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6577|回复: 1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的智慧!-季谦先生在深圳期间关于教育的精彩论述(完整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10 20:57: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育的智慧
                                                                  季谦先生(王财贵教授)谈教育
    清羽按:(在深圳数天录了不少好宝贝,可惜一直没有腾出时间整理出来,真是我的罪过!先生的讲话本来就各个精彩,因时地场合面对人物不同,有时更有仿佛神来之语,精到独到而不夸张不矜持,恰如其分正中我等下怀。听的人每每循理而入可开生面受无尽之启发与润泽,先生所述又正是人人心中所有口中所无的关节处。这场演讲虽然是先生讲教育的智慧,但在下觉得不止讲出了教育的智慧,也讲出了人生的智慧管理的智慧等等乃至于入道之门。因此无论如何觉得都该有人把他整理出来传播给更广泛的大众,让先生的智慧如春风化雨,遍撒一片干涸的人间世。)

  孟丹梅老师:我们在座的因为都是做读经教育推广的,感受到做读经老师的各个都有实在的受用,因此也想特别祈请老师(季谦先生)给我们再次讲讲读经教育和教育的智慧!(众鼓掌)
  先生:(笑)本来说过年来这里休息两天,结果天天开会,呵呵不得闲。(众亦笑)刚提到怎么办读经班?就一路谈下来,谈到有个问题。有人说私塾啊这个读经班好办,有人说不好办;说读经的老师好当或不好当,我就引用昨天晚上赵升君所说的,读经老师真的太占便宜了,那其实不应只是私塾读经老师,应该天下所有老师都“占便宜”才是。所以就提到我们如何做一个老师,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是用智慧来做老师,不是用劳力做老师。
  教孩子有以下这三种模式。如果老师是怠惰的懒惰的那自不用说了,如果是负责任的老师也有三种。一种是很认真,花了很多精神力气,这种认真我们可以把它比喻做挑砖头,挑砖头的苦力很认真,他一个一个砖头挑,也很努力可以把一件事情完成。这个老师把孩子当砖头一样挑,把我们的孩子当死东西,也会有一定功效,把砖头从这里搬到那里的功效,不过砖头还是砖头。那另外一种方式,也是一直照顾学生,照顾的也很周到;他一直提防着学生,生怕那个学生出差错,学生一旦出差错他一定要管,他管的很严格,这不是挑砖头的模式,是警察抓小偷的模式。这个警察,很认真的啊!他为了维持社会的平静与安定,所以他要除暴安良,他要很细心的防止这里那里的学生会作怪,他也能把一个班级管的很好。但是这个很好?这些学生是不是就能有很大进步呢?他管理的这一段时间之内就一定有进步,但过一阵子时间呢?就不一定保证有进步。
  我有一次去新加坡演讲,开始我赞扬新加坡。这么小一个城市,地方这么小,人口那么多,街道那么挤,但是呢?新加坡政府把它治理成一个公园城市,新加坡就是一个城,可能整个国家还没有深圳大。但它到处井井有条,没有人不守规则,路上没有一片纸屑,我说新加坡人了不起!但是呢?不过听说新加坡人到马来西亚也会乱丢垃圾,(众笑)因为新加坡到马来西亚就隔着一条水沟嘛!他们就哈哈大笑全体鼓掌。所以这个是国家对人民没有信赖感,不信任人民,那这种人民不一定就是有德有文化涵养的人民,只是守法的人民。这个是警察抓小偷的管理模式,所以第二种老师很累,第一种老师也很累,所教的学生都未必可以成就。
  所谓成就!就是开发他的人性。要更进一步的老师,他也不是不认真也不是不去管束学生,但他管学生有另外的方法,就是你与其努力挑砖头,为什么不把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学生看成是有生命的,他的生命是能发展的,或者说他也是可以自动的。那么我们来看看第二种,“警察抓小偷”!你要把你的子民你的人民培养成都是有德的君子,警察就轻松了就没事做了。所以一个教学很认真的老师不一定是个好老师,我去学校演讲常常讲这个观念。
  我说有些老师很认真的改作业薄子,管理学生很认真,批改作业很认真,而且时常和家长经常打电话联络等,认真到最后,这个老师自己也受不了。又胃溃疡又什么肝病啦!我就说这个老师“活-该!”呵呵(众亦笑),为什么活该?谁叫他要害人!怎么说这样认真的老师害人?他当然害人!(清羽按:这里我们做读经老师和家长的也要仔细反省,我们虽然教学的内容比体制内学校恰当,但在教育的智慧上是否也如此通达圆融。)
  所以做一个老师要有智慧,所谓智慧就是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通达人性!那我们要知道人都是有良心的,其实这个我们在座的也知道太多了,讲的太多了。我们换个说法:“人的生命都是追求长进的,人性本来是光明的,而且他也希望自己是光明的!”对人性要有这种深刻的判断,人的一些毛病,怠惰懒散,自私自利,浮躁,像这些毛病都是外表的,都是因为现实的一种污染。人还有他超越的深刻的内在的本质性的能力!这种是天性,人有他如是光明的超越的天性。
  我们也可以随俗说人有两种天性,《中庸》的“天命之谓性”;但人也有另外一种“天性”,因为它好像从天而来,好像一生下来就有。
  《中庸》说“天命之谓性”也是一生下来就有,不止是如此,本来就有!这个是形而上的有,超越的有。而我们又说人有另外一种“本性”,好像也是一种“天性”,诸如好吃懒做好逸恶劳自私自利等等,像这种你也可以说是一种“天性”。但是如果用一种哲学的眼光看待这个“天性”,那《中庸》的“天命之谓性”是天性!后面的那一种就不能叫天性,因为后一种说法不是形而上的天性和本来,是形而下的,在形成个体所谓阴阳造化以下。因为你的个体,你作为一个人不保护自己的生命,有时好像就活不下去,所以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那是因为你有这个个体,有这个生命,因为有这个就和别人分别,佛教是从这里讲起的。
   所以人人都有光明的天命之性,又都有一定的劣性;这个要知道,这叫深通人性。但所谓邪不胜正!要知道人形而上的原初的天性,它是永恒的力量!它是虽然被埋藏也有深厚的根性的,为什么它被埋藏?因为你有现实的种种挂碍。有的人是埋藏的已经比较深比较隐密,这种人生命就比较混浊,有的人是比较浅比较薄,这种人就比较清明。所谓“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孟子》)尧舜的德是从他们的天性而发,所以几乎没有障碍。自从汤武以下就要反一下,反省一下,回归一下,就要冲破一下。他们要冲破生命现实的限制,才能发显天性!
  连汤武周公这样的圣人啊!也要反一下,何况一般人呢?人的现实的驳杂混浊,这是人类最深沉的悲哀!但人类一定要冲破它,这是人类最高贵之庄严!所以对人性要同时两面了解。对自己要这样了解,对别人也需要这样了解,对学生一定要这样了解!因此在这里你就起了一个无限的悲悯之情,也起了一个无限的希望和怀抱。你对你的学生有无穷的希望,但是呢!又有无限的同情悲悯。不过刚才说过的这个内在的光明的本性的力道,它发出来的力道!我们可以用鲁迅的说法,叫它“呐喊”,人性的呐喊!不过鲁迅的“呐喊”还深不到天命之性来,所以说鲁迅不行,在这里就知道他不行!
      把孩子当贼来看,认为孩子是错的;把孩子当砖头来看是笨的。所以做一个老师该如何引导一个孩子,该怎么引导他呢?用我们很现实的工作上来看,这个老师能不动就不动,能不讲话就不讲话,能不管理就不管理,这就是最好的老师。一切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让孩子自己愿意学习。而这样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愿意学习,自己鼓励自己学习的孩子呢,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他有一种自豪感!他觉得能对自己负责,他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他就跟他自己是合一的。不是用另外一个自己鼓励自己,也不是用另外一个自己来责备自己,他的光明好学的自己跟现实的自己是合而为一的。要不然好一些的就是用光明的自己鼓励现实的自己,或等而下之用光明的自己来对抗现实的自己。乃至他不来对抗自己,他来对抗老师,他希望现实受限制的 自己不受老师的 管束,因此他希望成为现实的那个自己,所以来对抗老师。或者在老师面前对抗现实的自己,其实老师的管理他并不服气。他也会按老师的标準要求自己,规矩很多规范很多,这种学生表面看起来是好学生,其实当然还不够,因为他自己是分离的,自己跟自己隔阂,自己跟自己对抗,他是在消耗他自己的生命力和智慧。
      所以让孩子能够自己喜欢做一个有德的孩子,自己喜欢学习,喜欢长进,让他自己回归到光明。这是对他最大的保护,他也得到人间最大的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感一旦确立了,其实就是他光明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能保合为一。用光明的自己引导现实的受限制的自己,当人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他内心的喜悦是不可限量的!还有呢!这种人叫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并且能保持一辈子这样的智慧。因为他自己跟自己有一种摩擦的时候,他会很快警觉,这是不对的,很快警觉他的人生这样不会幸福的!所以要让一个孩子永远是自觉,就是离开家长离开老师,依旧有不断的长进。
     那么要让一个孩子这种心态的养成,很难是学生自己来养成。因为我们刚才说尧舜性者也,汤武还要反之也。汤武这个反之也,他的是障碍很少的反之也,那孔子的障碍也不大,孔子的学生顏回更厉害一点,所以顏回的天性比孔子还要更加清明一些。孔子大概和汤武一样,所以孔子不敢说自己和尧舜一样。而照牟宗三先生分析,天下是没有尧舜的。天下间没有尧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把尧舜当作一个理想人物,理想中的人。所以汤武是可以有的,这种非常快速敏捷就可以体贴他的天性,这一种人是有的;从来没有障碍,一下子都是从天性而发,这是没有的,这不是人这是神!
  所以尧舜在中国歷史上这么重要,在中国哲学史上这样重要,其实他只是理想中的人格,这个叫“立象作用”。就像易经立个卦象,比如乾卦就是画六个划,象征天地的创造性,象征无限的光明刚健,这个叫“象”!所以尧舜拿起来做象征,因此不要寄希望我们的孩子成为尧舜,都是要“反之也”。要让他冲破他的一些难关,而老师呢!要对他光明的本性有无穷的信赖,要协助他冲破难关。一个人能冲破现实的限制,刚才说的他要超越的光明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合而为一,或用超越的自己引导现实的自己,而且是自愿用超越的引导现实的。他将一辈子去克服自己现实的限制,而能够克服这种种限制的人就是所谓“内圣”!而发现这种人间的不安,污染和拙劣去覆盖了光明,人间本来是光明的,所以他对人间的种种污染拙劣就有一种深刻的同情心,他就想用光明来改变这种不安污染与拙劣,这叫“外王”。
    所以这个内圣外王是永远的理想,要做永远的奋斗!所谓永远广大!你也要去广大的推行,这个永远广大就在你一念中,所以“一日克己復礼,天下归仁”。你在这个地方克己復礼通达了人性,你在这里当老师,其实整个天下也不过在此,也只不过如此!所以天下都在你的仁德感召之中。这样你的生命,虽然你只是坐在这里面对几个孩子,其实你的生命与宇宙相通,与眾生也是相感通的,就叫一日克己復礼天下归仁。
     那么我们老师有这样的心态,很容易就引导学生,这说来很困难,人间最困难的学问就是这个学问!其实又很简单,那你说这个你做不到,你境界太差。你做不到你就必定受苦!不但你受苦,也带著别人受苦。其实要做到也不会太难。王阳明说知行要合一,你说我不能做到,就是还没有真知所以做不到,行动因此跟不上来。那我们今天把道理讲清楚,你道理现在知道了没有,或者说你现在知道了,你等一下会不会忘记!那你就要随时这样想,一直这样想,当你想得很透彻的时候,你自然很愿意这样做,马上这样做,几乎一步到位!
    刚才说我自己做老师一辈子,我在二三十岁我都不敢讲我是这样一个老师,我很认真,我用我的体力去工作,我会把班级带的很好。越长大,到五六十岁,我渐渐有了一种体会,有时老师是越教学生越没有信心,越教越一无所获。那我是越教越有信心,虽然学生越差,现在的学生真的是比以前差了,这十几年就看出来了,尤其是近年来的大学生,但我也知道怎么教。我现在教大学生,对大学生有时会失望,我对小孩子绝对没有失望。你大学生已经养成懒散,投机取巧专门只选修一些简单的课程,上课不听讲,让交作业就呱呱叫,他已经养成这个习性了。我们的孩子没有,他刚刚过来,就是有污染,也污染的不深,人性的光明是很容易提升的!
   一个老师要有这样的认定,你要用智慧来引导,用你的智慧启发他的智慧,用你的这种光明的信赖,对人性的信赖引导他也能走向人性!如果这样的话,这个孩子渐渐可以不去管,不必太管他,只要他不过分。孩子总是活泼的嘛,他精力旺盛,他总是喜欢要表现小聪明嘛!总是喜欢要表现甚至捣蛋一下,他要表现他的聪明。所以我们也要立规矩,但这一个规矩要有弹性,如果只设规矩没有弹性,这条线画得太死,那老师的心也是死的,这孩子的心於是也死了。所以不能设一个非常死板的规矩,但你一定要有规矩,规矩是要随时讲的,随时提醒他。这个规矩的外面有个弹性,这个弹性的空间要看老师,老师严格一些空间就小一些,老师放松一些空间就会舒展些。但是一定不可以超越这个弹性!规矩之外已经有弹性,再超越这个弹性就是放肆。所以不让孩子放肆,但是也不要让孩子完全规规矩矩,就在这个地方拿捏。
    一个老师要让孩子很快把握他的规矩在哪里,弹性在哪里!这个老师也要很明白,不要一高兴起来就变成放纵,心情不好就变成严格,这样孩子永远把握不好你的弹性与规矩在哪里?这个孩子心里会乱的,孩子的心乱就变成师生之间的不协调,你就感觉孩子不如你的意,而孩子也随时提防老师,像这样多不好!要一直心平气和的安安稳稳的,如果这个孩子超越了你的弹性,你就一定要规范他,有时是一个肢体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就好了。久而久之,这个孩子一旦超越界限,旁边的孩子会提醒他,孩子会管孩子,他也会警觉这样下去老师会生气的,最后就变成老师不动声色。
  所以《中庸》最后一章一定要读一读,一个很认真做事的人是很好的,但是再进一步是要“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有明德的人是不会经常大呼小叫的,不会变脸色的。那么不大声以色就是最高的吗?不行!要进一步到“德輶如毛”,你的德像羽毛一样使人几乎感觉不到压力,不要我要修德了!於是就板起脸孔,你不要板起脸孔嘛,自自然然好像你没在努力,但你却是一个有德者。这个也接近庄子说的逍遥了,但是《中庸》依旧批评它,“毛犹有轮”,羽毛轻吗?它还有一个图样形状咧!还要再进一步,“无声无臭”。所以《中庸》这篇大文章,三千五百字的文章到最后是“无声无臭”。
   “无声无臭”是《诗经》里的啊,“德輶如毛”也是《诗经》里的啊,“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也是。那么“德輶如毛,毛犹有轮,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中庸》最后两个字说,达到极点了!这形容什么呢?形容一个君子达到圣贤的境界是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进展,也是从十信,十行,十住十会向;初地二地等等像佛教一样的分成有阶位,不过儒家是分几个阶位就好了。你到“无声无臭”,你要有多少功德要修?多少德行要实践!请问你《中庸》最后几个字,这“无声无臭”四个字中哪个字最重要?你说这四个字哪个重要?就那个“无”字最重要,“声”“臭”这两个字是代表性的随便提提,但这两个“无”字是一个原则性的断定,要规定到“无”这个地步,这个地步我们称作境界。
     所以《中庸》对圣人的最高标準是“无”。千万不要再讲什么道家比较高了,你要分什么儒家道家,要分不要从境界上分!难道境界道家高,儒家就不可以有这种境界吗?到这种境界儒道有什么不一样吗?佛家也一样啊!到这个境界的统统是一样,“空”不是“无”吗?所以不读书不要乱讲!什么儒家是现实的,道家是逍遥的,隐居的,佛家是出世的,乱讲!看你从哪里讲。从开始实践讲还是从最高境界讲,开始实践进路有区别,到最高境界没区别。
  好了,儒家这样讲最高要“无声无臭”,退而求其次要“德輶如毛”,轻轻松松的。“羽扇纶巾谈笑间”不是很轻松吗?“檣櫓飞灰烟灭”,一切艰难的问题迎刃而解,这不是轻松吗?然后你就先从“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做起,你有表现不在声色上了,但这里还有一些隐忍的味道,我在勉励自己更加光明接近天性,还要用一番力气。所以从用一些力气到几乎不用力气,到完全不用力气,完全没事情一般。老师要向这里用智慧,开始“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这个也不错了。“予怀明德”,我自己有明德,我有做老师的样子,有做老师的智慧。“不大声以色”,我不必大声骂不必动粗,“德輶如毛”轻飘飘的走过去了,好像没老师,“无声无臭”根本没老师也是一样,呵呵!(众笑)
  那么老师越使用智慧,就越不用你现实的生命力,越用智慧你就越真正得到“涵养”,那么也同时成就了孩子的“德”,虽然孩子不知道这是德,越长大就越了解这是德,这叫大德!
   这种教学这种教育法一定要推广到全世界!要推广开来。我们师范教育要有很大的提升,我们如果是师范学校的尤其要註意。现在师范学校不讲这些,师范学校当然也说教育老师要有德,但以“认真”为标準,能够操作这个技术为标準,其实这是一些很初步的老师的本分。
   我们往这个地方提醒,我们以后的读经教育学要写出来,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一定是通透人性来讲教育的,通透人性这四个字简单,但你要真有体会才行!不见得马上会成功,一定会有曲折,但在曲折中你这个信念坚定,你渐渐会看到他的进境,你自己也一步一步往前进,你看到这个孩子也往前进。一个学校不可能同时做到,也可以一个班先这样做。因为这个时代堕落,来的人都是牛头马面,都是一群猴子,不来虎豹就不错了,呵呵。(众亦笑)来一些猴子你要怎么办?所以你的德越高,你的影响力越大变化就越快。那要是这样,尤其是开读经班,你刚开始找到三五个孩子,一开始有三五个孩子,这些孩子的家庭对读经大体还是认可,这几个孩子大体也不错,加上老师非常的性情平和,这样有三五个孩子稳定三四个月,有别人要来,看是不是性情平和,等有七八个,十几个这样的孩子再稳定一段时间,再收几个孙悟空进来也没什么关系了。(众笑)
            老师有了很稳定的智慧,而大部分孩子也基本接受了这种学习气氛的熏染熏陶,就可以立住了。千万不要一来就七八个新人,所以要一个个来,不要着急,等稳定了自然可以继续发展。
     所以这个读经私塾的发展,应该是只进不会退的,因为我们把握到人性,我们开发人性。有时候有的读经班开倒掉了,我就知道他没有按教读经的方法和原则去做,我现在又发现,有些读经老师的品行没有按人性开发自己。所以读经教育者不一定要很有学问,不一定要深通一般的教育学,通一般的教育学当然可以得到很多助力,但那个助力不是主力,不是主要的核心的力量,还是要先在开发人性上的读经教育上,在开发人性上,在他自己的智慧上用心。
  核心的力量就是智慧,外围的那些是才华。一个有智慧的老师也许未必有才华,但他不会排斥才华。他虽然没学过教育,但他只要学也立即可以把一些教育家怎么讲怎么讲吸收,并融会贯通,而且保持核心理念,这个主力的不变。这样一个读经老师经过两三年,三四年,他就很快超过一般的老师,一般的老师无法和他比较,因为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好学上进,他也了解这些现实的体制内的教育,做一个老师当然不能孤陋寡闻,但也不能失去核心智慧,学着学着现实的教育就又跑到那边去了,如果那样我们就一起笑他呵呵。
  在十几年前有一个开读经班的,他几乎当天听到读经教育当天就实行,退休后还马上在自己家开了个读经班。开始时间久了一楼收满二楼收满,最后连卧室也收满了。只好去外面租房子收,慢慢就达到一定规模,达到一定规模就需要正规化一下了,就需要园长有资格的考取认证,他就去学习如何做这个幼稚园园长。结果学习了两三年,回来后却迷失了初衷改变了教育的方向,他的幼稚园变成了一般的幼稚园,呵呵这样是没有智慧啊!真的也有这样的人,舍本逐末去了。
  当然这样的读经老师还是少,大部分都会继续坚持读经。还有一位朋友她以前也在幼稚园教学,也自己开了个幼稚园,后来他的家人也接触到读经,于是就介入了教学,但介入进来的时候,两个人意见就矛盾。所以我推广宣传读经背负很多这样的“罪孽”,(先生笑众亦笑)这个导致家庭不和,呵呵。因此呢这位先生在我办读经师资培训班的时候就拉他太太,拉她这位幼稚园长来听课,她就是一直不肯来,好久好久才肯来,但也因为终于还是来了,因此逐渐转成有共识。这样就把这个幼稚园转成以读经为主,其他教学为辅。经过三个月所有的老师和家长,都发现这个幼稚园的孩子不得了。所以这样从一般的观念转到读经的是很多的,从读经再转到一般的是不多的。
   不要真觉得造成矛盾就一定是罪过,这是轻重本末的问题。假如你当读经老师,你真知道读经是教育的智慧,教育的真理,你有时真的可以目空一切,但最好也有实质的学问。所以我常鼓励教读经的老师,你要读那些其他关于教育的书籍,你不要嫌麻烦,因为其实他们是很容易的;你真学过才知道人家的观念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如果以后你跟人家产生辩论,你要破除他有缺陷的观念,你就会知道怎么破他,因为你很了解他。要不因为你不是专家,他是专家,他才不会细心听你说话的,他懂得你都懂才有把握转变他。所以要做有智慧的人,有智慧就很容易开知识,只有知识很难有智慧,有时甚至知识还会障碍到智慧,因为有知识比较容易自以为了不起,他就隔绝了智慧,隔绝了自己打开智慧之门。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有成就,他是已经符合这个时代,他一帆风顺他顺应这个时代,其实他只是能顺应时代却没顺应人性,这个就是知识障,其实知识不一定就会障,有些学佛的人就劝人家不要读书不要学习过多的知识,说这样容易有“所知障”;我说读书怎么会这样,有知识不一定会障,当然有有知识而成障的,但你也不能否认又有知识又不障的,我就有知识又不障,你看怎么样?!呵呵。(众笑并热烈鼓掌)
   那为什么知识容易障?因为他一帆风顺嘛!甚至这整个时代都承认你觉得你有成就,但你真的通达人性有智慧了吗?所以你要通人性,你要有智慧用它做核心做主力。当然你也要学习知识,这样使智慧传播的更远更广大更深刻。所以有时这些人我劝他要读书,我是用一种利害来劝他读书,我说你读书这样好,你又这样有知识可以把很多人都转化,你要读《论语》啊!为什么你要读《论语》?因为你不读《论语》,那些儒家之徒都不会听你的话。
   这个人不要限制你自己,但是有本,本中又有本,本中之本;最高的本就是人性,就是天地宇宙之性,这就是“道”。所有的学问都抓到一点“味道”,有的抓的比较紧,有的抓得比较松,有的抓的比较有内容,有的抓的比较外围。但是既然形成学问了,有一定传统了,只要是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大概都不是“省油的灯”,大概都是有大智慧的人。但是依旧本中有本,不是说你以前学什么信仰什么,然后改学另外一种就是叛徒了,不是叛徒!只要对天地宇宙不判,对人性不叛,你就不是叛徒!若你执著于一个学派,反倒往往容易是叛徒!
   所以要放开心胸,要打开心量!一时的颠簸曲折你不要太在意,一直走下去。黄河九曲终入海,有时它向东有时会向南向北,有时还会向西咧!但是只要它的水一直在流,一定流到东海。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泉水的源头一直流出来,混混(音:滚滚),不舍昼夜。所以孟子一定是读过《论语》的,因为《论语》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孟子在这里也说一个“不舍昼夜”,这是直接引用《论语》,泉源就不断涌出来,然后盈科而后进,科者坎也,盈科而后进就是迎坎而后进,一个意思。坎就是低凹,水一直流到有低凹的地方怎么办?水就停留下来一直把这低凹都填满。你就是山峡有多深,水一直流也把你填满,盈科而后进,进到东海为止,孟子说:“有本者如是”。这是孟子的大文章,这句话非常重要。有本就是有根本,有本源,人有本源的德(什么是本源的德?通人性通天地之性才是本源的德。)就好象这个泉水一样,所以你不能无本,有本遇到坎坷怎么办?遇到坑洞怎么办?我就填它十年也把它填满,这叫有本。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本,我推广读经也会经常有人问我,你没遇到困难吗?你怎么能一直这样坚持!我说我“有本者如是”,呵呵你觉得怎么样?他说我听不懂!你不懂我也这样。(众笑)盈科而后进嘛!有没有困难?当然会有啊,但有本者如是。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你说教学有没有困难?当然会有啊!他以前是个乖孩子,今天怎么会这样?这个父母说他一直是个好孩子,我也觉得他是个好孩子,今天却做了很过分的事,你怎么办?虽然我们希望孩子一直都平安无事,但出了种种问题怎么办?人不可能永远不发生些状况,所以你有没有智慧做你的保证。天地生万物也有困难啊,也不是那样顺利,但天地就是有本,天地就是天长地久啊!永远生生不息创造不止啊!---有本者如是。
   每个老师都要这样子,没有这个“有本”,你做什么老师啊?所以事情很艰难没错,事情也很简单,看你怎么做?路很远没有错?一步就到位也没有错,这就叫智慧!所以有智慧者是一步到位的。但有智慧的人也就在历史中,历史有波折的,有智慧的人就在波折中表现智慧!所以不要以为有智慧就一步登天,没有那回事。现实是很波折,但是有智慧的人一定可以处理它,而且使之改善,完善。
  做什么事都如此,不知做老师如此。但做老师在这个位置上这个角度上,最容易感触,最容易体会,因为教育是最干净的事,学校是最容易干净的地方,尤其是读经学校是最干净的地方。这个地方你都体会不上,你到现实社会上,那个“刀光剑海”你还能体贴人性吗?所以如果在教育中都不能体贴人性,你是真的有些问题喽!
  我们在这个地方培养孩子,也不能完全保证这个孩子出去一定不受污染,但至少有一大半机会他不会被污染淹没;所以你连做这种教育都做不好,你还能做什么事啊?连做这个教育你都头疼吗?老师都要有大德,大才,大量,大智。这样你才能成就!你老师也许以后还要走出去,你的学生以后一定走出去,你告诉他走出去虽然有艰难,但你有大德就不会被淹没。
  那么一早我们这样子来推广读经,一步步的从最简单的,从两三分钟从哪里开始读都没有关系,然后慢慢到至少两三个小时,到大量读经,到一直以读经为主。这样当他办到读经私塾,已经是一种读经现象的展现,当然以后还要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成就更大的学问。但现在来说读经私塾已经是读经理念最高的展现,是最高展现读经理念的地方,读经私塾已经到处都有,那我们看那个读经私塾越接近我原初的标准,它就越蒸蒸日上。越依照别人的标准它不一定会被“消灭”,但事情往往越来越多,困难越来越多。跟我这理念贴近的呢,就越走越轻松,越走越亲切,而且越来越发展。所以一定要把眼光放远,从人性而行,从良知而行。
   那么在世界上做这种教育的人,我发现莱州的赵升君是比较纯粹的,纯粹的意思是几乎完全按照这个标准来做的,当然其他地方也有,或许我还不知道。不过即使加上别的东西,我也不会一概反对,只要大方向是读经,我就一定表示支持。那我发现在赵升君这里,他教学至少把握这种朴实简洁的要领,他那里越做越轻松。赵升君也在场一会儿我们请他也说一说,他不是以他自己的标准为标准,只是在他的心里想尽量按我的理念和观念,我们看他确实也没什么花样,它的发展和方向,可以做一种重要的参考,那我们也请他说一下怎么越做越简单?这个执简御繁,大道至简。人性本来就是如此,要该简单处就不要繁杂。
   陆象山也说“简易”,王阳明也说“简易”,陆王就是心学;所以你真能了解孔孟,就知道也是“简易”,当下即是。所以要做到简易,你说简易很难啊!透彻了就简单不难。
   实务方面就请赵升君“老生常谈”一下,呵呵,说完也请大家说一下,发表一下意见!
   (清羽按:至此先生宣讲完此《教育的智慧》,下面是升君师兄等的心得报告,容在下另篇再整理出来。上面的整理因为从录音整理,中间似乎有一段因更换电源而少一小部分,好在柏林导演有全程拍摄,我们未来也可以看到,到时再补充完善一下;因本人水平有限,此文又未经先生过目整理,故若有语气不通顺或些许谬误,责任在我不在先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5-2 13:23:16 | 只看该作者
謝謝你的分享 努力学习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6-17 04:01:3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 天津清羽 的帖子



以下虚线内,是引用王财贵博士的言论

-------------------------------------------------------
盈科而后进,有本者如是

做一个老师要有智慧。所谓智慧就是对人性有深刻的了解,通达人性!
每个老师都要这样子,没有这个“有本”,你做什么老师啊?


让孩子能够自己喜欢做一个有德的孩子,自己喜欢学习,喜欢长进,让他自己回归到光明。这是对他最大的保护,他也得到人间最大的幸福!而且这种幸福感一旦确立了,其实就是他光明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能保合为一。用光明的自己引导现实的受限制的自己,当人有这种感觉的时候,他内心的喜悦是不可限量的!还有呢!这种人叫做一个有智慧的人,并且能保持一辈子这样的智慧。
-------------------------------------------------


在教育问题上,可谓一针见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6-19 00:16:01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话也只能给大人讲讲,是多大的空话大话,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孩子绝对是不懂的。不懂就是不懂,你讲了他也不懂,你天花乱坠他也不懂。

      我是实用主义的。教孩子,你告诉他走路靠右,他懂。你教他,红灯停、绿灯行,他懂。其他的他都不会懂,说那么多做什么,跟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话又有什么区别。

      请告诉我,有几个小孩明白爱国该怎么做?爱国就是好好读书么?就是为爱国好好读书么?

      现在你告诉孩子,读书是为了人性和智慧,哪个小孩又会懂?比爱国主义教育还难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6-25 23:4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zhy2001 于 2008-6-19 00:16 发表
这样的话也只能给大人讲讲,是多大的空话大话,我也不知道。但我知道,孩子绝对是不懂的。不懂就是不懂,你讲了他也不懂,你天花乱坠他也不懂。

      我是实用主义的。教孩子,你告诉他走路靠右,他懂。你教 ...



所谓“实用主义”,实际上是经验主义思想方法与人类宗教性需要的适当的调和者
从“折中路线”这个意义上,我可以理解“骑墙派”三个字所指代的概念。

但是,“实用主义”有一个非常值得敬重的特征,就是“忠于事实”。

王财贵先生的这篇讲稿(包括小鸟的摘录),针对的是“老师”,也就是“给大人讲讲”
并没有“天花乱坠地讲给孩子听”呀

如此,哪来的“对孩子讲大话”可言?
这可不是“实用主义”者的调子,而有点像“梦幻现实主义”者的调子了



--------------------
附注:此处的“大人”概念,指成年人,而非传统意义的“大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6-26 12:1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 天高任鸟飞 的帖子

哲学,古希腊语义为“爱智慧”。
古希腊人的智慧进路,是从对大自然的探索入手,因此他们的文化从自然哲学开始

中国人的智慧进路是从生命主体着手,由内向外自然开显,因此我们的人生哲学高屋建瓴
但这并非意味着华夏文明抛弃了客观世界
读读《易经》,研究研究张载,学习学习王船山《读通鉴论》,即可知晓一二


如果一听到“人性”,一听到“智慧”,一听到“光辉”
就不由自主地想踩一踩,就不由自主地想贴上“大话空话”的标签
胸襟未免太狭隘,学识未免太浅陋,眼光未免太低迷

心境未免太... ...阴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6-26 22:22:23 | 只看该作者
天高任鸟飞教训的是啊,我看到这么长篇大论,真的是备感头痛。超过500字的文章真是让我感到很痛苦。呵呵。
只是读经,那些经典你都不懂,你背了也没用。做谈资倒也可以。
所以忍不住要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6-26 23:32:1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7 zhy2001 的帖子

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学会“做人之道”,难道他们就不用学做人了吗?
如果您有学生,就得养成“踩得有道理”的习惯



天高,才能任鸟飞
教训,只能惹人厌


因此,我倒非着意去教训谁,
顶多只能算是看见石头说石头,看见漏洞说漏洞罢了
如果将鸟叫当作教训,显然是听者有意了


顺便说一句:即便是在读经论坛,鸟也是一只不招人待见的乌鸦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6-27 21:12:58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啊。

       踩的时候确实有偏见,当然现在仍然有偏见。我是反对不加讲解的读经的,因为违背了尊重孩子的教育精神。你不能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你得让他、她明白。哪怕那东西再好,但孩子要是认为那是毒药,那你只能说是失败。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当然读经里面也有真喜欢这东西的,但都是个案。有没有推广价值,那还得继续探索。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走下去。只有前进才能修正我们自己。

       另外在当初踩时,那可真是胸中有戾气。实在是不好的习性,大家有目共睹。将致力于改进。各位当然没有监督的职责,但也许可以看到。一个人中是需要不断突破自己的。但谁给了这样的机遇?我不是圣人。是论坛中的相互激荡和自由给我这样的机会。真的要感谢这样的时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虽然并无太大的进展,但网络确实给予了一定自由的空间,也给了我成长完善的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6-28 15:3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9 zhy2001 的帖子

原帖由 zhy2001 于 2008-6-27 21:12 发表

我是反对不加讲解的读经的,因为违背了尊重孩子的教育精神。
你不能把你自己认为好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你得让他明白。哪怕那东西再好,但孩子要是认为那是毒药,那你只能说是失败。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当然读经里面也有真喜欢这东西的,但都是个案。有没有推广价值,那还得继续探索。当然,任何事情都要走下去。只有前进才能修正我们自己。

...


----------------------------------------------------------------
我很反感那些浸泡在盲目激情中疯狂推广读经运动的人
他们一边不明所以地推广着他们并未真正懂得的理念,
一边缺乏理智的将自己的孩子当作试验品

由于他们对经典文化与读经方法,两者均缺乏必要的妥当了解
他们的孩子在读经教育过程中,注定是要遭受挫折的

这个挫折
一方面是由于他们缺乏理性思考能力,以为读经包治百病,期望偏狭则容易失望
一方面是由于他们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孩子,更不了解择师择校,盲目则容易失败
因此,他们遭受挫折几乎是必然的



-------------------------------------------------------------------
所谓不讲解的读经方式,是有所针对有所限制的
讲解的定义,一般主要涉及“义理”部分

十来岁以下的孩子,人生阅历浅,逻辑思解底蕴稚嫩,理解能力较低
他们的优势,主要在于记忆力突出
在这个阶段,教育方式应当侧重于“有效利用优势”,
以静定诵读为主,培养专注力和记忆力,不讲解为宜

深奥的义理你即便讲了,他们也难以把握
此处的“不讲解”,并非连“字义训诂”都排斥


随着年龄增长,12、3岁的孩子眼界越来越宽,逻辑思解力逐渐增长
当然就要开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讲解
这个讲解,慎重选择老师就非常重要,讲错了是要害孩子一辈子的
因为孩子一旦建立一种先入为主的错误知见,不仅改起来很难,甚至
发现起来更难,因为这些错误知见
深深隐藏在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背后,成为一种“阴暗背景”




-----------------------------
这个时代,明师难觅,
一者文化断代,明师归隐
二者贱徒眼拙,错肩不识
三者父母顽劣,不肯上进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jiangying + 10 + 10 好象和以前有点不一样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5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21:23 , Processed in 0.08418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