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9320|回复: 18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大手拉小手,爱心创明天——我的32个小精灵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6-11 08:50: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里的每一位家长都会有同样的想法:如果我能知道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该多好---我也是母亲,也盼望过;我也是一名光荣的幼儿教师,我理解做家长的心情;
很高兴自己有个龙娃娃班,有32个小精灵与我相拥,我感谢论坛这个让我把欢乐、苦恼倾诉的地方,让我得到大家的帮助!


8月25日起,我的32个小精灵就要变成20个,心里万般滋味,但是,我仍然要用我的爱心,用我的努力,带着满腔的热情,呵护这20个宝贝,让他们的人生路走得更稳,更快乐!
                                     ——8月16日:前车之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8:57:41 | 只看该作者
一年的时间,孩子们都长大了一岁,回想一年前,孩子们初入园,真的很艰难,这在我的工作总结中体现:
爱 的 港 湾
                            ——新生入园的家园合作
家园合作并非新话题,幼儿园一直比较重视“家长工作”以及与家庭的“联系”和“配合”,可怎样把家园互动工作落实到实处,工作做到具体细致,就需要我们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
新入园幼儿的哭闹现象是我们最头疼的事情,每年的九月份招生,哭哑嗓子的、发烧感冒的频频不断,对幼儿身体极为不利,也影响了幼儿园正常教学。为改变这种现象,使入园新生顺利地从家庭步向幼儿园这个“小社会”,我们把家园合作放在了首位。
 一、 幼儿入园前的家园合作
托幼一体化,使幼儿园教育对象的年龄提前到了2岁,而2--3岁的孩子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他们中绝大部分孩子从未经历过集体生活,一下子让他们离开父母、家庭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时往往会产生不安和焦虑的情绪,怎样尽快消除这种不良情绪呢?
1、与家长共同创立幼儿档案
这项工作在幼儿入园前一个月就可以开始——教师分发家长问卷,请家长认真填写;问卷的内容丰富、细致,教师要通过问卷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甚至是幼儿的乳名等。我们通过问卷了解到幼儿的基本情况,以此为依据建立幼儿档案,为今后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教师还针对幼儿的特殊情况和家长一起做好个案备录,这样便于将来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2、家访取得家长信任
小班幼儿在入园前,几乎没有单独与陌生人接触的经历。他们的每次活动都受亲人的保护。入园后,进入陌生的环境,再与陌生人相处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因此,为了消除老师和孩子们之间的陌生感,在开学前几周,教师就开始了家园工作的又一项:家访。我们给孩子们带去小礼物和幼儿园活动录像,由于事前翻阅了大量书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教师不仅给幼儿留下了友好的印象,而且更深入的了解了幼儿及家里的情况。许多家长都感到:“幼儿园的工作真周到,老师真辛苦!”
3、学期前家长会
我们打破以往了开学后再召开家长会的传统,而是提前半个月进行家园的双向沟通。家长会上,教师向家长介绍一些关于幼儿新入园问题的解决方法;对幼儿园的园本课程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同时,我们认真细致地向家长征求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家园合作教育措施。在家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确立了近期的工作目标——家园共育,使幼儿愉快入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8:58:14 | 只看该作者
二、 幼儿初入园的家园合作
1、创设宽松、温馨的家庭式的环境
     要想创设家庭式环境,就要对幼儿有家庭般的了解,于是幼儿档案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2—3岁的孩子喜欢独自玩耍,不喜欢与人合作、分享,我们就为他们准备了数量充足的玩具让孩子们自由选择、尽情地玩耍。教师事先收集部分幼儿在家玩的玩具,对小班活动室进行科学布置,当幼儿看到自己的玩具并进行玩耍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在幼儿园里还是在家里,不同程度地消除幼儿的陌生感;同时,教师对孩子要像母亲一样,细心、耐心地关心每一个孩子,使孩子们在幼儿园里也能得到母亲般地关爱,恰当地向每个孩子表示亲热:抱抱、摸摸、蹲下来同他们轻轻地交谈、热情地回答孩子的问题,让孩子逐渐将依恋家人的感情转移到对教师的依恋。
2、对幼儿的一日生活加大透明度
开学了,家长把孩子交到我们手里,是出于对我们的信任,但他们都迫切的想了解孩子在幼儿园里生活和学习的表现,于是我们尽量多的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情况,并反馈意见。做到:“及时聊、及时说、及时改进。”我们创设了《幼儿一日生活一览表》,向家长介绍孩子的生活情况,自从这一表格出现后,每天离园时家长不再围着老师问长问短,分担了老师在离园这一环节的工作。我们还及时召开了家长会,在家长会上,用录像的形式,将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进餐、教育活动、户外活动、游戏、午睡等各个环节向家长进行了展示。使家长更充分的了解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生活,从而更放心的把孩子送到幼儿园。
3、教育成长树
我们班的家长工作开展了最初就已经有了成绩:得到了家长的信任。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我们没有懈怠,而是进一步的沟通。首先我们开办了教育成长树——教育计划、成果一览表,通过成长树让家长了解到我们班的月目标,月计划,请家长帮助完成。在成长树上,我们不仅向家长介绍幼儿的表现,而且告诉家长我们的教育原则和方法。介绍之后,请家长以各种方式提建议。这样做,日常工作中采用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家长不仅容易了解,更便于帮助支持。根据计划,我们进行了两次半日开放活动,家长看到我们为孩子们准备的学习用具和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的表现,都觉的自己的孩子长大了——成长树上的每一颗果实都有着家园合作的灌溉。
3、        家园联系册
我们针对幼儿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表现的进步通过家园联系册及时与家长“通气”。如小雨很自私,抱住自己的东西不放,家长也很头疼。偶尔一天他主动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同伴玩。对此,教师在联系本上及时告诉家长,并大大褒奖一番。这种行为的直接结果是对幼儿的良性促进,小雨越来越大方;对于幼儿在家里的表现,家长也通过联系册向教师简要描述,使教师能够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的很爱劳动,可在家里连帮大人拿拖鞋都不愿意。教师知道以后,不露声色的一个故事或儿歌,就能让他知道自己做的不对。有时我们还会把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和需要家长配合的内容写在联系本上,使小小本子发挥大作用。如培养小班幼儿的讲礼貌习惯,就要家园共同要求,在家庭中成人以身作则,教师注重引导,使幼儿在一个统一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形成有礼貌的好习惯。又如在培养幼儿分享方面,就更需要家园合作。我们有时利用“生日会”这样的互动方式,让过生日的孩子给大家分发食品,大家向过生日的孩子赠送小礼品,在礼尚往来中,使幼儿认识到分享的快乐。
实践证明,这些做法是可取的,新入园幼儿班已变哭的海洋为爱的港湾,使三岁的幼儿轻松地踏上人生第一站,他们顺利平稳地渡过了人生的小小转折点,这其中家园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们与家长的共识是基础和前提,而良好的互动是达到美好结果的必要手段。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有效的家园合作中共同促进幼儿的良好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9:16:07 | 只看该作者
教育观察记录(部分):主题内容:幼儿交往能力观察     (2003、9——2004、1)
1、 玩游戏《看谁拣得多》,孩子们兴奋地拣着四散开的小乒乓球,他们有的一次拣一个,有的一只手拣三个,很快小球就拣干净了,只有吴玥盺最后一个走到我面前,哇!这个小家伙,口袋里装了满满一袋。她不紧不慢的从口袋里一个一个往外拿出小球,周围的小朋友开始围拢过来,祈扬帆伸手:“给我一个吧?”吴玥盺头都没抬“不!”一会儿,游戏重复,没有人向吴玥盺学习,,还是用自己的方法拣着小球----
入园初期孩子们不会交往,不理解互相学习的概念,这是正常现象,只有从不断的生活过程中体验交往,孩子们才会得到乐趣——这也是早入园的好处,<B>孩子不仅从老师家长处学到东西,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学习更为直接,更为重要。</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9:19:16 | 只看该作者
2、为了让孙一萌认真看书,我想坐在她身边,可她就是不同意,还执意表示:“这个凳子是我的!”我也笑着说:“这些凳子都是我的!”孙一萌眨眨眼睛,问我:“你是卖凳子的吗?”(这个小精灵正在拒绝她不熟悉的任何事物,这是出入园的正常心理反映)
3、早晨,邓思源第一个来幼儿园,随后是李文萱,我鼓动李文萱:“文文,你去和邓思源玩好吗?”文文点点头,可人却走向了玩具角,邓思源也没二话,只是跟在我身后,继续他的老生常谈:“我妈妈下午就来接我了!”(现在孩子们的交往能力变化很多,不再像刚入小班时那么难交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2004-6-11 09:26:48 | 只看该作者
占用一下你的地方。
我宝宝9月上幼儿园,园里可以让妈妈陪读两天。
看了你的文章后,我的第一反映是,9月之前还要带宝宝多去幼儿园多溜达。
你看呢?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9:30:08 | 只看该作者
4、早操入园,范康玮带来两盘光盘,我热情的接待他,“家乐,你给小朋友带光盘了是吗?”
   谁知家乐一扭头,一把抱紧光盘,闭口不言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有着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质)  
   别的小朋友发现了,争先恐后:“我家有、我家也有--”
   家乐仍然没有松手,我趁势道:“小朋友都有,那你们愿意拿到幼儿园,大家看吗?”
  “愿意!”家乐开始动心,我继续鼓励,“今天家乐带来了光盘,小朋友该感谢他吗?”
  “应该!”掌声响起,家乐点点头,手松了---孩子们就是这么天真可爱,心底纯真。
(同时,我的矛盾出来了,这种引导看似合乎常理,可是真正挖掘出孩子们的心灵底蕴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9:34:08 | 只看该作者
jjhs+-->引用:jjhs 占用一下你的地方。
我宝宝9月上幼儿园,园里可以让妈妈陪读两天。
看了你的文章后,我的第一反映是,9月之前还要带宝宝多去幼儿园多溜达。
你看呢?
谢谢!
我们园总是要留出半个月的时间给家长和孩子,抽时间适应环境,这非常必要,家长与老师的亲切沟通,给孩子留下的印象会很深刻!相信您应该跟老师做良好的沟通!
如果需要,有问题可以直接问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9:37:00 | 只看该作者
5、陈睿文抢张鹏宇的玩具,张鹏宇大哭起来,可手里的玩具抓的更紧了,陈睿文没得手很生气,没等我制止,她已经冲过来告状“他打我!”
  小手指着张鹏宇,一副“恶人”先告状的模样,我什么也没说,只是拉着她的手静静的看着她,她不好意思起来,随后又大怒,比划着:“我打你!”
  随之大哭--我心里明白,小雨知道错了。
6、小朋友们在滑滑梯,徐若冲占领了其中的一个,:“谁也不许在我这里滑!”
  话音刚落,孙一萌在另外一个滑梯上挥动双手:“来吧,都到我的滑梯上来滑!嘿嘿~~”           
  虽然两个孩子都把滑梯据为己有,显然后者较让人接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楼主| 发表于 2004-6-11 09:44:25 | 只看该作者
小结:交往记录中还有很多常发生的现象,如:一个孩子喜欢另一个孩子手中的玩具,他会不声不响,伸手便抢,被抢的孩子则哇哇大哭;一个孩子在幼儿园受了委屈,第二天便拖着父母或爷爷奶奶来园告状,自己则缩在一边,一言不发。这样的事例太多太多,常发生在我们聪明伶俐的龙娃娃身上。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孩子的交往能力低下,不会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有的缺乏主见,凡事依赖于别人……而缺乏交往能力的孩子是很难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如好吃的东西一个人独自享受,好玩的东西不原与人分享,凡事都要别人“谦让”…...这种不良习惯使他们在与他人交往中,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冲突, 长此以往,将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社交中受到挫折。
积极的交往对幼儿情感和个性形成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只要不涉及安全问题,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必过多干预,但需要冷静的观察和适当的语言暗示及行为指导。如:请性格外向、好动的幼儿带动内向幼儿活动,文静的幼儿多与调皮的幼儿合作游戏,以互补对方的缺陷。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喜欢独自游戏,这说明他们的自我中心意识强,这属于正常的心里范畴,作为教师只要细心引导,使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逐渐发展而愉快地和老师、同伴合作游戏,体会交往的乐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539|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7-9 09:52 , Processed in 0.128611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