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磐·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庆祝一下,论语百遍读完了

[复制链接]
61#
发表于 2008-10-2 23:50:52 | 只看该作者
您说欢迎批评,那咱家就不客气了,稍稍点评一下,不要让您误了大家。
谢谢您! 人一生最优秀的时机就在七岁前的一段时期中,这是一个人培养的关键期。在这几年之内能否给孩子垫定坚实厚重的基础,将影响孩子一生。但社会和家庭的集约因素所致,孩子的聪明趋向于一种表象现象之中,而孩子本性中的禀性不足,又导致孩子习性乖张,这种阴强阳弱的现象比比皆是。(您凭什么说七岁啊,咱还说5岁呢,因为5岁的孩子就能熟练使用语言了,语言文字和思维是人和动物的主要区别。王教授说6岁和13岁是个槛,我想也只是个大概,也并没有那么准确的,5-6岁前是语言的发育,13岁前如何,忘记他具体说什么了,大概是能力的定型吧。您有的话,拿出证据来吧。表象为阴?本性为阳?这是您对阴阳论的创造和发展?咱家愚民,讨教一二。)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心灵的改变才是人生根本的改变这话不错,但看是指什么了),能否尊道贵德顺应自然,这才是人生的根本。我没有这个能力向您强行推行某种思想,更没有排他意识。(建议您请太祖出山,或自己加强修行,您说没有排他意识,您又说,能否尊道贵德顺应自然,这才是人生的根本。真服了您的逻辑了
我只是觉得孩子读经短短几年,如果不能很快抓住根本,那真的是一种遗撼,一种失误,如果导致不正,也许失误的是一代又一代哟。不明道德枉少年呀!扩大点说不明道德枉为人呀。读经应根椐人体生命规律而整体把握,科学的掌握读经是时侯了,不应该在盲目了。(您倒是说说看,什么是科学的掌握读经,谁还在盲目了?哦,您想说读《道德经》就是科学的读经吗?不读《道德经》就是盲目了。您知道什么是科学吗?是不是也想沾点科学的时毛吧
要知道人有“三心二意”,您也不是喜欢《德道经》中对生命含意的启发吗?那您明白这个“三心二意”吗?(您不说咱还真不明白,不过,您说了更让人不明白了)正因为人有三心二意,一个阳我心,一个阴我心,一个真我心,这可都是人体生命科学哟。(您又科学了,真历害。都制造出“人体生命科学”来了。您真是高人啊,咱家学过生物学,也知道一些医学,读过心理学,也念过生理学,学过遗传学,了解分子生物学,却唯独今天才听到您这个人体生命科学。对了,有生命科学的,很多大学都有生命科学学院的,您是否因此就创造了这个人体生命科学了,按您的提法,还有植物生命科学,动物生命科学,拜托,高校那些人至今还是懵懂无知的,还在叫什么植物学和动物学,赶快去给他们启蒙一下吧!要不,不是落下个伪科学的恶名吗?方舟子那斯又要找上门来批了,不管怎么说,您总要“科学”地用“科学”才能服人哪人在瞬息万变中,一个阳我心为善,一个阴我心为恶是否在心中交织幻变不仃呢?(那您的真心呢,没了,给狼衔走了?还有,既然说“三心二意”,了,何不把二意也一并解释
为什么要早给孩子读经,经的能量性比典的能量性强,(呵呵,神话还是武林密笈?可以尽快给孩子达到强阳抑阴的作用,使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阳我主事,迈入人生之旅而造福民族和国家。
典需不需要读,也非常需要读,只是楼主您只看了几帖而己,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总结历史经验,结合现代科学和人体生命科学,将经典诵读科学合理的安排在人生的生命规律之中,达到了培德、开慧、益智的整体效应,这在全国各大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开展中显示出了他强大的生命力。(这种所谓的中华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闻所未闻,还全国大中小学呢,所以说您在广告YY是垃圾,再次拜托,别把现代科学和伪科学“人体生命科学”放在一起,这是对科学的玷污,二者也不是一个逻辑层次
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是道德的子孙,道德与生俱来就与我们血脉相融,潜藏于我们心灵之中,道德就是最高的境界和学问,她也是各类学术学问的最高追求,如果您也是热爱老庄学说者,这大概应该是我们的共同认识吧。(知道一些老庄学说,但没觉得和您有什么共识。您是说老外都是不讲道德人的子孙?咱家在澳洲和欧洲时,倒没看出他们有多少不道德,倒是一些龙子龙孙们有不道德事给咱撞上了,公共场所内吸烟,当然全是龙人们在的时候
我不否认我发帖的目的,想让更多的家长孩子尽快掌握读经的真谛和门坎,我们已经失误了几代人了,传统文化在现在的孩子们身上找不着了,作为每一个中华之土都应该振臂而喊呀,民族的复兴首在道德的复兴,我们不难看到没有道德制约的现象给社会给国家带来的危害和阵痛是多么可怕。(早有人指出过,经济活动中只要利益达到100%以上,别说道德了,法律和脑袋都不要了,要不怎么有那么多贪官?这种情况下挺而走险是很正常的事,不多说了,三鹿毒奶粉,稍早些时候以竹签代替钢筋建房的丑闻,有本事,你去给他们诵道吧。
我不知道楼主发帖是否也带表着一种观点或一种导向呢?如是没有观点和导向,我们决对不会在论坛发帖的,是这样吗?(咱家本来只想说说孩子的事,并不想有什么观点和导向,您的提醒倒正是时候,这次给您的点评确实是有观点和导向了,您代表谁呀,您想把我们导到什么地方去呀?对恶人以德报怨吗?中国的汉奸买办,无良奸商和无良学者正是这么导的)既然我们都潜移默化的起到导向作用,那么就应该站在历史的角度去全面分析和把握,不然我们会因不明而造因于无知中。(是谁造成我们的无知的,您倒也从历史的角度想想吧
仅属探讨,欢迎批评


另:本来想向楼主交流学习一下教子读书的经验乐趣和烦恼,不成想程家杀出,有点败兴。对此回贴用词有点直白,可能水了楼主好贴?罪过罪过。建议楼主另开新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2#
发表于 2008-10-3 00:05:21 | 只看该作者
再补充一句:
俺没有对老庄有什么偏见,孩子现在在读论语,准备读完后再接着读老子。(先读论语只是想论语字多啊,这个读完了老子就好读了)只是不想让孩子认为这是道教和儒教,只当是道学和儒学,以后是否成教了,那是孩子长大成人后自己的事情。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1 收起 理由
阳光女人 + 2 + 1 和俺们的计划顺序一样哦。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3#
发表于 2008-10-3 00:25:58 | 只看该作者
虞① 舜 耕 田
虞 舜 大 孝,竭 力 于 田,象 鸟 相 助,孝 感 动 天。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这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古圣先贤以至德垂宪万世。在上古时代,有三位皇帝:尧、舜、禹非常著名,他们均因德行至大而受四方举荐登上帝位。这其中,大舜因“至孝”而感动天地,被尧帝选中为继承人,他的故事也被列为历代孝行故事之首。
尧帝十六岁称帝治理天下,到八十六岁时,年纪大了,希望能找到一个合适的人继承帝位。于是他征求群臣的意见,没想到众位大臣异口同声的向他推荐一个乡下人——舜,因为此人是一个著名的孝子。从这里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把孝行放在德行的首位,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必定会爱护天下的百姓。
舜即位之后国号为“虞”,历史上称他为“虞舜”。
虞舜,本姓姚,名重华。父亲叫“瞽瞍” ②,是一个不明事理的人,很顽固,对舜相当不好。舜的母亲叫“握登”,非常贤良,但不幸在舜小的时候就过世了。于是父亲再娶。后母是一个没有妇德之人。生了弟弟“象”以后,父亲偏爱后母和弟弟,三个人经常联合起来谋害舜。
舜对父母非常的孝顺。即使在父亲、后母和弟弟都将他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的情况下,他仍然能恭敬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他希望竭尽全力来使家庭温馨和睦,与他们共享天伦之乐。虽然这其中经历了种种的艰辛曲折,但他终其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不懈地努力。
小时候,他受到父母的责难,心中所想的第一个念头是:“一定是我哪里做得不好,才会让他们生气!”于是他便更加细心地检省自己的言行,想办法让父母欢喜。如果受到弟弟无理的刁难,他不仅能包容,反而认为是自己没有做出好榜样,才让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经常深切地自责,有时甚至跑到田间号啕大哭,自问为什么不能做到尽善尽美,得到父母的欢欣。人们看到他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懂事孝顺,没有不深为感动的。
舜一片真诚的孝心,不仅感动邻里,甚至感动了天地万物。他曾在历山这个地方耕种,与山石草木、鸟兽虫鱼相处得非常和谐,动物们都纷纷过来给他帮忙。温驯善良的大象,来到田间帮他耕田;娇小敏捷的鸟儿,成群结队,吱吱喳喳地帮他除草。人们为之惊讶、感佩,目睹德行的力量是如此巨大。即便如此,舜仍是那样的恭顺和谦卑,他的孝行得到了很多人的赞美和传颂。不久,全国各地都知道了舜是一位大孝子。
那时候尧帝正为传位的事情操心,听到四方大臣的举荐,知道舜淳朴宽厚、谦虚谨慎。但治理天下惟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胜任。尧帝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并派了九个儿子来辅佐他。希望由两个女儿来观察、考验他对内的行持;由九个儿子来考验他对外立身处事的能力。
娥皇和女英,明理贤慧,侍奉公婆至孝,操持家务农事也井然有序,不仅是舜的得力助手,也成全了舜始终不渝的孝心。有一次,瞽叟让舜上房修补屋顶。舜上去之后,想不到瞽叟就在下面放火。当大火熊熊往上燃烧,就在万分危险之时,只见舜两手各撑着一个大的竹笠,像大鹏鸟一样从房上从容不迫地跳下来,原来聪慧的妻子早已有所准备了。
又有一次,舜的父母又用其他方法来谋害他,想把他灌醉后杀害。可是他的两个妻子事前就给他先服药,让舜即使终日饮酒也不能伤害到自己的身体。
还有一次,瞽叟命舜凿井。舜凿到井的深处,瞽叟和象想把舜埋在井里,就从上面往井里拼命倒土,以为这样舜就永远回不来了。没想到舜在二位夫人的安排下,早已在井的半腰凿了一个通道,从容的又躲过一劫。当象得意的以为舜的财产都归他所有时,猛然见到舜走了进来,大吃一惊,慌忙掩饰了一番,但舜并未露出忿怒的脸色,彷佛若无其事。此后奉侍父母,对待弟弟,越加谨慎了。
舜初到历山耕种的时候,当地的农夫经常为了田地互相争夺。舜便率先礼让他人,尊老爱幼,用自己的德行来感化众人。果然,一年之后,这些农夫都大受感动,再也不互相争田争地了。
他曾到雷泽这个地方打鱼,年轻力壮的人,经常占据较好的位置,孤寡老弱的人就没办法打到鱼。舜看到这种情形,率先以身作则,把水深鱼多的地方让给老人家,自己则到浅滩去打鱼。由于一片真诚,没有丝毫勉强,令众人大为惭愧和感动,所以短短的一年内,大家都互相礼让于老人。
舜还曾经到过陶河的地方,此地土壤质量不佳,出产的陶器粗劣。令人惊讶的是,舜在此地治理一年后,连陶土的质量都变好了,所做出来的器皿相当优良。大家一致认为这是舜的德行所感召的结果。后来,只要他所居之处,来者甚众,一年即成村落,二年成为县邑,三年就成为大城市。亦即是史上所称的“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尧帝得知舜的德行后,更加赞赏。于是考验他种种的能力,舜也毫不畏惧接受了诸多艰难的考验。一次,尧帝让舜进入山林川泽,考验他的应变能力,虽遇暴风雷雨,然而舜凭着智慧与毅力,安然无恙的回來,他的勇敢镇定,使尧帝坚定了舜的德能足以治理天下。

舜历经种种考验之后,尧帝并未马上将王位传给他,而是让他处理政事二十年,代理摄政八年,二十八年之后才正式把王位传给舜。足见古代的帝王对于王位的继承,确实是用心良苦,丝毫不敢大意。假如不能以仁治世,以德治国,国家就难以长治久安。
当舜继承王位时,并不感到特别的欢喜,反而伤感地说:“即使我做到今天,父母依然不喜欢我,我作为天子、帝王又有什么用?”他的这一片至德的孝行,沥血丹心,莫不令闻者感同身受,而潸③然泪下!然而,皇天不负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终于感化了他的父母,还有弟弟象。
《孟子》云:“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舜能做到孝顺,我们也能。因为我们天性中都有一颗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爱心。假如我们能以舜为榜样,真正尽到“孝亲顺亲”的本分,深信,必能缔造幸福美满的家庭。继而,再将“孝”扩大到我们周遭所有的人、事、物,任何的冲突对立都会冰释消融。这至孝的大爱孕育出的是上下无怨、民用和睦的和谐社会。
愿我们都能以身作则,相互勉励,做一个真正的孝子。
【注释】①虞:yú。 ②瞽瞍:gǔ sǒu。③潸:shān,流泪的样子。


[ 本帖最后由 行一 于 2008-10-4 23:1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4#
发表于 2008-10-3 01:16:00 | 只看该作者
仲 由 负 米
子 路 尽 力,负 米 奉 亲,亲 没 仕 楚,叹 不 及 贫。
仲由是周朝春秋时候鲁国人,字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他从小家境贫寒,非常节俭。经常吃一般的野菜,吃得很不好。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很远很远的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的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暖暖,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给他很优厚的待遇。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每年给的俸禄非常多。所吃的饭菜很丰盛,每天山珍海味不断,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的感叹。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即使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他是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啊!

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的人,但他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他以特别的教诲。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他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1.不强不达:一个君子如果有理想有目标,可是不能承担责任,不能坚强,不能发奋图强,就没有办法达到想要达到的目标,实现理想是不可能的,所以孔子告诉他一定要坚强。
2.不忠无亲:做事一定要忠于职责,否则就没有办法团结为你效劳的人。
3.不恭失礼:做任何事情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没有发自内心真诚的处事态度,就是个失礼之人,也没有办法广结善缘,得不到大家的支持,要推动政事就很困难。
4.不信无复:人一生最讲究的就是信用,如果一朝失信于人,往后要别人相信会更加困难。
5.不劳无功:做官之人首先要以身作则,凡事要躬亲,做好典范,才能把事情做好否则手下的人不愿意向你学习,你如何施展你的抱负呢?
子路在回卫国帮助国君平叛时,因寡不敌众,被敌人的武士击中,帽子的带子断了掉在地上,他从容地把帽子戴好,整理好自己的衣服,说:“君子虽死,但不能让帽子脱落而失礼。”他不幸死于卫国的噩耗传来,孔子非常痛心,自从他收子路为门生后,子路经常跟随在老师身边,孔子说:“有子路在我身边时,从来没有任何人敢对我恶言相向,也没有人敢污辱我。”所以他很感慨,痛心一位贤才就这样死于卫国。
子路的这种精神是孔子教诲他的,一个君子从始至终都要恭敬有礼,所以子路在临终还犹然记住老师的教诲,可见孝顺的人一定是尊师重道之人,子路就是一个很好例证。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孝无贵贱之分,上自皇帝下至百姓,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你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 本帖最后由 行一 于 2008-10-4 23:0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发表于 2008-10-3 09:22:27 | 只看该作者


八百子弟诵读老子(图)八百民工子女诵读老子(图)
       每天早上7:30,玉环陈屿外来民工子弟学校都会传来朗朗书声,800多民工孩子操场上齐声诵读《德道经》开卷歌和“双一章”。
      这里的孩子几乎来自全国的各个省份,由于地域不同,习惯爱好差异,以及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巨大落差,孩子们在一起要想统一整齐、协调一致地学习生活,难度就相当大。该学校以“德慧智”经典教育为指导,在学生中扎实开展经典诵读,一年来孩子的礼仪养成明显提高,团结友爱、尊敬师长成为自觉要求,孩子们的智力进步尤其明显。
       校长高柄军自豪地说:“有的孩子只几个月,可以把熊春锦先生的〈德道三字经〉都背下来,这个记忆力真是不可思议!”
       图为孩子门在操场上放声诵读。(摄影林楚柄)

[ 本帖最后由 心心白木 于 2007-3-27 21:00 编辑 ]
附件 经典晨读1.JPG (52.51 KB) 2007-3-22 13:51

经典晨读2.JPG (36.49 KB) 2007-3-22 13:51

经典晨读3.JPG (29.15 KB) 2007-3-22 13:51

经典晨读4.JPG (34.8 KB) 2007-3-22 13:51




UID213 帖子2006 精华45 积分6394 阅读权限100 在线时间687 小时 注册时间2004-12-26 最后登录2008-9-24 查看详细资料





[ 本帖最后由 南郑德慧智幼园 于 2008-10-5 15: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6#
发表于 2008-10-3 10:30:14 | 只看该作者
[quote]原帖由 行一 于 2008-10-3 00:25 发表
老子《德道经》第七章 立戒(44)
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
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


哈哈哈  论坛中也有名利可争,真成了不解之缘了。我看双方帖子并无冲突,确属正常探讨,起心动念都无过错,却被有心人曲解,我辈如都如此气量狭窄,谈读经谈国学大概有点骗人的味道哟。
    经典中的智慧不是用来争强好胜的哟,不要掉了君子之风,唇枪舌剑又为哪般?争名?夺利?您强我弱?您对我错?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我们还是好好读一读《德道经》第七章吧。知识的拥有如果没有道德心灵的驾驭是很可怕的哟,是非颠倒,黑白不分,以假乱真,头头是道,最终误人害己。

***
我争什么呀,我既没有办班,也无意于此。我更不想成名,网上虚名可瞬间成风。不小心成了有心人,还曲解,呵呵,那就算是个有心人吧,曲解一词还是还给您吧,正常思维的人都可以分析分清曲不曲解。即便俺气量比周瑜还小又如何不能谈论语老子吗?一说读经就成了骗人的味道?什么道理?难道经典就是教人气量要大吗?或者以德报怨吗?我还真知道有气量大的人,这不前不久中国的投手们大方极了,一转手就送给美国8000亿美元资产,如果您还更大方,再送8000亿好了。8000亿拉,那是个什么概念?我昨天坐公交时还听到两个民工说他们条件好极了,比起他们在青岛找不到工作睡大街的老乡。他们一个月才挣,往好里说吧,1000块人民币。

虚伪的什么君子不做也罢,毛和鲁迅就都不是君子,前者主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而后者会痛打落水狗。君子之说,只是一家学说罢了,中国有百家学派,儒为大,但仅此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7#
发表于 2008-10-3 10:44:2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行一 于 2008-10-3 01:16 发表
笑菩提您好!
   她们两位发帖我看了一下只是双方缺少点沟通而已,只是觉得您得斗争的气息很浓呀,我看到都笑,还是平心静气的想一想吧、、、、言语过激不利于论坛交流的,话也不要说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和谐论 ...


您想笑那就笑罢。知人者慧,自知者明。那种什么会议,见得多了,你拿钞票,我有正绩,当然了,将欲取之,必先与之,送几本书太小意思了。反正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都和谐了。这不sanlu也快和谐过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
发表于 2008-10-3 11:14:21 | 只看该作者
效果这么好? 难以置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9#
发表于 2008-10-3 12:08:21 | 只看该作者
继续关注此贴的讨论情况。并坚持自己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0#
发表于 2008-10-3 15:17:49 | 只看该作者

闵① 损 芦 衣
孝 哉 闵 子,衣 芦 御②车,感 父 救 母,千 古 令 誉。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③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连续生了两个弟弟。人都有私心,因为不是自己亲生的,所以后母对待孩子就有很大的差别。后母平时对子骞很不好。严冬,后母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孩子穿着保暖的棉花做的棉衣,两个小孩子就算是在户外玩耍也感觉不到冷。可怜的子骞却裹在件单薄的芦花做成的衣服里。数九寒天,寒风刺骨,子骞经常被冻得四肢僵硬、脸色发紫。就是在这种极大的差别中,子骞也从来没有一点怨言。假如今天是我们,在这样的家庭生活中,是不是能够承担?是不是有勇气继续生活下去?今人或许没有办法,可是对子骞来讲,他一点都不感到难过,一点也不抱怨他的后母。
在一个严寒的冬天,子骞的父亲外出办事,要子骞驾车。冰天雪地,子骞身上芦苇做的衣服哪里能抵挡住冬天的严寒!双手被冻僵了,嘴唇冻紫了。一阵寒风吹过,子骞剧烈抖动的身体实在没法抓紧缰绳,一失手,驾车的辔鞍就掉了,这引起了马车很大的震动。
坐在后面的父亲身体猛晃,很是生气,心想:这么大了连马车都驾不好!便要下车呵斥。正要斥骂时,突然发现子骞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很是奇怪,便上前拉开子骞的衣襟,顿时脸色大变,眼睛湿润:原来,子骞的“棉衣”里全都是一丝丝的芦苇絮,没有一片棉花的影子!这样寒冷的天气,怎么能忍受的了呢。让孩子在三九天里冻成这样,遭这样的罪,是自己没有做到作父亲的责任啊!这时,父亲也火冒三丈,没想到,同床共枕的妻子竟然这样恶劣,居然对一个孩子都如此狠毒。当即决定把妻子赶出门去。子骞听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含泪抱着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就是说,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可是如果母亲不在的时候,家里的三个孩子就都要受冻挨饿了。他的这番话使父亲非常地感动,于是就不再赶他的后母了。看到闵子骞一点都不怀恨于心,后母深受感动,她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相当的后悔,最后也把子骞看成和自己的小孩一样的爱护。
子骞一番挽留后母的话,非常的凄凉,非常的恳切,又非常的悲愍,完全是肺腑之言,连铁石心肠的人听后,都为之声泪俱下,他的天性是何等的孝敬、纯洁,何等的淳厚、善良。
在当时,如果子骞的父亲一怒之下把后妻赶走了,那么可以说,这个家庭从此以后就天伦不再,妻离子散,这是何等的悲惨。可是因为有这样一位孝子子骞,才使整个家庭为之转变,从可能沦落到悲惨境地的家庭转变为幸福温馨。这个力量只在我们一念之间,这一念就是纯洁之孝,也就是每一个人心目当中都有的自性的纯孝。
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流传千古,让后代的人都来赞美闵子骞的孝心孝行。如果我们也是生长在类似的家庭环境当中,我们也应该要懂得与后母好好的相处。如果能向子骞学习,相信在家庭生活当中,一定可以免去许多的误会、许多的争执、许多的不愉快。人都有孝心、孝行,天下不会有人心肠会像铁石一样,只要我们肯用心,发自内心对父母孝顺奉养,父母再怎么不好,也都会有感动的一天。
【注释】①闵:mǐn。 ②御:yù,驾驶车马。 ③骞:qiān。


[ 本帖最后由 行一 于 2008-10-4 23: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7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8 20:32 , Processed in 0.090580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