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eala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问,大家对记忆法了解吗?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08-1-10 09:15:33 | 只看该作者
再发一个--------

百科_[记]《启动记忆》[记忆法]李水明译[p].part1.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39 MB, 下载次数: 12, 下载积分: 金币 -1

百科_[记]《启动记忆》[记忆法]李水明译[p].part2.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1.39 MB, 下载次数: 11, 下载积分: 金币 -1

百科_[记]《启动记忆》[记忆法]李水明译[p].part3.rar

提示:如不能下载请穿越到老儿教
非老儿教一年级以上会员,请先申请帐号

861.92 KB, 下载次数: 10, 下载积分: 金币 -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08-1-10 09:51:37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qdylz 于 2008-1-10 08:49 发表



按照记忆法的理论,那是因为你自己独创了10个记忆桩,然后每个桩上只加载了一条信息,若是你当时每个桩加载100条信息,你还能记得住吗?记忆法中桩是基础,经过记忆法训练一段时间之后,桩子有可能永生不 ...


记忆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应用,记忆有没有用?我认为是有用的.
有人说,现在的信息很多,而且查询很方便,所以很多不用记,不用学.关于这点我是不同意的,用的东西,如果一点点都不知道,即使这个人的检索能力再强,也是不可能知道该如何去检索的.

如果用这个记忆桩理论,那么我倾向于多打桩,桩越多越好.至于桩上信息则是能多则多,不能多拉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08-1-10 10:11:22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jiangying 于 2008-1-10 09:51 发表


如果用这个记忆桩理论,那么我倾向于多打桩,桩越多越好., ...


这句我不同意,桩越多越好那只是理论可以这么说,实践中很难实现,每个桩子的建立过程本身是没用什么趣味的,而且还要反复训练,如果桩子太多,尤其对于小孩子可能还没有建完就已经不再想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08-1-10 10:28:5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3 qdylz 的帖子

我的意思是知识面,信息面要广,但除了自己的专业,不必深究.

我对这个桩不了解,也没训练,也许说的不合适.

霏霏女士孩子的那种能力,虽然有用,但是是否对以后所有行业都有用,就值得怀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08-1-10 10:4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4 jiangying 的帖子

理解能力,创作能力、动手能力这些也是不能适用所有行业,不是吗?

如果记忆能力好,再有思考、有创造,不是更好?最起码记忆力好对语言的学习是有帮助的,对学理科也有帮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08-1-10 11:17: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5 霏霏 的帖子

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绝对是对任何工作都有用.

动手能力也许对有些工作没有用,但生活中呢?

学文科的,老虫说过,要培养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就是创新能力的一种体现吗?

记忆能力好,当然好,不过如果死记不理解,脑子是要生锈的.
死记本来就是孩子的强项,在这方面,不需要刻意的培养,只要维持就可以了,而动脑筋能力是孩子的弱项.才是需要多培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08-1-10 11:39: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6 jiangying 的帖子

死记是有用的,在死记的同时要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会思考,再有创造力,动手能力。

我觉得最难的就是怎么思考,怎么可以正反思考,思考的有深度,在原来的基础上思考出创新的东西来。这是关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08-1-10 11:45:28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7 霏霏 的帖子

你认为读经能"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会思考"吗?

不好意思,又到读经上去了.

人的精力有限的,不可能每天10个小时上千遍地读论语,又能玩好,又有时间发呆思考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08-1-10 11:5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 jiangying 的帖子

可以摊开来说的。

单是背是不能培养的,这就在家长、老师平常和孩子聊天、读书、游戏时培养的,所以我也是不赞成每天10个小时以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08-1-10 15:5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8jiangying 的帖子 回复 #49 霏霏 的帖子

感觉这楼的经又念歪了,应该回到jiangying版主时间管理那一帖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9 07:13 , Processed in 0.076269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