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楼主: happy_9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他] 悦读2016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4:25:01 | 只看该作者
How to Think Like Leonardo da Vinci

一日,大学同学群里,一在美国当教授的同学提到和他的同事讨论孩子教育,他的同事力荐了这本书,于是开始找书。在朋友帮助下,找到本书的PDF和MP3。正好上周每天下午眼睛看计算机累了就会贴缓解礼物模糊的护眼贴,顺便在贴眼睛的时候听完了MP3。鉴于可怜的英文水平,听得云里雾里的,还需要另找时间看看文字。

不过,就听的情况来,大致判断出这是一本可操作性极强的操作手册。

全书首先介绍了达芬奇的生平和成就,然后介绍了他所推崇的七大品质,接下来就这七大品质做了详细介绍,并且提供了很具体的怎么培养的方法,非常具体,比如对感觉的描述应该怎么做,不能只是“祖国啊,伟大!伟大啊,祖国!”而应该是“这种非常好闻的味道是玫瑰花香和波尔多红葡萄酒得的混合,还有淡淡的若隐若现茉莉的清香……”(这句是俺按他的思路编的一句哈,原话记不住了,反正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法把具体的感受描述出来)。书最后提供了一个七天的思维导图训练详,每天做些什么,怎么做,讲得很详细。所以偶觉得这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本操作手册。

不过,如前所说,鉴于俺可怜的英文,目前这个仅仅是边蒙带猜的,日后读了文字再来细细写。

但是,就听的情况来看,建议有兴趣的高中生可以看看此书,采用书中所说方法对自己的人生做个规划,因为书中对方法叙述很详细,可操作性很强。

网友帮忙找的MP3,链接也就恕不提供了。
[发帖际遇]: happy_99 发帖时遇到新儿教富豪榜神秘人物关注,获得 3 金币,哇。 幸运榜 / 衰神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4:42:39 | 只看该作者
岛上书店

身在读书群,一大好处是基本不用自己去寻书目了,光是妈妈们读过的正在读的书目就令人目不暇接,这不,牛奶经济学是为了调整情绪换的风格,但在这之前,早就心痒痒另一本小说《岛上书店》了,在风格转换成功把自己捞出绝望和迷惑的情绪池后,毫不犹豫地点开了这本书。

非常非常温情但不煽情的一本书。

小岛上,有个小书店,店主有点孤僻,但阅读量之广无法想像。某天,他店里丢了一本价值不菲的藏书,不久,却有个弃婴出现在店里。一个周末下来,店主打算认养弃婴。

父母两相依为命(听起来很惨?其实不是想像的那样呢),小女孩成长着,父亲也随着孩子的成长改变着,慢慢地从丧妻之痛引发的颓废中恢复,并且发现自己错失了一次觅得同趣伴侣的机会,于是努力给孩子提供成长养分的同时,也努力追寻着自己的幸福。但命运之神真的有时候有点迷糊,在一切都看似向着”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方向前进时,书店店主被查患了脑瘤,最后撒手而去。

但是,命运之神并不是个疯子,大多数时候他还是尽职尽责的,所以小岛上仍然还有那个书店,日子又在新的希望中继续,过日子的人们冥冥中却似乎得到的是可能有的最好的命运。

就写作手法来讲,很喜欢这种用小说来套小说的方法,读起来很有趣,特别是里面引用到的人物事件是自己读过的小说里的,引发的那会心一笑感觉很美妙。当然,没看过也没啥,并不会影响对这本小说的理解。

最理想的阅读此书的环境是春风煦阳花海茶香一几一椅一人一书。

kidngle电子书库里推送的,没有链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5 16:06:53 | 只看该作者
摄影中的前后构图

完全忘了是什么时候放到KINDLE里的书了。这周一来就进入到春节模式,上两周忙疯的节奏似乎被周末的冷空气冻碎了,哇咔咔,正好读书啊。

很简单的一本书,最多20分钟翻完的吧。

所谓前后构图就是取景框取景和后期裁剪的区别而已。

我比较关注取景框取景。以前完全对摄影不感冒,但自从要发微信朋友圈,好多时候要拍照,而自小没有艺术细胞,拍的东东别说令自己满意,能说得过去的都少。今年看书理论上学到了构图时按点线面组合,点有单点、双点和不规则多点之分;线有直线、S线、发射线和十字之分;而面则尽量用简单的几何图形,比如三角形、圆形、正方形、梯形和长方形等。平时多练习这些东东的组合,和刷题一样,多刷刷就有经验了。(看到这里感叹啊:数学真的很重要,几何更是重要中的重要啊!!)

书中用了多幅作者自己的摄影作品进行分析,从这些作品里见识到了:

直线+点
弧线+点
弧线+发射线
直线不规则分布(注意最粗的线出现在黄金分割处)
点不规则分布
直线+长廊形
放射线
直线+圆
三角形
长方形+三角形

接下来就按照这些组合来练习了,不求拍出什么大作,不得罪朋友圈的朋友样即可。

后构图是说拍出来的照片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怎么裁剪。作者的观点我很认同,他认为“所有的艺术行为都是为了观点的表达,如果你需要表达的观点不同,行为也许就不同,裁剪照片也是一样,没有谁对谁错,只有谁表达的更准确而已。”而剪裁的原则则是“画面的元素结构越有规律,越能赏心悦目。所有一切干扰的,都要消灭。”

和偶一样不想当摄影师,仅仅不想得罪朋友圈观众者,不妨花20分钟的时间翻翻,再花20、200、2000个小时练练 。

这本书放KINDLE里的时间是如此之长,以至于都忘了其来源,所幸书后有亚马逊打分的提示,才想起是从亚马逊的零元购书里刨出来的。链接如下:
http://www.amazon.cn/%E6%91%84%E ... 4%E5%9B%BE#nav-belt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6 16:00:38 | 只看该作者
黎明之街

到另一办公室办事,看见同事桌上摆了这本书,她同学买的,她正好看完了,又不必急着还,于是俺借来一看。

作者东野圭吾就已经是不难看的招牌保证了,事实证明,东野圭吾的金字招牌还确实是闪光的。

全书讲一位奔四的中年男子和一年轻女性的婚外恋情,中间套叠了一起十五年前的未破悬案。这样一句介绍,似乎书应该划到情色、凶杀类当中去,其实读起来却是生活中似乎随时随地任何人身上可能发生的事情。到最后揭锅盖时,却又觉得:那谁谁谁,可能生活中随处可见,但那谁,生活中能忍这些年的人还是少哦。

今天正好要去电信办理家里电话套餐更改事项,那个等啊,折腾了近三个小时才办完,而这本书派上了大的用场。

春节将至,估计众多人等陆续要开始踏上归程,动车也好,长途客车也好,飞机也好,只要自己仅是乘客,这本书绝对是打发时间的好材料。而在读者年龄限制上,只要不是小孩子,都可以看吧。虽然讲的是婚外情,但描写上没什么过分之处,内容上最终也是走的大团圆的路子,所以初中及以上都可以吧。

借的同事的纸版书,提供个亚马逊的链接吧:
http://www.amazon.cn/%E4%B8%9C%E ... B%E8%A1%97#nav-belt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5#
发表于 2016-1-26 16:40:27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这本书,书名叫什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2-4 14:18:34 | 只看该作者
浪潮之巅

继《大学之路》《数学之美》后,接着读了吴军的这本书。

这本书分析了硅谷一些IT公司在计算机革命的浪潮中的起起落落,也做了一些总结。因为当初是发表在谷歌中国的黑板报上的,所以受众主要为中国的年轻工程师们。

基于这样的受众,作者更多的偏重要介绍性,分析的时候很耐心地结合美国相应的背景进行。比如对风投概念和投资银行的作用等方面就为读者补充了很多常识性的东西。这个对于国外的工程师可能并不需要,因为他们大学本科上得很杂的,但我们在整个人生过程中,可能都少有机会接触这方面的知识,这也突显出国内教育缺失的一个环节。

我喜欢作者的另一个原因是他写书中流露出的理性和对年轻一代的呵护之心。所以他介绍硅谷的时候不是一味的吹捧和煽动,而是切实地分析了那里为什么会是创业的摇篮,但同时也分析了创业的艰辛在什么地方,如果要创业,需要具备些什么样的素质。 但是,他并不是一味的泼冷水,而是很热心周到的提供了风投的联系方式。这在中国的作者里很少出现这样的举动。但是,对于真正有意要走这条路的人,这小小的一个举手之劳可能帮助就会很大。特别是对于从中国象牙塔教育中走出来的技术人员。

还喜欢作者的一个地方是他无论在哪本书里,对各个学校和机构的评价是一致的,不会为了所谓的写作目的而扭曲自己的观点。

具体每个章节的笔记请大家围观以下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de0f30dbaedb8a3a#r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b767d9150b824868#r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bbfe5b1b37ccaa81#r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728ed8e695d52af5#rd
http://mp.weixin.qq.com/s?__biz= ... 78765374ca2322f3#rd

推荐高中生及以上人群都不妨抽空翻阅一下。虽然是kidle电子书库推送的,鉴于其可读性,仍然放个购书链接在此。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265906.html

点评

谢谢99姐,大学之路拜读了,确实很有启发,准备去买另2本  发表于 2016-2-13 16:52
谢谢99  发表于 2016-2-5 14:1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5:11:07 | 只看该作者
千江有水千江月

这本台湾作家的爱情小说,是妈妈读书群里有人推荐的。

说是爱情小说,着实有点不太相符。虽然全书写了一个乡村女孩和一个都市男孩的爱情故事,但更多的笔墨却放在了宣扬传统文化上面。从书中可以了解到很多中国传统过年过节的习俗,以及传统社会对女性地位和作用的定位。但是,虽然仍然是束缚和压抑的定位,文中却表现得温情醇正。或者,我们对传统本身也有着误解?作者看到了我们没看到的那些意义。不管怎么样吧,读完后,有点觉得其实女性如书中那些传统女性那样,也未偿不是好事。

至于爱情故事本身,却没什么值得大书物书的,开始得平平淡淡,结束得也莫名其妙。其实现实生活中似乎也是这样,看起来很合适很般配的姻缘,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就难以为续,不得不说有点遗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5:11: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happy_99 于 2016-2-13 15:34 编辑

大数据:正在到来的数据革命,以及它如何改变政府、商业以及我们的生活

这是儿子同学的妈妈托我帮着找MOBI版的书,找到后正好自己也读一下。

但说实话,这本书虽然于我这种文盲很开了些眼界,但我着实不太喜欢作者非常有中国公务员特色的文风,特别是前半截的书里,很多完全正确的话,强调大数据的重要性,强调我们应该重视大数据的重要性,强调大数据将会剧烈改变我们的生活。但是,为什么重要,怎么重视,将改变什么,变成什么样子,这些问题,在很多部分里,完全没有实例。不过到后来,虽然大话套话还是有那么多,但加了很多实例后,书变得好看些了,如果去掉那些绝对正确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这本书就很值得推荐了。

虽然用KINDLE做笔记还是件比较痛苦的事情,但它提供了标注功能,标注时不用输入文字,但使用笔记查阅功能时可以查到标注的原文,再凭记忆写点当时的感受,虽然不能完全反映读书时的感受,总好过无吧。以下是标注的一些文字。

  • 秘密越多,腐败越多。
  • 美国成为继瑞典、芬兰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实施《信息自由法》的国家。--以前总想不通欧洲的一些小国家,人不多,物不丰,它们凭什么就能处在世界前列,从最近读过的一些书里,比如这样一句话,知道了人家强有强的道理。
  • 大数据,将成为我们下一个观察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显微镜”和监测大自然的“仪表盘”。--比喻很形像,但我还想知道目前“显”了哪些微。
  • 如果政府对公民大包在揽负全责,公民就会对自己不负责。--极是。只是如父母总想替孩子负全责一样,也有些政府总是想替公民负全责。
  • (对于街头流浪者)不能仅仅是打击、驱散,必须刨根问源:他们从哪里来?面对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
  • 全国的发电厂,因为得益于该(电力)局发布的免费数据,从而可以预测下一天、下一周的发电量、优化资源配置,每年节省的经费达1.66亿美元。
  • 数据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它本身,还取决于它的用途。--前面那句话其实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可惜我们现在很多数据,本身躺在那里睡觉,没谁用它们,当然就谈不上质量好坏了。
  • 数据挖掘,是在少量的数据当中通过分析和建模,发现数据背后隐藏的模式和微妙的关系,以提示过去的规律、预测未来的趋势。
  • 在医院大规模地收治流感美人的两个星期之前,药店柜台的感冒药会有一个销售高峰。
  • 挖掘病人的就诊数据则发现,由于儿童的抵抗力更弱,儿童的就诊高峰往往是流感的先兆,这个高峰过后的一个月左右,成人流感的爆发就会接踵而来。--和前面一条一起,这是CDC的工作内容呢?还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内容呢?不管是谁的,这个结果多有意义啊!
  • (谈到万维网触角计划时)不能使用任何美国公民个人的数据,只能使用外国人的信息和数据。--有哪个法庭可以让人告美国人这种歧视行为呢?
  • 不确定性的等待往往还导致精神焦虑。--极是。
  • 圣人治国是一个无法企及的良好愿望,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是一个无稽之谈。--但是,想当圣人的人很多啊。
  • 从上任的第一周起,他(奥巴马)坚持每天晚上都阅读10封普通公民的来信。--事不在大小,重在坚持,而且,坚持到最后,小事就起大作用了。
  • 他们最深层次的问题是日常生活的问题。--所以,为官者如果不用为自己的日常生活操心的话,他们永远也不会为百姓服务,因为他根本不知道“民生”。
  • 欧洲的一家高科技公司Vision Smarts开发一款新的手机程序:Pic2shop。在你购物时,你只需要将智能手机的照相机镜头对准商品的条形码,该程序将立刻告诉你,这件商品在其他一些商家的价格以及购买者的评价。在这个分析和对比的基础上,消费者可以马上做出是否购买的决定。
  • 但这些本体(技术性术语,请大家自行百度),主要还是英文本草纲目体,中文世界对本体的研究和贡献极为有限。--还要减少英语学习的比重吗?
  • 很多时候,我们会高估自己的更改,低估情绪对我们的影响。认识自己虽然很难,但非常重要。基于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走出错觉,认识真正的自己。--日记很重要!!!
  • 真实世界的大学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倾斜到新知识的发现和生产上,而在线教育将承担更多的知识传播功能。
  • (关于在线课程)这值得我们全社会、特别是教育部的官员、教育一线的工作者以及企业家的思考、研究和关注。
  • (在国内做研究)可选的话题不少,但常常因为一数难求,多数选题都逃不出夭折的命运。
  • 所谓的“中国崛起”,我认为现阶段还是要证明我们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敏锐的学习能力。不要有桥不走,硬要下河摸石头。
  • 最近有学者将200多年总结洗衣服的记录电子化,然后进行分析,也得出了一些新的结论。--如果能给出这个分析和结论的具体信息该多好啊!
  • 国内已经有60多个城市把建设智慧城市纳入了“十二五”规划--十三五开始了,不知道这些十二五执行得怎么样了。
  • 数据的收集、事例、分析、展现才是智慧城市的核心--一定要去问下度娘这60多个城市目前怎么样了。
  • 要认识到,在大数据时代,公共决策最重要的依据将是系统的数据,而不是个人经验和长官意志。--其实啥时代不是呢?
  • (摩斯)得罪了几任总统,也很孤立,但是他始终坚持。他的坚持和努力历经十多年,发生了很多错综复杂、戏剧性的故事,才实现了信息公开立法的目标。
  • 一个关于妥协的社会,才是一个更改的社会。--做人何偿不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5:35:18 | 只看该作者
虚无的十字架

这本书是春节期间看到一份书单,正好大数据看完,又不想在没法记笔记时看长尾夹理论,就从kindle电子书库推送了这本。

一天看完。

如前所说,东野圭吾基本上是可读性强的名片,这本书一样的会吸引读者一直读下去,看完才放手。

写作手法上一如既往,多头前进,时空交错,很刺激好奇心:这些事件之间有联系吗?联系在哪里呢?这个人物怎么还没出现?除了情节的吸引人,书中提出的问题也很令人深思:该不该有死刑?如果不该有,怎么替代?文中出现了四个杀人犯,除了第一个似乎是死有余辜之外,另外三个,无论谁做阎王爷,这个名字上打不打叉都很令人纠结。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赎罪!怎么样才能赎罪?如文中人物经历的,罪犯被执行了死刑就赎了他的罪吗?不判死刑就不能赎罪?如网友所言,“东叔结尾的处理给我揪着的心带来了温暖”。但同样也留下了疑问:我们应该怎么判?这是对我们自己的拷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2-13 15:35:50 | 只看该作者
24个比利

春节期间,有人提供了正面这份书单:http://www.anyv.net/index.php/article-188257。正好假期后两天又不想看动脑筋的书,就找这里面的小说来看,于是读了这本。

多重人格,经常听到这个名词,想当然地以为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而平日生活里,很多人也经常提到这个词,就看这本书知道的来看,他们也是以为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

主人公是一名连续强暴三位女士,并且抢劫了一家药店的假释期罪犯,被捕后又被无罪释放,而无罪释放的原因便是他是一名“多重人格症患者”。美国民众与中国民众一样,也不太接受犯罪分子以“精神不正常”为由逍遥法外,不同的是,他们是担心这些人员对社会带来的危害,而我们气愤的是某几代这个特定人群。不过,无论怎么样,都可以看出关于精神卫生的健康教育还需要大力推广就是了。

主人公接下来开始了长达两年的治疗,在专家的正确治疗方案的推进下,病症逐渐缓解,这个过程很缓慢,也经常有反复,不过,情形总归是向着好的方向在前进。

殊不知,社会也好,包括治疗的医院内部也好,对这件事情的认识也是各不一样的,因为各种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政客们的干涉,主人公被转移到一个非常不利于他治疗的精神病院,而这个医院后被改为监狱。于是,整个治疗效果停滞不前不说,还出现大幅度的倒退。直到全书结束,仍然没有回复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这也是为啥全书看完后,心里觉得如堵了团鸡毛似的塞心。

不守,离开故事情节,回头看看美国社会,却有好些地方让我觉得很惊奇:

第一、如果没有书中对主人公病症和治疗过程的描述,单看最开始的犯罪“事实”的报道,无论在哪个社会里,也无论是什么人,肯定会对于将这种人绳之以法拍手称快,但他们居然会为了确证疑犯的精神健康状态那样的费周折,以至于律师家族破裂受人恐吓,但律师没有退缩,医生没有假说,法官也没有维和;

第二、一家医院里的工作人员不地因为领导决定收治这位病人就统一观点,或者掩饰自己的观点,而是通过自己与患者的接触来得出自己的判断,一旦做出判断,无论是否与之前自己的观点冲突,都会坦然进行应该进行的工作;

第三、美国也有那么高比例的专业人员会固执于自己的愚见,并且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偏见影响到对患者的治疗,电影里将狱警和精神病院男护士丑化看来是有缘由的;

最后、不仅仅局限于美国,就前一本东野圭吾《虚无的十字架》一书中谈到的一样,怎么样才是对犯罪行为的惩罚?入狱和死刑真的就能起到作用?而这本书更提示我们去看引起犯罪的原因。主人公是因为在行事时完全没有自我判断能力,但这个能力的缺失是因为幼年时受到的伤害,那么,仅仅是把他关进监狱,更加深他的多重人格症,几年后出狱犯更大的错,对社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最后到只能将之从肉体上消灭以实现给社会带来安全。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似乎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主意。但是如果不知道所有这些背景,如果我是当时俄亥俄大学的学生之一,我也会恐惧得恨不能立刻抓住这个“恶狼”为好。

看起来轻松容易的小说,看完真的没办法轻松。建议有机会都读读这样的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8|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4-5-16 04:17 , Processed in 0.082886 second(s), 32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