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933|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治犟!!你怎么看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3-13 09:07: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毫无道理的犟不会得到支持!
一早,我打开收音机,婷婷则要听磁带,其实这很简单,只是一个表达的问题,只需说:“爸爸,可以听磁带么?”或者说:“爸爸,我想听磁带,帮我换换可以么?”就这么简单,我会满足她,这话对她来说,表达没问题,但婷婷的表达很不好,就不说,哭音很重地转而让婷妈给换,婷妈自然不会支持她,提醒应好好说话,爸爸会答应的,但婷婷的犟劲很大,坐那儿一个劲儿嘟囔:“妈妈,你给我弄吧,妈妈,你给我弄吧!”婷妈就不搭理她了,我则开始忙活自己的!一会儿,婷婷哭了,一边哭,一变嘟囔让妈妈给换,我们都没搭理她,期间婷妈又提示了她几次!时间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哭声一会儿大,一会儿小,还咳嗽着,后来转而要求让婷妈抱,其实我想这时,妻应该不抱她才对,但妻当时的目的却只注重让她学会好好地去表达,于是婷婷就呜咽地说:“妈妈,你抱抱我”,我看到妻抱着婷婷,五分钟后,婷婷情绪有所缓和了,她们一起去了录音机处,我听到妻在换磁带的声音,我走过去制止,我说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呢!妻说婷婷跟她好好表达了,我把磁带退出来,告诉婷婷:“想听磁带可以,今天早上,必须得爸爸同意才行,但我到现在没听到你跟爸爸好好说这句话!”于是婷婷呜咽地说:“爸爸,我想听磁带”。就这么一句话,小家伙一早上犟着没说,但既然说了,我就满足她了,马上让她听,一会儿还主动抱了一下她,我告诉她,这样爸爸才可以抱你、喜欢你了,婷婷于是又高兴了。
    我想这里面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对孩子毫无理由的犟,我们应不应该支持,夫妻是否站在同一立场上?
另一方面:在这一事件中,孩子向母亲妥协了,是否等同于向父亲妥协,是否可以马上原谅并满足她!把问题抛给大家,非常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外转一篇《读洛克的日子----赏罚》
   “我就不信,婴儿能有什么错误可犯!”
父母娇纵孩子,舍不得苛责幼儿的原因在于:以为孩子太小,执拗任性乃是出于率真。很多规矩,等长大了再教不迟。
    可是,他们忘记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习惯。
    恶与善的习惯,多是环境和教育植入内心的。习惯一旦养成,德行与邪恶,就成为后天习得的“第二本性”。 人终有一个一切行为纯凭自己意志的时候,到那时,便是教育者——导师和父母长久品尝自酿饮品的时候。
   “做父母的如能在孩子记事前,就不屈不挠地使子女的意志变得和易近人,那就可以使它自然成性,不至于发生反抗与怨恨。唯一应当注意的是,要着手得早,不能丝毫有所通融,务使敬畏父母之心变得很自然,他们的心理要肯服从,没有一点点勉强。”
   “着手早”加上“不屈不挠”,做到了这两条——在成为绅士的道路上,孩子和父母不知要少吃多少苦头!
   “鞭挞和呵斥是应当尽力避免的”。
    德行的尺度是控制欲望的能力。而鞭挞,则借助对疼痛的恐惧,助长孩子对肉体舒适的贪恋。其纠偏结果,只能是暂时的、表面的。因为它以肌肤的疼痛,抵消减弱了内心的痛苦愧疚,而发自内心的痛苦与内疚,则是我们帮助孩子克服缺点唯一可以倚靠的支点。
我们需要的教育效果是:孩子真正认识错误,知道所作所为见憎于至亲至爱的人。因此而懊悔不已,而深感羞耻,而痛改前非——为的是重新得到父母的喜爱。
    最好的惩罚是,当孩子做了错事,父母及其周围的人,都以严厉冷淡的态度对待他。绝对不能因为实施了体罚,转眼和颜悦色;要坚持不懈,一直等到孩子完全服从,等他用行动弥补过错了,才可恢复从前的亲切。
    其实,在“着手早”和“坚持不懈”的父母那里,鞭挞几乎无需用到——“严厉冷淡的态度”,这就足够了。而且,“冷处理”的使用频率,也会随着孩子的长大而递减,以至于基本不用。这些理智的父母,他们聪明地将力量用在了水的源头,加之“不屈不挠”,很柔的水已经流向希望的所在。
   “儿童的羞耻心与女人的谦顺之情一样,它不能在时时被人侵犯而仍保持下去。”
其实,儿童对于名誉是极其敏感的,他们很小就知道,被人家看得起,尤其是被父母及其自己倚赖的人看得起,是一种巨大持久的快乐。
    所以,要从小培养——保护——孩子的名誉感。这才是制裁和鼓励他们最有力、最恰当的工具。为此,不独鞭挞为不得已,呵斥也一样——要在背着人的私地里进行。而孩子应当受到赞扬的时候,则要当着别人的面去做。赞扬经过传播,其奖励意义倍增——这样做的效果是让孩子知道名誉的重要,及父母对自己名誉的珍视。
    要慎用物质奖励。因它与鞭挞一样,从另一个方向培养了孩子的贪恋。本来应当克制的奢欲,借助于“优异表现”,反而受到了鼓励。
    孩子勤于学习,就给他甘美的食物,漂亮的新衣。在洛克眼里,这是为一点书本知识而牺牲了孩子的德行——因它破坏了孩子内心的充裕和宁静,将他源于求知的纯粹快乐转移到对物质奖励的追求上了。
    不独对于德行的培养,即便是对于求知本身,这也是一种无益的滋扰。因为我们知道,在通往知识高峰的艰辛之路上,奖励的作用是微不足道的,人们更多倚靠的,是发自内心的对知识的渴求——和顽强毅力。
    当然,洛克并非一概反对奖励。与最恰当的惩罚是亲人严厉的对待一样,最好的奖励,是得尊重、受欢迎、被喜爱的感觉——人性对它们的需求,正如渴者之于清泉——作为可有可无的副产品,可爱的东西是随之而到的。
    如此,儿童的欲望反而可以助长他们的德行。
    读到这里,想起了培根的一句话。
  “哲学就是一意追求内心的财富,其他东西可能不求而至——即便失去,你也不以为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3-13 11:10:42 | 只看该作者
我认为,其实你比你的孩子还犟,治犟,要言传身教,你其实可以教她转弯的,或给她一个台阶下,她很快就会按你要求的办,但你们似乎一定要按你们的方式要求她,她就会一直这么犟着,并形成习惯。

我一般碰到孩子发犟时,我不会让他超过3分钟,我一般就会抱住他说,让妈妈抱一下,别吵,然后他平静下来的,我就把我的要求重新说出来,这时,他一般就自己转过弯来了;现在孩子大了,一般碰到很多事情他都学会不勉强,自己找个台阶下。

但我也不知道这种性格好不好,也许不犟的人,以后做事也很难成功呢,因为太容易放弃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3-13 11:19:19 | 只看该作者
  

  家长认为“毫无道理的犟”
  在孩子那里是天大的理
  不然不会有这么大决心对抗到底  

  这个时候
  孩子是以此来判断父母是不是还爱自己
  也是想通过这一简单的孤注一掷的对抗
  迅速回到原来温情洋溢的状态
  如果家长用强硬的态度对孩子
  比如说父母立场一致坚定对抗
  对孩子心理的损伤是巨大的
  而过后的抚慰远不能治愈这样深的伤痛
  长期这样
  孩子可能驯服变得内向胆怯
  也可能变本加厉更难说理

  可以很简单的处理
  适当让步
  过后再讲道理
  即使不肯让步
  也可以先抱一抱孩子让她轻松下来
  告诉她父母爱她但不喜欢这样不讲理
  表明父母态度后让她一个人冷静想一想
  这样比直接对抗强

  找到原来的日记楼帖子整理了一下
  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50695
  宝宝仔仔两岁左右,有一次乱丢东西,我和宝宝妈妈商量要整她一次,让她把东西捡起来再准继续玩。她就趴在冰冷的地板上哭了两个钟头,哭得眼泪水口水流了一地,就是坚持不捡。最后,妈妈给她找台阶,不下,我给她找台阶,不下。以后再不敢和她对峙了。
  ======
  宝宝仔仔不是一般的犟,她甚至不用批评,只要我说话的声音稍重点,她就盯着我,如果我的表情较严肃,肯定要和我杠上,象革命党一样现出大义凛然的表情,摆出永不妥协的姿态,最后我还要给她台阶下。
  ======
  宝宝是这样的脾气,我也不想改了,其实宝宝乖的时候非常听话,我何苦成天和她杠着,对抗状态下,孩子身心都受到伤害,错误一样不改,即使当时服了,心里还是不服。得出一个结论:
  孩子调皮不听话做错事,不用急着马上改正,不用强按孩子的头认错,只要把正确的告诉孩子,对错误表示不赞成,孩子迟早会知道错。冷处理一下,把和孩子杠着的时间用来玩游戏学东西比那强制性教育强n倍。一天总共24小时,用来处罚孩子的时间长了,孩子幸福成长的时间就少了。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whyouth + 2 + 2 学习了!
嘀哒嘀 + 2 + 2 学习一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3-14 07:47:44 | 只看该作者
超版的见解我不同意!孩子现在还小,没有是非辨别能力,对错误的做法,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给于纠正,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做法绝不提倡!文中你提到的你给宝宝台阶下,不止一次是在长久对峙后出现,你想过没有,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定式,会助长孩子犯错误的气焰,他的骨子里知道,对峙的最后结果是妈妈过来向我妥协!!!!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正因为孩子小 是非观不是对抗中形成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3-14 08:18:39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3-14 09:34:46 | 只看该作者
好话题!
我的孩子也很犟,我一般会像楼主那样做,她爸爸呢很快就会投降,早早地给个台阶下,我和她对抗时一直很矛盾,不知该不该这样做
大家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吧。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3-14 10:06:0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婷爸——灰狼 于 2008-3-14 07:47 发表
超版的见解我不同意!孩子现在还小,没有是非辨别能力,对错误的做法,作为家长我们必须要给于纠正,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做法绝不提倡!文中你提到的你给宝宝台阶下,不止一次是在长久对峙后出现,你想过没有,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形成定式,会助长孩子犯错误的气焰,他的骨子里知道,对峙的最后结果是妈妈过来向我妥协!!!!


  
  教育实质是家长向孩子学习

  之前
  我也曾经很坚决地纠正宝宝仔仔的各种错误
  比如开始说话时的语法错误发音错误等
  后来发现如果纠缠于这些错误的纠正
  那孩子整天都生活在郁闷中
  而且影响到她因为怕犯错不敢开口不敢做事
  于是在她出现错误后
  不急着纠正
  过后把正确的告诉她(重复正确的发音或者改正语法后的句子)
  
  还有
  在2、3岁7、8岁的逆反期你能压服得住
  到十二、三岁的逆反期
  这样的对峙最容易引发家长后悔的事发生
  对峙的结果对孩子家长都不好

  冷处理或者适当妥协
  并不是无原则的妥协
  红黑分明的年代
  中国还能和米国建交呢


[ 本帖最后由 hq1966 于 2008-3-14 10:07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4 金币 +4 收起 理由
zhangxinwen + 2 + 2 有道理。。
美妈妈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3-14 10:54:41 | 只看该作者
好话题。这应该是家长的普遍问题。小孩都有逆反心理,尺度总是很难掌握,大人、小孩在发生这种事的时候,都 好像在互相试探各自的底线,其实也都难过。可能,大人们做一点小让步,待其平静,再教育他们是个好招吧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嘀哒嘀 + 2 + 2 我很赞同。
zhangxinwen + 2 + 2 纯粹支持。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3-14 12:54:46 | 只看该作者
我发现我儿子也很犟,有时真不知怎么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3-14 13:57:37 | 只看该作者
我儿子也很犟,一直以为是他的个性,近来读了很多的文章,发现问题可能出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我原先的观点与婷爸相近,原则问题不能向孩子妥协,可是在我们看来生活中的原则问题太多,所有的小事情都被我们放大,“发展下去问题会严重,以后就会…………”

最近有位心理专家的博客对我影响很大,http://bbs.etjy.com/viewthread.php?tid=106732, 下面是他文章中的一段话。

    很多父母,特别急着去塑造、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甚至不惜为此折磨孩子虐待孩子。
  这样做的时候,他们忽视了另一点: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最终会在6岁前被孩子内化为一个“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并非是简单地复制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但基本上是以此为原型,并掺杂了孩子的期望、愿景等各种主观的因素,而且也会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发生变化。
  这个内在的关系模式,会展现在我们一切外在的关系上。不过,如果一个外在的关系是我们不在乎的,那么我们会比较好地控制自己,用一些理性的方式去处理这个关系,而受那个内在的关系模式的影响比较浅。相反,如果一个外在的关系是我们非常在乎的,那么它就会受到内在的关系模式的强烈影响,让我们在这个外在的关系模式上失去控制,完全用感性的方式去处理这个外在的关系。
  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假若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是健康的、和谐的,那么我们越在乎一个人,我们和这个人的关系就越健康、越和谐;假若我们的内在的关系是冲突的、分裂的,那么我们越在乎一个人,我们和这个人的关系就反而越有冲突,越有问题。
  因此,很多人在同事、朋友、邻居等一般的关系上很友好,但却是配偶和孩子的噩梦。那并不是因为他不在乎配偶和孩子,而只是因为他内在的关系模式太糟糕了,他越在乎配偶和孩子,就越无法控制自己,越容易将内在的关系模式展现在自己最亲的亲人身上。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2 金币 +12 收起 理由
zhangxinwen + 2 + 2 有时我容易上纲上线:)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8:46 , Processed in 0.124787 second(s), 41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