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这里的琴童家长较多,现发一篇2006年12月我写的贴子,和家长们交流:
家有琴童-----帮助孩子学会享受二胡
近些日子,接触了一些琴童家长,交流起来,大多看法相同:孩子厌烦练琴!
一些家长对孩子鼓励有之,鼓励太多,孩子也是听若枉闻,说多了等于没说;更多的家长是强制孩子练,孩子长期在斥责之下练琴,长大往往会性格变异;还有一些家长听之任之,老师教就不管了.学不学琴都一样.我觉得家长的这三种态度都不太好.
孩子学琴,天天练习,大人都会觉得是一种负担.何况是孩子.即使是天才儿童,对二胡有一种特殊爱好,要他(她)天天机械练习,也会觉得枯燥无味,久而久之,想不厌烦也难。
如何保持孩子的练琴兴趣,家长们真要动一番脑子。我的看法是,让孩子学会享受音乐,把拉二胡变成享受二胡。
1。树立老师在孩子心中的绝对权威。
家长们都有这个体会,现在的孩子听家长的少,听老师的多。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我们做家长的绝不可在孩子面前露出对老师的任何不满情绪。老师鼓励夸奖一句抵父母夸奖一百句。聪明的老师都会夸奖和欣赏自己的学生的。如我孩子老师动不动就夸奖我孩子说“你以后会成为第二个宋飞”,我孩子每次听了都兴奋的不得了。
2。多参加班级、学校、社会的文艺活动。
不要以为孩子小,拉二胡水平不高就不可参加演出活动。孩子演出效果往往比演奏家效果要好。因为普通大众对音乐欣赏多是看热闹。试想,一个6-7岁的孩子上舞台独奏《赛马》,只要拉得下来,对观众的心理冲击不会比宋飞于红梅的效果差。我家孩子在读幼儿园时,才学会拉《找朋友》,我就给班主任讲,多给孩子联欢演出机会。于是,班级联欢、学校联欢都可见到孩子的独奏节目了,每次演出后,孩子都会兴奋好长一段时间呢。前几天,我们这一大型商业集团,为庆祝圣诞节搞文艺演出,我就给孩子报了名,独奏《绣金匾》,大受欢迎,观看的人也有好几千人呢。孩子演出后也得到了一大批圣诞礼物。我孩子才6岁,学琴一年多,就参加各种大型正规演出活动有6场了。
3。多留心身边展示才艺机会。
如家里来客人,拉上几曲;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拉几曲逗乐;孩子游泳有三个月了,有时也背上二胡拉给教练、游泳小伙伴和家长们听听;我们家住在一个几千人的大院,有时也背上二胡去大院休闲场子拉拉;有兴趣也可去最热闹的街头义演,钱捐给街上的穷人。。。
4。练琴时要多听、多重复、多用歌曲伴奏。
a。孩子拉琴要少用眼,多用耳朵,多用心听.
这点启发于我孩子的盲老师。我孩子老师从小双目失明,他拉琴都是用心在拉。孔子的音乐老师师旷也是个盲人,他们学音乐都是用心来感受旋律的美。
b。孩子学音乐要多重复。因为孩子是不懂得乐理抽象理论的,如指法熟练多是凭感觉,一种无意识的记忆。一首曲子隔十于半月不拉,就会忘记,所以儿童学乐,要少讲乐理,强调熟能生巧。
c。 用歌曲伴奏效果比用伴奏带效果要好。二胡原本就是作为伴奏的乐器,孩子们对歌声的感情应该胜过音乐伴奏,我孩子就喜欢听歌拉二胡,如拉《北风吹》就喜欢边听《白毛女》边拉,为什么这样,我也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大概是人声对孩子更亲和些。
[ 本帖最后由 柳爸 于 2007-12-7 19:3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