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klcz200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灌水] 昨天我又出轨了

[复制链接]
21#
发表于 2007-12-8 15:02:46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19 klcz2002 的帖子

麻烦您了!

我一直觉得你挺雅的呀!
上回你不是去听了个美学对话的讲座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7-12-8 15:08:32 | 只看该作者
有标题党之嫌哦~
02不会是中间老者右手身后倚在桥栏上,穿白衣的男子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5:13:00 | 只看该作者
山叔公在解说号称“南洋才子”、“南洋诗宗”的新加坡唯一的举人邱菽园当年有宅-客云庐就在河畔今大华银行处,1900年2月邱菽园邀请康有为从香港来新加坡避难,甚至独捐万元,助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勤王大举,也担任组织保皇党新加坡分会会长。





额尔金是带领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在新加坡,在邱菽园当年旧宅-客云庐的斜对面就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桥-额尔金桥。



国恨涌上心头,看右上方的额尔金桥儿子不看不笑了。

额尔金:(1811~1863) 英国贵族,伯爵,破坏巴特农神庙额尔金之子。1811年生。1842年任牙买加总督。1846年任加拿大总督。1857年7月任英国对华全权专使,并率领一支陆海军赴华。12月,与葛罗所率法军在香港集结。12月29日,英法联军攻占广州。次年春,北上天津。5月,攻陷大沽炮台。6月,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天津条约》。1859年回国。不久,重任英国对华全权专使,同葛罗复率英法联军来华。次年8月,又陷大沽炮台,攻占天津。10月,进北京,焚毁圆明园。按英国外交部训令,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北京条约》,割让“粤东九龙司”一地。1861年南下香港,依蓟?罹帕??月10日,在港督府举行受地典礼。1月19日,参加接收九龙土地的仪式。旋即率英军离港回国。1862年调任印度总督,次年,死于任上。



来个山叔公特写,认真的男人最可爱!

山叔公详细介绍乌龙桥(加文纳桥)的来龙去脉。














[ 本帖最后由 klcz2002 于 2007-12-8 15:25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5:46:50 | 只看该作者
新加坡最古老的华人庙宇:粤海清庙

庙小来头不小,庙内有清末光绪皇帝题字“曙海祥云”(还有一张在直落亚逸街天福宫“波靖南溟”早期华人用忠心与金钱换回来皇帝的嘉奖)

进庙门,规矩很多。
山叔公讲了几条民俗,比如不能踩门槛、门槛是神的骨,不可以踩、不能借火点香等等。
即便是走路,也有规矩的——一般来说,男左女右。中间嘛,神走的哟。









山叔公口中发给神的MSM

庙内的酬神大戏的告示牌与空空如也的临时酬神戏台。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6:16:04 | 只看该作者
参观同济医院旧址(这地太熟02忘了拍PP) 同济医院是新加破最古老的中医慈善机构。1892年间,在殖民地亲华的金文泰总督(Sir Cecil
Clementi Smith 1887-1893在任)的支持下,由颜永成等人出资,位于哇央街的同济医院大楼落成,始正名为同济医院。同济医院在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成立之前,曾是华人的最高代表机构:


1)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之前,中国的北洋水师曾经访问新加坡;他们在同济医院受到本地华人的热烈欢迎。许多著名将领如丁汝昌、邓世昌,也曾住在这里,可惜半年后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舰队-北洋水师覆没。

北洋舰队三次来新详细的时间表如下:

第一次,1887年十一月十日至十七日。由邓世昌带队,目的为购粮煤。
第二次,1890年四月三日至十三日。由丁汝昌带领,目的为宣慰侨胞,宣扬国威。
第三次,1894年三月三日抵新,离开日期不详。由丁汝昌带队,目的同上。


2)
1896年4月,北洋大臣李鸿章赴俄途中,莅临新加坡,逗留一星期, 不住旅店选择住在这里的后厢房
3)
1901年7月,光绪御弟醇亲王载沣过境,在同济医院接见侨民,中国侨民齐集同济医院内向亲王递呈颂词。
4)
1905年12月11日,南洋巨富张弼士(百年张裕创始人-也是中国葡萄酒之父) 以满清的钦差大臣的身份莅星,以同济医院为行辕。他一度是南洋华人首富,他在槟城的故居“蓝屋”已成了当地的旅游景点。他在新加坡的主要功绩之一,就是以同济医院为基地,于1906年3月15日创办了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同年4月8日豁免注册。1917年9月11日新加坡中华商务总会正名为新加坡中华总商会。

同济医院,在历史上值得浓重地记录一笔的地方。


今日游客眼中的繁华地,相信没有多少人记得克拉码头最早的辛酸,全都忘了,大多数的历史场所都成了餐馆与酒吧。















河对岸的那一排排店屋说就是当年华工上岸的猪仔馆。(所以俗称猪仔场。)不少华工猪仔在克拉码头上岸之后,就被暂时安顿在这些猪仔馆里,任人挑选之后,大部份又被贩卖到马来半岛等地,从事非常艰苦的垦荒和开矿的工作,过着比牛马还不如的非人生活,不全都是巨富与成功,希望在祖国的历史书上留一巴掌大的地方记录曾经子民的苦难与相关研究。



[ 本帖最后由 klcz2002 于 2007-12-8 16:18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20zoo + 10 + 10 真好哇!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6:21:30 | 只看该作者

最后历史一下-新加坡有孙中山南洋纪念馆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 到访新加坡 (孙中山8次访新)

第一次
宫崎寅藏

  1900年夏天,宫崎寅藏到新加坡探访寄居在富商邱菽园家的康有为。但康却怀疑他来行刺自己,便向英国殖民地政府告发,结果宫崎寅藏被捕。
  孙中山听到消息后,于1900年7月9日从西贡赶来新加坡营救,谁知本身也遭到逮捕。幸亏得到好友黄康衢、吴杰模、林文庆等人的四处救援。尤其是林文庆,因为是孙中山在香港的同学,更是尽力奔走,使孙中山获得和新加坡总督见面的机会,说明宫崎的来意,并指出宫崎所携带的港币是他自己的,准备用来发给革命的军饷。   结果,宫崎被判永久出境,孙中山则被判5年内不得到新加坡来。这是孙中山第一次造访新加坡。
第二次
  1905年6月11日,孙中山从法国马赛乘轮船“唐京号”(Tonkin) 到日本,途中经过新加坡时,致电在新加坡的尢列,嘱咐他请陈楚楠、张永福和林义顺等人上船见面。尢列和陈楚楠等和孙中山晤谈后,便往新加坡警察局,要求允许孙中山上岸。经警察局批准,孙中山便在“ 小桃园酒店”下榻,和陈楚楠等详谈革命的事。孙中山指出,欧洲留学界已经成立革命机关,不久也会在日本成立,并叮嘱尢列和陈楚楠等预先在新加坡布置,以利革命事务的进行。这次见面,是孙中山与南洋革命同志相聚之始。孙中山离开新加坡后,给陈楚楠第一封信,说明革命时机已经成熟,鼓励陈楚楠等在南洋组织革命团体。
第三次
  1906年4月初,孙中山从马赛抵达新加坡,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等同志都到码头迎接,因孙中山“五年不得入境”的限制已经到期,因此可以在新加坡逗留,张永福等便安排他在晚晴园居住。

  同年4月6日,孙中山在新加坡设立“同盟会”分会,以晚晴园为会所。第一次加盟的有陈楚楠、张永福、李竹痴等。宣誓仪式在晚晴园二楼举行。首先由孙中山举起右手宣誓,接着由入会者照仪式轮流宣誓。宣誓完毕,孙中山解释三民主义的意旨。孙中山说:“我这同盟会的组织,是希望发展得很大很大。我们 的责任,当然是牺牲。但是牺牲到什么程度?我们总不能预先说。假使牺牲到只剩两个人存在,也算是同盟会存在的一日。”“新加坡同盟会分会”的誓词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与总会的宗旨完全一样。

  1906年4月7日,林义顺、许子麟、刘金声、尢列、邓子瑜、谢心准、李晓生、李幼樵等加入。当日选出陈楚楠为正会长,张永福为副会长,许子麟为会计,李义顺为交际负责人。“新加坡同盟会分会”是南洋群岛中第一个革命组织。成立后,华侨社会的革命行动正式与中国革命运动连成一气,力量也更为壮大。所以,自从“同盟会”分会在新加坡成立后,革命思潮蔓延至整个南洋群岛,革命党在南洋群岛的势力,有如雨后春笋,蓬勃茁壮起来。

  1906年,“新加坡同盟会分会”人数从第一次入会的12人增加至4百多人,革命势力的发展,有一日千里之势。
第四次
晚晴园 (1906年)

  1906年年中,孙中山和胡汉民到新加坡,认为“同盟会”有扩大的必要。
  于是,他请胡汉民另外起草会章,在晚晴园召集开会,并重新改选。
  结果张永福当选为正会长,陈楚楠为副会长兼财政主任,林义顺为外交主任,谢心准、例子晓生为文牍科主任,组织规模比以前扩大许多。

第五次
  孙中山来新加坡视察,只逗留数日。
第六次
1908年,同盟会在新加坡成立“南洋支部”。

  “镇南关起义”失败后,清廷到安南查访孙中山的踪迹,孙中山只好退出安南,转赴新加坡。1908年3月7日,孙中山到新加坡后,为避开清廷的追杀,行踪非常隐秘。清政府向新加坡总督交涉,要求驱逐孙中山出境。总督传问孙中山,并没有执行驱逐令。
  1908年10月,孙中山从西贡到新加坡,努力扩张党务。汪兆铭、胡汉民等都陆续前来协助,并到马来半岛和印尼等地宣传。这时,“同盟会”在南洋的分会已经有20多个,会员共有三千多人。孙中山以南洋各地分会多,而与东京总部的距离又远,难以兼顾,于是在新加坡成立“南洋支部”,使南洋各分会较易于联络和管理。孙中山特写信给马来半岛的邓泽如,告诉他在新加坡设立“南洋支部”的事。
第七次

  7月11日孙中山和他的夫人卢慕贞、二女及陈粹芬抵达新加坡。孙中山想重新整顿团体,时其更坚固有力,才对革命前途有所帮助,于是等待各方同志到齐,再确定进行的方针。他向新加坡会员交代说明后,便与家眷一同去槟城,并召开著名的“槟城会议”,进行筹募,预料来年在广东再举义旗之用。
第八次
荷马李将军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孙中山从法国乘英国船回返中国。12月16日,船从槟城经新加坡,邓泽如秘密登船,与孙中山会面。孙中山告诉邓泽如所以迟迟回国,是因为要在欧洲破坏满清所借的外债,另外又为日后的新政府筹借外债;今天重建中国,非5亿元不能解决。由于时间有限,孙、邓见面后,匆促分手。
  孙中山离船登岸,在码头迎接他的有陈楚楠、张永福、林义顺、何心田、殷雪村、丘国瓦、陈武烈等人。
  孙中山和他的军事顾问荷马李将军住陈武烈大厦(陈金钟大厦)。这是孙中山最后一次到新加坡。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6:23:30 | 只看该作者

支持孙中山革命运动的新加坡革命志士

张永福 (1871 - 1957)    张永福祖籍广东饶平县。早年投资树胶种植,并创办胶鞋制造厂。20世纪初期与陈嘉庚垄断了新加坡胶 鞋制造业,为其从事革命事业奠定了经济基础。清朝末年,张永福支持维新运动,并加入维新运动的组织 “好学会”。后来追随孙中山鼓吹革命。   1904年,张永福与陈楚楠合办《图南日报》,曾出任该报编 辑。后该报停刊。《图南日报》虽然停刊,但张永福仍然继续争取机会,在星洲书报社演讲宣传。
(左起) 张永福、孙中山和陈楚楠
  1906年,孙中山到新加坡,张永福捐出他的别墅晚晴园给孙中山居住。1906年2月,孙中山在新加坡创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张永福出任副会长。1906年6月,孙中山从日本来新加坡改组同盟会, 张永福当选为会长。1907年7月,张永福与陈楚楠、林义顺创办《中兴日报》,同年又组织同德书报 社,本身担任社长。   民国成立后,1912年2月,中国国民党在新加坡成立支部,取代同盟会,张永福被推举为名誉会长。 该会于1926年被英国殖民地政府解散。
  1932年,张永福回到中国,出任汕头市长、侨务局长、中央银行汕头分行行长。后来由于对国共合作不满,抗战时倾向汪精卫。
  战后,张永福回到新加坡,1957年在香港逝世。其女张舜琴是新加坡首任女律师。其曾侄孙张志贤准将是现任新加坡教育部长。
   陈楚楠 (1884 - 1971)   陈楚楠,祖籍福建厦门。在新加坡美芝路从事木材生意。早年支持康有为、梁启超在中国发动维新运动。 曾以“思明洲少年”为笔名,在保皇党所办的《天南新报》上发表文章。1901年,尢列到新加坡,陈 楚楠和张永福受到尢列的影响,逐渐产生了反满革命思想,随即开始了革命活动。但由于华侨社会风气闭 塞,他们的活动不为华侨所理解。陈楚楠和张永福觉得“欲成大事,非先唤醒民众不可”,于是便各出资 本,在1904年春创办宣传革命的报章《图南日报》。《图南日报》是南洋第一份鼓吹革命的报纸,也 是新加坡革命侨报的先驱。该报出版后不到两年,便因经费不足而停刊。

  1906年,孙中山抵达新加坡。陈楚楠在孙中山的支持下成立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被选为会长。1907年创办《中兴日报》,但由于经费短缺,两年后就停刊了。孙中山居留新加坡期间,和陈楚楠交往 密切。陈楚楠是孙中山在华社中募捐的中间人,并在孙中山离开新加坡后,成为执行这项任务的中坚份子 。1910年,陈楚楠创立同德书报社,大力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事业。

  民国成立初年,陈楚楠回到上海,管理由吴世荣创办的华侨联合会,并在《国民新闻》中开设专栏,报导 海外华侨的动态。1921到1931年期间,在中国担任福建省务委员会委员、实业厅厅长,并参加筹 建福建银行。1930年代回到新加坡。1949年到1956年,在同德书报社担任参议员。1971年9月逝世。


林义顺 (1879 - 1936)
林义顺
  林义顺,字蔚和,学名其华,广东省澄孩县人,1879年11月8日在新加坡出生。年幼时父母就去世 ,由外祖父张礼和外祖母陈宝娘(张永福的父母)抚养。童年时在私塾学中文,10岁时进入圣约瑟书院 和英华学校读英文,17岁毕业。中学毕业后,林义顺在舅父张永福的长美布庄工作,也曾在陈泰木材公 司学做生意。20岁时继承外祖父遗产,从事树胶及黄梨的种植,获利数百万。有“树胶大王”和“黄梨 大王”的称号。

  1906年,孙中山在新加坡成立同盟会分会,林义顺负责交际事务。新加坡同盟会分会成立后,孙中山 派陈楚楠、林义顺等到槟城、吉隆坡设立分会。1906年春,林义顺和陈楚楠、张永福等发起募股活动 ,准备创立报章鼓吹革命。1907年7月,《中兴日报》正式发刊。

  1908年5月26日,“云南河口起义”失败,6百多名战士退到新加坡,由陈楚楠、张永福和林义顺 接济。他们三人还特别创办中兴石山公司,让这批战士开采石山,解决生活问题。1911年,他在美芝路5 号创办林义顺公司,继后再办通美号、通益号,经营树胶制造厂、包工、代理和其他生意。

  从1906至1911年,孙中山在新加坡期间,林义顺都跟随左右。从推翻满清到讨伐袁世凯、护法运 动到北伐,林义顺先后斥资数十万支持革命,对于本地公益事业也非常热心。

  1921年,林义顺出任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第十三届会长。1928年创办潮州八邑会馆,被推选为首任 总理。曾捐赠三巴旺十二英里半地皮作为华人墓地。1936年3月20日在上海宝隆医院病逝,葬于南 京中山陵附近。今天三巴旺的义顺路、义顺环路、义顺村、义顺选区、义顺工业区都是纪念他的。   
许雪秋
许雪秋 (?- 1911)   许雪秋,祖籍广东海阳县人,父亲是富商。幼年时随父亲南来新加坡,长大后继承父业,并向清朝政府捐 得道台的官衔。许雪秋生性慷慨好客,有“小孟尝”的称号。1902年结识黄乃裳,受黄影响,倾向反清革命。1904年赴汕头,密谋反清起义,事情不幸泄漏,再逃回南洋。1906年在新加坡加入同盟会,被孙中山委为中华民国军都督。1907年5月参与潮州黄冈起义,6月参与惠州起义,失败后于1908年回返新加坡。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许雪秋赴潮州主军事,被清军杀害。民国政府曾通令褒扬。


林受之
林受之(?- 1924)   林受之,原名林喜尊,祖籍广东潮安县。南来后继承父亲林继志的生意,从事树胶买卖。后来创办同永顺洋杂货店,另外设立锦淞商店,从事甘蜜、黄梨、树胶种植及开炭生意。1904年,林受之独自捐出两千元给革命党作为起事的费用,并赠送数千本《图存篇》(即邹容的《革命军》)给各地华侨阅读。

  1906年,孙中山南来新加坡,设立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并开设中华公司作为革命机关。林受之受委,在晚晴园的同盟会分会任要职,并兼任中华公司总经理。

  1907年,孙中山策划潮州黄冈起义,林受之惟恐军费不足,难收成效,于是和陈楚楠、张永福及林义顺等慷慨捐出巨款资助军费,又电汇3千元给黄乃裳,作为组织部署和广收同志之用。过后还筹办团练总局,以培植革命的基本军队。黄冈起义在即,林受之毁家纾难,独捐叻币14,000。

  林受之为了帮助革命,总共捐出家财数十万,结果家产荡然无存,儿女无法受教育,沦为佣工。1924年3月12日林受之在贫困中去世。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20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10 + 10
小灰熊 + 10 + 10 革命先辈让人敬佩!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07-12-8 16:26:40 | 只看该作者

时势造英雄

02在18岁时,孙中山,上面的志士还有那个年少的汪精卫都是02的偶像,如果有可能02肯定舍命追随。

那时的02绝没有今日的贪生怕死。

汗!

大汗!

闪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9#
发表于 2007-12-8 19:30:01 | 只看该作者
莱佛士
新加坡河
。。。。。。
恍若隔世


那座桥的桥头还蹲着一群群的猫么?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klcz2002 + 10 + 10 改次去你战斗过的星巴克留PP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
发表于 2007-12-8 20:24:13 | 只看该作者
敬仰LZ啊
说的人俺一个不认识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0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klcz2002 + 10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83|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4 11:37 , Processed in 0.147319 second(s), 3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