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509|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 我对目前的学校教育彻底失望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4 23: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长久以来,身边的一些“才华横溢”的年轻人的处世之道很让我疑惑。与我们那代人不同,除了学识过人、以及还有一些刻苦外,在他们身上寻找一些做人的优秀品质成为一项很困难的工作。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我常常在想,到底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前几天,因为我那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成绩不好,我荣幸的被叫到学校接受儿子老师面对面的质询。最终的结果却是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彻底的失望了。
        一直以为在儿童教育中,“德、智、体、美、劳”五项,“德”应该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其它。
        然而我却看到,在学校里,只有成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才是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
        就这种现象我不想多说,我想每一个有孩子在学校就读的家长都有切身的体会。我想说的是,为什么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
        当前,政府行政普遍遵循着这样的原则:行政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的完善社会秩序,而是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减少政府行政的难度。
        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服务性部门纷纷以国家暴力机关的面目出现,他们尽其所能模糊本部门的权限,不论从制服样式上还是到行政手断上,一切向国家暴力机关看齐。这样,就出现了似是而非的准警察、准军人,行政手段也以查、扣、罚为主。
         例如,某地一直存在着一种叫返程车的出租汽车。他们往返于中心城市与郊县之间,四十公里以内每人只需十块钱,四座全满即走。可以说是方便快捷,收费低廉。但由于司机素质良莠不齐,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所以超速、越线、闯红灯、违规停车、越界经营等现象十分突出,并发生过几起重大交通事故。于是政府有关部门下定决定,要坚决将之取缔。
         要想出取缔的方法就不得不从返程车的由来说起。
        任何事务的存在都有其必然性,返程车也不例外。长期以来,往返于郊县与市区之间的长途客车有几项让人垢病的事情:第一件事就是加密座椅,原来10排的座椅非要加到11排,甚至12排,坐在上面局促不堪。第二件事是压时行驶。热线长途客车的发车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左右,为了接到更多的客人,长途客车在发车后行驶的十分缓慢,出市区一般在三十分钟左右。要知道这是一个小城市,从客运站到市区边缘不到十公里。全程四十多公里的路途往要走一个半小时左右。而三十分钟够返程车跑到目的地了。
        因为这样,一些有急事的人会采取包出租车的办法,为了减少费用,他们往往会顺路再接几个乘客来分担车费。看到市场需求较火,一些头脑灵活的司机就专门开始从事这种运营方式。这就是返程车的由来。
        要打击这种有其生存土壤的新生事物有几个方法可以采纳。最费力的办法是成立国营的公汽公司参与竟争,从市场角度进行引导。这个办法需要有大笔的资金,还要协调政府、交通、客运各家衙门,难度不小。
        其次是从根子上断掉其生存的条件。也就是说要采取行政手段彻底整治长途客运市场,将车速提高,将条件改善。这样,客流回来了,返程车自然也没有存在的必要。这个办法最温和,效果也最好。但这也需要协调交通、客运、车主几方面的关系,复杂性不言而喻。
        然而,交通主管部门采取了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扣车罚钱。采取严防死守,配以高额罚款来进行封堵。这样一来即省去了与其它部门沟通交流的麻烦,而每次五千元的罚款又增加了主管部门的财路。
        当然,需要强调一点。不管我们承认不承认,虽然改革开放已进行了三十年,但当前国民的素质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国民的法律意识还十分谈薄,政府的行政难度也非常大。
        于是,在高难度的行政条件下,除了一些具有较大权力部门所采取的暴力手段外,其它权力较小或是权力管辖面较窄的政府部门,就采取另一项简便易行的手段,就是执行简单量化的标准来衡量所辖事务。
        再例如,某小城市因其地域所限,交通问题十分突出。于是政府一纸令下,所有80CC以上摩托车禁止上路。单从纸面上来看,这个政令的优点很多:一是能缓解交通拥堵,二是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三是减少城市空气污染。
        但是,政令制订部门却没有看到,虽然私人小汽车的拥有量每年以较大幅度增加,而下岗失业人员在市民中的比例也很可观。市民收水平两级分化严重。并且,城市的公共交通水平较低,公共汽车少而慢,并不能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大部分采用摩托车代步的人都有其自己必要的理由。
        于是,最终的结果是市面上一片大哗。大批的摩托车主集合起来,集体向市政府请愿,最终迫使市政府收回了此条政令。
        绕了这么大的圈子,我想说明的是:学校作为一项政府公办的民生机构,不可必免的沾染了政府执政中的一些不好的陋习。
        在学校所要达标的“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中,“德、智”两项最为主要。而在这两项中,最容易被量化考察的当然是有凭有据的成绩--也就是“智”了。
        学校有多少学生是可数的,每个学生考了什么样的成绩是可查的,于是一个名词就是应运而生了,那就是“综合成绩”。
        从这个名词上看,当初提出这个名词的人肯定是有把“德、智、体、美、劳”五项内容综合评定的初衷的。但耐何落花虽有意,流水却无情。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过来又影响着经济基础。由于主管部门衡量下属单位成绩的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来衡量所谓的“综合成绩”。这就引导着教育的最终实施者—学校和教师也采取同样的办法来衡量学生。
        我曾经说过,人类进化的动力是自私,社会进化的动力的懒惰。从这件事上再一次证明我是多么的有先见之明啊。
可以想象的到,若干年后,随着各种有才无德的“青年俊才”充斥社会,除了所谓的“智”以外,“忠、孝、仁、义、礼、信”将只能从字典里找到。也许到时候,我们最大的苦恼就是如何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十二道金牌就能让岳飞乖乖的回去送死?为什么苏武留胡十数载终不改志?为什么董存端会舍身炸碉堡?为什么烈火烧身邱少云会一动不动?
        也许每一个孩子不能都成长为笔直的栋梁,社会上也没有那么多房子要建。一些长着优美弧线的歪梁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只要不被那些瘪脚的园丁修改成歪不歪、直不直的朽木,那么我才由天生,必定有人用。
        天才乎?奴才乎?只存于一线已。


[ 本帖最后由 天巴都 于 2007-12-14 23:2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25 金币 +25 收起 理由
一袋子宁静 + 10 + 10 支持原创
hq1966 + 10 + 10
jiangying + 5 + 5 谢谢参与!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2-14 23:54:15 | 只看该作者
“德”不是学校教出来的。
让学校来承担这种义务是不现实的,把这种责任推给学校也是不合理的。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是人之常情!

要求别人象圣人一样地完美,反观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
看别人有成绩自己不舒服是吗?
别人即使成功了也得装孙子自己看着才舒服是吗?
是让别人的德行给自己享受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15 00:18:39 |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还能看到“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我怎么就招不到这样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5 00:28:45 | 只看该作者
看来你是一个受到过高等教育的教育工作者。
那么你教育中, “教“的责任在学校,而“育“的责任则是在家长了?那么他们为什么不改名子?
即然他们顶着教育的名头,那么就应该在教书的同时,和家长同时承担起育人的责任。
我们不能过分要求教师们去教孩子礼仪廉耻,我们当家长的只求满墙的小红花有几个是因为孩子扶起跌倒的同学、是因为问候生病的老师、是因为捡起乱飞的塑料袋而颁发的。我们只要求老师,当孩子说自己不舒服的时候不要总是说:“少装像了!”,当孩子问问题的时候不要说:”没看见我正忙着吗?”。我们只要求教师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先说一句:“你是一个好孩子,但你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对。比如……”
为人父母者,小处不可随便。为人师表者,小处更不可随便。
我小时候,会因为某个老师的优秀品质而将之当成自己的偶像。但看看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能把老师当成偶像的?为什么?
另外,你所指的那些人之常情我的理解却不同,为什么他们在一百五十个人的单位中却找不到一个朋友,比如我的年轻同事们?为什么人不能有一些平常心的常情呢,比如你?
将别人想像得龌蹉不堪,听到一些逆耳的言论立刻勃然大怒,这正是我所知道的那些年轻人的首要表现之一。
谁教过他们忍耐?谁教过他们反思?谁告诉过他们平常心是个什么玩艺?

[ 本帖最后由 天巴都 于 2007-12-15 00: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2-15 00:29:08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一定要做的,深深同情楼主,早知道这样或者干脆不要生娃,免得还要绝望下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7-12-15 02:01: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4 天巴都 的帖子

是说我吗?

我不是教育工作者。
我也不是为教育工作者或学校来维护什么。
而是你,以及很多家长都要清醒地认识理解教育的意义、学校的功能、老师的定位,以及家长与学校的权利义务范围。

什么是学校能做的,学校的能力有多大?
老师为什么就不能是一个普通的职业,为老师套上那些光环的意图是否有叵测的居心?

拉牛上树,缘木求鱼。很多事情都不是学校、老师所能承担所能覆行的,而你非得要他们去做到,这是很不正常的心态。

在我看来,学校、老师现在管学生不是管得太少,而是管得太多,管成禁锢了、抹杀了。
把教学搞好,这是老师的份内之事。意识思想老师则应该大大地放手、再放手,这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是人权。
毕竟,学生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归根到底是他自己的事情,家长来管都有问题,更不用说老师了。

你是不是特希望有个模子,把人都往里一放,咔嚓出来之后,个个都符合你心目中好人标准?
纳粹党也希望这样呢!
CPC就一直这么干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2007-12-15 09:35:2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dawnch 于 2007-12-14 23:54 发表
“德”不是学校教出来的。
让学校来承担这种义务是不现实的,把这种责任推给学校也是不合理的。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 ...

同意你的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07-12-15 16:13:16 | 只看该作者

是社会的产物
学校教育有问题
家庭教育出问题
问题出在


教育本质是好的
施教方式和方向
是问题的根本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07-12-15 18:25:58 | 只看该作者
还是更认可老虫的观点。


一些有着眩目的文凭,怀揣着硬邦邦学位证书的年轻,刚迈入社会时,大多谦卑的过份,甚至有些低声下气,然而有了些许成绩后,就变得趾高气扬,不可一世。

这个我也认为是很正常,不要说是年轻人,这帮老家伙也是从当初的年轻人过来的,只是老家伙往往忘记了当初,而看不惯现在。

对学校也不可要求过高,学校在讲求成绩和秩序的之外,对其他很可能难心兼顾,做得差强人意也很正常。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07-12-15 23:16:03 | 只看该作者
楼主看问题能看到根子!
赞!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97|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9:53 , Processed in 0.101736 second(s), 3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