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发展水平、呈现特点,有心的家长是最有发言权的,但要较为准确的表述儿童的发展特点、行为性质,家长们还需了解一些评价儿童能力的方法。 简单的行为观察法是从孩子日常的活动中去观察,例如从日常用餐、游玩以及学习情形中去观察有关感觉统合的问题。将工作交给未经训练的父母,让他们在经过简单的讲解后凭直觉去填写观察记录,交由专家分析,再重新观察,以对孩子的问题有初步概略性的掌握。 感觉统合失调的观察方式,最主要是通过对孩子行为的观察,再与标准化的常模比较,从而判断孩子存在的问题,作为感觉运动诊断指导的参考。观察时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项目: 主要是观察孩子视觉、听觉、触觉、前庭感觉等感觉刺激的反应,例如观察视力的程度,对形状、位置、方向的辨别能力,眼手协调能力以及空间知觉能力等;观察对声音大小、方向、距离的判断,对语言的了解以及正确语言表达和沟通等;观察触觉反应,是否害怕与别人接触、是否害怕陌生环境,用手摸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时能否正确判断其形状等;观察前庭感觉的反应,在剧烈旋转或摇晃的玩具上是否头晕或害怕,直线运动、回转运动、身体倾斜时是否有异常反应等。 主要是观察不同姿势下肌肉的紧张程度,不随意运动(身体灵活性、协调性、运动企划等)以及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等。 主要包括直立站姿反应、平衡感、身体双侧协调能力、中线交叉运动能力和惯用手等。 ● 除此之外,孩子的生育历程(胎位不正、早产或剖腹产)、注意力集中程度、
好动程度、人际关系、日常独立能力(吃、睡、排泄习惯等)、读写学习能力等的了解有助于我们的诊断。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现是发现和观察他们是否存在问题的直接而准确信息。 感觉统合能力不良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常出现以下情况: 不会扣扣子或扣扣子出现困难:双手协调合作、拇指和食指的联系能力足够才能胜任。扣子的形状、大小、位置也会影响扣好扣子。身体感觉不良、各部位形象不清楚的孩子常有这方面的困难。因此,应让孩子多练习手指的运动能力,灵活、协调能力。 不会穿脱鞋子、系鞋带:换鞋子通常是坐着、弯着身子的,有些孩子身体僵硬,笨手笨脚,并缺乏耐性,穿脱鞋子困难,特别是系鞋带更是难为他了。 穿裤子困难:穿脱裤子的动作通常难度较大,尤其单脚弯曲离开或进入裤管时,平衡能力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这方面经常会遇到挫折。 婴幼儿时期,惯用手通常不清楚,最快也得3岁以后才能做清楚的判断。有的孩子吃饭时不知到底用哪只手去拿汤匙、筷子(拿笔、玩具、投球等也是这样)。通常,惯用左手的孩子右脑较发达,左脑较不成熟。由于左脑的成熟大多在八、九岁以后,因此幼儿阶段最好不要进行惯用左手的右手矫正工作。感觉统合不良的孩子,使用汤匙、筷子常常发生困难,有时候则是由于唇部及嘴巴附近肌肉张力不济,闭嘴咀嚼的动作老师做不好,所以吃饭时经常把饭粒到处撒。这些孩子口水一般也控制不好,不会吹口香糖,舌头操作不灵活。由于不能正确判断空间中物与物的关系,不能很好地将水到入口杯中。 感觉统合能力发展不佳的孩子,由于手脚灵活性、协调性及平衡能力较差,在进行游戏活动时明显不如正常孩子。例如动作笨、缓慢缺乏自主性等。 由于手指的灵活性较差、手眼协调能力发展不良,握笔写字出现困难;肌肉张力发展不足,使孩子上课端坐不能,东倒西歪,出现弯腰驼背、两手无处放、常双手托在腮上等现象。听、视觉协调能力较差,使有些孩子对听到的声音无法及时理解,因此无法和视觉做配合。这种孩子在听写上的练习会特别困难,常常漏字、漏段,在做数字排列时,经常弄错数字顺序。 在进行感觉统合运动的指导时,从孩子操作教具时的反应,更能看出孩子这方面的问题。 小滑板是爱尔丝积数十年研究及临床实验所设计的感觉运动教具,孩子对小滑板滑行方向的控制、操作滑板时手的灵活性以及孩子在滑板上的情绪表现等都有助于我们判断孩子存在的问题。大笼球是练习身体和地心引力协调非常重要的教具,旋转浴盆可以用来测试孩子的平衡能力及运动企划能力的成熟程度。当然,运用这些教具进行诊断必须由专家或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 目前国内有标准化的评定量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前庭功能是脑干过滤感觉信息、输入大脑形成学习信息的一种功能。感觉信息中有些矛盾、错误的信息有赖于脑干的前庭网膜来进行统合和整理。大脑输入的信息也是由前庭功能来进行轻、重、缓、急的整理,才能很快地取得大脑和身体的完全协调。前庭失衡主要表现为平衡能力不佳,空间认知错误,四肢和身体运动上的严重不协调,很容易被绊倒、手眼协调能力差等。 触觉功能不良是指触觉敏感,这些孩子对外界刺激适应性较差,害怕陌生,不喜欢他人触摸等,而且常常会喜欢某些特殊的感觉,如偏食、吸吮手指、触摸生殖器等。 本体感失调时本体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囊的感受器等)产生障碍,导致动作笨(如不会系鞋带、不会扣扭扣等)、孤僻(不合群、没有朋友等)。 学习能力发展不足者阅读、做算术有问题,阅读跳读、漏字、写字笔顺颠倒、偏旁部首错误等。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由父母填写,各条目按程度不同(从不这样、很少这样、有时候、常常如此、总是如此)进行分级评定,分别计为5、4、3、2、1分。结果判断时根据儿童的年龄将原始分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 ●行动、吃饭、敲鼓、画画时双手协调不良,常常忘了另一边 ●经常自言自语,重复别人说的话,并且喜欢背诵广告用语 ●表面左撇子,其实左右手都用,并且无固定使用哪只手 ●容易粘妈妈或固定某个人,不喜欢到陌生环境,喜欢被搂抱 ●看电视或听故事,容易大受感动,大叫或大笑,害怕恐怖镜头 ●早上懒床,晚上睡不着,上学前常常拒绝到学校,放学后又不想回家 ●容易生小病,生病后便不想上学,经常无缘无故拒绝上学 ●换床睡不着,不能换被或睡衣,出外常常担心睡眠问题 ●不喜欢和别人聊天,不喜欢和别人玩碰触游戏,视洗澡和洗脸为痛苦 ●上幼儿园(大、中班)仍无法用筷子,不会拿笔,不敢攀爬或荡秋千 ●用蜡笔着色或用笔写字也写不好,写字慢且常常超出格子外 ●认字能力虽好,但不知其意义,而且无法组成较长的语句 (凡标准分 <=40 者说明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现象。 一般来说,标准分在30~40之间为轻度;20~30为中度,20分以下为重度。) 6岁以内儿童感觉统合能力评定量表原始分与标准分的换算 说明:家长通过对孩子的评定,计算出原始分(即各条目得分之和),再换算成标准分进行评定。如前庭失衡原始分为37,则标准分小于20,说明可能存在重度前庭失衡现象。 其余类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