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肥兜兜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父母应该知道的营养知识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5:37:14 | 只看该作者

有些食品孩子不宜多吃

多吃蔬菜对孩子身体有益,但是有些蔬菜却不宜多吃,比如:菠菜。菠菜中含有大量草酸,草酸在人体内遇上钙和锌便生成草酸钙和草酸锌,不易吸收而排出体外。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钙和锌,如果体内缺乏钙和锌,不仅可导致骨骼、牙齿发育不良,而且还会影响智力发育。

  吃零食要适可而止。泡泡糖:泡泡糖中的增塑剂含有微毒,其代谢物苯酚也对人体有害。再者,儿童吃泡泡糖的方法很不卫生,容易造成胃肠道疾病。葵花子:葵花子中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儿童吃多了会消耗体内大量的胆碱,影响肝细胞的功能,还能造成因“津亏”引起的儿童干燥症。巧克力:儿童食用巧克力过多,会使中枢神经处于异常兴奋状态,产生焦虑不安、肌肉抽搐、心跳加快等症状,影响食欲。
   不宜多吃不是不吃,是要掌握其中的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5:40:06 | 只看该作者

儿童饮食问题堪忧 八成钟情“洋快餐”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日前在“跨文化对话:青少年教育”国际会议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我国城市少年儿童的饮食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中小学生情绪化进餐,饮食速度过快,“垃圾食品”等问题也比较突出。

  在调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时显示,社会环境、经济状况、父母行为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给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造成一定影响。其中,家庭富裕的学生吃“洋快餐”和每天都吃保健品(营养品、补品)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家庭困难的学生。 

  零食中“垃圾食品 ”比例偏高

  调查发现,城市中小学生吃零食的高达95%,“从不吃零食”的仅为2.3%。零食中糖果、巧克力是孩子们的最爱,也有饼干、蛋糕等甜点和瓜子、花生等干果。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方便面、羊肉串等烧烤或油炸食品、膨化食品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垃圾食品”也成为孩子们的零食,选择的比例分别是31.3%、30.4%和34.1%。

  八成以上城市中小学生钟情“洋快餐”

  麦当劳、肯德基……这些“洋快餐”受到孩子们的普遍欢迎。43.6%的孩子每月都吃“洋快餐”,其中“每周都吃几次”和“几乎每天都吃”的有6.1%。节假日、庆祝生日、考试取得好成绩、同学聚餐聚会,去吃“洋快餐”成为三至四成孩子的选择。此外,年龄越小的孩子对洋快餐的喜爱程度越高,表示“非常喜欢洋快餐”的中学生为25.5%,小学生为43%。

  用餐无规律,漏餐或情绪化进餐现象严重

  一天中最重要的早餐最容易被忽视或遗漏。调查发现,每天都吃早餐的孩子只有77%,其余23%分别是多数时间吃(15%)、很少吃(7.3%)、从来不吃(0.6%)。不用早餐的结果通常会使孩子们精力难以集中,影响上午的学习效率。“没有足够的时间”、“不饿或不想吃”、“嫌麻烦不愿意吃”、“觉得吃不吃无所谓”、“不喜欢早餐中的食物”、“省钱”等成为漏餐的理由。用餐无规律还表现在45.7%的家庭有“家里开饭时间不固定”的情况。

  普遍进餐过快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不仅成年人忙忙碌碌,连孩子们吃饭也在赶时间。调查发现,中小学生们普遍进餐过快,尤其是早餐和午餐。20.3%的被调查者在5分钟之内吃完早餐,有85.5%的少年儿童在15分钟以内能够吃完早餐;午餐也是速战速决,18.3%的少年儿童在10分钟之内吃完午饭,72.5%的少年儿童吃午餐所用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只有晚餐可以稍微从容一些,但也有将近一半的少年儿童在20分钟内吃完晚饭。

  营养学家们认为,少年儿童进餐时间每顿饭最好不要少于20分钟。进餐过快,会使食物得不到充分咀嚼,不仅加重胃肠的消化负担,降低食物营养消化吸收的比例,而且也无法激起孩子们对饮食的兴趣。进餐过快,还容易导致饮食过量,造成肥胖。

  专家们指出,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对少儿的成长及其不利。少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育的高峰期,这一时期摄入的营养,不仅需要维持机体新陈代谢,还需要有适量的储存以保证继续生长发育的需求。一旦错过了这一重要时期,将给少年儿童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如何让孩子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呢?有关专家认为,家长首先要给孩子营养搭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能一味的大鱼大肉,“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其次,增加活动量,多活动,积极锻炼身体;第三是一定要控制孩子对零食的摄取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2-27 16:07:44 | 只看该作者

掌握正确的做饭方法,留住食物的营养

烹调可以让食物有更好的口味、清除某些有害物质,并促进消化吸收。但是,在我们洗菜、切菜、做饭的过程中,却不可避免地会损失一部分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及矿物质。

  做主食时,我们淘米、蒸饭的过程,会使大米中的水溶性维生素如B1、B2、尼克酸和矿物质丢失。淘米时搓洗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营养素丢失的越多。有人喜欢吃涝饭,即将米煮到半熟涝出,丢弃米汤后再在蒸笼中蒸熟。用这种方法做的米饭,大米中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的保存率分别仅为17—33%、50%和24%。而不丢弃米汤的蒸饭中,硫胺素保存率为62%、尼克酸为30%、核黄素则可以达到100%。面粉经高温处理后,营养素损失较少。煮面条中上述3种营养素的保存率可达70%;保存营养最好的是玉米面窝窝头,3种营养素的保存均可接近100%。

  炒蔬菜时,急火快炒营养素损失较少,蔬菜中的维生素可保存60—70%,其中胡萝卜素的保存率在80%以上。我们做饺子馅时,常将蔬菜在开水中焯过后剁碎、挤汁,这使维生素的损失率高达80%。此外,很多人洗菜时喜欢将它们浸泡一段时间,这也会造成蔬菜中的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损失。蔬菜的合理加工原则是:最好用流水冲洗,不可在水中浸泡;煮菜时要等水开后再将菜下锅,汤和菜一起进食;焯菜要在水沸腾时放入,尽量减少菜在水中的时间,焯完的菜不要过量地挤去其中的水分。而洗一些肉类食物,如鸡、鸭等时,水温最好不要过高,这样可以防止脂肪溶于水中,降低其营养价值。洗鲇鱼、泥鳅等时,注意不要过多地洗去其表面的黏性物质,因为它是一种胶质营养素。

  另外,原料加工的形状越大越利于保护其中的营养素,因此切菜时不要过碎、过细,否则,营养素与空气接触过多容易氧化,造成一定的营养损失。

  从肉类的烹调方法来看,以炸所损失的维生素最多。如维生素B1,在炸时损失45%、煮为42%、焖为30%;维生素B2的损失分别为43%、18%、10%。许多维生素都是溶于水的,比如牛肉炖后营养保存率为56%,其中44%是汤中所含。猪肉中的维生素以炒猪肉保存最多,清炖及蒸则保存较少;炒猪肝中维生素的保存率高于卤肝;肉类腌制时所造成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的损失很少,只有1%—5%左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9:21:22 | 只看该作者

狂吃蛋和肉,导致铁流失

许多儿童患有缺铁性贫血,体内缺铁会影响孩子的智力———这与孩子们吃肉不吃菜有关。

  原来,很多妈妈认为蛋黄和瘦肉中含铁最多,所以让孩子大量吃肉,却不注意让孩子吃蔬菜和水果。没想到,孩子的体重蹭蹭地往上走,一查却是缺铁性贫血。营养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高级营养师荀晓霖大夫认为,蛋黄、瘦肉中所含铁多为三价铁,不易被人体吸收,多数都会被排泄掉。三价铁只有在存在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的情况下,才能转化成二价铁被人体吸收,而维生素C和酸味物质在蔬菜和水果中含得最多,因此,荀大夫提醒家长,让孩子吃肉的同时也相应地多吃些菜和水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9:30:51 | 只看该作者

你的孩子真的喝了牛奶了吗?

很多父母以为给孩子喝一些乳制品就是喝了牛奶,其实这是错的,因为营养学会推荐: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应该是100克里含大于或等于2.9克,即是蛋白质的含量应是大于或等于29%;而酸奶就是大于或等于2.3克(2.3%);而乳制品(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酸酸乳呀、加了水果或其他东西的牛奶如木瓜奶、芦荟奶等)的蛋白质含量最多只有2%,而很多都只是1%左右。营养学里把牛奶称为优秀蛋白,就是因为它所含的氨基酸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比较合格,所以我们在选购牛奶时,一定要留意包装标签上蛋白质的含量啦!另外,钙的含量就是100克里含大于或等于100毫克就是最好了。因此,父母要记得了,饮乳饮料不等于牛奶。请为孩子选购好牛奶,确保孩子喝好牛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2-28 09:33:25 | 只看该作者
写了那么多,没人回复,心情真不爽!唉~怪不得老师说,我们学营养的,前面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8-2-28 13:32:11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肥兜兜 于 2008-2-28 09:33 发表
写了那么多,没人回复,心情真不爽!唉~怪不得老师说,我们学营养的,前面是光明的,道路却是曲折的。

呵呵,主要是字太多了,看起来比较费劲儿。
楼主辛苦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29 15:49:43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如此!

其实我已经将学术性的用语尽量删除了。主要是觉得有很多的父母对营养知识不是很了解。所以将我在营养学学到的,告之大家,希望大家对营养学有个正确的了解。同时,这也是我们公共营养师的职责。(虽然我现在还在念,没拿到证书,但是你们的回帖是我写贴的动力呀!这些知识有的是在我们正式的营养网上复制的,有的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打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8-3-2 16:40:2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3-2 23:00:0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分享,内容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65|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13:06 , Processed in 0.219134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