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965|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贴] 小学生家长:小升初负担何其重 请救救孩子(转新浪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21 12:3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生家长:小升初负担何其重 请救救孩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8日 15:31   中国青年报
  我是郑州市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的母亲,因为孩子面临“小升初”而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使我忧心忡忡。
  实际上前几年我就已经对“小升初”的一些不正常现象有所耳闻。那时看到我的老同学给孩子每周报三四个英语班,而且全程陪读,我感到很不理解。她们告诉我是为了考外国语中学,因为全市只有这一所学校可以选拔小学优秀毕业生,名额特别少,所以大家都在拼命。
  后来我又听说:有的孩子因为最后没有获得考试资格而精神崩溃试图自杀。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被分入薄弱初中,从春天开始就带孩子频繁参加一些名校办的分校的招生考试,如郑州一中、外国语中学、实验中学、郑州中学、五十七中等等,考上才有资格掏钱上初中。
  从我的孩子进入六年级以来,他的噩梦也开始了。因为孩子成绩比较好,被老师列为培优对象,英语、数学、语文三科都有,老师告诉我们考外国语中学时经常会有数学、语文方面的题,只不过是用英语形式出题罢了。孩子几乎每天培优课都要上到晚上6点以后,第二天早上7点半之前还要到校上早读。
  同时,老师还要求参加校外的英语辅导班,周六、周日的时间几乎被占满。每天除正常的校内作业外,还要做培优作业,同时每天至少做一套中招的英语卷子。
  这样的作业量让我惊呆了,马上与老师沟通,然而老师给我列举了若干学生勤奋刻苦学习的事迹:某某报了几个课外班,某某晚上学习到深夜12点以后,某某的家长是如何放弃工作陪孩子学习的。
  没有办法,为了避免孩子因完不成作业挨训,我要经常替他写作业。培优班的孩子在学校被要求停上所有副科,如美术、音乐、体育等,全身心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每隔几周就进行一次测试,考后按成绩排座位,成绩差的被淘汰。孩子的身体和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自己的孩子有幸被选入培优班,虽然负担重,但心里还有些自豪感。可全班80个学生,进培优班的不到10人,那么另外70多个学生和他们的家长又有何感受呢?他们早早地被学校打上“差生”的印记,被老师冷落到一边。
  此外,参加校外辅导班一个班一年大概需要近2000元,很多孩子报了3个以上的辅导班,经济负担何其重啊!培优班的学生每天都在学英语,没有时间阅读中国的古典名著,中国的传统文化如何去传承,这又是何等的悲哀呢?!
  今天我看到中国青年报上关于北京市“小升初”的报道,我是流着眼泪看这篇文章的。我切身感受到家长们所承受的压力;孩子们失去了童年的快乐,过早地背负了沉重的负担。
  请救救我们的孩子吧!
  (本报记者 潘志贤整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2:40:02 | 只看该作者
两个孩子的小升初之路:名校狂抢VS狂找名校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6日 16:23   中国教育报
  他们是两个小学六年级的孩子,他在东城上学,她则就读于宣武区某所重点小学。一样的年纪,一样处在小升初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升学之路却截然不同。他被多所名校争抢着提前预定,她却正在临阵磨枪卖力地学着奥数、英语。这两个孩子,是北京千万个小升初孩子的缩影,他们到底有着怎样不同的小升初经历呢?
  一个名校疯狂抢 一个疯狂找名校
  在北京某教育培训机构从事专家顾问工作的周老师的儿子小风(化名)正在东城的某所小学上六年级。记者问到孩子升学的事情时,周老师春风满面地说:“4中、5中、2中、三帆都给我们发邀请了,5中给我们打了好多次电话,说来了可以直接进实验班。我们同5中只签了个暂时协议,如果我们被人大附中录取了,协议自动作废。”
  从事会计工作的李女士,她的女儿小雨(化名)在宣武区的某所知名小学读六年级。上周六下午,记者在某家教中心碰见李女士时,她正带女儿来补习英语。“我们什么证都没考,现在考什么也来不及了,主要是想让孩子把漏洞再补一补,没准面试的时候用得着,另外一些学校不是还可能举行笔试吗?”
  重量级荣誉证书为升学铺路
  小风四年级就学起了奥数,自此拿奖不断。“像什么‘走进美妙花园’啊、‘迎春杯’啊,该有的奖项我们都拿到了,其中荣誉最高的是他去新加坡参加的一个国际比赛的金奖。”此外,在公共英语取消之前,小风就已经通过了公共英语二级考试。
  除了这些竞赛、考试证书外,小风获得的荣誉也数不胜数。正是有这些重量级的荣誉证书铺路,小风的小升初之路走得异常顺畅。“那些好学校都希望找到好生源,他们在网站上看到我儿子的获奖信息,就主动给我打电话,要录取他。”
  没“证”没“杯”缺分量小雨上小学的前四年,李女士一直坚守着“快乐小学”的信念,没有给孩子报过任何课外辅导班。“现在想起来挺后悔的,好多家长都是一年级就给孩子报班了。”其实小雨的成绩也很优秀,在这所重点小学里,她一直名列班级前十名,还拿过市级游泳比赛的奖。“校三好我们也年年都是,但这根本没用。想进名校,是优秀的孩子与优秀的孩子竞争,那可不都是三好吗。”
  李女士说,过硬的证书还是奥数,其次是公共英语、三一口语这类的英语证书。“我们当时想法太单纯,国家政策不是说不准考奥数了吗,当时我们还挺高兴,心想这下正好不用学了。谁知道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大家仍然在疯狂地学,而且轮到我的孩子小升初了,那些好学校也仍然要看这些。”
  培训班车轮战谁都少不了
  虽然小风和小雨走在截然不同的升学道路上,但录取通知书一天没来,这两个孩子一样得往培训班里扎,这两个家庭的家长们一样得奔走操劳。
  周老师最喜欢的学校是人大附中,人大附中每年都会从仁华学校里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吸收进来。“当时一共有二三十个班,我们还觉得二班挺好,但后来孩子考进了一班。为了保住成绩,听说培训机构还有超长班;等孩子进了超长班,以为这已经是最顶尖了吧,孩子回来告诉我们,还有竞赛班;后来,他努了把力,连竞赛班也考进了。”现在,小风每周末仍然要去仁华上课。
  小雨的周末则显得更加忙碌。“因为她是住宿的,平时8点就回宿舍睡了,每天都比别的学校的孩子少学习两个小时,所以就只能在周末拼命往前追,孩子着急,我们家长也急。”李女士告诉记者,小雨每周六上午学奥数,下午学英语,周日上午去上8中的培训班,下午写作业,准备返校,“孩子现在很累啊。”“他们学校布置的硬性作业不多,但自主作业多。比如写周记,3篇算达标,老师给你评一颗星,写5篇可以评两颗星,以此类推,要想评的星多,那就得多写,哪有头啊。”
  家长奔走操劳受煎熬
  虽然已经被名校预定,周老师悬着的心仍没有放下。“说实话,我们现在也还没有尘埃落定,因为人大附中并没有告诉我们一定会录取,所以只能被动地等。没有通知,心里就只能是七上八下,各种小道消息都会让我们这些家长心惊肉跳,特别受煎熬。”
  李女士说,在他们这些家长们看来,小升初就像一场赌博。“去年我同学的孩子,目标学校是十一学校,但他们的第二选择——西城外国语学校的通知先到了。到底去不去呢?去的话,不甘心,不去的话,学校可不等你,万一最后第一选择的通知不来,只能电脑派位,说不定派的学校比西城外国语学校还差。当时我那同学咬一咬牙,没有让孩子去。好在最后十一学校的通知终于来了。”李女士的朋友算是赌赢了,而李女士身陷的这场“赌局”,结局会是什么样子,李女士仍然在苦苦的挣扎中等待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2:40:24 | 只看该作者
口述:小升初择校 我害了孩子一辈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09:37   中国青年报
  “我真的后悔呀,如果当初没交那3万元,女儿至少比现在快乐。”面前的丽媛,眉头拧成了疙瘩。3年前,丽媛也是这样拧着眉头,不过她当时愁的是如何把手里的3万元交出去。
  丽媛的女儿婷婷三年前“小升初”,当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市宣武区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当时有500多个孩子参加那个学校的考试,我们考了第20名,成绩挺好的吧。”提起女儿当时的成绩,丽媛现在仍然挺自豪。
  就是这第20名的好成绩让丽媛对女儿的未来有了更高的期许,她希望女儿能到高等学府云集的北京市海淀区读书。于是她和女儿加入了硝烟弥漫的“择校”大战。
  让她没想到的是,3年前的艰苦择校只是给女儿搭建了一个高起点,但是却没能让女儿在高点上起飞。
  孩子没了自信总是躲在教室的角落里
  今年9月,婷婷升入了初三,开学第二天就发烧,医生诊断是肺炎。丽媛已经数不清这是婷婷上中学后第几次发烧了。
  自从升入了这所理想的中学,本来身体健壮的婷婷越来越容易得病了。起初,丽媛还以为女儿是到了

青春期,由于生理变化而引发的一些正常身体反应。婷婷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原来开朗活泼现在沉默寡言。这更让丽媛觉得女儿的变化是因为青春期。
  到了初二的下半学期,丽媛逐渐发现,婷婷生病的频繁期主要出现在考试前后,尤其是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几乎每到这个时候婷婷就会生病。
  医生曾经建议丽媛,别给婷婷那么大压力,或者干脆让孩子休息一段时间。
  “哪敢休息呀,这课可是落不得的呀!”丽媛说。
  “上次期末考试前,婷婷有一天发低烧”,丽媛回忆说,她觉得问题不大,也怕耽误了期末复习就没让婷婷请假。没想到第二天婷婷就发起了高烧,赶快中药西药一起上,这么前后一折腾,“光数学课就耽误了9节”,“他们学校的9节课跟其他学校可不一样呀,至少相当于其他学校两三周的课程”。在丽媛眼中,婷婷的学习不是按学期来计算的,而是按课时计算的,为此,丽媛给婷婷请了3周的数学家教追赶进度。
  学习成绩跟不上只是让丽媛后悔的一个方面,更让她着急的是曾经人见人爱的女儿现在动不动就发脾气,要不然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几个小时不出来。
  上了中学,老师不再像小学老师那样,大事小事都会跟家长沟通,所以起初丽媛并不太了解婷婷在学校的情况,以为老师没找家长就意味着孩子在学校应该没有什么问题。
  一次,丽媛临时出差,有些事情想当面告诉婷婷,于是,就到了婷婷的学校。当时还没有下课,丽媛便在教室门外等候。
  这天在学校看到的情景深深刺痛了丽媛的心,也让她开始怀疑当初自己不顾一切地为女儿择校的正确性了。
  “我当时着急出差,并没准备旁观女儿上课的情况”,丽媛描述着回忆了无数次的情景,“只是不经意地向教室里望了望,我突然看到女儿就坐在几乎跟老师并排的一个单独的位子上,其他同学正在热烈地跟老师讨论着一道物理题,只有女儿缩在那,眼睛空洞地看着黑板,毫无生气”,丽媛的声音有些颤抖,“我的眼泪当时就涌了出来”。
  后来丽媛才知道,由于婷婷的成绩总是落在其他同学后面,老师把婷婷的课桌椅搬到了讲台附近,一是为了督促她听讲,另外也是为了及时了解婷婷听不懂的地方。
  虽然老师的初衷是想帮助婷婷,但是却让婷婷实实在在地感到自己是个“差生”了。
  丽媛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女儿的压力,她再也不敢在婷婷面前提学习的事儿了,也不再追问她的成绩。
  初三来了,意味着中考就在眼前。
  “如果3年前我没有给女儿择校,也许婷婷能在宣武区那所学校学得不错,她的成绩在那儿可是拔尖的”,丽媛说,现在她准备再次给女儿择校了,“没办法,女儿现在的情况估计很难考上一个好高中,除了择校没有别的路可走”。
  从主动到被动,丽媛带着女儿走上了一条择校不归路。
  择校择出了不劳而获的姐妹
  如果说择校对于婷婷来说是一条不该走的路,她也许还有调头的机会。但是对于赵棋、赵琴姐妹的教育路来说,已经很难再改变了。
  结婚多年后才先后有了姐妹俩,赵建国夫妇对姐妹俩十分溺爱,只要姐妹俩提出的要求,夫妇俩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满足。
  赵建国夫妇的烦恼是从大女儿赵棋中考开始的。
  赵棋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时的成绩还能凑凑合合,中学以后的成绩则越落越远。中考时,赵棋连个最普通的技校都上不了。
  为了让女儿有个不错的将来,赵建国托关系花钱,终于把女儿弄到了太原最好的中学。
  赵建国意识到了钱在为女儿择校过程中的重要性,于是辞掉了让很多人羡慕的

公务员职位,下海做起了进出口生意。
  进了好学校,赵棋的学习成绩更差了,爸爸做生意则更卖力了。终于,在赵棋高考前夕,赵建国花了5万元为赵棋强化英语,又花了30万元把赵棋弄到了加拿大一所不知名的大学。
  几乎没花多大力气,赵棋从“差生”成了

留学生。
  去年,在国外混了3年的赵棋,成了“海归”,就在一家人欢天喜地地等着赵棋成就一番事业的时候,赵棋却告诉大家,她在加拿大什么也没学到,大学也只上了1个多月,“在国外的留学生太苦了,我不想受这份罪”,赵棋说。
  现在赵棋嫁了个美籍华人,在北京做起了“海待”。
  赵建国终于意识到,自己不停地为孩子花钱、择校,只能给孩子提供一个通向成功的路径,并不能教会孩子如何成功。
  但是,此时的二女儿赵琴已经走上了跟姐姐十分类似的道路。
  有了赵棋的经验,赵建国从赵琴上小学起就一直在为她择校,小学、初中、高中上的全是太原最好的学校。
  由于学习实在跟不上,赵琴从高二起就长期泡在家里歇病假。
  今年高考前,赵琴向爸爸提出也希望像姐姐那样到国外去留学。赵建国不希望二女儿再走大女儿的道路,狠狠心没同意女儿的要求,并且强迫女儿参加了高考。
  两年辍学在家,再加上学习基础很差,赵琴的高考成绩可想而知。
  “你去死吧!别烦我了!”高考结束那天下午,赵建国站在女儿房间门口,怯生生地叫女儿去吃饭,没想到等到的是女儿的吼叫。
  为了这个高考,赵琴可是憋了一肚子的火。
  这火当然是冲着爸爸的。
  “我知道她在生我的气,怪我没让她出国,让她在大家面前出丑了”,年纪都快奔60岁的赵建国说到女儿,每个字里都透着对女儿的歉疚。
  虽然赵建国最后的努力无法改变女儿根深蒂固的“不劳而获”的思想,他还再做着最后的挣扎。
  “我给女儿留出了30万元”,赵建国说着自己的计划,“这回,我不再帮她铺好路了,让她自己决定今后做什么,然后让她凭自己的能力去试,最后实在不行了我再拿出这笔钱”。
  择校是对孩子的二次伤害
  “新高一的学生在我们学校是非常特殊的群体”,地处北京中关村地区的一所普通中学的校长介绍,他们学校每年的新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择校没成功的学生,“这些孩子的心理极其脆弱,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比他们的实际水平低很多”。
  “我是剩下的”、“我失败了”是这些孩子最普遍的心理状况。
  “家长以为给孩子择校是在帮孩子,其实,对于某些孩子来说,择校是对他们的二次伤害。”这位校长说。
  择校的孩子大多数是考试没考好的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已经让一些孩子背上了心理包袱,再看着家长为自己托人、找关系,更会加大孩子们的心理压力。
  成功择校的孩子,有的能受到激励迎头赶上;有的孩子则由于基础不好等因素,无法赶上新学校的学习节奏,失去自信,从此一蹶不振。
  择校没有成功的孩子,心理则更受打击。
  “反正我也进了坏学校了,努力还有什么用呀。”这位校长介绍,他们学校不少自暴自弃的孩子就是在这种想法引导下放弃自己的。
  “择校也是造成孩子和父母之间矛盾的一个原因。”北京市某中学从事学生心理辅导的魏老师说,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学业当成了被迫为父母完成的任务,“消极怠工”,学习效率很低。
  上海的历津今年已经是第三次参加高考了,每次高考成绩不理想,父母就会给他选择更好的高考复读学校,但是,无论上多好的复读学校,历津总是无精打采,所以,成绩也没什么起色。
  “反正他们已经管惯了,考不好再复读呗”,提到两次复读,历津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一点儿也不着急,“我即使努力了,考上的学校也不一定是他们满意的,还不如这么耗着,什么时候他们烦了,也就不会再烦我了”。
  历津的心态或许太消极,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实情况:孩子放学的路上,背着书包的更多是家长而不是孩子;“小升初”的现场,家长比孩子多;高考咨询会,几乎看不到孩子的身影。
  一位老教师说:说到底,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父母能不能把选择权利还给孩子?(记者:樊未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4-21 12:41:45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希望是:孩子过个快乐的小学,又能读个好中学,好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4-21 13:12:55 | 只看该作者
取消了小升初考试

负担当然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5-24 08:26:4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10-12-31 22:03:1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1-1-1 00:03:57 | 只看该作者
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国内的孩子在哪里上学都不轻松,国内人太多了,没办法
我认识一个在国外经商的W先生,他说孩子在国内上不了什么好学校,竞争的太累,现在在国内上上中学,学学中文,等到该上大学的时候就送出国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1-12-13 23:09:49 | 只看该作者
国内的孩子在哪里上学都不轻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1-12-18 11:51:32 | 只看该作者
小升初,几家欢乐几家愁啊。中国的特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9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07:39 , Processed in 0.17826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