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wuhaitao_tl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彤彤的小楼——2005年7月,女孩

[复制链接]
301#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7:02:57 | 只看该作者
全部看了天涯的原帖,应该说争议很大。
没有必要去纠缠上文的一些具体说法,单是说说我对使用“小红花”的看法。

首先是要不要用的问题。小红花属于奖励的一种形式。那么孩子需不需要奖励呢?我认为是需要的。事实上,被认同、被赞美、被夸奖正是孩子心中所渴望的“本性”之一。一个微笑、一次拥抱、一句夸奖的话、一份美食、一朵红花、一块金牌等等,都是对孩子的认同和鼓励的方法,只不过有的方法的立刻的、暂时的,而有的方法是持续的、长久的。只要需要对孩子表达认同,不管用什么方法,都是“小红花”的不同表现形式。

然后是怎么用的问题。如果说有一些负作用,那也是由于使用不当造成的。我们来设想:
如果不管孩子做任何事情,都给“小红花”,这种无条件的认同,应该是给了孩子极大的“爱”。听上去很美,但是我不知道是否真有人这么做。
正常情况都是如果孩子做了“这件”事情,就给“小红花”;做了“那件”事情,却没有给“小红花”。孩子在我们的眼皮底下,每时每刻都在说着动着,我们也每时每刻都在心中对她的言行给予“评判”:“这个好,这样可爱”;“那个不好,那样淘气”。好到一定的程度会激发我们进行鼓励,不好到一定程度也会激发我们的批评。不同的家长只是对何时激发表扬和批评的“阈值”不同。我把他们分成5类(见图):
A。普通型:孩子有点好的行为就表扬,有点不好的行为就批评。不好不坏的行为就忽略。大部分人都是这类。
B。敏感型:家长对孩子行为的关注度很高,稍微偏离一点就很敏感的导致表扬或批评。几乎就没有“不好不坏”的空间。
C。麻木型:与敏感型的相反,这类家长几乎就放任孩子的一切行为,只有在极好或极坏的情况下才会有反应。“无奖惩教育”就属于这一类?
D。赏识型:对孩子的大部分行为都不吝啬表扬,孩子可能每天被表扬100次以上。
E。严厉型:对孩子的要求很高,95分都要挨批评。孩子每天总是表扬少,批评多。
不管属于哪一类,只要是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正面”的奖励,就是“利诱”。
正常情况下,“小红花”只能说是“利诱”的一份子。除非说是因为表现不好,把原来已经得到的“小红花”“剥夺”掉,那才算是“威逼”了。我也反对“威逼”。

最后就是“好坏”的标准问题了。的确,以家长老师的标准套到孩子身上,难免有偏差。比如孩子刚刚把一个小手印印在墙上,家长认为是不好的行为,而孩子可能正等着家长夸他有创意呢。
尽管如此,大人们的好坏标准应该是根据他们的个人素质、家庭背景、社会环境而总结出来的,在大方向上应该是符合当前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够进一步考虑前瞻性(20年后的社会环境),个性化(符合孩子的性格特点),考虑孩子的年龄、心理等因素,这个标准就更好了。
有的说法是,给孩子一个良好的、自由的环境,孩子就会沿着天性发展,并且基于“性本善”的假设,这样的孩子才是最好的、发展最充分的孩子。也就是“好坏”的标准应该由孩子自己说了算。基于对孩子的爱,家长们都很认同这样的理念,但是在实践上却存在悖论。首先孩子毕竟是由一个小小的种子发育而来的,理论上他应该不存在“天性的”好坏的标准。其次即便我们认为长到一定程度的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和标准,但这也是过去几年他从环境中习得的,并且将在今后继续习得,他的标准和大人的标准并不存在本质的冲突。最后孩子毕竟还在成长过程中,没有理由他当前的标准就“神圣不可侵犯”,他必然要在与环境(包括家长)的冲突中不断的修正他的标准。
其实世上并不存在“自由”的成长。植物恣意生长是为了追寻阳光。动物奋蹄大地是为了寻找食物。江河奔流入海是因为地心引力。万物皆有由,为何到了人类这里就变成了“天性”?
其实我更赞同孩子的成长是对父母(和环境)的模仿和适应。父母应该尽量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条件的话迁移到更好的社会环境。言传身教,让孩子乐在其中的美满和谐的家庭和社会,何尝不是一朵美丽的“大红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2#
 楼主| 发表于 2008-9-26 17:11:46 | 只看该作者
热烈庆祝抢到11楼沙发!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changannaonao + 2 + 2 呵呵,恭喜你抢到自己的沙发!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3#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09:43:2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9月27日

彤彤趣事:最近几天我们下班回家时,不再有彤彤飞奔过来迎接我们的情景。我们得高声呼唤:咦,彤彤呢?彤彤在哪里?这时会从奶奶的房间里传出嘻嘻的笑声。我们循声过去,大喊一声:啊,彤彤在这里。其实是每天彤彤都很期待我们下班,当我们回到小区,停好车时,彤彤已经在楼上看见了,于是赶紧跟她奶奶说:快点,爸爸妈妈回来了,我们赶快躲起来。

前几天我们回家的时候,彤彤的晚饭已经由奶奶喂好了,今天有点反弹,赖着要妈妈回来喂。喂——是因为我发现彤彤比较爱吃面食,可能是面滑滑的,比较容易下咽吧。不管怎样,最近大人孩子的心情都没有受吃饭问题的影响。

老师反映彤彤昨天中午没睡着,所以晚上早早洗了睡了,没有认字、没有阅读。

睡够了,今天早上彤彤的心情很好,抓紧时间讲了2本青蛙弗洛格的书。吃完早饭,马上要去幼儿园了,彤彤还硬要抓了几本书在手里,说:路上看。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menghuan + 10 + 10 好可爱。
changannaonao + 2 + 2 早上很从容,还可以讲书呢。要几点起呢。
angelabird + 2 + 2 鬼灵精!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4#
发表于 2008-9-27 11:39:5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wuhaitao_tl 于 2008-9-26 17:02 发表
全部看了天涯的原帖,应该说争议很大。
没有必要去纠缠上文的一些具体说法,单是说说我对使用“小红花”的看法。

首先是要不要用的问题。小红花属于奖励的一种形式。那么孩子需不需要奖励呢?我认为是需要的 ...

首先申明,个人看法仅供参考。

要评价一个手段,首先要考虑目的。目前,我的目标是将妞培养成自由、自主的人。

根据这个目标,“小红花”主要有以下两点不利:
1、不利于孩子的责任感建立。
以吃饭为例。独立吃饭给小红花、吃饭不看电视给小红花、各种菜都吃不偏食给小红花,吃饭本来是孩子的责任,孩子有责任不偏食、不看电视地独立吃饭,独立吃饭的奖励就是不饿、身体健康。小红花的出现不利于这个责任感的建立。
2、不利自控能力的建立。
以吃饭为例。当“小红花”缺位的情况下,比如孩子自己一个人吃饭时,会不会偏食?会不会看电视?当孩子认清自己的责任后,才会自控,从而才能成为自主的人,而且不是处处受制于奖励等他控手段。

因为时间的关系,简单说以上两点,关于自由的看法,我认为自由=选择的自由=责任,有多大自由就有多大责任的限制,而不是“放任自流”。关于取代“小红花”的养育手段,安然翩然的“爱和自由”太过模糊,我目前虽已有初步的思路和实践,但实践还不够,这点以后可以陆续在妞的记录中看到实践的内容。

关于“小红花”、“自由”以及“言传身教”都可单独立题讨论,了了数言,无法说明清楚。我下步的计划是加大参与妞养育的实践力度,自我感觉很难,大家给我加油吧。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angelabird + 2 + 2 赞同!
wuhaitao_tl + 2 + 2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5#
 楼主| 发表于 2008-9-27 16:03:59 | 只看该作者
还是要多讨论啊,这样上论坛才有意义。

我觉得小红花只是一个形式,毕竟很难想象在实际的育儿过程中可以做到“没有奖励”,何况也没有这个必要杜绝奖励。

或许另外一个思路是,要明确“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

孩子有了好的表现,给予奖励。这里孩子好好表现是原因,奖励是结果。结果对原因形成一个正反馈。
反过来,为了获得奖励,孩子不得不好好表现。这里奖励成了原因,而好好表现是结果。
我想,妞爸所担心的各种负面因素,可能是由上述的这种“原因”和“结果”倒置所导致的。

不过我还是怀疑,上面这种担心是否真的符合孩子的行为模式。或者说,孩子是否真的会为了得到奖励而违背他自身的愿望行事。
设想下面这样赤裸裸的“诱惑”:宝贝,来乖乖吃饭,吃完我给你一朵小红花。
这时,如果孩子来吃饭了,我认为他其实并不讨厌吃饭。
相反,如果孩子真的不想吃饭,这种诱惑一定不会有效。

其实,推广到成人身上,老板说:伙计,好好干,年底给你加薪。
这时,如果这个人卖力工作了,我认为他本来就是一个工作挺有责任心的人。
相反,如果他真的不想工作,加薪的诱惑最多能让他在老板面前装装样子,工作肯定还是应付了事。

不管怎样,在生活中的确需要避免把“小红花”作为一种“诱惑”,而不是正大光明的“奖励”。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angelabird + 2 + 2 有道理
cuiqi_ir + 2 + 2 你们的讨论真好啊!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6#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09:04:13 | 只看该作者
早上先来领红包,现在改成每小时50个,真是太难领了。

还好,我一看9:00,赶紧上去抢了一个。

然后观察了一下,到9:02就领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7#
发表于 2008-9-28 09:23:03 | 只看该作者
我早上过来,就在你的小楼里,看到两位讨论的真好,受益.

看到最后一楼, ,才想起红包的事来,估计这领红包的事以后可以不操心了,反正领不到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wuhaitao_tl + 2 + 2 应该是合理的改革。前面已经领的人不能 ...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09:57:10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9月28日

昨晚叫彤彤玩儿歌贴纸,结果人家不理。拉着妈妈到玩具房去玩游戏了。游戏是学当老师。
首先彤彤任命自己为A老师,她妈妈当B老师。
然后彤彤拿来一桶正方形的积木,把里面的积木一个一个拿出来,第一个拿出来的是她自己,每拿出一个就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彤彤现在能叫出约10个小朋友的名字了,后面叫不出名字了,彤彤就推给她妈妈:B老师,这个小朋友叫什么名字啊?最后一共拿出了20多块积木,组成了她们一个班级。
然后把所有的“小朋友”排成队,彤彤自己示范把两手背在身后,说:大家一起去散步。然后就开始推着积木走。过了一会儿,散步玩好了。彤彤又说:B老师,给小朋友们讲个故事吧。
听完故事,彤彤又背着手说:现在要去看木偶戏了,然后稀里哗啦把积木们打散。彤彤前几天回家就说过在幼儿园看木偶戏了,里面有一个“八戒”。在班级网页上,我看到她们看的是“小八戒吃西瓜”。
看完木偶戏,彤彤又把积木都排好,小朋友们要回教室了。我提醒她要注意数数小朋友们的个数对不对,有没有小朋友走丢了,彤彤赶紧数一遍。到了教室,彤彤说:现在该睡觉了。于是把积木们都一个个翻过来。这套积木是两面有颜色,另外四面没有颜色的。彤彤刚才排队的时候就很注意,都是把有颜色的一面朝上的,现在睡觉了,就全部翻成没有颜色的一面朝上。
料理完“孩子们”,彤彤一抬头,发现妈妈溜出去看电视了。彤彤赶紧跑出去把“B老师”拉回到教室,说:B老师,我们聊天吧。妈妈问聊什么呢?彤彤就开始胡编:嗯,那个小朋友什么什么;那个木偶戏什么什么。编了几句就编不下去了。
睡好觉,彤彤不辞辛苦的把积木都翻回到有颜色的朝上,说:现在该吃蛋糕了。拿来一个蛋糕玩具说:男孩子可以吃巧克力口味的,女孩子可以吃奶油口味的。顺便还把绿色的积木归为男孩,把红色的积木归为女孩。一开始彤彤把“积木们”一个个的抓过来摁到蛋糕上吃,我说这样太麻烦了,让他们都自己围着蛋糕桌子坐成一圈吧。彤彤很赞同,就巧克力一桌,奶油一桌,把积木都围成圆圈。
。。。。。。
一晚上就这样玩过去了。

今天早上,彤彤翻出一张迪斯尼的宣传碟,在看“美女与野兽”时,漆黑的城堡、电闪雷鸣、丑陋的野兽等等,明显感觉到彤彤的不适,但是她还是坚持要看。过去看的朵拉、米奇、米菲等都太过于风花雪月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menghuan + 10 + 10 节日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09:50:18 | 只看该作者
今天我们单位还有继续上班呐。

不过还是要祝所有的朋友们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0#
 楼主| 发表于 2008-9-29 13:23:17 | 只看该作者

2008年9月29日

昨晚彤彤一直不肯和我一起玩。她躲在奶奶的房间里,嘴巴倒是不停的,一会儿说爬上床玩一个什么游戏,叫奶奶也上去;一会儿又爬下来玩另一个游戏,叫奶奶也下来;来来回回的折腾,把她奶奶累得够呛。 奶奶还说,下午在小区里玩的时候,彤彤拉着奶奶说要出国去,然后两手端起,好像拿着一张地图一样看半天,说:好了,我们走这边。于是拉着奶奶兜几圈;停下来说:到了。然后又拿起“地图”看看,继续兜。
我听她已经玩了很久了,还是忍不住想去抓彤彤出来看个书,认个字什么的。结果等我刚进房间,彤彤就赶紧钻到被子底下去说:大灰狼来啦。 等我退出房间,过了一会儿,彤彤又悄悄的对奶奶说:我出去看看大灰狼在哪儿。于是溜出房间,看我一眼急忙逃回去。过一会儿,又出来又回去。
总之,彤彤最近这种无厘头的游戏名堂特别多,都是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反而对我主导的每天固定的节目不屑一顾。

既然如此,我就要考虑“转型”了。我打算重新启动对着彤彤说英语,这是她所无法拒绝和逃避的。就是要大力补课,学习一些生活用语,累啊。

今天早上彤彤一直睡到8点多,说明平时都是被我们有意无意制造的各种声音吵醒的。吃完早饭,送彤彤去“爱乐游园地”,今天又约了一个小朋友一起玩。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triman + 2 + 2 节日快乐,快领红包!
cuiqi_ir + 2 + 2 节日快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22:56 , Processed in 0.104039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