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475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理想中的语文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12-1 13:31: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1世纪的曙光已跃过了东方的地平线,新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世界范围的竞争表现为科技与教育的竞争,而语文学科在教育领域越来越凸现它的基础性。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是幸运的,赶上了这么好的时代,赶上了我们所从事的工作能提升到这么重要的地位。同时,我们又感到肩上的任务是艰巨的,怎样才能肩负起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的重任?我心中勾画出理想的语文教师的形象。
一、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厚积累
有一首歌这么唱道:小时候我以为你很神奇,让所有的难题成了乐趣。为什么能让难题成为乐趣呢?因为在学生看来,老师是一个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人。理想的语文教师会努力为之,他做到——
对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烂熟于心。教学大纲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它的精神实质,他会在教学之前就领会好,掌握好。新颁布的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突出了汉语言的特点,体现了它的人文性;突出了学习汉语言的方法,重在积累、感悟、熏陶。他会牢记这些新的精神。他会花时间去钻研、掌握教材体系。每册教材编者的编排意图,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每篇课文的教学因素,……他都会牢记在心,如数家珍。
对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学精品了如指掌。江山代有才人出。人类五千年文明产生了一批批文学精品,反映到教材里只是沧海一粟。对教材内容,当然应该非常熟悉,要求学生背诵的,他同样能背诵,同时他明白教材只是一个例子。他会以教材里的选文为,以此作线的延伸,作的拓展,形成自己的知识宽带网。教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他会脱口说出王维的《桃花源诗》;教苏洵的《六国论》,他能够介绍苏辙的《六国论》;……
对当今政治、经济、科技等前沿信息略知一二。在信息化的社会里,学生接受信息呈现多途径。有时,老师还没有接触到的新名词,学生中已流传开了。他会不停地学习,读书、看报,获取新信息。课堂上,他会适时地向学生们介绍纳米技术,克隆技术,航天航空技术,……教师的知识越丰富,他越能经常而又巧妙地开阔学生的科学视野,学生就会表现出越强烈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愿望。
与时俱进,孜孜以求,不停地读名著经典、教育理论、教学报刊……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功底,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杂家。他的积累不是一桶水,而是一条奔流的大河,他的弟子们用、用,尽情地舀吧、提吧,他依然是一条奔腾不息的大河。
二、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宽胸怀
一千多年前,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理想的语文教师会牢记这段话,他能够——
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自己的能力水平。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其他学科
,对于今后工作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引人类的进步文化,提高国民素质都是有重要意义。专家说:语文是为人打精神底子的学科;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他牢记这些名言,用一生的追求,一生的积累,去为学生夯实精神的底子,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入社会后,顺境中能茁壮成长,逆境里能顽强成长。他会每日三省。既然先人说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他就对自己的教学水平充满信心。他以学生为师,学生以他为友,学生和他互教互学,他和学生一起成长。
虚怀以待前辈留下的教学经验和同辈创造的教学业绩。在他之前,有一大批教育家。从孔夫子和陶行知,从卢梭到苏霍姆林斯基,留下了丰厚的教育教学经验,他捧若至宝。在我国当代语文教育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名师,他更是推崇之、学习之。激情的于漪让他沉醉,科学的魏书生让他沉思,人文的程红兵让他向往,鲜活的李镇西让他发奋,……“结交天下名师而师之是他的心愿。在他的身边,有一批安心、专心语文教学并呈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的教师。他会认真地向他们学习,他懂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只有博众知长,才能自成一家。
充分肯定学生的个性和创造精神。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极大的智慧、潜能和创造精神。他的使命就是要点燃他们的智慧之灯,激起他们获取知识的愿望,挖掘他们的潜能,激活他们的创造精神,发展他们的个性特征。他懂得木桶理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是以那块最短的木板为基准的,也就是说一块短板会影响一桶水的容量。因此,要千方百计使一只木桶各块木板都整齐。他从中得到了启示:教育教学工作要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发展。他也了解短板理论:一个圆的木桶底,是由一些长短不等的木板组合的,要形成一个圆底,必然需要短板,才能使木桶既美观又实用。他从中得到启示:学生之间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能一概而教之。
三、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高眼界
现代社会要求国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意识。理想的语文教师,他应该——
从三尺讲台着眼人的一生发展。他重视通过教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把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他能从三尺讲台放眼世界,培养为明天社会发展不断创造的人。他记着钱梦龙老师说的话:我们看一个学生,不能总计较他今天学了什么,而要着眼于他明天能为社会干什么。他记着山东省高密一中语文教师李希贵老师说的话:教育就是要为人的四十岁准备着。他记着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话:教师的教育劳动的独特之处是为未来而工作。他能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他能够着眼于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为他们一生丰富的精神生活,一生的和谐发展精心准备着。
从教育的高度观照语文教学。那种囿于教材,只重视课堂的教师,那种就文教文,只以传授知识为业的教师被人称为经师;而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把育人教文两方面紧密结合起来的教师才被尊为人师。他懂得:教师在课堂上跟学生的交往,只是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学生的教养,精神上的发展,道德品质的形成,这一切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教师有无教育的意识。他能摆正教育教学的位置,把育人放在第一位。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他的语文教学不会有钻死胡同的感觉,而时时出现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从批判学科走向学科建设。他对现行的教纲、教材能提出自己的看法,他对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清醒的认识。他把人文性作为语文教学内核:在教学中时时体现一种人文关怀;他把开放性作为语文教学的形式:面向社会生活,开放学习领域,紧扣时代脉搏,让语文教学的天空永远新鲜亮丽;面向大众媒体,拓宽应用区间,让学生感受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魅力;充实教材内容,链接最新信息,使自己的教学永远充满生机与灵气。他会根据教学实际,突破固有程序,用以疑激趣、合作学习、及时反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让语文教学适应21世纪的发展。
四、理想的语文教师应该有大智慧
第斯多惠说过:差的教师只是传授真理,而好的教师则是揭示真理。理想的语文教师是一个有思想、有激情的教师,他总是——
用研究的眼光备好每一堂课。他在备课时不会满足于把教参内容下载到自己的备课本上,不会机械地模仿别人。他会仔细领会教材的内容,认真研究学生的接受心理,想尽办法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备《劝学》一课,他会反复阅读课文及课本上没有入选的部分,并阅读荀子的其他散文,把握作者的创作思想和文章风格,不仅如此,他还会从有关典籍中了解荀子其人其事,了解荀子及先秦散文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最后依据有关材料和学生实际,写成备课笔记。他用这种研究型的备课走进课堂,每天都能让学生耳目一新。
激情满怀地投入每一堂课。他总是把不好的心情留在教室外,也从不把不健康的话题和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带进教室。一走进教室,他就感觉精力充沛,气势旺盛,与学生一交流,不知不觉就神采飞扬。在课堂上,他投入感情,投入智慧,投入人格,投入他的整个世界,时时与学生的心灵碰撞,闪出聪颖的火花。他引领学生在智慧的花园里采撷,在知识的瀚海上畅游,学生在他的激情燃烧中精神得到洗濯,心灵得到净化。
每时每刻让学生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他总是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手投足皆称楷模。他要求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他自己必是一个读书爱好者,会营造出一种热爱书、尊重书、崇拜书的气氛。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为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他总是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用智慧去启迪智慧。在学生眼里,他就是人格和智慧的化身。
此文虽然废话比较多,但写得有些道理,有兴趣看看.(来源:教育联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发表于 2007-12-4 16:02:27 | 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

通读过!觉得有道理!
"为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他总是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用人格去影响人格,用智慧去启迪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发表于 2007-12-5 14:12:41 | 只看该作者
理想和现实
往往会让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2007-12-5 15:07:56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小狗一只 于 2007-12-5 14:12 发表
理想和现实
往往会让人


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2007-12-6 10:58:34 | 只看该作者
文章很好!
虽然理想和现实大相径庭,但当老师没有厚积累,没有充实的基础,又怎么能教好学生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有时候,学生会的,知道的,老师不一定都知道!子入庙,每事问,学问学问,多学多问,就有学问!
横眉泠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22|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1 00:26 , Processed in 0.110731 second(s), 2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