90%,因此在此之前智识的增加是否同步跟上了大脑发育的速度,也就可以窥测其人生的全过程了。
在孩子大脑逐步发育的过程中同步开展教育,是最有效、最轻松、最关键的教育阶段。
这就是0
—
7
岁的婴幼时期,而且0
—
3
岁的婴儿期更为重要。
大脑逐步发育的过程,又是智识逐步丰富和形成的最佳时期
,
也是极易损伤孩子慧识的时期。
如果单纯只关注于智识的丰富与提升,却又必然导致“智升慧隐”的弊端。
我们从这个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没有运用现代西医科学的手段进行解剖和观察,已经早在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个“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完全与现代科学的结果高度地吻合。也就可以说,现代科学研究的许多成果,只不过是在验证我们祖先在大智慧下观察到的结果,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去否定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
针对这个深刻的观察,我们只有运用德慧智同步教育的方法才能兼容并蓄,运用德育为纲,以慧育与智育为目,纲举目张地同步发展孩子的慧识与智识,慧智双运同步进行,“三生万物”、“中气以为和”地运用“中”来进行调控把握,
运用德育这个精神营养物质和品格,主宰智识和慧识的同步发展,才是最佳的胎婴养虚和幼儿养性的方法。“
上善治水”,运用经典德一的能量总领婴幼教育,全面再造孩子的心身,才是最可靠的教育方法。
婴幼期的教育与少年期的教育,存在着较大的不同。目前,科学家已经发现六岁以前儿童大脑所发出的脑电波大都为阿尔法波(α波),每秒波动数为八到十四菲尔。这种强烈的脑波,可以说就是一种慧识思维脑电波,它能够帮助儿童慧性直觉灵感型地学习和掌握新事物,能够无为地、全盘地吸收来自各方面的信息。因此,这一时期的
(7岁以前)婴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记忆能力,是人一生中最为发达的一个阶段和时期,极其珍贵,是培养杰出优秀人才的关键阶段。
例如,莫扎特之所以三岁时就会弹钢琴,那就是因为他出生后在摇篮中就一直长期不断地聆听着比他大几岁的姐姐,反复练习弹奏经典名曲;可能还包括在母亲腹中的胎儿时期,也同样在进行着这种聆听。因此,他的阿尔法波脑电波就全息地开发了他的慧识和智识,使他对乐曲的记忆力惊人。我记得说他是八岁还是九岁,曾经在一个教堂里听过念诗,听过一首交响曲,他听过以后,就能够一个音符不错地将演奏了那么长时间的一部交响各种乐曲的曲谱全部写了出来。可见对音乐曲调,他的记忆力达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达到了一种过耳不忘的境界。
欢迎光临 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http://www.xetjy.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