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Visual Bible- Christianity in Western Art 课程简介
亲爱的同学你好,很高兴你选择了《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课程, 也许你很想知道这门课程的实质是什么吧?让我们先从宗教和艺术之间密切的血缘关系谈起。
宗教与艺术之间密切的关系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文化时期。对历史上的西方艺术而言,无论是绘画、雕刻、建筑和音乐,都与宗教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宗教和艺术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是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缘关系”。宗教组织力图支配艺术,利用艺术,把艺术纳入宗教崇拜体系,因为崇拜活动是宗教的载体,离开崇拜任何宗教都无法存在。崇拜活动要求一个与日常环境不同的、充满各种象征的崇拜对象和各种超自然力与超自然物体形象的特殊环境,其目的在于使信仰者保持深厚的宗教情感与认知。毫无疑问艺术就是营造这种崇拜环境的最理想、最现实的工具。
自从《圣经》问世之后,《圣经》中的许多故事就一直吸引着历代的艺术家,而且不同时代的艺术家在描绘圣经故事的时候往往搀杂进去大量的自我想象,以及那个时代人们许多生活的场景和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一些艺术家,虽然描绘的是《圣经》中的故事,而他们真实的目的常常只是借用《圣经》中的故事或人物来反映他们自己当时的心态。通过这些美丽的作品,使我们又从另外一个方面看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部分历史,而且是视觉化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的思想意识——当然也包括宗教意识——也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艺术家早已不再充当教会的工具,尽管他们仍然使用基督教的题材进行创作,但他们只是借用这些题材抒发自己的感情。
在美术史的研究领域里,有一门学科被称为“美术史学史”,它不但研究画家创作一件作品时的过程和历史背景,同时也研究作品的委托人和赞助人(sponsor)的审美趣味以及对画家提出了什么要求,对画家创作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例如画家常常被要求将赞助人或他的亲属画进作品之中)。确切地说,西方艺术史中的一些著名的作品,最初往往是教会或某个个人交给艺术家的任务,而非艺术家自由创作的产物。例如德国画家格林沃德(Gruenewald,1475~1528)的作品、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1475~1564)的作品、德国音乐家巴赫(Bach ,1685~1750)的作品以及许多教堂建筑作品等。虽然教会或赞助人往往要求艺术家按照他们的意图完成任务,但那些富于创造性的艺术家也常常找到适当的理由完成打破常规的艺术创作。艺术家与委托人或赞助人的关系有时常常是对立的、矛盾的,他们在相互的制约中去完成任务。
回顾历史,可以看到近两千年来,基督教(像其他宗教一样)一直致力于支配艺术,使艺术为其宗教活动服务。同时,艺术家们尽量使用基督教内容为创作素材,以求获得更多的观众。两者是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进行着支配与反支配、控制与反控制、利用与反利用的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发展变化的。
课程主要内容
《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课程主要分为五大部分:
1、基督教绘画介绍(①圣经故事 ②画家介绍 ③作品介绍 ④图示结构分析)。
2、教堂玻璃画艺术介绍。
3、不同时期艺术流派的介绍。
4、同时期其他作品介绍。
5、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的影片分析与鉴赏。
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看一部艺术史,除一部分反映的是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和战争等历史外,重要的是:它反映了人类视觉认知的历史以及人类用自我创造的视觉形态与符号对人类视觉认知过程的描述。艺术家带给大众的不仅仅是图像(Image),而且还给大众提供了一个透过其艺术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态度来审视人生、社会和审视人类对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认知的价值定义和思考。
课程是按艺术和宗教两条线索分别讲授的,这两条线只交叉而不相互缠绕。注重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看宗教观念上的变迁,并寻找它们的契合点。站在宗教的角度看艺术和站在艺术的角度看宗教是不一样的,在课程讲授时,注重后者。在课程中,对艺术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艺术与美学的知识,还有机会了解一些基督教中耳熟能详故事的背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学生,除了可以了解一些基督教的典故,还有机会通过欣赏一些精美的图画和电影作品,了解艺术流派和美学观念,并从视觉上得到新的认知可能。而有志从事中、西文化与科技沟通交流或准备到西方国家去留学的学生,这是了解欧美基督教文化背景的捷径。
考核办法
课堂作业与平时小论文占40分,final paper要求每个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1件基督教题材艺术作品进行实例分析,占60分。
教师教材
《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
张浩达 文庸 荒园 编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这是一本大16开本,286页,全铜版纸四色精印的教材,教材中精选的100件绘画作品来自西方艺术史中13个不同风格的流派,涵盖了《新、旧约全书》中的主要故事,本课程的内容选自该教材。
教学参考影片
1.《耶稣传》
2.《十诫》
3.《圣女贞德》
4.《基督受难记》
5.《圣经考古》
课外参考书目
1. 张浩达 文庸 荒园编著《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1
2. 苏珊 伍德福特著《剑桥艺术史》剑桥大学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北京,1994
3. 温迪 贝克特著《绘画的故事》三联出版社 北京, 1999
4. 韩清华 邱科平主编《世界名画全集》1-4 光明日报出版社 北京,2002
5.
康定斯基著《论艺术的精神》中国科学出版社 北京,1987
6. 朱伯雄编著《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浙江文艺出版社 杭州,1996
7.
科西多夫斯基著《圣经故事集》新华出版社北京,1988
8.段琦编《圣经故事》译林出版社北京,1994
9.文庸等著《基督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 北京,2000
10.文庸著《圣经蠡测》今日中国出版社 北京,1992
11.萧潇编著《爱的使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1998
12.南乐山著《在上帝面具的背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北京,1999
13.丹·布朗著《达芬奇密码》人民出版社 上海,2004
14.文庸等著《基督教词典》修订版 商务印书馆 北京,2005
任课教师简介
张浩达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 视觉传播学副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央美术学公共艺术系
客座教授
北京舞蹈学院艺术传播系
客座教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人文社科系客座教授
北京科学技术协会科普信息化专家委员
北京科学与艺术数字博物馆
课题组长
全国科技传播学会
副理事长
在国内外媒介上发表过50多件视觉艺术与设计作品、30多篇文章。多次主持和参与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策划、视觉设计工作,并被十多所大学和机构邀请讲学。游历过世界上12个国家,能够流利使用英语和德语对外交流。2004年北京大学教学改革一等奖、2005年北京大学正大奖教金获得者。2004年北京市级先进科普工作者。
著作:
《简明广告学实用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广告设计课堂教程》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视觉圣经—西方艺术中的基督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1
《新媒介与网络广告》科学出版社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