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2 16:13:24
|
只看该作者
<div class="postcontent" id="show738358">不好意思,实在是生活琐事太多,回帖晚了一步被老鼠抢了先了。难为先生引用了孟子这段原文(自己掌嘴先,先生引经据典当是信手掂来)孟老先生的意思摆在那有几千年了,读过这段文字的读书人数量保守说应该用"亿"这个量词比较合适,如何理解这段文字我胡乱归纳有三种情况:一、望文生义不求甚解型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型三、融会贯通身体力行型既然老鼠都说我古文造诣深<font face="宋体">难望我牛背,管他褒贬先得意一下地引用一段古文: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之,若存若亡。下士闻之,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font face="宋体" size="3">我就反问一句博士:您属于哪一型啊?又属于什么士啊!<font face="宋体" size="3">我本不愿意为“易子而教”的出处和本义和博士咬文嚼字,如果童先生是就出处和本义辩那倒真要再开一帖了,但我看到的是博士将其做为一种教育理念和你的亲子教育理念进行比较,故斗胆将我的简单理解呈上以搏先生一笑。<font face="宋体" size="3">(天堑变通途)</di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