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ya090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丫丫的成长学习日记(2002年9月、女孩)

[复制链接]
571#
发表于 2008-12-23 10:51:33 | 只看该作者
哈哈  把妈妈给出卖了,弹的不熟练当然得怨你了,谁让你老带人家出去吃饭的
丫妈妈自己可不能先被钢琴吓倒,你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你是啥态度孩子就是啥态度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a0903 + 2 + 2 你说的太对了,我就是对钢琴的态度不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2#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4 09:53:00 | 只看该作者
楼上说的太对了,我也明白这个道理,可是我也想让我喜欢来着。哎,真是头疼啊。总想着弹琴是她自己的事,但丫这么小,我这个做家长的不就这会要负责的吗。哎,哎
昨天丫儿上剑桥英语课,接回来快7点了,我也刚逛街回来,着急着做饭,哎,这个丫丫哦,一直呆在厨房,一副谗样子,搞的我米饭都没做熟。这小孩啊,前一天晚上姐姐说第二天中午给我做汤饭,哪知一大早起来,丫吃着早饭呢就担心的问我,妈妈,今天中午你吃汤饭,那我吃什么呢?(她不爱吃汤饭)天啊,有谁家小孩这么惦记吃饭呢?真是晕啊,昨天看电视,里面有一胖女孩,叫丫儿看,她只看不说话。问她这么胖好看不?丫答:“好不好看有什么关系呢,要学习好,要心灵美”!晕啊
弹琴四十分钟,一直哭着弹的,原因是她让我晚上给她读两本画书,我说要看弹琴表现,这人就开始罗嗦了,气的我踹了她一脚。我一直认为我有两大优点哈,一是不爱哭,二是不罗嗦,结果可倒好,丫儿可是最爱哭还特爱罗嗦。
丫儿的罗嗦可真是让我都没办法,以前她一罗嗦我就叫她“奶奶”“唐僧”。有一次去姐姐家路上她一直说,我实在没办法,只有狂叫着救命逃走啊,她还一边追我一边说
还有一次丫和她姐姐还有她姐姐班里的同学一起出去玩,回来时那同学一脸郁闷状,我问原因,答曰,一路丫儿嘴没停,被丫儿说晕了。
每次我们假期开车出去玩时,丫儿只有两个状态,要么在说话,没说话时肯定就是睡着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wendyl + 2 + 2 孩子多乐观。将来不追你了还是烦恼。还 ...
renhuali00 + 2 + 2 善谈的孩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3#
发表于 2008-12-24 10:12:21 | 只看该作者
丫太有意思了,笑s了
丫啰嗦的时候你离她远点,让她自己在那,她跟谁啰嗦去,难道她还老追着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a0903 + 2 + 2 还真的是,她还老追着我呢。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4#
发表于 2008-12-24 10:14:56 | 只看该作者
从丫妈看着丫丫学琴这点看到了我的影子,我儿子也像丫丫一样能说----从论坛的音乐教室里看到下面的帖子,对我触动很大。今天转帖到这里,希望大家有选择的学习学习并有所帮助------------------------------------------------------------------------------------------------------------------------------------------------------------------------------------------------------------------------------
       让我们先看看一位家长的来信:“我女儿4岁开始学小提琴,当时她根本没有爱好,是我一厢情愿。开始几年我们过得昏天黑地,我不切实际地逼孩子练琴,经常打骂她,她胆子比较小,曾经有两次犯有心理异常现象,……经常感到心烦,不愿跟同学玩,晚上睡觉做恶梦,幸亏我发现得早看了心理医生,……我也及时调整了一下心态,对她放松了一些,她很快就好了。半年后因为要考试,双重压力又使她常常有在梦中的感觉,总怕我不喜欢她,不是她的亲妈妈,我知道老毛病又犯了,因为那段时间我对她很凶。我又一次深深地思考,改变了对她过高的期望值,尽量让她轻松,让她自己练琴,经常带她出去玩让她快乐,一个多月后又恢复了正常。这两次事件对我触动很大大,我不断地改变自己……改进练琴方法,星期天练完琴总要带她出去玩玩,放松一下,现在她已经能比较轻松地面对练琴和学习了……现在她已经把拉琴列为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另一位家长的信中也谈到了当自己对孩子非常严格,而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产生厌学倾向,而当自己不再管孩子练琴,让孩子自己练琴时,“虽然他拉琴的音准、弓法都有错误,但看着孩子自己练琴时摇头晃脑拉得很带劲,练琴很专心的样子非常可爱,我不知道家长这样不管孩子练琴是否应该。”
    许多琴童家长都把陪孩子练琴(及所有孩子的学习)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们总是在孩子旁边严格地按老师的要求监督孩子练琴的每一过程,一发现问题,就立刻指出,还不免出现因急躁与生气而责骂孩子的情况。很多家长有这样一种观念:孩子小,光想玩,没有能力对自己负责,而培养孩子成材是家长的义务,因此家长如果此时不严格要求,孩子将来就会没有出息,如果不从小在一些细节上严格把关,那么就会养成坏毛病,将来等他(她)长大时,自己也会后悔,甚至可能会埋怨家长当初没尽到责任。这种普遍的观念,在琴童家长身上往往表现得更为突出,这是因为学琴对孩子的精神集中、注意分配方面要求得更高。哪个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自觉而刻苦地学琴?孩子不自觉,家长能不管吗?但实践证明,家长扮演孩子学琴“督察员”的角色,存在着许多不良的后果:
    首先,它大大破坏了孩子学琴的情绪氛围。每个家长都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如果你自己在做事的时候,你的领导或同事在旁边不断地提醒、警告,厉声训斥,那么你的心情如何?家长的监督、提醒、训斥使得练琴活动成为孩子每日不断的痛苦经历。其次,它使一些孩子产生了练琴中出现的问题要由家长负责的心理。其实这种心理现象在成人社会中也是很常见的,如果你凡事都听领导安排、指示,那么出现了问题你会觉得是自己的责任吗?孩子从一开始学琴,注意识谱、音准、指法、动作等等要求就由家长全面“包办”了。家长帮孩子检察错误是孩子后来练琴不用心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孩子从学琴之初就没有对自己的学琴活动负责过。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当教师指出孩子的错误时,孩子就回头看家长,然后说,“爸爸没说”、“妈妈让我这样的”。孩子不能自觉监督自己练琴的危害,在学琴初期并不明显,因为此时家长往往还有能力监督学琴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但当学琴达到一定程度后,家长就表现得无能为力了。家长与孩子的冲突往往就在此时发生,出现了管不了,又不能不管的恶性循环。
    解决此类问题,形成良好学琴状态的关键在于,家长必需摆正自己在孩子学琴活动中中的位置,从教师、辅导员、督察的位置上退下来。让孩子自己练琴,自己为自己的练琴结果负责。这样既能够使孩子在相对宽松、自由的情绪氛围中练琴,又使他自己独立的面对教师,承担起自己学习活动的责任。有些家长可能会说,如果你不管,他就错误百出,甚至根本不练琴,到老师那根本通不过。完全有这种可能!很多家长就是因为怕孩子在老师那里出现难堪,而不得不帮助孩子学习的。但问题是,如果孩子自己都不在乎在教师那里通不过,那么家长代孩子学习能使他(她)成为努力学习、有出息孩子吗?就像有些家长帮助孩子写作业,怕孩子完不成作业挨老师批评一样,孩子自己都不怕,家长怕什么呢?如果尊严是孩子自己的话,那么孩子自己就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而家长替孩子维护尊严,只能使孩子丧失尊严。就像黄河的大堤,越修越高,但总不能修到天上。家长监督孩子练琴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孩子的依赖总有使家长不堪重负的时候,因此尽早“忍痛”退下来,让孩子从家长培练中“断奶”,是培养孩子独立的关键。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孩子身上的问题95%可以在家长身上找出原因!正像前面所提到的两位家长那样,由于家长的明智使孩子从痛苦的学琴状态中解脱出来。
    如果家长不去帮孩子学琴,那么家长应当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引申讨论,因为它不仅仅是学琴的问题。
    作家韶华在一篇名为《成龙、成材、成人、成虫》的文章中,提出这样的观点:“成龙”就是有大作为,这是天才与机遇的结果,不是家长与教育能够左右的;“成材”就是成为在社会生活中胜任本职工作,有知识、有文化、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这是学校、教师等社会教育机构的责任;而“成人”就是使孩子有道德感、有生活情趣、有爱心、有良好的性格与良好的人际交往习惯,这才是家长主要的责任。这一观点与我们一般看法不同的是:将教育成材的责任交给教师,而家长则主要承担培养孩子良好品格的任务。我们并不在家长是否应当承担教育孩子成材的理论问题上争论,我们看到的现实是,如果家长在家庭中总是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甚至往往比教师更加严厉),家长的关心总表现为严格要求,那么孩子在家庭中就感觉不到家庭与学校有什么不同,就体验不到爱、安全、温暖的人际关系。这种家庭氛围会形成孩子性情冷漠、攻击性强、态度激烈、缺少爱心等等不良的社会心理。对父母缺少感情会使父母感到痛苦;而它对孩子一生幸福的破坏是孩子长大成人后也意识不到的,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相信友爱、温暖的人际关系是存在的。“严父慈母”说法表明了家庭角色的分工。而在由严父加严母构成的家庭中,孩子的个性很难是友爱、温和的。这种家庭是不乏实例的。尤其是有些琴童家庭,形成了家长中一人负责学校学习,一人负责学琴、练琴的分工,那么它实际上构成了“严父严母”型全教育角色家庭。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感受有多么糟糕。
    其实,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家长应该不应该帮助孩子学琴,而在于家长包办孩子的学习,既没有促进孩子的学习(从长远上看,还破坏了孩子学习的动机),促使他“成材”,也没有使家长起到使孩子“成人”的作用。我们希望家长在这种现实效果的权衡中,果断地与学琴教师沟通,达成默契,使家长尽快地从包办孩子学琴的角色中退下来。家长在孩子的学琴过程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是一个充满友爱与欣赏的旁观者(不管孩子学琴的成绩是否真的令人欣赏),是一个耐心而慎重的提醒者。家长可以用享受的样子来听孩子练琴,让孩子觉得他(她)的学琴活动能够给整个家庭带来快乐。家长应该强调孩子学琴活动给孩子及整个家庭带来的快乐,而不要专注于孩子学琴的成绩那是教师应该考虑的,也是家长无能为力的。实际上家长通过自己有效的方式促进孩子学琴动机,比家长直接参与孩子的学琴活动对学习成绩的促进作用更大。
    家长是孩子学琴状态的关键,而教师才是孩子学琴成绩的主导。及时调整家长自己的心态与方式,不仅仅会促进孩子厌学心理的转变,还会改善整个家庭生活的气氛。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不仅仅意味着吃好、穿好、教育好,还在于丰富孩子的生活内容,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快乐,而学琴本应该承担起这样一个最根本的任务。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menghuan + 10 + 10 谢谢推荐!
wendyl + 2 + 2 有启发。
ya0903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5#
发表于 2008-12-24 23:09:52 | 只看该作者
丫妈描述得太生动了,笑s我了。
观察得这么仔细用心,怪不得你孩子最喜欢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a0903 + 2 + 2 你还笑,我都要哭啦,呵呵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6#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5 09:40:19 | 只看该作者
你们的宝贝们想念有圣诞老人吗?说实话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丫儿到底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呢?说她相信吗?她前年就质疑了:全世界有这么多孩子,圣诞老人怎么能忙的过来呢,他的礼物从哪来的呢?他怎么知道我想要什么呢?他的速度怎么能这么快呢等等。可说她不相信吧,从去年她就开始自己写愿望了,不再是我放什么都行了。去年写的想要个有好多服装的芭比娃娃,一晚上都不怎么睡,要看见圣诞老人何时来的,到第二天早上真看见床头上有芭比娃娃时(心疼啊,为了让她相信,我花了三张哦),一半是高兴一半是不解。这不,昨天又在写了,又想要个芭比娃娃。 都有N个啦,还要?怎么办?
还是姐姐有办法,对丫儿说,因为今年好多地方没下雪,圣诞老人的雪橇不好走啦,要晚点来,大约下周四才能把娃娃送来,丫听了也非常高兴,并且(我以为)信以为真了。因为下周四丫哥哥要来家里,说给丫儿买了个娃娃。呵呵
昨天回家写英语作业,复习语文,从朋友那借的《贝贝熊》丫儿特喜欢看,昨天一天就读完了10本。
弹琴。丫在弹琴时我看了会电视,没想到很好看。回家后就哄着丫儿先上床了,并且给她读了本画书,告诉她自己睡,我要看会电视,没想到那人10分钟叫我一次,最后我冲了她几句,她在床上放声大哭,气S我了,只好不看电视,气呼呼的来睡觉。丫见我来了也不理我,只是哭声小了,过了会自己睡着了。哎,想到她听到我说要看电视,可怜兮兮的对我说:妈妈,你不在我睡不着“。哎,那年才能自己睡啊!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26 金币 +26 收起 理由
menghuan + 10 + 10 慢慢来,我们家的男孩子还不能自己睡呢。
青春已过 + 10 + 10 呵呵,就算圣诞老人在吧
wendyl + 2 + 2 我们的说法:没有圣诞老人,不过圣诞节。
珊珊妈 + 2 + 2 顺其自然,很快就会自己独睡的。
renhuali00 + 2 + 2 你看电视,丫自己能睡着么,等她睡着了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7#
发表于 2008-12-25 10:57:04 | 只看该作者
关于圣诞老人送礼物去年还蒙过了儿子,没想今年就在前几天被儿子套出实地了:前几天中午接儿子回家的路上,说着说着儿子就问我:”妈妈,真有圣诞老人么?
      “我毫无防备:”当然没有。“
                  儿子:那你骗我,去年你还说是圣诞老爷爷送我的礼物---
                     我:-----啊哦,那是为纪念------于是给他讲了有关圣诞的来历
这么给他解释后,儿子好像忽然长大了,也没再要什么礼物---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a0903 + 2 + 2 懂事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8#
 楼主| 发表于 2008-12-29 10:37:53 | 只看该作者

放羊的周末

周六上午丫儿照例去上学校的兴趣班,下午上剑桥英语。晚上一等到丫儿下课立即就带她去参加一个聚会。都是一些爱好烘焙的人线下聚会,每个人都带了自己的作品,我带的是方块茶点,自己感觉很不错。我之所以经常带丫儿去一些这样的地方,主要是感觉丫儿不够大方,不够外向,想多多培养一下。
丫丫表现还好,很大方的自己去取食物,还主动要求去照相,呵呵,虽然照相时表情太不自然,不过也还不错啦!
周日上午数学老师补因为请假少上的两节奥数课,也对这学期做个总结,丫儿得了100分,又高兴半天,还感慨的说,上学真好啊,上幼儿园哪能得这么多100分呢?
中午弹好琴后给丫儿读《贝贝熊》二天又读了10本了,丫儿真是喜欢听呢,不过这书也真是不错呢。
下午和姐姐一家带丫儿去看电影,哪想去了才知道这个《非诚忽扰》有多好卖哦,晚上8点的都没票了。只好吃点饭,让丫儿和姐姐去玩了半小时游戏,丫儿和姐姐都玩的很开心呢。
回来后包混沌,丫儿一直在和我一起包,真不错啊,两种包法都学会了,因为是站着包的,包一会还要坐下休息一回,还搞的真累着一样,呵呵。
睡前把大骨头洗好放进紫砂锅里开低火炖着,早上一醒来就闻到满屋子的香气了。
煮好了混沌,放点葱花,盐和白胡椒,再放两大勺大骨头汤,呀,真叫好吃啊。
丫儿才可笑,我去叫她起床,人家醒来第一句话就是:混沌做好了吗? 来到餐桌前第一句话是,哎,怎么都是汤,骨头呢,肉呢?

评分

参与人数 4威望 +16 金币 +16 收起 理由
青春已过 + 10 + 10 :)
wendyl + 2 + 2 丫丫爱劳动嘛。她也爱做饭吧?
珊珊妈 + 2 + 2 又诱惑我们了。
结绳记忆之然然 + 2 + 2 天天做美食的人,身材好,真幸福呀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9#
发表于 2008-12-29 22:50:19 | 只看该作者
多参加各种活动很好呢,丫妈妈身先士卒,带的丫丫错不了。我要向你学习。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ya0903 + 2 + 2 什么时候丫能和香一样爱运动就好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0#
 楼主| 发表于 2008-12-30 11:28:51 | 只看该作者

终于决定不弹琴了

下定决心了,终于决定了,做出这个决定好难啊。主要原因有以下:
一:丫丫的确是不喜欢,多数弹琴都会哭,我都不忍心了。
二:我也的确没这个耐心了,每次发完火都会后悔,第二天看丫弹还是会生气。真不想再看见丫儿惊恐的神情。
三:丫姐姐弹了7年了,现在上初二,作业多的一踏糊涂,从二周弹一次到现在一个月弹一次,而且,到现在也没喜欢上钢琴。
四:丫同学,比丫早学半年,因为生病加上考试等一个多月没弹,现在居然都不适应一周一小时的课了,改成半小时了。指法都乱了。
五:丫朋友,二年级了,也学了二年了,也是因为生病,一个多月没摸琴,现在改为二周一次,每天在家只弹十几分钟,估计也要几个月恢复期了。
总之,是我坚持不了了。不想坚持了。
祝愿坛子里的其它小朋友能在弹琴的道路上一路走好!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18 金币 +18 收起 理由
xinyuer + 2 + 2 不喜欢就不学,没什么的
青春已过 + 10 + 10 接受和放弃都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wendyl + 2 + 2 不练也没什么,不喜欢已经是充足理由了。
珊珊妈 + 2 + 2 赞同
结绳记忆之然然 + 2 + 2 来看丫儿和丫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8 16:47 , Processed in 0.203254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