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4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8 12:42: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统计与概率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可能性。
  在教学中,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应注重对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直观感受。
  (一)具体目标
  1.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
  (3)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和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并完成相应的图表。
  (4)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适当的方法(如计数、测量、实验等)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参见例1]
  (5)通过丰富的实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为整数)。
  (6)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
  (7)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换自己的想法。
  2.不确定现象
  (1)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参见例2]
  (2)能够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参见例3]
  (4)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换想法。[参见例4]
  (二) 案例
  例1 调查一下你跑步后脉搏跳动会比静止时快多少,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与同伴进行交流。
  例2 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确定的?
  (1) 下周三本地下雨; (2)明天有人走路。
  例3 随意从放有4个红球和1个黑球的口袋中,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与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哪个大?
  例4 用"一定" "经常" "偶尔" "不可能" 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四、实践活动
  在本学段中,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时,应首先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与同伴合作、积极与他人交流,使学生增进运用数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信心,同时意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
  (一) 具体目标
  1. 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 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案例
  例 某班要去当地三个景点游览,时间为8:00~16:00。请你设计一个游览计划,包括时间安排、费用、路线等。
  说明 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将从事以下活动:
  ①了解有关信息,包括景点之间的路线图及乘车所需时间、车型与租车费用、同学喜爱的食品和游览时需要的物品等;
  ②借助数、图形、统计图表等表述有关信息;
  ③计算乘车所需的总时间、每个景点的游览时间、所需的总费用、每个同学需要交纳的费用等;
  ④分小组设计游览计划,并进行交流。
  通过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提高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与人合作的意识。
----------------------------------------------------------------------------------------------------------------

 第二学段(4~6年级)
  一、数与代数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进一步学习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及其有关运算,进一步发展数感;初步了解负数和方程;开始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探索数学问题;获得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应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繁杂的运算,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
  (一)具体目标
  1.数的认识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读、写亿以内的数,了解十进制计数法,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进一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转化(不包括将循环小数化为分数)。
  (3)会比较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大小。
  (4)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5)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参见例1]
  (6)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运用数表示事物,并能进行交流。[参见例2和例3]
  (7)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并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8)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9)知道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2.数的运算
  (1)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
  (2)能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3)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4)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5)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加与减、乘与除的互逆关系。
  (6)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7)会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参见例4至例6]
  (9)能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参见例7]
  3.式与方程
  (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
  (2)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3)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如??3x+2=5,2x-x=3)。
  4.正比例、反比例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
  (3)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图,并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参见例8]
  (4)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5.探索规律
  探求给定事物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参见例9和例10]
  (三)案例
  例1 一个正常人心跳100万次大约需要多长时间?100万小时相当于多少年?100万张纸有多厚?
  例2 某学校为每个学生编号,设定末尾用1表示男生,用2表示女生;9713321表示"1997年入学的一年级三班的32号同学,该同学是男生"。那么,9532012表示的学生是哪一年入学 的?几年级几班的?学号是多少?是男生还是女生?
  例3 你是否喜欢数学?如果用5,4,3,2,1分别代表从最喜欢到最不喜欢之间的5种程度,你选哪个数?说明理由。如果小明选择2,说明什么?如果小立比较喜欢数学,他最可能 选几?
  例4 李阿姨想买2袋米(每袋35??4元)、14??8元的牛肉、6??7元的蔬菜和128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
  例5 9??2×7??1的结果大约是多少?1 2+47的结果比1大吗?
  例6 估测一粒花生的质量。
  说明 可以通过称50粒花生的质量进行估测,也可以通过数100克花生的粒数进行估测。
  例7 任意给定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去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利用计算器)
  例8 彩带每米售价4元,购买2米、3米、……彩带分别需要多少钱?
  填一填:
长度/米
0
1
2
3
4
5
6
7
......
价钱/元
0
4
  把上表中长度和价钱所对应的点描在坐标纸上,再顺次连接起来,并回答下列问题:
  a.所描的点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b.估计一下买1??5米的彩带大约要花多少元?
  c.小刚买的彩带的长度是小红的3倍,他所花的钱是小红的几倍?
  例9 完成序列,并说明理由。
  0??5, 1??5, 4??5,――。
  例10 联欢会上,小明按照3个红气球、2个黄气球、1个绿气球的顺序把气球串起来装饰教室。你知道第16个气球是什么颜色吗?
  说明 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用A表示红气球,B表示黄气球,C表示绿气球,则按照题意可以写成AAABBCAAABBC…,从而找出第16个字母,并推出第16个气球的颜色。
  二、空间与图形
  在本学段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学习图形变换和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
  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换;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具体目标
  1.图形的认识
  (1)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条相交直线确定一个点。
  (2)能区分直线、线段和射线。
  (3)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4)知道周角、平角的概念及周角、平角、钝角、直角、锐角之间的大小关系。
  (5)结合生活情境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
  (6)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会用圆规画圆。
  (7)认识三角形,通过观察、操作,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8)认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9)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展开图。
  (10)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参见例1]
  2.测量
  (1)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会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45°,60°,90°角。
  (2)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4)能用方格纸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见例2]
  (5)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6)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和表面积以及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7)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参见例3]
  3.图形与变换
  (1)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3)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参见例4]
  (4)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4.图形与位置
  (1)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
  (2)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参见例5]
  (3)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参见例6]
  (4)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参见例7]
  (二)案例
  例1下面是一组立方块:
  例2下图每个小方格为1个平方单位,试估计曲线所围部分的面积。
  例5假设大门在教室的正南方向50米处,图书馆在教室北偏东60°方向的100米处。试画出示意图。
 
  例6画出从学校到家的路线示意图,并注明方向及主要参照物。
  例7小青坐在教室的第3行第4列,用(4,3)表示,小明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3列应当怎样表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5 16:16 , Processed in 0.148557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