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天高任鸟飞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君子不辨之随想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07-12-10 08:32:41 | 只看该作者
《无量寿经》云:"先人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世尊这话温温吞吞,其实骂人特别厉害,”先人无知,不识道德“这不是说没家教吗?骂到人家父母呀。

同理

爱因斯坦证明相对论,虽然最后只是一个公式,其实骂人特别厉害,这不是证明全世界的人原来认识都是错的吗?骂到了全世界当时及当时以前的所有人。

牛顿证明了地心引力,虽然只是从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砸到人头引出来的事,其实骂人特别厉害,这不是证明全世界的人整天看到东西丢上掉下却还是一点都不知道不是白长了眼睛和脑袋了吗?

。。。
。。。
。。。

如此眼光看问题东西,确实是一个新思路新眼光。。。。。
令人佩服!不过可能是拂了扭曲了爱因斯坦和牛顿等等的本意了。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0 09:5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2007-12-10 08:51:01 | 只看该作者
我旨不在辩论只是在尽朋友相互提醒之份,能因此有点反省那是最好,不能引起反省就当我没有说,或者不能当我没有说而大段反驳,但请原谅我不回应。

[ 本帖最后由 susan_1201 于 2007-12-10 09:1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发表于 2007-12-10 11:36:1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0 susan_1201 的帖子

谢谢夸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
发表于 2007-12-10 12:10:22 | 只看该作者
这两天看净空法师讲的太上感应篇,里面有提到,随顺众生心性,不随顺众生烦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14:16:4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stffa 于 2007-12-10 12:10 发表
这两天看净空法师讲的太上感应篇,里面有提到,随顺众生心性,不随顺众生烦恼。


stffa之意,我理解即是“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随顺心性,然则这“心性”不是指谓习气层面之喜好。
随顺这喜好,叫做谄媚。
不随顺烦恼,是令自己不为烦恼所迷惑所限制,不是“不令对方烦恼”。
若只是“不令对方烦恼”,文革不会终止,因为文革终止,江青最烦恼。
为大义,必令江青烦恼。

大义,即在心性之真流露,义者,心性应事之宜也。
违背大义,即是违背心性,即是缺德,必予以揭露而彰显义之所在,此谓“随顺心性,利益广大众生”


曲解佛家义理,则容易予人“佛家空寂”之把柄,不是真佛子所当为
儒家从道德彰显处,凸现心性本体,光明正大,殊为可贵。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10 14:3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发表于 2007-12-10 16:13:20 | 只看该作者
随顺众生心性,不随顺众生烦恼
================
金刚经云: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所以我把这里的众生理解为自己,随顺自己的心性,就一定不会随顺自己的烦恼,更不会随顺别人的烦恼。所以最终还是对自己下功夫,对自己下的功夫多深,智慧就有多高,也会更加坚定自信,辩与不辩只问自己的存心,“汝安,则为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16:19:50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9 17:00 发表
“化敌为友”亦非定必以“一团和气的乡愿方式行化”。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不争,必也事关大义乎?
故曰:君子易事而难说,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君子亦有四恶:居下流者,称人之恶者,勇而无礼者,果敢而窒者。  ...


夫子曾经说过:乡愿,德之贼也。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愿乎。

乡愿是什么意思?通常的讲解,就是那些汤圆太极功夫很深的老好人,但这不是夫子本意。

明夫子本意者,孟子也。

孟子曰:“阉然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
“同乎流欲,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任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

孟子深入解析了“乡愿”的成因:同流合污,谄媚世俗,丧绝真诚,自以为是。

乡愿为了满足虚荣心,获得世俗的认可和尊重,当然会“背后说别人坏话、毁谤比自己高明的人”而落入同流合污,谄媚他人之生态。

乡愿之所以是“德之贼”,是因为他的蛊惑性。他的蛊惑性,来自他同流合污的虚伪。
他的虚伪,获得了周边小人和凡夫的认同,加剧他的自以为是。
他的自以为是,又反过来强化他的生存定势,强化他的虚伪,并进一步强化他的蛊惑性。
是故,夫子对乡愿深恶痛绝。

夫子义愤的,不是老好人,而是那种毫无诚意、为一己私利,肆意助长道德败坏的人。

圣人也是人,是人就有感性层面,就要通过“人之生理”这一关卡
当良知的光辉,透过这感性的层面发生作用,就是“大义凛然的义愤”
良知的智慧之光,就体现在“以什么形态、如何发出这义愤”的方式上
圣人通过“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来呈现他的大仁大勇。


由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所以,君子有诤,必然事关大义。
君子不是那么好取悦的,除非你尊师重道。

你尊师重道,哪怕你尖锐直言地批评他,他也不会生气,反而把你当作益友
你侮辱圣贤,辱没道德,甘居下流,即便你夸赞他谄媚他,他也厌恶你。

在事关大义之时,他必然据理力争。



[ 本帖最后由 天高任鸟飞 于 2007-12-10 16: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0 21:24:51 | 只看该作者

有人反对论辩,主张“以德服人,以具体的行为感召他人”。

表面上看,这似乎更接近夫子“温良恭俭让”的风貌,更容易为人接受

但是,这仅仅只能令“对手”更容易接受

因为他的目的,仍然是“令对手折服”,令“对手同意自己的主张”
只是,他使用了一些心理控制技巧,令旁人难以察觉

他将敌意和轻蔑,深藏在心理控制技巧之下而不予暴露

他的行为,仍然受到“对手”这个人的牵制

他的心中,还有一个“对手”,以及这对手激发的敌意和轻蔑
他的心中,还悬挂着一个外在的“道德标准”,来限制自己的言行

当你被他温和的态度所吸引,被他委婉的言辞控制的时候
你通常看不见屏幕之后,他嘴角暗藏的一丝冷笑


他并不能如实了悟“道德”为何物
他的行为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道德实践
他只是在玩弄技巧,把持人性的弱点


道德是什么?
人性有什么弱点?
想一想,请想一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7-12-10 22:37:03 | 只看该作者
现在社会的合作性越来越强,许多方面越来越讲究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在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里扶持别人就是扶持自己,并没有“令对手折服”或“令对手同意自己的主张”。

而所谓的团队或合作精神其实质就是人文精神,扶持别人就是扶持自己,看到小孩有危险,必然会去帮助,就是因为小孩是自己的未来,扶持小孩就是扶持自己的未来,这是站在人类社会角度来看待处理的问题。

相互争辩有什么折服的问题?!要对方折服了又会如何?!证明一方强了一方弱了?强了弱了又如何?!

相互争辩只是为了更正确,大家都更正确一些,使大家都更有利,都受益。

如果成为相互的人身攻击,就完全与争辩的真正本意相背离。不在有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04:10:56 | 只看该作者

论辩,必须是一个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实际却需要非常用功的细致活儿


所谓摆事实,不仅需要你有客观公正的态度,还需要你有锐利的眼目
你如果不能客观公正,很可能为了争胜而蓄意歪曲事实,诬枉栽赃
你如果没有锐利的眼目,往往事实就摆在那里,你却看不见;或者
将自己无端想象出来的臆测,误认为就是事实本身


所谓讲道理,不仅需要你有真诚恳切的学习态度,还需要有持久的定力。因为
所谓道,是宇宙间一切生灵、现象(事)、物自身的形上实体
所谓理,是如实评断宇宙间一切生灵、现象(事)、物自身之运变规律


讲道理,首先就必须要明道。
可是,道却不是那么好明白的


不要以为随便读了几篇书(有些人甚至连书都没认真读过)
会胡诌两句“大道常存”之类的口头禅,你就明白了道是个什么东西

要知道,人的生命,是有很多局限的
这些局限,制约着我们生命中,真切体认“道”的潜在能力


若不能真切体认道的存在,我们就难以做出“如实的评断”

中国儒释道的学问,正是妥善引导我们释放生命中这潜能的学问
明了道,依道而行便是德。了然于心而如实说出来的话,就是理。


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有大成就大智慧的人,感叹:
自从一见《愣严》后,不读人间糟粕书。
因为真正明白了之后,眼光敏锐,见识高峻
瞬间即可洞穿那些假道理假斯文的真面目。


讲道理,其次要“讲得清楚”,你必须很好地把握思辨规则
妥善运用概念、逻辑、归纳、辩证以及隐喻等等一系列说理工具
建构一个完整严谨的系统,从道德角度说,这个系统最好具有建设性
而非一味的挑刺和否定


鸟儿凭几分钟的观察,即已直觉女儿是否适合某私塾的教法
这是眼目敏锐,但鸟儿并无把握将这“直觉”以建设性的系统的方式,
解析建构出来,这是“知慧有所不及”的表现。


这表示,悟在一刹那,修学是一辈子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8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6 06:36 , Processed in 0.450400 second(s), 2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