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儿童 教育 英语
查看: 2205|回复: 2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转帖】“硬”起来的美国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5-7-10 23:13: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薛涌
    美国人宠孩子,教育不严格,这似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其实,美国的创建者,是以清教徒为核心的,这些人是最为勤奋律己的,对孩子的要求常常也严酷到不近情理。


  到了19世纪20世纪之交,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崛起,彻底挑战了传统的、严酷的权威主义教育。杜威认为,过去的教育,以教材为中心,强调死记硬背和纪律,压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提出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哲学,不是向孩子灌输教条,而是要孩子动手、做项目,很接近我们所谓的启发式教育。

  杜威的教育哲学,比起传统的权威主义教育来明显优越,渐渐占了主流。美国的教育,也从强调服从、纪律,转化到强调创意和培养孩子的自尊上来。新政以后,自由派统治了教育界,把这套哲学不断演绎,发展出一套“政治正确”的话语格式:老师不能随便训斥学生,打分要照顾学生的自尊心。

  特别是最近二三十年,当学生越来越舒服,分数也就越来越高。举个例子,1968年,只有17.6%的大学新生高中的平均成绩是A;到2003年,这个比率已经上升到46.6%;1968年,22.6%的大学新生高中的平均成绩是C;到2003年,这个比率降到了5%。顶尖大学的录取办公室,接到的基本都是全A的申请材料,光看成绩很难分出高下。

  然而,面临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美国社会目前正在重新反省高分的教育哲学。美国的青少年的学术表现,长年来一直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同龄人的水平。大学教授和雇主们给高中生素质的评价是“平平”或“低劣”。布什政府开始把教育改革的重点放在高中。2001年,一个美国教育部资助的委员会敦促高中给学生更多的挑战,鼓励学生进行实习、上一些大学的课程、从事毕业研究项目。

  在宾夕法尼亚、华盛顿、北卡罗莱纳等几个州,已经要求公立高中的毕业生必须完成这种毕业研究项目,其他许多州正在考虑同样的计划。

  这种毕业研究计划,是在1980年代末期诞生的。它包括一篇8页以上、有详细注释的研究报告,8到12分钟的口头报告,回答评审员的提问,为自己的观点辩护。有的学校是要求3页的研究报告,但要求有一个研究的“产品”。要完成这样的计划,学生不仅要上一门特别的课程,而且必须投入大量课外时间,收集各种资料,整个过程可以长达半年甚至一年。

  做这种毕业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懂得在实际生活中整合跨学科的技能,发现和解决问题,并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它确实使一些学生受益匪浅。有一个学生,毕业研究项目是给学校设计一个体育馆。由于他的设计实在出色,学校认真起来,真准备照他的设计建造一个。

  但是,高标准也产生了许多失败者。2003年,华盛顿州的Cedarcrest高中173个毕业生中有17个学生的毕业研究项目没有通过。其中16个学生经过一番努力,修改了自己的毕业研究,最后通过并且毕业,但不及格的分数还是留在了他们的成绩单上。

  这使一些家长勃然大怒。在该校的毕业典礼上,有三个学生因为在毕业研究报告上抄袭而被禁止参加,一位到场的家长为此戴黑纱以示抗议。另一个学生毕业研究不及格,最后虽然经过修改被允许毕业,但学校拒绝取消不及格的成绩时,家长就找律师要告学校,并试图组织草根的运动逼着学校取消毕业研究项目。有的学校,迫于压力不得不推迟实行毕业研究项目的计划。

  这一系列强烈的反弹,说明自由派的某些教育哲学已经在美国根深蒂固。许多美国人觉得自己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尊重、获得体面的成绩,是他们生而具有的权利。他们似乎已经完全忘了:别人的尊重必须通过自己艰苦的努力而得来;老师的责任不是让孩子们自我感觉良好,而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完成人格的成长,获得对付现实世界的能力。

  最近二十年,自由派的极端话语格式,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保守主义的崛起。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已经认识到,一味顺应、娇纵孩子,最终会使他们无法在现实社会竞争。最近美国的文化由“软”转“硬”,教育上也开始建立基本的标准。不管社会上有多么大的抵抗力量,美国的教育会变得越来越严格,美国的孩子也会变得用功一些。  

2005-7-3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发表于 2005-7-13 12:14:57 | 只看该作者
推荐 dyly 女士 看看这篇文章:
http://www.booksea.com/xd/zatan/linda1/

相信会很有收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4#
发表于 2005-7-13 12:10:04 | 只看该作者
<div><font color="#006400">现在不是批判的太多,而是批判的太少,为了孩子的将来,不在乎伤害那些利令智昏、麻木不仁者的感情。卢梭的书还是要再读一读,大家都在感叹阴盛阳衰,中华民族在有分量的场合出过几个有硬度有棱角敢怒敢言的真汉子?虽然事情是做出来的,但总要先喊出来才能振聋发聩、鼓舞士气,哪怕只在论坛上吼一吼也是好的。不希望儿子将来柔得像水一样,爱的教育也重在&ldquo;大爱&rdquo;,不能变成缚手束脚的&ldquo;妇人之仁&rdquo;。</div>此帖由 woodgarden 在 2005-07-14 23:55 进行编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
发表于 2005-7-13 10:09:51 | 只看该作者
呵呵,正如八根说的,那是全民的问题,不是你一个人的。我没有那么大的胸怀,我只知道在一个公共论坛积极发言,为我儿子的将来争取一个更好的社会环境,那就是对社会弊端批评而不是通融,尽管我很渺小,我做我该做的事,我不求对得起什么青天老爷,也不乞求他们的恩赐。我只对得起我儿子。也不要什么爱不爱的,在这里的人没有哪个良心上对不起这个国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2#
发表于 2005-7-13 09:50:20 | 只看该作者
我何时反对过你发表看法呢?

不是对号入座,而是你明明评论的是我呀!   如不是,那就太让人误解了。

我针对你的评论自然而然的反应,其实你没看懂我的深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05-7-13 09:46:26 | 只看该作者
受之不起 狂风 的吹 ^_^
大家共勉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05-7-13 09:22:43 | 只看该作者
dyly+-->引用:dyly 你没真正懂我的话,也没懂卢梭。断章取义是不可取的。讨论到此为止。自己做就行了。
不要对号入坐,任何个人都受之不起那句话的。中国人善做人就是不会做公民。另外,你可以点评八根,我却不能发表看法,你的权利那来的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05-7-13 08:44:13 | 只看该作者
大风的爸爸+-->引用:大风的爸爸 补上卢梭的一句话:“凡是想在社会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他有什么需要的。如果经常是处在自相矛盾的境地,经常在他的倾向和应尽的本分之间徘徊犹豫,则他既不能成为一个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公民,他对自己和别人都将一无好处。”
八根,看的出你不一般!

你没真正懂我的话,也没懂卢梭。断章取义是不可取的。讨论到此为止。自己做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8#
发表于 2005-7-13 00:19:53 | 只看该作者
同感!如果没有互联网,我现在估计还没熟呢,

我们这代人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
发表于 2005-7-12 23:05:41 | 只看该作者
八根儿+-->引用:八根儿 缺 公民教育 这一课!
--不仅仅是你哈,我们及我们的孩子都缺!
呵呵。。。
补上卢梭的一句话:“凡是想在社会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他有什么需要的。如果经常是处在自相矛盾的境地,经常在他的倾向和应尽的本分之间徘徊犹豫,则他既不能成为一个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公民,他对自己和别人都将一无好处。”
八根,看的出你不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小黑屋|手机版|新儿教资料网-祝孩子们天天健康快乐! ( 闽ICP备19010693号-1|广告自助中心  

闽公网安备 35052502000123号

GMT+8, 2025-9-24 15:11 , Processed in 0.081864 second(s), 28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etjy.com!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