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13663|回复: 6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聪明的孩子是什么样的?请大家关注孩子的元认知能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7-3-20 00:4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元认知能力简单说就是孩子会有一种反思自己“思维过程”的能力。这种孩子特别注意学习方法,讨厌机械记忆。学习中总在想怎么才能找到省力掌握知识的捷径。一旦学习遇到挫折,考试成绩不佳,他会自己反思原因,找到应对方法。

贴一段现成的话:

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的观点,个人在自身认知过程的基础上,能有意识地对其认知过程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这种思维方式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元认知。弗拉维尔认为元认知结构有三个方面: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元认知知识包括对个人能力的认识、对要完成的任务的认识,及思考可以用哪些策略来完成任务。元认知体验是在面对任务时和决任务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会对任务的完成产生影响。元认知监控包括制定计划、及时评价及反馈、评价自己的认知结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补救。   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理论得到了一些研究者的认同,并促使一些人进行研究。从科学教学角度来看,其注重自我反省和调节,促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与“思中学”(Minds-on)不谋而合。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元认知能力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业成绩有着密切的联系。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是毫无疑问的。

很多缺乏元认知能力的孩子在学习初期也许不会掉队,但进入学习的高级阶段,便会穷于应付,直至脱离精英的队伍,成为普通人,平凡人。

观察那些北大清华的学生,大多数人都有一套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让他们讲这些方法大多头头是道。但是,他们的方法对于那些缺乏元认知能力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那些具有元认知能力的孩子倒是可以从其经验中感悟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都知道记忆能力在学习中重要,但纯自然的记忆力孩子们是相差无几的。除非个别天才和发育迟缓者,大多数人水平差不多。但为什么在一些强调记忆的科目中一些人脱颖而出呢?还是跟元认知能力有关,这些人特别注意总结记忆方法。通过总结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所以,这些孩子处处显得聪明,很早就脱颖而出。

元认知能力我个人认为是一种天赋。跟大脑的发育有关。这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对智力活动感兴趣,有些人天生对体育感兴趣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元认知能力有没有办法后天培养?我个人认为是很难用普通的方法培养的。在美国的教学实践来看,许多人认为做中学,案例教学等办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元认知能力,但实际上,这种方法只是对那种已经具有元认知能力的孩子起到了更好的效果,而对那些缺乏此种能力的孩子作用不大。这些孩子的学习方式类似于行为主义的条件反射,你给他什么,他就会反射什么,他不会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对于成人来说也许很寻常的能力,对于孩子来说真的很难。就像有的孩子七八岁还不会系鞋带一样,我们成人看似简单的东西,是因为你的大脑已经发育到了那个程度,而孩子的大脑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就非常非常难。

缺乏元认知能力的笨孩子必须要有特殊的教育方法让其开窍。特殊教育,因材施教已经是人类喊了几千年的口号了。但是,直到目前,即便是教育号称最发达的美国也难以做到。我们一般理解,盲人和聋哑人才需要特殊教育,他们的身体缺陷是一目了然的。但很多孩子,比如缺乏元认知能力的孩子,他也需要特殊教育,但起码学校是不会给他特殊关照的。因为它的障碍我们看不到,在科学上也没有完全的证据。

我的观点是,这些笨孩子,如果从早年进行干预,使其养成“反思“的思维习惯,还是有可能具备元认知能力成为聪明孩子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忽视了这些,把孩子的成绩不好归结为不用功。其实,他和那些聪明孩子花了同样的时间,只是那些孩子懂得抄近路,讨巧而已。所以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尤其是早年,一定要鼓励孩子讨巧。怎么才能省力的学习。自古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让孩子从小多多培养劳心的习惯,这对他将来应付更繁杂的学习任务时便会大有裨益。

一发现这方面操作性强的资料,我会第一时间介绍给大家。

[ 本帖最后由 education2008 于 2007-3-20 00:51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15威望 +61 金币 +61 收起 理由
sxmsc + 2 + 2 我很赞同。
hh_dn + 2 + 2 精品文章!
如果 + 5 + 5 很有道理,会自己出题是不是这种能力呢
梦幻妖精 + 2 + 2 这也是先天的??????????
小小蜜蜂 + 2 + 2 学习一下。
liumimi + 2 + 2 真好哇!
小灰熊 + 10 + 10 学习。
hq1966 + 10 + 10
ealain + 5 + 5 谢谢你了!
一袋子宁静 + 5 谢谢你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1#
发表于 2007-7-26 13:40:59 | 只看该作者
看起来象是思维控制

思维的几个步骤:预见控制--对过程和结果有预见性,就是思考了再行动,制定计划等。选择控制--有意识的对预见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决定性选择,处理事情不是只有一种选择,要选最好的,而不是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用策略。节奏控制--要深思熟虑、分步骤、兼顾等。质量控制--事情做完以后的自我评估和反馈。加固控制--对有效的方法进行积极巩固,反复使用,无效的方法吸取教训。

人的思维过程就包括上面这几个步骤,这些是可以在人成长的过程中不断成熟的。把这几个步骤分别教孩子掌握,这是个思维习惯问题,而且是可以学习的,怎么会是先天的?

比如对预见控制,孩子通常会制定计划,计划的过程和计划中对成品的描绘就是思维上的预见。故事听到一半,让他预测故事结尾。这些都可以强化其预见控制。

当然也有天赋在里面,据说莫扎特很少修改他的谱子,在创作每一乐章前,他很清楚写完了是什么样子。从这方面讲,我觉得当孩子在某个领域善于预测的时候,就有可能他有这方面的天赋,给我们提供孩子思维擅长的线索

[ 本帖最后由 梦幻妖精 于 2007-7-26 13:43 编辑 ]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14 金币 +14 收起 理由
小荷才露尖尖角 + 2 + 2 学习一下。
education2008 + 2 + 2 你说的对,思维习惯是可以养成和训练的
hq1966 + 10 + 10  谢谢你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0#
发表于 2007-7-26 00:27:55 | 只看该作者
实际上还没有适用于个体的规律所以教育事业才兴旺, 才有了很多骗吃骗喝的人, 也有了很多真知灼见不为人所接受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1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9#
 楼主| 发表于 2007-7-26 00:23:24 | 只看该作者
原帖由 寒月居士 于 2007-7-25 23:42 发表
不要再这么功利性的搞出这么多名堂来教育孩子。我觉得最好的期望就是他以后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幸福快乐。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顺其自然,然后根据其表现出来的兴趣进行引导。最关键的是培养两种道德品质,即专注和 ...


据其表现出来的兴趣进行引导?怎么引导?怎么发现孩子的兴趣?怎样判断孩子的潜力?怎样培养专注?
你说的这寥寥数语,实际上已经是很难的教育实践了。孔子一句因材施教。几千年都是真理。大道理谁都知道,
关键是实施。难就难在这里。各个大学的教育学院没有解散就是这个原因。

教育这门科学,说实话,刚刚起步而已。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5 金币 +20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10
klcz2002 + 10 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发表于 2007-7-26 00:06:38 | 只看该作者
教育,培养孩子的方法并不来自于所谓的教育理论,而是来自于父母本身.只有父母最清楚孩子处在什么样的的环境中,有什么困难,喜欢什么,讨厌什么,我们不该忽视自己的力量,更不该放弃自己的观点.如果盲目按照书本和电视中介绍的方法,或者从别人那里听来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孩子,那么结果就像给干渴的孩子喂面包,而面包只能让孩子更加口渴.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7#
发表于 2007-7-25 23:42:56 | 只看该作者
不要再这么功利性的搞出这么多名堂来教育孩子。我觉得最好的期望就是他以后有自己的一方天地,幸福快乐。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顺其自然,然后根据其表现出来的兴趣进行引导。最关键的是培养两种道德品质,即专注和顽强。搞这么多做什么呢?难道非要自己的儿女成为毛泽东、武则天式的人物,各位家长才心满意足?

评分

参与人数 3威望 +7 金币 +17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klcz2002 + 10 比较空泛
有梦的日子 + 2 + 2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
发表于 2007-7-25 09:51:05 | 只看该作者
edu先生,你有孩子么?如果有,何不把他(她)的成长日记贴出来,举例说明你的你的教育理念似乎更有说服力吧。
实在没有孩子,能否多举点别人的例子加以佐证。我们这些家长基本都是实践派,想说服我们很容易,那就是拿出证据来。研究的目的就是要应用推广,不是么?
我这是在很诚恳地在提出请求,绝没有想论战的意思。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5 金币 +5 收起 理由
hq1966 + 5 + 5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发表于 2007-3-26 17:29:54 | 只看该作者
如果用一个死的,人为想出来的标准来划分一个人是聪明或不聪明
个人觉得是很荒唐的
因为定标准的人也只是很有限的普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发表于 2007-3-26 17:24:49 | 只看该作者
我也认为不要把小孩子划分成聪明和不聪明的
天生我才必有用
只是要尽我们所能努力教育培养他们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3#
 楼主| 发表于 2007-3-23 04:24:5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52 小猪的铺子 的帖子

这个帖子可以停止讨论了.概念乱飞,各说各话, 的确乱.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2 金币 +2 收起 理由
dawnch + 2 + 2 唉,这是一种习惯了。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6|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5-12 15:30 , Processed in 0.085212 second(s), 2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