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3841|回复: 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孩子“偏要那样”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2-26 09:39: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著名幽默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超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

  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

  可见,家长对孩子的批评不能超过限度,应对孩子“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评,那也不应简单地重复,要换个角度,换种说法。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同样的错误被“揪住不放”,厌烦心理、逆反心理也会随之减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3-29 16:57:4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谢谢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4-3 14:29:41 | 只看该作者
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8-4-3 14:30:16 | 只看该作者
如何把握度?何为超何为不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4-3 22:18:27 | 只看该作者
不能对孩子翻小肠,说过一次,不能再说了,引起反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8-4-20 18:49:20 | 只看该作者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4-27 18:10:26 | 只看该作者
一针见血,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4-27 21:00:56 | 只看该作者
说得好,不要让孩子觉得你太唠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8-4-28 10:24:27 | 只看该作者
对待孩子和对待其他人一样,除了比其他更多的关爱外,也要尊重他,在处理事上一定要抓住重点,事事都说,搁谁谁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8-4-28 13:31:50 | 只看该作者
我的理解是:尊重孩子的自尊,批评点到即止,不要因为孩子犯的一个错误,扯出其他孩子曾经做错过的事.小孩子的自尊心一旦被伤害就会逆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6 03:28 , Processed in 0.079165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