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susan_120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突然想再看《三国演义》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30 07:54:25 | 只看该作者
吕布死了,陈宫死了........
真的值得想想吕布和陈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31 11:26:05 | 只看该作者
看到袁术死,吉平毒害曹操
董承一起受诏书的,被曹操一起杀了,共有800多人。就因为一个家奴害这个事情暴露,董承对帝如此忠心,但对下人是不是也有苛刻的时候。
不知道,曹操在朝庭做了哪些不好的事呢? 为什么没有说太多的具体说法,只是说他不好。
只有还政于献帝是唯一的办法吗?当时献帝多大了呢?一个新的权中心势必会与旧势力相冲突。
当时献帝多大了呢?一个新的权中心势必会与旧势力相冲突。
是曹操做错了,还是原来献帝错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1-31 11: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2-3 16:26:57 | 只看该作者
1、袁绍败得到惨,我就不明白袁绍的那70万大军是怎么用的,即使在最关键的时候,去救乌巢也只是派了5万人马,就算是先锋人不能多,也没有见更多支援部队呀,即使这里不用支援,也没见掏曹操老巢派出多少人马呀,5000人?!70万人马就是这样用的
2、袁绍与部下的对话,和曹操与部下的对话,区别在哪里?袁绍与曹操区别在哪里?为什么曹操一听别人不同意见就听了,袁绍一听不同意见就发火了堵别人的嘴呢?为什么?到底什么弱点是袁绍的致命弱点?
3、刘备在袁绍那里,关羽杀颜良、文丑,袁绍几次要杀刘备,但刘备几句话又可以让袁绍不杀他,为什么呢?袁绍为什么这么听得进刘备的话?!刘备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2-5 16:34:24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曹操不陷害关羽,而周瑜却会想杀诸葛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2-7 21:38:29 | 只看该作者
操既定冀州,亲往袁绍墓下设祭,再拜而哭甚哀,顾谓众官曰:昔日吾与本初共起兵时,本初问吾曰:“若事不辑,方面 何所可据?”吾问之曰:“足下意欲若何?”本初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吾答曰 :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无所不可。“此言如昨,而今本初已丧,吾不能不为流涕也!”众皆叹息。

看再三,感叹不已!


袁绍势力真的很大很大,官渡之战失败居然并不是袁绍的致命之败,还有仓亭之败,仓亭之败居然还没有致袁绍家业的倒塌,还是袁尚与袁谭兄弟间的不停的争斗,袁绍整个势力的倒塌过程真正看到什么叫饿死的骆驼比马大,什么叫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从袁绍本身来说,还是向善的之人,刘备说要是不打曹操有违大义,他便毅然打曹操。许攸献计,刚好审配在书信也说到许攸贪便宜,便大怒: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 可见袁绍还是以义和道德来要求自己和别人的。

与刘备煮酒论英雄里,曹操曾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2-7 22:0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1:50:53 | 只看该作者
为什么刘备从开始到最后,无论怎么落魄的时候心里总想着要创建自己的势力,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为什么许多人出来就是要找个明主,为什么?

那时社会到底是一个样的社会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0:08:20 | 只看该作者
诸葛亮真奇才全才完人!

自诸葛亮出世,战斗方法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简单、偶尔用智,提升到必须用智、计谋直至韬略;战斗从简单直接地军马交战对杀,扩大到天地人时,如同平面到立体。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2-11 11:0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7:47:29 | 只看该作者
罗贯中

个人资料
       罗贯中(1330—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戏曲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生著作颇丰,主要作品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
       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作为与“倡优”、“妓艺”为伍的戏曲平话作家,当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他动情地写道:
两岸西风起白杨,沁州存孝实堪伤。
晋中花草埋幽径,唐国山河绕夕阳。
鸦谷灭巢皆寂寞,并州尘路总荒凉。
诗成不尽伤情处,一度行吟一断肠。


后人看法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作者罗贯中籍贯问题存有多种说法,如山西太原说,山东东原说,浙江钱塘说,浙江慈溪说等。人民网太原6月18日电  记者罗盘报道:日前,由山西省祁县政协组织编写,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祁县政协文史资料《解读罗贯中》正式发行。该书用许多翔实的史料和图片,介绍了祁县发现罗贯中家谱并证明罗贯中是祁县西支乡河湾村人的全过程。罗贯中作为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鼻祖,是中国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他为世人留下《三国演义》、《水浒全传》等许多不朽之作。但他的祖籍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祁县考古爱好者杨立仁等,历时十年,发现了罗贯中的家谱、神轴、砚台、罗氏祠堂等一批珍贵文物,为解开罗贯中祖籍之谜提供了大量的实物证据。经考古专家罗哲文、郑孝燮等一批专家鉴定证明,罗贯中是祁县河湾村人。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朝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除小说创作外,贾仲名《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评价
       元末明初,我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尤其是章回体小说步入日臻完善的阶段。中国的第一部流传最广、影响最深、成就最高、气魄最大的章回体古典小说《三国演义》,即《三国志通俗演义》,就是通过生活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杰出的小说大家——罗贯中的椽笔诞生并风行于世的。他在我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建树了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同时,为世界文学的宝库,也增添了灿烂的光彩。 大约是罗氏先祖为仕宦出身的缘故吧,后世罗氏家族很重视对后代进行“水源木本”的家族历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读传家,诗礼教子”的家风。在这种家传的影响之下,贯中从小喜爱读书,博洽经史,为后来的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贯中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时代。元朝蒙古族贵族的残酷统治和压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统治的斗争如火如荼。各方义军,诸如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不仅与元军奋战,而且还进行着相互的兼并。据说,步入青年的罗贯中,就在这个历史大动荡的影响下,浪迹江湖,参加了张士诚领导的起义军,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汇编》就说他“有志图王”,是一个有政治抱负的人。这一点从他后来所著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罗贯中从事小说稗史的创作,似乎应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时间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学创作,成为我国文学史上首先用全力从事小说创作的作家。他有许多的著作传世,诸如《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相传,他还写过十七史通俗演义,并曾参与了《水浒传》的撰写。尺蠖斋评释的《西晋志传通俗演义》序文就说:“罗氏生不逢时,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浒传》,以抒其不平之鸣。” 罗贯中的长篇巨制《三国演义》,大约是他后期的作品。这部古典文学名著,描述了从东汉中平元年(18年)的黄巾起义,到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元年(280年)统一中国的将近一个世纪中,魏、蜀、吴三国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历史。他依据陈寿《三国志》提供的历史线索和历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对《三国志》补缺、备异、惩妄、论辩,所保存的大量宝贵史料,吸取了西晋至元一千多年来民间传说的丰富营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参加元末农民起义军的生活经历,发挥个人的卓绝艺术才能,纵横捭阖,巧妙驾驭,形象生动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历史事件,完成了这部75万字的古典名著。在这部名著中,贯中寄托了自己个人的爱憎情感,客观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集团之间政治的、军事的、公开的、隐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争。淋漓尽致地刻划了封建统治阶级争名夺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明火暗刀的策略伎俩和阴谋诡计。有意或无意地揭示了农民无法生活、铤而走险、纷纷起义的真实历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则是多方面的,充分地显示了罗贯中在人物的刻划方面有着惊人的技巧。全书四百多个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刘备、孙权这些群雄之首,还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鲁肃、周瑜、黄盖、郭嘉、许攸、张辽、陆逊以及王允、董卓、吕布这些巨谋勇将,忠奸之臣,都具有鲜明的生动的个人特性。尤其是对张飞、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谓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罗贯中对战争的描绘是极其成功的,这一点充分证实他确实参加过元末农民起义的战争活动。所以能够把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战场,瞬息变化的战斗形势,描述的那样千变万化,各具特色,显示出战争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然而,正是由于罗贯中有参加战争的经历,再加上他超人的艺术技巧,以及创作时的苦心孤诣,惨谈经营,才在他的笔下出现了描述战争战役,重点突出,错落有致,疏密相间,虚实照应;铺排战争场面,大肆挥洒,波澜起伏,风驰电掣,气势磅礴;渲染战场气氛,随意勾勒,生动逼真,有声有色。 罗贯中是我国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司马迁、关汉卿相提并论。他的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他所创作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而且被翻译成十多个国家的文字,风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之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2-20 08:29:00 | 只看该作者
奇怪、莫名其妙张松,他为什么想把益州献给别人呢?是什么地方惹了他?或者说他觉得益州或刘漳哪里有非常不可取之处?
刘漳也算是仁义之人了,别人如此地谏他以小人之心度刘备,而他却一味的相信刘备,相信到一点怀疑之心戒备都没有的地步,可以说相信的程度无以复加了。如此这样一个人可能最缺少什么呢?会令张松之辈怀外心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8-2-20 09:59:06 | 只看该作者
女儿爱好京剧,常常问历史故事。收藏给她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34|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0:07 , Processed in 0.088443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