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014|回复: 1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Jenny谈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6-3 10:0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

去年夏,Jenny就来过我的英语角,玩了一天。当时,她刚从上海的孟母堂退出。在孟母堂的学习生活,于她近乎“恐怖”,她向亲人诉说的事:在那里她背不出经,常要遭受不给吃饭和不让睡觉的惩罚。有一回,所有的孩子都外出玩去了,她独自一个被留下,恰好遇到去看望女儿的水瓶子。因为孟母堂的遭遇,使孩子连对上海都充满了敌意。孩子说,她再也不想听到“上海”这个词了。

从上海回到亲人身边的成都,又快一年了。这一年里,孩子的外婆,始终与我保持着联系。我因而知道她去了成都一家被认为最好的外国语学校,读二年级。她在班里是排在前面的好学生,拿过很多奖状,甚至还被选拔至北京参加英语方面的一个什么比赛。然而,从外婆的谈话中,得知孩子总有点什么问题令她不能满意,她总要跟我讨论将孩子放到我英语角来学习的事,原定的时间是从放暑假开始。然而地震的发生,使孩子学校所在地区处于余震的危险之中,因而,也就提前来到了英语角。Jenny的到来,使原来的“三只小猫”,变成了“小猫四只”。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8-6-15 21:06 编辑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1:27:29 | 只看该作者
2

通过这几天对孩子的观察,我觉得孩子外婆的担忧不是没有道理。

Jenny生于2000年11月1日,比Angella小一岁多,就是比Sunny还小了几个月。就拿最接近的Sunny来比较吧,孩子的英语、数学都要比Sunny刚来时的情况稍好,但中文就稍差。而且,在学习习惯上、专注能力上、就比Sunny弱了很多。甚至还有些坏习惯,如不时地在咬手指。

这两天,外婆看到上课的情况,很有感触。比如说,上英语课,我这里幼儿园的孩子,都能拿着《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熟练地朗读,而Jenny已在外国语学校学了近两学期,却做不到——她基本不认读文字。据说每天最多的课程是英文,每天也都有外教的一节英文课。我就想,不能认读到也罢了,可能学校认为孩子小,要从听说开始,不太注重认读,但是学了近一年,却连语音都还有明显的毛病,比如s\th不分等,实在让人困惑。

看到Sally的学习,她的自学学校课程、她的英语、她的钢琴,实在让外婆赞叹不已。她问我最多的问题是:何时能让Jenny也像Sally一样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5:18:39 | 只看该作者
3

Jenny曾在孟母堂与Sally、Sunny同过学,与后者更熟。这些天,Sunny只是在她到的第二天来看了她,而没有留在这里上课——她仍在平湖与他爸爸单练,外婆无法跟她比较。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想,Sunny会比Jenny总体上大至超前约一年。因此,我不久前曾说到Sunny目前并不比同龄学校的孩子落后,眼前Jenny的情况就是一个实例。

我体会,外婆并不只是简单的攀比,在她内心还有个疑问:Jenny是经过早期教育的孩子,三岁时在外婆努力下已认识了很多汉字,如今却不仅未显示出经过早教孩子的应有优势,而且反而落后了呢?她言语之中颇多怪罪孟母堂近半年的弯路和这近一年的学校教育。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8-6-4 21: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6-3 16:03:36 | 只看该作者
4

我想,情况应该是复杂的,很难三言两语说清楚。但有两条,对我来说非常清晰:1,读经死背如孟母堂,对大部分孩子恐怕是不合适的;2,早期教育的成效保持需要有合适的后续教育与之接轨,而现今的学校教育却难于接轨。

此文讨论到的三个孩子均有孟母堂读经的经历,这个经历只证明这种死背读经对他们并不合适。这个“不合适”有多种层次的意义。对一些孩子,并未产生明显的积极作用,读了,背了,现在忘了。对另一些孩子,甚至多少留有一些负面影响,如明显的厌学,或习惯于死背而不求理解,等等。

至于早期教育,因为侧重不同,本身的效果就会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单纯追求认字和注重思维训练的不同早期教育,对孩子后劲的影响会很不相同。然而,再好的早期教育也只是半成品,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后续教育与之接轨。这一点是我多年来始终强调的。

那么,好的后续教育应该是怎样的呢?总结起来,应该包括:1,能够保持和拓展早教的已有领域;2,在孩子兴趣、能力和学习节奏上能够适合并进一步提升;3,在学习上不断向自学过渡而学习习惯也不断能够提升;4,所有一切,仍须以思维领先为主旨。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8-6-3 16:12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8-6-4 21:35:17 | 只看该作者
5

Jenny的外婆此刻已在回成都的火车上。通过一周多的观察,对Jenny已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从性格来看,她属于外向型,身体很好,反应敏捷,精力充沛。尽管目前学习习惯不好,但性情上没有问题。这样的孩子,适当加以调教,会很快起步,而一旦纳入正轨后,学习效果也会很快体现出来。大约半年后,会达到能与Sally他们同步学习的程度。我打算给她三个月的过渡期。我相信早期教育的作用会不断体现出来。大概再有两年的时间,她应该不会差于一般学校的六年级学生。

与Sunny相比,她的思维比较活跃;与Sally相比,她可以不再去学校考试,可以不受学校应试教育的任何干扰。再加上性情上的优势,她可以很快适应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总之,我比较看好这个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6-15 19:47:13 | 只看该作者
论坛是用来“论谈和交流”的
6月3号至今居然无人参与讨论,看来地震灾害,不仅摧残着灾区人民的身心
同样也在煎熬着本版读者的心灵

仔细拜读了先生的帖子,还是没看明白一个问题:
这些孟母堂出来的孩子,为什么会厌学或者“不肯动脑”?
如果是说“死记硬背不适合孩子”,那么,

孟母堂同样可以举成功的例子,来说明他们的方法是适当的
并且,他们可能反驳说“我们的教法不叫做死记硬背”

这就形成一种“自说自话”的无效沟通局面
公众论坛自然就丧失了它存在的价值

既然先生和孟母堂都是办私塾的,那么大家都是同行
同行之间展开的批评,不仅需要勇气,同时也需要真诚
因为指出不足,加以改进,受益者永远是孩子

科学,不是靠举例就可以证明的
归纳是一个方法,证伪对手也要一针见血,找到对方错误的根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6-15 21:26:05 | 只看该作者
期待下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8-6-16 10:52:20 | 只看该作者
公众论坛的价值,在我看来就是在于能有不同的声音。

大家都能“自说自话“,沟通也就在进行之中。沟通本可有不同的形式,愿意讨论的可以讨论,愿意争吵的也可争吵一下,愿意自说自话的,也不妨自说自话。

[ 本帖最后由 huge57 于 2008-6-16 10:5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金币 +1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1 + 1 帮你热闹一下版面,只能拍版主,网友不碰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6-16 13:28:0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ge57 于 2008-6-16 10:52 发表
公众论坛的价值,在我看来就是在于能有不同的声音。

大家都能“自说自话“,沟通也就在进行之中。沟通本可有不同的形式,愿意讨论的可以讨论,愿意争吵的也可争吵一下,愿意自说自话的,也不妨自说自话。





有几点疑惑,请博士不吝赐教

其一

淡泊,是一种开明、高远的美好情致,如一幅清雅的国画
这可以说成是一种性情的染色,通俗讲就是一种习惯。
但是,如果一个人表现出“此处淡泊而彼处不淡泊”,我们通常就有理由怀疑他是否“真淡泊”
因为,一幅淡雅的国画,放在哪里都是“不改本色”的

我在其他某论坛看见先生的足迹,先生似乎热衷于介绍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长进”
并有意邀请他人子弟,作一网络“学识比拚”
只可惜,那位家长是“淡泊”的,轻描淡写般婉言谢绝了

在此帖,先生虽然在“描述自家私塾新闻”方面十分热衷,无人理睬的情况下连发五帖
但是,在“批评其他私塾毛病”方面,却是“很淡泊、很随意”的
而且,面对网友郑重提出交流时,先生又是“很淡泊”地拒绝说明批评的理据

请问,这种染色不均匀的淡泊,到底是为什么呢?



其二

公众论坛的价值,是否能够等同于无人的荒野?
苍茫宇宙,一任万物生长坏灭,“自由自发”是其最高价值,这不假
但是博士,版主先生,您可能忘记了,苍茫宇宙的“价值”,是人赋予的
一切价值意义,都与“人类”相关,宇宙大地其自己,无所谓价值不价值

于是,我们不禁要问:
作为一个儿童教育论坛,一个家长交流教育心得的论坛
博士版主,将自己不负责任的随意批评,描述成为一种“自由沟通”
合适不合适?

这个论坛的价值,意义
到底是在于“提高儿童教育质量,给予孩子一个美好健康的未来”
还是在于“自说自话”足矣?

若是“自说自话”足矣,
则可套用《大话西游》的经典台词:批评,需要理由吗?
若非,则应该在批评前,深入研究“造成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以免误导家长

特别是 当“版主发言”的时候
特别是 当这位版主是一位“博士”的时候
特别是 当他批评的是“同行”,并涉及“教育问题”的时候
他更应当慎重(“应当”二字,是道德问题)

请问博士,您被什么遮住了眼睛,以至于无法区分这么一个简单问题,即:
“人类世界的教育领域”与“自然界”之间
它们的运作规律,存在差异?(这不是道德问题,而是知识问题)




其三

从您的语境分析,我觉得您的“淡泊情致”与“思考模式”之间
有十分明显的断裂与冲突

两千年前
那位在野甘居茅庐,躬耕南阳,在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名相
为我们很好地诠释了“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是一个什么概念:
宽容、严谨与睿智

博士,您就少许有点不同
一方面,您在行文中表示了“宽容大度,自由交流”的意向
一方面,您将“说明原因的义务”,不自觉地曲解为“讨论与争吵”

更有甚者,从语境逻辑分析,您所谓的网络交流,只有两个概念
并且这两个概念是“严重对立”的:要么讨论,要么争吵

关于您不自觉透露的的这个思维模式,我不禁要问:
您的脑子里面,先不说缺乏逻辑,只说“义务和责任”五个字,是不是比较缺乏?

您批评别人的时候,就可以“自说自话”
如果遇到赞成与附和的网友,大家就讨论一番
一旦遇到我这样的傻瓜较真,您要么不理(沉默也是一种沟通方式嘛),
要么,就以“不和你争吵”为托词,
把我下放到无理取闹的层面,然后孤芳自赏地高昂博士的头颅?

这和鼠目寸光版,又有什么区别呢?


----------------------------------


最后,我想说的是:很早以前,这个论坛就知道,
我并不赞成孟母堂的教育方式
但是,假如我要对他提出公开批评
我就只有一个理由,那就是:我找到了他的问题根源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8-6-16 13:3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6-16 13:34:45 | 只看该作者
搬个凳子看热闹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天高任鸟飞 + 2 + 2 一起看,一起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1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7:37 , Processed in 0.123316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