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基础理论,感觉统合训练是运用感觉教育的基本原理,在游戏和活动中充分训练和拓展幼儿的感觉能力,使其得到较好的发展。实践证明,感觉训练在开发儿童大脑潜能、促进儿童的心理行为健康发展、矫治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了解感觉教育和感觉统合训练的实质,我们有必要深化对感觉统合训练的理论与应用的认识。那么,什么是感觉统合?什么是感觉统合失调呢?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的心理学博士爱尔丝于1969年提出。所谓感觉统合是指个体对进入大脑的各种感觉刺激信息(视、听、触觉等),在中枢神经中形成有效的组合的过程。即个体在一定的环境内经由大脑,对不同感觉通路(视、听、触、嗅等)而来的空间和时间上的输入信号进行有效地解释、联系和统一。可以说,感觉统合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大脑必须以灵活的、不断变换的方式比较、选择、联系、增强和控制感觉信息,即大脑必须统合信息才能产生有效的注意、记忆、思维和推理等心理活动。如我们对“苹果”的认识,就来自于苹果作用于我们的眼睛、鼻子、嘴巴和皮肤、手部肌肉等感觉器官形成的各种感觉信息。也就是通过眼睛我们可以观察到它的颜色、大小和形状,通过鼻子可以闻到它的香味,通过舌头尝它的味道,通过手可以感触它的软、硬程度等,在这些感觉信息基础上,经过大脑的比较、联系、控制等统合过程,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有别于其它水果的苹果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对苹果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全面。因此,单一的感觉不能反映事物的全貌和特性。只有各种感觉进行有效的联系、整合,才能形成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所以感觉统合功能实际上是从许多部分感觉形成为整体的认知。既然感觉统合在大脑内进行,那么各种感觉与脑是怎样关联的呢? (三)感统训练与大脑潜能开发
儿童脑的发育在早期是非常迅猛的。最初表现为脑重量的增长。 脑重量的增加反映脑实质的增长,生后第一年是脑重增加最快的时期。出生时,脑重约为390g,12个月时约为900g。2.5~3岁时脑重已增长为900~1010g,相当于成人脑重的75%。4~6岁增加到1250g左右,相当于成人脑重的85~90%。可见婴幼儿期脑重增加较快,以后发育逐渐减缓。脑重的增加并不是神经细胞的增多,而是神经细胞体积的增大,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增多,突触数量的增多以及神经纤维髓鞘化的形成。2.5~3岁时,神经纤维的髓鞘化过程正在进行,内抑制开始发展,加强了皮层对皮层下中枢的调节与控制,但此时皮层的抑制过程仍弱于兴奋过程。约4岁起,内抑制的发展更为迅速,但兴奋过程仍占优势,因此幼儿还不能长时间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能从事很精细的活动。 出生时神经纤维很少从白质深入到皮质,生后迅速增加,2岁时已有水平方向、斜线和切线方向的神经纤维。越来越多的神经纤维深向皮质层,逐渐形成网络状结构。
可见婴幼儿阶段脑及神经系统迅速发展,但仍不完善,如额叶的发展还是较低的水平,使得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2~3岁表现为直觉行动思维(在动作和活动中进行思维活动,离开动作和活动思维就停止),3~7岁表现为具体形象思维(思维活动需借助生物的具体形象),至7岁末,抽象思维能力才开始萌芽。 因此婴幼儿阶段脑的发育是不断发展、逐渐成熟的,遗传和先天的发育是基础,而后天环境和教育是脑发育完善以及脑潜能开发的现实条件和决定因素。目前有学者研究发现我们大脑潜能平均只有5%左右得到开发和利用,约有95%的大脑潜能尚待开发与利用,即使像爱因斯坦这些科学精英的大脑的开发程度也只达到13%左右。因此促进儿童大脑发育的不断完善,大脑潜能的充分开发和利用,是我们儿童心理工作者、幼教工作者、医学工作者应重视非常课题。感觉统合训练就是一种基于神经科学、儿童心理生理学等学科的理论而创设的一套训练方法,有助于脑发育和潜能开发。
“感统训练”是由爱尔丝博士等多位儿童心理生理专家,在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感觉统合训练系统。其原理是能让 孩子在玩乐中通过本系统的数十种训练器械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本体、视觉、触觉、听觉的综合发展,促进身体机能协调发展,提升心理素质,从而起到矫正作用。这套特殊的器材包括滑板、滑板滑梯、布袋、平衡台、晃动平衡木、独脚椅、蹦蹦床、脚步器、皮球(趴地推球)、羊角球、吊缆插棍、旋转吊缆等。 感统训练也就是提供给儿童适当的多种感觉刺激,协助其作出适应性反应,从而在科学、系统的活动中促进儿童大脑的发育成熟和潜能的开发。 儿童的大脑功能具有发展性、可塑性的特点,大脑从单纯的各种感觉发展到初级的感觉统合,进一步发展到身体双侧的协调,手眼的配合。注意力集中、情绪的稳定性及目的性活动,最后发展到高级的感觉统合能力,如知觉动作能力,符号认知能力,数理能力,自控能力、学习能力等。如下图: 各种感觉输入的综合情形
各种感觉
|
|
| 说话
| 最终产品
| 听觉(听)
|
|
| 语言
| 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组织的能力
自尊
自制
自信
学业的学习能力
抽象思考与理解力
身体与大脑的单侧专责化
| 前庭(重力与移动)
本体感觉
(肌肉与关节)
| 眼睛运动
姿势
身体平衡
肌肉张力
重力安全感
| 身体感觉
身体双侧协调
动作计划
|
眼与手的协调
| 触觉(接触)
|
吸吮
吃
| 活动的程度
注意力的时间长短
情绪的稳定
|
视觉认知
有目的的活动
| 母婴亲情
触觉快感
|
| 视觉(看)
|
|
(第一层次的统合) (第二层次的统合) (第三层次的统合) (第四层次的统合) 儿童的整个童年一直在进行每一层次的感觉统合。两个月的时候,儿童的神经系统正在进行大量第一层次的感觉统合。一岁的时候,第一和第二层次的统合是最重要的,第三层次也变得比较重要了。三岁时,儿童仍在进行第一、第二、第三层次的统合,而第四层次也开始发展。六岁时,第一层次统合业已完成,第二层次几乎完成,第三层次仍在进行,第四层次变得最重要。
儿童在成长过程中,若因某些因素的影响造成感觉统合发展的失衡,表现为动作笨拙,注意力易涣散,学习能力低下等问题。而感觉统合训练能帮助儿童弥补自然感觉统合发展的不足,同时提升大脑的整体性功能。
通过训练,各种活动激发、调动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本体觉、运动觉的参与和协调,大脑各感觉区以及相应的运动区承受丰富强烈的刺激,使脑各功能区更专责化,同时感觉区之间、感觉区与运动区之间增强了神经联系,使得大脑的活动更加精确、灵敏,而又系统、有组织。在儿童行为上就表现为肢体的协调、灵便,手眼的配合,注意力的集中,动作、活动的条理性、组织性、目的性、有效性。
感觉统合训练不仅改善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同时让儿童认识到自己能力的增强,产生成就感,促进其自尊心、自信心的发展,建立积极愉快的情绪。
因此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儿童整体素质的发展,是大脑功能成熟、完善,大脑潜能开发和利用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