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4425|回复: 4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家长应教会孩子《弟子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8 18:3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下的文章曾在<华夏复兴>网上挂出过。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家长应教会孩子《弟子规》

    曾经听一位小朋友的家长说起这样一件事:几个财经大学毕业的大学生,去一家外资企业面试,公司老总问他们谁会背诵《弟子规》,其中一位说会,并当众将《弟子规》从头到底背诵了一遍,老总毫不犹豫当场将这位大学生录用。据这位家长说,现在的大学生道德根底薄弱,财务人员是同金钱打交道的,人品差容易出问题,所以公司老板想出这一招来挑选人材。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涅磐前,曾有弟子问:“师尊,您不在世后我们以何为师?”释迦佛回答说:“以戒为师。”于是,后来的和尚修行要研习戒律,用几百条戒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常人社会中也有一套人当遵循的戒律与行为规范,这就是清朝人李毓秀所编写的《弟子规》。

一个孩子若从小学习《弟子规》便可懂得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便会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比方说《弟子规》有这样一段话“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道人善,即是善;人知之,愈思勉;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这段话大意是善待他人,不要做小人去揭别人的短处,否则要招至灾祸。在震惊全国的马加爵杀人案中,云南大学的几个大学生与马加爵打牌时因赌牌输钱,便口无遮拦揭他的个人隐私,从而招来杀身之祸。小孩若从小知道这些道理,以此为戒,养成习惯,长大之后,与人相处便会言语谨慎,戒律无形之中为他提供了保护,避免“牛”加爵、“熊”加爵的伤害。

《弟子规》很重视“修口”,有一段话是这样说:“刻薄话,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其意思是要人高尚一点,不要说脏话、伤人的话。2005年6月,杭州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行将毕业的女大学生,晚上读完英语课回家,叫了一辆出租车,该车车况较差,于是便与司机发生口角,女大学生出言不逊,话语尖刻如刀,司机一气之下将该女大学生掐死,抛尸郊外。

《弟子规》不但要孩子避免祸从口出,对孩子阅读什么样的书籍也有箴规,只许看“圣书”、“典籍”,其它则不允许:“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现在是书的海洋,但书的内容有好有坏,鱼龙混杂。“圣书”的内容出于圣人之口,含金量最高;其它书藉中,有一部分是作者在名利之心驱使下写出的,还有一些书是存心拖人下水。经常有这样的报道,说某某孩子从地摊上卖回什么黄色书刊,偷看入迷,结果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如果学了《弟子规》,孩子对什么书该看什么书不该看有了清醒认识,或许能自我约束,避免中邪。
   
《弟子规》除了一部分是戒律之外,另一部分是行为规范。“规”的原意是木匠画圆所使用的工具,后引伸为“标准”。一个孩子的行为暂且达不到标准,但他通过努力会越来越接近标准,就象他不会将圆画得象圆规那样好,但他通过比对,知道问题在那儿,慢慢会改善。居《弟子规》行为规范首位的是孩子必须听从父母的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一个孩子若能懂得听从父母的话是天经地义的,那么即使父母在教育上有什么偏差,孩子也能以他的孝心予以弥补。

曾有这样一件事,一个读初二的女孩放学回到家里,因数学考试不及格而闷闷不乐,做父亲的要女儿弹钢琴,女儿不听从。于是,父女之间发生冲突,父亲声嘶力竭地威胁,女儿歇斯底里地尖叫,结果,父亲一个巴掌打过去,将女儿的耳膜打破了。由于女儿不孝顺而使父亲犯下一个悔恨终身的错误。

《弟子规》中还有这样的话:“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这句话告诉孩子,珍爱生命与身体,修养道德品质,都是孝心的表现。上海某中学有一个读初三的女孩,因为英语课代表的职务被老师撤换及考试年级排名下降而自杀。应试教育的毒害固然难辞其咎,但小女孩如果能站在父母的角度,为父母考虑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也许不会这样走极端了。

《弟子规》首篇开卷有这样一段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其大意是说懂得如何做人是第一位的,学习文化知识是第二位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而不关心孩子的人格发展,好比是让孩子在沙滩上造房子,暴风雨一来,房子就有坍塌的危险;如果家长将孩子的人格发展放在第一位,而将其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二位,好比是让孩子在岩石上造房子,即使遇上暴风雨也能安然无恙。

孩子既可以成为自己父母欢乐的源泉,也可以成为自己父母忧愁的发源地;既可以成长为天使,也会成长为恶魔。让孩子从小学习《弟子规》及其他经典,接受经典的教育,就是一种能让孩子受益同时也让家长收益的幸福工程。

私塾张老师写于2005年11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8-1-8 21:10:07 | 只看该作者
是呀,以我现在的眼光看《弟子规》是挺好的,但对小孩呢?如同这个文章只有题目没有内容一样。假设这篇文章只有题目没有内容,读者会知道什么呢?会觉得这题目非常有道理吗?当然对于一般的话大家可以不理也不用费心,但假如这个标题是某些经典的句子呢?会是什么结果?会不会是百个人百种理解百种解释!

如此看来,背《弟子规》对小孩有意义吗?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8-1-8 21: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8-1-8 22:17:16 | 只看该作者
第子规是整个传统蒙训教材中最差的一本,糟粕太多,除了把孩子训成驯服工具,并无多少认知意义。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qqyou + 2 + 2 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0:45: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ge57 于 2008-1-8 22:17 发表
第子规是整个传统蒙训教材中最差的一本,糟粕太多,除了把孩子训成驯服工具,并无多少认知意义。


您可以保留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不可以保留自己那种极端的自以为是的思想框框。古人云“今是而昨非”,说明一个人的认识是有阶段性的,您能绝对的相信和认为自己昨天“是”,今天“是”,明天“是”,永远“是”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8-1-9 13:07:55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huge57 于 2008-1-8 22:17 发表
第子规是整个传统蒙训教材中最差的一本,糟粕太多,除了把孩子训成驯服工具,并无多少认知意义。


拿《第子规》同《三字经》和《千字文》对比一下,就会明白。
在一片读经的叫声中,不分精华和糟粕,一味推销一些腐儒的死东西,又不注意研究继承传统学问的科学方法,并不明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9 13:50:25 | 只看该作者

不妨请您具体谈谈

什么是您反对的糟粕?
什么是您轻视的腐儒?
什么是您看中的精华?
什么是您追求的明智?
什么是您继承的传统学问?
什么是您研究的科学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8-1-9 15:02:49 | 只看该作者
何谓圣贤?孔老夫子述而不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8-11-21 09:44:42 | 只看该作者

正有此打算教孩子背弟子规呢

正有此打算教孩子背弟子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9-1-4 21:41:10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9-1-4 21:43:13 | 只看该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7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4 22:15 , Processed in 0.101303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